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九十一節 國家征召

無線電子書    曲盡星河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西出北進乃是國策。⊙,數萬剛滿十五的青少年響應大夏王的征召,遠離父母。他們騎著馬,拖著行囊,唱著歌,去征服,去墾戍,去牧戍,去開拓縣旗…這是一股狂熱的風潮,但也讓親人足以垂淚的苦難。指不定有多少孩子水土不服生病,遭遇不遜的部族作戰受傷,補給供應不上掬水食雪,也許作為東夏的信念和精神,他們憑借一時的熱情踏上征程,但是這股熱情能夠持續多久呢?

  狄阿鳥拿不準。

  拿不準,而且不知道這個過程會有多長。

  他是有心盡快穩定疆域,但漠北盡是不遜的部族,西邊也沒有補給大鎮…都很有可能作為禍亂的根源。

  他深思熟慮,覺得站在大局之上,李虎西去并非是一件壞事。李虎軍籍上的年齡被改大了,但改大了還是歲數不大,狄阿鳥想讓人清楚,王室同樣沒有特殊,愛子這么小的年齡也一樣西出。國家要想安定,必須是疆域穩定之后,必須是在無數人流血犧牲之后才可安享太平。

  深夜。

  燭火在身后通明。

  狄阿鳥長袍握劍,在做這樣的決定,這決定,關乎李虎以什么身份西征。

  當然可以給他開牙建府,手握錦衣玉食女仆權柄而去,他不會成為東夏年輕人中的楷模。

  終于,狄阿鳥回身,拔劍,斬斷燭臺。

  鏗鏘劍嘯,伴隨著他斬釘截鐵的聲音。

  他給幾個等候的將領道:“楊二廣牛錄在等他,他要接著他沒有走完的路走。”

  將領們懂。

  楊二廣牛錄統領空懸?

  那是那些戰敗留下的兵苗只希望一個人來做他們的統領。

  燈火猛地忽閃過去,世界陷入黑暗。

  有人小心翼翼地問:“大王對世子過于苛刻了吧?”

  天亮了。

  彤云密布。

  作為北地的第一場大雪正在醞釀。

  一夜都在翻飛的快騎身上凝結著冰霜,仍是揮舞馬鞭。

  他們通過兵站,提前大聲宣布:“大王召世子回京,換馬接傳。”然后換了馬,他們就又箭一般沖了出去。

  這個早晨,李虎站在一座接水的草廬邊。

  不遠處琴聲叮咚,石敬中正在撫琴,博骨律太歲則陪在旁邊,欲言又止。

  直到琴聲湮滅。

  博骨律太歲這才問他:“敬中,你也太固執了。你為什么非要作為選官往北平原鉆?北平原少你一個不少,多你一個不多,跟我們回一趟家鄉吧。”

  石敬中搖了搖頭。

  他說:“殿下賞識我,想讓我隨他西去,不過是為了一幅畫,虎嗅牡丹,而你我出仕東夏,又是為了什么?因一幅畫受賞識,這不應該是我們的進身之道。”

  博骨律太歲笑道:“都說了,不是。”

  石敬中又問:“既然不是因為一幅畫,反正都是他狄氏的江山,我在哪里不一樣呢?”

  博骨律太歲無奈,怏怏地退回來。

  李虎手握一只馬鞭,他已經要走了,見博骨律太歲游說失敗,制止要說話的博骨律太歲,大步向前走去。

  李虎拱手道:“我在幼年時就認得先生,然而得畫之后方知悉先生之才,確實不應該,按說,小子是應該先把你推薦給父王,只是此行西去,缺乏謀臣謀劃,私心作祟,希望先生能夠留在身邊教導。”

  石敬中意動道:“殿下言重了。”

  李虎又說:“書畫言志,可見先生雅量恢弘,先生既不愿跟隨小子而蒙塵,小子自當將先生薦于父王…然而你我結識至今,止論畫藝,此去西行,還請先生教我。”

  石敬中行禮道:“安敢教殿下?只是怕殿下因書畫召我,以書畫聞達世間,非敬中之志。何況當年先鎮北將軍于我有恩,敬中在心中起誓,定將此軀付北平原,眼下北平原選官在即,若追殊榮隨君西行,豈不有違志節?”在李虎的期待中,他終肯言道:“殿下乃下士知己。別無提醒。只是想告訴殿下…西地越過我和博骨律太歲之后,就別無依托了,更不適合墾田。”

  博骨律太歲道:“敬中。你就教我們這個?戰事一起?我們就…”

  石敬中打斷說:“祁連將軍經營河套有方,軍衙兵強馬壯,然而一但用兵陳州,就會被朝廷所趁。當年大王西向用兵無須考慮靖康,而今若用兵陳州,已時過境遷。殿下當以穩固西北為先,西北穩固,得望陳州…陳州只要不在靖康手里,在誰手里都不重要,除了靖康會在貿易上封鎖我們,一介諸侯,沒人能拒絕我們貿易,那是能讓他富足強兵的貿易。”

  李虎沉吟道:“先生是告訴我,只要不是靖康,誰占據陳州都是一件好事。”

  石敬中說:“是的。殿下不是要在北平原受封鎖時在西方貿易嗎?作為緩沖的諸侯最適合這樣的角色。反倒是大夏扶持了拓跋曉曉,會對貿易造成妨礙,貨物不會從他那兒流向中原,所以對殿下而言,勝就是敗,敗就是勝。最理想的狀況是,殿下接走拓跋曉曉,做將來謀取陳州的鑰匙,卻放任朝廷扶持其它人行綏遠。”

  李虎施禮道:“受教了。”

  石敬中又說:“可是我東夏軍隊東西縱橫,先前北平原一仗戰敗,眼下西北?殿下此去,又要小心翼翼,不可再擔戰敗的罵名。能用詐就不用兵,能用兵,就要圍魏救趙爭取利益,而非爭奪陳州。”

  李虎露出些許笑意,還要說些什么,身后馬鳴傳來,有人大喊:“世子殿下安在?大王急召,請速回京。”

  李虎這又深躬行禮,轉過身,帶上博骨律太歲便走。

  石敬中在原地恭敬還禮,口中道:“敬中雖不才,殿下治理北平原的想法與不才不謀而合,愿為殿下施政北平原,以待殿下得勝歸來。”

  博骨律太歲卻是向李虎致歉。

  他說:“我這老友太不識抬舉,殿下請他都請不動。”

  他氣憤地說:“尤其是這最后一句,他什么意思?還要殿下在大王面前美言,讓他在北平原受重用嗎?他與殿下施政想法不謀而合?臉皮也變得好厚好厚。”

  李虎伸出馬鞭,制止說:“確應如此。否則,他怎么知道我西出也是為了北平原?他提到了貿易,就一定是洞悉了我的想法。你不要多言,立刻替我準備一份書文,向父王推薦他。”

  眼前就是來召李虎的騎士。

  李虎略向他們示意,見了他們手持王召,將閣制文,連忙翻身上馬。

  隨著“駕”的一聲上路,天空彤云便開始翻滾,不及回到通京,雪花就已經飄落下來,把數十騎兵圍裹得白皚皚的。

  騎兵們心里擔心,不停提醒李虎:“殿下。殿下。有狐裘。”

  李虎卻鑄在馬鞍上一般,目光沉峻。

  狐裘被騎兵拋來,他卻拔了長劍。

  狐裘應劍而開,落到雪地上,只聞他的喝聲:“國家征召,沒有殿下,只有大夏軍人。”

閱讀本書

無線電子書    曲盡星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