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0108 【中國電影】

無線電子書    崛起大導演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酒會在一片觥籌交錯中結束,萬小虎和章子藝聊得很熱絡,互相交換了手機號碼,還約定有機會能一起合作。

  第二天,拿獎的,沒拿獎的,都陸續離開了北寧。萬小虎和張揚、張元等導演一一告別,隨劇組踏上了回京城的旅途。飛機在天上翱翔,關于百花獎和金雞獎新聞,也像是插上了翅膀,傳遍中國的大街小巷。

  “熱熱鬧鬧金雞獎,和和美美大團圓。”

  《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主題報道:“10月21日晚,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在西廣北寧揭曉,張一謀捧得最佳導演將,一手發掘的兩位女郎,鞏利獲得金雞影后,章子藝獲得百花影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而最佳故事片的七部提名影片,六家電影廠的六部電影,瓜分了主要大獎,唯一一家民營投資電影,也得到了三次特別獎,以大團圓劇終!”

  《羊城晚報》如此報道:“這只‘金雞’病的實在不輕。”

  “應該說,金雞獎的底兒打得不錯。前四屆的評選總體上較為規矩,至少評委們的態度是認真的,評出的結果還算眾望所歸,可挑剔的地方不多…在這之后,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事情愈發多起來了。”

  “比如,作為某屆評委會委員的凌子風,自己居然有作品參賽,居然還拿了最佳導演獎。比如…”

  “金雞獎的毛病一直修正得不夠徹底,至今沒有改好的意思,反倒有些‘破罐子破摔’了。”

  “《生死抉擇》導演未獲提名,片子拿大獎,將導演藝術罔顧一旁!《一聲嘆息》票房好獎項無,馮小崗炮轟不是沒道理。《秋菊打官司》后張一謀一路下坡,反而此次能拿最佳導演,金雞獎得來全不費功夫。而本屆金雞獎最大的笑話,就是四項并列大獎,最佳故事片更有三部!實乃滑天下之大稽!”

  《楚天都市報》更是尖銳的批評:“金雞獎到底在搞什么?這只金雞到底想把中國電影搞到哪里去?”

  “往屆金雞獎,評委非專家,一直遭人詬病。本屆終于評委中專家過半,但還是老一套搞平衡,排排坐分果果,甚至變本加厲,光是特別獎就弄出四個來,并列獎項更是四項獨領風騷,這是要干什么?”

  “中國電影,到了必須要改革的邊緣了!”

  《魔都新聞記事》則將目光放在了金雞獎的特別獎環節:“昨晚,金雞獎一連辦法四次特別獎。最佳女配角特別獎獲獎者丹增卓嘎,站在領獎臺上顯得那么孤獨和不合時宜。她恐怕是惟一真正關心著這個電影獎的人,天真地感動著電影帶來的榮耀,卻不知道,特別獎只是一場安慰。最佳女主角鞏利拿獎無愧嗎?”

  “而當晚中國最年輕的導演萬小虎,拿到了最佳劇本、最佳導演和最佳故事片三個特別獎。頒獎之后,萬小虎自嘲自己要做中國最特別的導演。筆者從本次電影節上,最大的收獲就是萬小虎導演的《獨自等待》和《蝴蝶效應》。尤其是《蝴蝶效應》,筆者看后,驚嘆的無以復加,這不是中國科幻,這是可以媲美好萊塢的科幻!奈何,金雞獎評委直言,《蝴蝶效應》人文關懷不夠,特別獎只是嘉獎稀缺題材,顯得尤為可笑!”

  《中國攝影報》的記者發表專欄,說:“金雞獎終于水落石出了!與上一次猜長秋電影節時不同的是,我這次的預測絕對是一敗涂地。”

  “最佳男主角錯了,最佳女主角也錯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沒錯但也不能算對。唯一讓我感到安慰的是,頒獎現場的記者中沒幾個人比我更好運,他們有的與我一樣,正在滿地找眼鏡碎片呢。”

  “這次‘賭獎’的失敗讓我在無地自容的同時,明白了許多新的道理,同時也更加清楚地認識了中國電影頒獎的本質:一群墻頭草式毫無立場的評委,一堆莫名其妙的獎項。中國電影頒獎在不能取悅觀眾的時候終于轉而求其次——討好明星或名導。”

  “因此本屆金雞獎最大的特點就是——充溢著‘平衡藝術’,一方面體現在頒獎方面,誰也不敢得罪;另一方面,我們的電影人在電影市場與觀眾需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仍要打腫臉充胖子,要維持一種半死不活的平衡。”

  “亦或者,因為我們國產電影的水平齊整到一個份上,甚至分不出好壞高下?”

  有批評的媒體,自然也有歌功頌德的媒體。

  《名牌時報》稱:“本屆金雞獎,優秀電影人齊齊獲得封賞,大導演張一謀拿最佳導演實至名歸,鞏利金雞影后,章子藝百花影后,成全一段佳話。新人導演萬小虎,更是勇奪特別獎三連冠,風頭直逼張一謀!”

  《京城青年報》繼續為蒲公英的電影做宣傳:“二十歲導演萬小虎,在金雞百花影展新片《蝴蝶效應》口碑創下新高,西廣大學生看后,紛紛拍手叫好。”

  反正,這一段時間,媒體上劈天蓋地都是報道金雞獎。萬小虎的特別獎三連冠,也成為風頭無二的話題之一,對《蝴蝶效應》的炒作幫助甚大。

  萬小虎回來之后,就躲到了公司,翻報紙瀏覽自己的新聞。

  在這些或捧或貶的報道中,《中國物資報》的一篇報道,倒是吸引了萬小虎的關注。

  “誰來關注中國電影?”

  這是報道的標題,文中說:“轟轟烈烈的金雞百花電影節落幕了,從馮小崗炮轟金雞獎開始,到三部最佳故事片結束,明星爭奇斗艷,評委刷新底線,整個電影節就是一出記者和明星之間的娛樂互動。不管是揭老底,還是捧上天,觀眾關注到的,始終只是明星和導演。而那些展出的電影,幾乎無人問津。”

  “老電影人,謝飛曾對媒體吐酸水:‘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太差了,許多影片沒有專門的發行渠道,造成投入的資金無法回收,拍出來的很多影片觀眾也看不到,讓電影人背著一個賠錢的名聲。’他的電影《益西卓瑪》便面臨這種情況,他認為,目前中國電影的體制必須腳踏實地地加以改革,一些電影廠長年發不出工資,也不下崗,不自救,只會拍一些國家撥錢,又收不回投資的電影。”

  “最后,謝飛表示他將改拍電視劇,暫時沒有拍電影的打算。‘拍電視劇賺錢,教書也行,學生多,收入也多。’這不得不說,是中國電影人的悲哀,拍的電影根本無法進入大眾的視野,每年捧紅了那么多明星,到頭來,國產電影一天比一天敗壞。”

  “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大盤,已經降到了80年代之后的最低谷,盜版侵襲,審查嚴苛,商業無頭緒,內容僵硬。長此以往,中國電影究竟要走到什么樣的境界?魯迅先生有句話說得好,‘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期待,中國電影將迎來爆發,而不是滅亡!”

  看完這篇報道,萬小虎原本自戀的心情,頓時蕩然無存。

  謝飛其人,萬小虎認識,原來是北電的副院長。從學校出去拍電影,正如其所言,后來又回到北電教書去了。

  中國電影現在艱難啊。

  要市場沒市場,要觀眾沒觀眾,要人才沒人才,要機制沒機制。院線制改革遲遲沒出臺,電影人的生存,尤其是獨立電影人,生存狀態之差勁,幾乎可以與伊朗電影相比,而且在人文開放上,還比不過伊朗。

  中國目前每年能拍三百多部電影,有二百七十部根本沒有上映的機會。

  另外三十部中,二十部還得賠錢,最后的十部,可能有三部是真正的賺錢,另七部是靠主旋律拿票房。這對于電影人的積極性,是個巨大的打擊。就算02年出臺院線制,然后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火爆。

  也僅僅只是電影市場火爆而已。

  如果不是國產電影保護月,中國電影早就淪陷在好萊塢的夾擊之下了。到了萬小虎重生前的2014年,市場又攀新高,一部《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內地十個億人民幣,海外卻寒酸的可怕,而且口碑也不好。

  那時候,臨近小國韓國,電影都已經崛起了,在國際上中國電影還始終是三流。王家偉折騰多少年,出一部《一代宗師》,連自己人都征服不了,卻吹牛比要征服奧斯卡,結果灰溜溜的回來了。

  來來回回,口號喊了多少次,就是不能把中國電影走出去。

  日本、韓國新千年都出產了不少經典電影,影史留名,就連阿三哥哥也都拍了不少好電影,中國電影卻始終找不到方向。然后在徘徊之中,有點頭腦的就撈錢,沒頭腦的直接怪審查。

  明星們更是沾上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光,都號稱要進軍好萊塢,結果演的都是幾乎沒用的配角。真正踏踏實實,為中國電影鉆研的,少啊!

  “我TM重生一次,是得過且過,瀟灑過我一生?還是也為中國電影添磚加瓦,做點貢獻?”

  捧著報紙,萬小虎迷茫了。

  誰沒一顆閃閃紅心,誰沒一點理想和抱負?

無線電子書    崛起大導演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