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往年,第七十二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分蛋糕的意味更加濃厚,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夠拿到超過四座以上的小金人,看似最為成功的《美國麗人》,卻在最后關頭,丟掉了重中之重的最佳影片。
以往某部電影稱霸奧斯卡的時候,會招來媒體的猛烈抨擊,這種分豬肉的做法,同樣也會引起輿論的批評。
說簡單一點,媒體才不在乎拿獎的是誰或者某部電影能獲得多少獎項呢,他們想要的只是炒作的話題,只要能吸引眼球,號稱代表公眾聲音的媒體,既可以把獲獎者捧到天上,也可以把他們扁的一文不值。
一般情況下,未獲獎的失意者們,不但不會受到抨擊,還能贏得不少同情分。
如果這個失意者是頒獎典禮前的熱門之一,本身又在全美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那過后媒體上肯定會出現一片為他鳴不平的聲音。
“能決定奧斯卡表演獎歸屬的評委們,從來就沒喜歡過年輕人,這一點從他們對待瑞恩的態度上就可見一斑,他們寧愿把最佳影片頒發給詹金斯影業,以作為安慰,也不想讓奧斯卡誕生一個年僅二十歲的最佳男主角。”
“學院宣稱在進行年輕化改革,改革的效果是什么?或許他們不會承認,但不得不說學院的核心組成人員,一直保持著‘老派’的作風,沉醉在曾經的黃金年代中不肯清醒,在他們眼中,瑞恩還年輕,可以繼續等下去,為此他們甚至對這個年輕人的優點視而不見!”
“細數好萊塢過往的歷史,我們不知道誰在二十歲時就做到了瑞恩的成就,連續四屆最佳男主角提名,創作和出演的影片打破了所有能打破的票房紀錄,年紀輕輕卻顯得踏實老成。一直以來保持著敬業的精神和超出年齡的擔當!”
“這些評委們真的看不到嗎?那個游走在廢墟里的波蘭藝術家真的無法打動他們?還是說他們習慣性的選擇了無視?”
“在奧斯卡評委70超過60歲的狀況下,年輕人想要拿到重量級的獎項難度可想而知,一群出生于四五十代的人,他們所看重的榮譽當然不會包含英俊和年輕。額頭上刻滿的皺紋和兩鬢發白的頭發,才是他們的最愛!”
“盡管這樣的建議有些離譜,但我們還是要說,‘瑞恩,暫時離開奧斯卡吧,還是等三十歲以后再來爭奪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否則,哪怕你在電影方面獲得了超越年齡般成熟的成就,也無法站在電影界的塔尖上,因為決定性的因素不在電影和角色本身,而是你再努力都無法彌補的年齡’!”
《洛杉磯時報》把抨擊的矛頭指向了學院的陳舊和保守。他們的言論在媒體發出的聲音中,很具有代表性。
“在生于19701980段的年輕男演員中,瑞恩絕對是演技最出色的人之一,甚至可以說是最出色的那一個,他在《鋼琴家》中的角色令人吃驚。將角色惶恐不安、又具有爆發力的特點細致的表現了出來,他的確是一名非常有才華的演員,總能夠提供出令人信服的表演,奧斯卡沒有選擇他,只能說是一種無法彌補的遺憾!”
《newyork報》的言論相對平和一些。
至于粉絲的反應,或許是連續四次在最佳男主角上失禮,大多數粉絲也開始習慣了。雖然在網絡上謾罵學院的人不在少數,卻沒有發生去年那樣的抗議事件。
當然,瑞恩讓經紀團隊,在奧斯卡結束后的第一時間,就把寬慰自嘲的言論發布在了個人網站上面,也發揮了不少作用。
畢竟媒體上面很多抨擊和同情的言論。跟他的公關都脫不了關系,如果現實中和網絡上再出現大規模的抗議,很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引來學院的不滿和反感。
輿論要把握好度,瑞恩深知這一點。
他只是想讓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記得。你們過去四年已經欠了我很多了…
這些事情,瑞恩全部交給了自己的身后的團隊去處理,經過了數年的磨練,他們清楚其中的度該如何把握,而他本人,從英國回來后,就把大部分眼光集中在了納斯達克股市上面,能親眼見證美利堅又一個黃金時代的結束,絕對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或許是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的影響,每到世紀之交或者新千年來臨之時,西方社會特別是自由主義思想泛濫的北美,總會出現各式各樣莫名其妙的傳聞,這些傳聞的主角往往都是足以毀滅人類社會的特大災難。
進入九十年代后,電腦的發展和網絡的興盛,使得二者深入到了美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不知道傳聞來自何方,千年蟲這個名詞成為了千年之際最為熱門的話題,相當一部分美國人都在擔心,被電腦控制的核彈,會不會因為千年蟲而突然發射,最終變成摧毀世界的罪魁禍首。
于是關于千年蟲的電影也應運而生,哪怕是人類要毀滅了,好萊塢也能抓住其中的商機,大賺一筆。
這就是傳媒產業的特質,與其相信做傳媒的人有良心,還不如相信政客會說真話。
而事實很快就證明了這又是一次無謂的擔憂,當新千年的鐘聲敲響,時代廣場上的水晶球掉落,預想中的核爆沒有發生,整個世界照常運轉,好萊塢依然紙醉金迷。
這些擔憂散去后,傳言的主角電腦和網絡,再次成為了全美關注的焦點,因為納斯達克正在上演著一次又一次的奇跡,it股的投資人一夜暴富者不計其數。
貪婪是人類的天性之一,當一美元變成了二十美元,投資者不會選擇適可而止,而是想把二十美元變成而一萬美元,瘋漲的納斯達克指數似乎使得這一切,看起來變得異常容易。
如果不是預先知道結局,就連瑞恩自己,也不敢保證面對如此的誘惑時,提前一年就能開始放手。
其實,很多投資人都知道股市現在不正常,卻被巨大的眼前利益迷惑了雙眼,他們總是相信,股市的狂熱還能維持數年,短時間內絕對不會出現崩盤…
“上個月我們就全部脫手了。”
新的一周到來了,伯班克一間寬大的辦公室里,斯科特笑著對瑞恩說道,“除了買空的那點資金外,我們現在已經是局外人了。”
“不要太貪心,不要引起太多人的關注。”瑞恩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還是老辦法,資金分散到所有基金會的賬戶中,這段時間不要有太多的動作,不管華爾街做什么,我們旁觀就好了。”
如果說納斯達克的背后,沒有華爾街大集團的影子,恐怕連撒旦都不會相信。
嚴格說起來,瑞恩和斯科特的做法,也算是從華爾街手中搶蛋糕了,盡管他們做的很隱秘,從去年開始就轉手股票,甚至很多正在飛速上揚的熱門股,就是賣給了華爾街的人,但動了別人的蛋糕,不付出點代價也是不可能的。
斯科特一直跟華爾街有密切的聯系,在瑞恩的授意下,跟華爾街的幾大猶太人集團達成了一些協議。
從上個月開始,皮克斯工作室和詹金斯影業進行了新一輪的融資,瑞恩接受的正是來自他們的投資。
懂得分享的人,永遠比吃獨食的人會受歡迎,而且瑞恩以后的計劃,也需要來自華爾街的力量的支持,他們手中握有的資源,遠不是任何一個富豪或者集團公司能夠比擬的。
盡管瑞恩手中握有的股份,不可避免的會被稀釋到百分之五十以下,但加上妮可這個第二大股東握有的股份,依然牢牢把持著控股權。
再說了,那些人也只是投資,只要公司能獲益,他們也不會跳出來做無謂的干預。
“時間應該不遠了。”
聽到斯科特的感慨,瑞恩認同的點了點頭。
早在三月中旬的時候,納斯達克指數就出現了輕微的下挫,但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市場正常的自我調整,事情似乎就像是他們預料的一樣,就在奧斯卡之夜結束后的第二天,思科公司的股票價格上升了0.86,其股票總值超過了5500億美元,從而一舉超過微軟,坐上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
股市一片歡欣鼓舞,分析家們認為,思科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是網絡時代來臨的又一個重要標志,它可望成為全球第一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公司。
前面的觀點或許很正確,但后面的明顯就是鼓吹了。
去年斯科特剛開始跟思科談判的時候,這家公司的市值才兩千多億美元,短短的大半年時間,就超越通用,腳踩微軟,成為了市值全球第一的公司,它的實際資產真的有那么多嗎?
據瑞恩那個調查咨詢公司的初步結論,思科的實際資產最多不會超過五百億美元,其余的就是泡沫,雖然思科的掌舵人約翰錢伯斯不斷鼓吹自己的公司前途無量,但事情到了現在,早就超出了思科董事會的控制。
如果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瑞恩當時賣出的價格極其不劃算,但他手中握有最多的就是雅虎和思科的股份,如果不及時出售而拖到今年,扔到市場上絕對會引發一場災難,不說錢能收回來多少,恐怕他自己也會變成it業和華爾街的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