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六十二章 以打促和(十三)

  用電腦看的沒問題,用手機app看的自動訂閱也沒問題,只要沒在我還沒修改時點開章節就行。而一旦點開,錯誤的章節內容就下載了下來,進入到手機緩存了,這個時候我即便修改了手機客戶端仍然是錯誤內容,始終不會改變。

  這個時候只有重新下載這個章節,如果不行的話就只有刪除本書下架,然后再重新加一次上架即可。

  小眾書看的人少,daoban又猖獗,沒辦法,不這么做‘混’不下去了,見諒。

  想友可加入讀者qq群,群名字東岸,群號230332597

  舟山群島(zhoushanarchipelago)島礁眾多,星羅棋布,位于浙江省東北部海域,屬浙江省。舟山群島是中國第一大群島,相當于我國海島總數的20%,分布海域面積220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371平方公里。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的島嶼58個,占該群島總面積的96.9%。主要島嶼有舟山島、岱山島、衢山島、朱家尖島、六橫島、金塘島、魯家峙島等,其中舟山島最大,面積為502.65平方公里,為我國第四大島。舟山是中國第一個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包括1390個島嶼,陸域面積1440平方公里,內海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公里,人口100萬。地處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是東部沿海和長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門’戶。2011年6月30日,正式批準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1]第二批自貿區會簽審核將于2013年12月啟動,2014年5至6月份有望正式落地。舟山有望成為第二批的自貿區之一。

地理位置編輯  舟山群島是浙東天臺山脈向海延伸的余脈。在1萬至8千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將山體淹沒才形成今天的島群。群島的最高峰在的對峙山,海拔544.4米。整個群島屬于低山丘陵地貌類型。海平面的升降,長期的海‘浪’沖蝕,群島發育著海蝕階地、‘洞’‘穴’。舟山島上10米高的海蝕階地到處可見,30米高的階地更為清晰。普陀山島的‘潮’音‘洞’都屬海蝕‘洞’‘穴’。‘潮’流像一個大搬運工一樣把大量泥沙搬運到群島的隱蔽地帶沉積,把幾個島嶼連接起來,形成島上的堆積平原。舟山島、朱家尖、岱山島都是由于海積平原的擴展形成的大島reads;。在大地構造上,舟山群島屬于華夏大陸的一部分,地層與浙東陸地相同,大多由中生代火山巖構成,還有片麻巖、大理巖等古老的變質巖和新生代的玄武巖。

  第四紀以來,伴隨著海平面的多次升降,又沉積了海相砂礫層和淤泥灘堆積。[2]

歷史沿革編輯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舟  山群島繁衍生息。唐代開始建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1840年7月5日,英國艦隊炮轟中國舟山群島上的定海縣城,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950年設舟山  專區,1987年1月設舟山市。舟山群島素有千島之鄉的美稱。舟山群島是我國沿海航線中途的必經之地。舟山群島港口發展的速度,已成為上海、寧‘波’水運中轉的衛星港。1962年下轄五縣,定海縣,岱山縣,大衢縣,嵊泗縣,普陀縣。

自然資源  珍貴、瀕危鳥類有國家i級保護動物黑鸛;國家ii級保護動物斑嘴鵜鶘、鶚、鳶、松雀鷹、鵲鷂、紅腳隼、紅隼等。常見鳥類還有小鸊鷉、蒼鷺、豆雁、斑嘴鴨、綠翅鴨、金眶鴴、環頸鴴、鐵嘴沙鴴、白腰草鷸、扇尾沙錐、紅‘胸’濱鷸、烏腳濱鷸、尖尾濱鷸、黑腹濱鷸、彎嘴濱鷸、銀鷗、灰背鷗、山斑鳩、珠頸斑鳩、大杜鵑、普通翠鳥、戴勝、家燕、金腰燕、白鹡鸰、樹鷚、白頭鵯、紅尾伯勞、紅脅藍尾鴝、斑鶇、白腹鶇等。

旅游資源編輯舟山群島風光秀麗,氣候宜人。這里秀巖嶙峋,奇石林立,異礁遍布,擁定海港定海港  有兩個國家海上一級風景區。著名島景有海天佛國普陀山、海上雁‘蕩’朱家尖、海上蓬萊岱山等。→x79小說網東海觀音山峰巒疊翠,山上山下美景相連,人稱東海第二佛教名山。島上奇巖異‘洞’處處,山峰終年云霧籠罩。枸記山島巨石聳立,摩崖石刻處處可見。黃龍島上有兩塊奇石,如同兩塊元寶落在山崖。大洋山島溪流穿‘洞’而過,水聲潺潺,美麗的景點數不勝數。

  是舟山群島的主要景區之一,其主要景點有塔灣金沙、安期峰、大佛巖、懸鵓鴣島、海島植物園以及拍攝《鴉片戰爭》而仿建的舊定海城等。

  其中螞蟻島是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誕生地。1958年7月26日,經普陀縣委批準,螞蟻島將原已實行政社合一的漁業合作社改稱為螞蟻島人民公社,成為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3]

  舟山主要景區與特‘色’,一普陀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reads;。

普陀山普陀山  二朱家尖,以沙灘為著名。

朱家尖朱家尖  三,與‘射’雕小說而出名。

  四嵊泗列島,國家級景區。

從寧‘波’、上海、杭州等地均有到達舟山定海、朱家尖,以及沈家‘門’港區沈家‘門’港區  普陀山等地的輪船(或車船聯運),班次很多。從北京、南京、青島、上海等地還有到達舟山的飛機航班。嵊泗每天有輪船往返于寧‘波’和上海,以及到舟山的快速輪船。在舟山本島,以及從舟山本島出發,到六橫島、佛渡島、懸山島、蝦峙島、、螞蟻島、朱家尖、普陀山、大貓島、五峙島、金塘島、大衢島、秀山島、岱山島、長涂島、泗礁島、‘花’鳥島、嵊山島、黃龍島、大洋山島等島嶼均可觀鳥。如果時間不多,可在舟山本島觀鳥,或選擇距離較近的一些島嶼觀鳥即可。如果時間充裕,才能選擇其他較遠的島嶼。2009年12月25日,舟山跨海大橋正式通車,標志著大陸前往舟山需要車船聯運的歷史宣告結束,舟山與國家高速公路網連成整體。各地前往舟山,只需要通過高速到達寧‘波’,在寧‘波’繞城高速蛟川互通即可通過舟山跨海大橋,前往舟山市定海區。同時,舟山與寧‘波’之間的車船聯運依然保留,舟山市定海區鴨蛋山碼頭與寧‘波’市北侖區白峰碼頭渡口依然有汽車輪渡班次,輪渡時間約50分鐘。

  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是中國最著名的漁港之一,也是舟山重要的‘交’通集散地,與普陀山島、朱家尖島(舟山機場所在地)僅一水之隔,每天都有輪船前往舟山各地,從浙江方向過來需要前往普陀山、朱家尖、、東極島的游客均可以在此地中轉。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陸地面積平方千米,2014年人口114.6萬人,是我國第一個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2011年6月30日,正式批準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舟山群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

  舟山群島東面是東海,西面是杭州灣,南面與浙江省大陸隔海相距3千米,北面是長江入海口。舟山是海島丘陵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c,6~9月份降雨居多。舟山文化屬于吳越文化,舟山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1]

  舟山是中國最大的海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素有“東海魚倉”和“海鮮之都”之稱,舟山港灣眾多、航道、水深‘浪’平,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現今已發展成為海洋經濟強市,亦是一座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園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衛生城市。[1]

  2013年批復了《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舟山群島新區未來要成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先導區、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要建成我國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現代海洋產業基地、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范區和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面向環太平洋經濟圈的橋頭堡。2015年舟山實現gdp同比增長9.2%增速位列浙江第二、全市人均gdp95272元位列浙江第三。[2]

氣候特征  舟山群島四面環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溫和濕潤,

舟山市風光  舟山市風光(20張)

  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c左右,最熱8月,平均氣溫25.8~28.0c;最冷1月,平均氣溫5.2~5.9c。常年降水量927~1620毫米。年平均日照1941~2257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4126x10~4598x10焦爾/平方米,無霜期251~303天,適宜各種生物群落繁衍、生長,給漁農業生產提供了相當有利的條件。空氣自然凈化能力強,溫差變化小,適宜發展‘精’密度高的新興工業。由于受季風不穩定‘性’的影響,夏秋之際易受熱帶風暴(臺風)侵襲,冬季多大風,七八月間出現干旱,是舟山常見的災害‘性’天氣。

水文特點  舟山市水文情況復雜,地表水系不發育,多源自丘陵腹地,呈放‘射’狀蜿蜒入海。水系受海島規模影響,流程短,匯水面積小,受暴雨影響,水位暴漲暴落,易引發山洪等自然災害。海岸‘潮’汐屬不規則的半日‘潮’,‘潮’流以往復流為特征,漲‘潮’流向西,落‘潮’流向東,漲‘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海水的‘潮’汐及臺風巨‘浪’作用對島嶼海濱的影響較大,尤其是‘潮’間帶地段。[4]

地形地貌  舟山境內多山,丘陵廣布,為海島丘陵區,是天臺山脈的余脈及其北東延伸入海的出‘露’部分,海島地形起伏,中央綿亙山脊或分水嶺,海拔一般在200~300米之間,山間和海濱分布有小塊平原。海岸線蜿蜒曲折,以基巖和泥質海岸為主,少量砂質海岸。地貌類型可海積、沖海積平原區(包括堆積海岸地貌)、山麓溝谷平原區、侵蝕剝蝕低丘區(包括侵蝕海岸地貌)、侵蝕剝蝕高丘區。

地質特征  舟山屬于華南地層區東南沿海分區舟山小區,出‘露’地層主要有上侏羅統和第四系。上侏羅統以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巖為主,少量酸‘性’熔巖和火山沉積巖,屬鈣堿‘性’系列或弱堿‘性’巖系。第四系松散沉積物分布在海積、沖海積平原區和山麓溝谷地帶,厚度變化較大reads;。

  舟山位于華南褶皺系浙東南褶皺帶麗水—寧‘波’隆起新昌—定海斷隆的東北部,也是浙閩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動帶的北段,溫州—鎮海北北東向大斷裂帶從編圖區西部海域通過,昌化—普陀東西向大斷裂帶位于編圖區以南,龍泉—寧‘波’北東向斷裂帶斜貫編圖區。在長期的地殼運動中,它們逐步發展,與北西、北北西和南北向斷裂共同組成了‘交’錯的基本斷裂格架,并對編圖區火山機構、沉積盆地的形成和發展,對地形地貌的變遷具有控制作用。[4]

自然資源  本書來自品&書#網/book/html/7/7122/index.html

無線電子書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