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二十一章 以打促和(三)

  巴塔哥尼亞地區主要位于阿根廷境內,小部分屬于智利。@樂@文@小@說幾乎包括阿根廷本土南部的所有土地。面積約673,000平方公里(260,000平方哩),由廣闊的草原和沙漠組成,從南緯37°伸展到南緯51°。其邊界大約西抵巴塔哥尼亞安地斯山脈,北濱科羅拉多河,東臨大西洋,南瀕麥哲倫海峽;海峽南面的火地島分別隸屬于阿根廷和智利,通常也劃入巴塔哥尼亞的范圍內。

  “巨足”──巴塔哥尼亞(patagonia)

  巴塔哥尼亞高原北起南緯36°的科羅拉多河,南到火地島,西接安第斯山,東臨大西洋。面積786938平方千米,約占阿根廷領土的28。包括內烏肯、里奧內格羅、丘布特、圣克魯斯4省和火地島區。是個自然地理環境比較獨特的地方。

  巴塔哥尼亞西接安第斯山脈,雪峰與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錯,辟有大量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位于圣克魯斯省西南部冰川國家公園內的佩里托·莫雷諾大冰川,高達3600m,綿延200km,冰層不停地移動斷裂,加上呼嘯盤旋的山風,公園里充斥著雷鳴般的巨響。內烏肯省西北部拉寧國家公園里有21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和一座海拔3774m的拉寧死火山。這里還保存著遠古原始森林,樹高干粗,枝繁葉茂。蒼勁挺拔。巴塔哥尼亞地區,還分布著內烏肯省布蘭卡沼澤自然保護區、圣克魯斯省佩雷托·莫雷諾國家公園、火地島國家公園保留地、丘布特省瓦爾德斯半島國家海洋公園等壯美的自然景觀及保護區內的駱馬、兀鷹、美洲豹、海獅、海象、企鵝等珍貴動物。

  巴塔哥尼亞東部則是以遼闊的臺地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自西向東作階梯狀傾斜。東部則以陡峭的懸崖直逼大西洋,受古代冰川及現代干旱氣候的影響,地表多冰蝕谷、冰磧丘、冰緣湖積冰水沉積及多種風蝕、風積地貌。

  巴塔哥尼亞氣候條件惡劣,素有“風土高原”之稱。受大陸面積狹窄、居安第斯山背風位置及沿海福克蘭寒流等的綜合影響,荒漠直抵東海岸,但大陸性特征不很強烈。冬夏沒有極端的低溫和高溫。7月均溫0c~4c,1月均溫為12c~20c。降水稀少,全區年均降水量不超過300mm,并呈自西向東遞減趨勢。風力強盛,常吹時速超過110km的狂風,塵暴不斷。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在這里造出古怪的形狀,塔峰群立,如圖騰崇拜如竹筍遍立。巴塔哥尼亞高原上的安第斯山脈南北縱行,以西是智利。以東是阿根廷。這里最著名的山峰莫過于菲茨羅伊峰和塞羅托雷峰。很多旅行者談到這兩座塔峰,用的不是美麗(beautiful),而是用驚奇(amazing)!在這里發生的攀登運動,以巖冰混合攀登型為主。插ltenfitzroy、cerrotorre。是世界級高人的“戰斗”舞臺。

菲茨羅伊峰,在巴塔哥尼亞大冰原的東部山嶺中,是一系列垂直巖  石山峰中的一個高峰。幾個緊湊的山峰組合,突兀矗立在冰川的沿線,而菲茨羅伊系列峰,顯得尤為醒目壯觀。它渾然的巖石塔型山體,是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陡峭。對于攀登者來講,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巖石大墻。

  菲茨羅伊峰,巴塔哥尼亞的特維爾切人非常崇敬地稱之為“插lten”,意為“吞云吐霧的山”。菲茨羅伊峰峰頂經常籠罩一團煙霧,所以在1970年法國人登頂之前,人們都誤以為它是一個火山。高原上的特維爾切人,夏季從大西洋岸游牧遷徙到安第斯山,就是以菲茲瑞的突出山形和云煙為路標的。cerro在西班牙語里是山峰的意思,fitzroy的國際稱呼,是以19世紀英國的“獵犬號”船長命名的,這名著名探險家曾在這里調查過相當一段時間。正是他第2次出行時,把達爾文帶出來,成就了人類博物學上的一代偉人。

  巴塔哥尼亞高原是阿根廷和南美洲的重要地區。西班牙語中,“巴塔哥尼亞”是“巨足”的意思。巴塔哥尼亞高原,自然環境獨具特色,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具有一定經濟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

  1519年,隨麥哲倫環球旅行到達今天里瓦達維亞海軍準將城附近的意大利學者安東尼奧·皮加費塔,看到當地土著居民--巴塔哥恩族人腳著胖大笨重的獸皮鞋子,在海灘上留下巨大的腳印,便把這里命名為巴塔哥尼亞。出身于葡萄牙騎士家庭的麥哲倫,以騎士名字patagon(patagon是16世紀時一部著名騎士小說的主角)命名之,而“patagon”西班牙語含義亦為指大腳的人。南北長2000公里的巴塔哥尼亞,就是美洲的大腳,延伸在南美洲的最南端。它位于科羅拉多河與美洲大陸南端的合恩角之間,面積達90萬平方公里。其南方接壤南極洲的冷漠冰層,北方則是草高馬肥牛仔奔飛的帕潘斯草原。巴塔哥尼亞藏在其間,藏著它浩瀚的憂郁。即使在不久以前,這里還象傳說中的土地,這片廣袤而人煙稀少的地區,還是偏僻的代名詞--“finisterrae”(西班牙語),意思是地球最終的盡頭。

  16世紀末,西班牙人想使巴塔哥尼亞沿海地區殖民化,以肅清英國海盜,但在圣馬蒂亞斯(sanmatias)海灣建立一個耶穌會殖民地的計劃失敗。1778年英國試圖在上述海灣殖民。西班牙人的反應是在巴塔哥尼亞首先建立兩座城市:圣何塞(sanjose)及別德馬。1780~1807年西班牙人在德塞阿多港建立了一塊殖民地,但3年后這一地區已無歐洲人的殖民地。

  阿根廷獨立后。直到1870年代通過“征服沙漠”之役征服印第安人之前,巴塔哥尼亞幾乎一直不受白人移民注意。此后阿根廷政府計劃向該地區移民,并使之成為國家的組成部分。雖然人們因各種原因,如開發經濟資源、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等來此定居,但移民仍不甚踴躍。當地的地下財富特別吸引智利的移民,智利人希望臨時工作而不是長期定居。這些人現在占人口的最大部分。除里瓦達維亞海軍準將城和沿內格羅河流域上游的城鎮有較大人口聚集地外。巴塔哥尼亞人口稀少,主要在農村。

  巴塔哥尼亞水文狀況獨特,雖然荒漠廣闊但內流區域狹小,內流區僅局限于內格羅河與丘布特河之間狹小地區。其余地區河流因承受山地冰雪融水或冰蝕湖供給而成為過境外流河。但畢竟受干旱氣候制約,眾多河流中僅有科羅拉多河、內格羅河、丘布特河河水充沛可航運、灌溉、發電。成為巴塔哥尼亞發展農、牧、林各業的河谷平原基地。

  整個南美洲湖泊貧乏,但巴塔哥尼亞地區安第斯山脈東麓東側,冰蝕湖、冰磧湖廣布,大大小小共有300多個,構成南美唯一的重要湖群。

  兩岸為懸崖峭壁的河谷深而寬。從西到東切入臺地。這些河谷都是過去從安地斯山流向大西洋的河流的河床,只剩下少數發源于安地斯山的河流尚有常年流水(如科羅拉多河、內格羅〔negro〕河、丘布特〔chubut〕河、森格爾〔senguerr〕河、奇科〔chico〕河及圣克魯斯河等)。多數河谷或者有間歇流水--如發源于安地斯山的科奇(coig)河和加列戈斯(gallegos)河,或者為整個或部分河段已完全干涸的干河,如德塞阿多(deseado)河。由于受風沙的影響,現已面目全非,從表面一點也看不出昔日曾經有河水流過。還有其他河流,如佩爾迪多(perdido)河,流入淺鹽灘和鹽塘而中止。峽底很深,大都為沖積粗砂和礫石,具有彌補地表水不足的地下水庫的作用。

  巴塔哥尼亞臺地與巴塔哥尼亞安地斯山脈之間的中間地帶是冰河槽或冰斗中的一連串湖泊。這些冰斗被冰磧層或松散而不分層的冰磧物等冰河的其他形成物所阻塞而形成湖泊。納韋爾瓦皮湖以北,除拉卡爾湖(lacar)外所有湖水均流入大西洋;而納韋爾瓦皮湖以南除別德馬(viedma)湖和阿根廷湖外,所有湖水通過深狹谷流入太平洋,這些狹谷是因科迪勒拉自上而下受到侵蝕,沿東西方向被切斷形成的。

  在巴塔哥尼亞,內格羅河以北的土壤質量最好,特別是由火山巖形成的土壤。向南土壤逐漸變得貧瘠多石,在地面上常常有大片的鵝卵石。

  巴塔哥尼亞受南太平洋西風氣流的影響,海洋潮濕空氣被帶進大陸。西風氣流吹過南美洲的西海岸和安地斯山脈,因冷卻和凝聚作用濕度降低,當進入巴塔哥尼亞時空氣已經干燥。巴塔哥尼亞可分為南、北兩大氣候區,分界線從安地斯山脈約南緯39°起,至瓦爾德斯(valdes)半島正南約南緯43°為止。

  北區為半干旱區,年平均溫度約為12~20c(54~68f),有記錄的最高溫度約為41~45c(106~113f),最低溫度為11~5c(12~23f)。日照時間沿海最短,內陸至西北部最充足。年降雨量約90~430公厘(3.5~17寸)。盛行干燥、凜冽和強勁的西南風。

  南區的氣候與西面安地斯科迪勒拉的潮濕天氣迥然不同。南區的北部實際上不受大西洋的影響--也許因為其沿岸地區海拔較高,在圣豪爾赫(sanje)灣周圍達到274~548公尺(900~1,800尺)--雖然太平洋凜冽的西風和大西洋近海寒冷的福克蘭洋流有某種影響。在南部隨著緯度增高,地形越來越呈現為半島形,受到大西洋的某種影響。南區的氣候寒冷、干燥,沿岸的溫度比內地高,并有強勁的西風。年平均溫度為4~13c(40~55f),最高溫度約達34c(93f),最低溫度9~33c(16°~27f)。冬季降大雪,全年有霜凍,春、秋兩季只是夏季與冬季之間很短的過渡期。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27~203公厘(5~8寸),但曾有高達483公厘(19寸)的記錄。中部干旱地區降水較少,但日照時間較沿岸和安地斯科迪勒拉長。

  巴塔哥尼亞西部邊緣狹窄的長條地區有著與臨近的科迪勒拉山類似的植被,主要為落葉和針葉林。廣闊的高原地區分為南、北兩區,各有其特征明顯的植被。

  北部較大的干草原向南延伸至南緯46°附近。在其北部有耐旱的灌木林植被,往南逐漸轉變為開闊的灌叢,這些灌木可高至1~2公尺(3~7尺)。在沙質地區,草長得很茂盛,而在鹽堿平地上的耐鹽的草和灌木占了主要地位。南緯46°以南地區更為干旱,其植被低矮,明顯稀疏,幾乎不需要水。

  巴塔哥尼亞鳥類中有鷺和其他涉禽,肉食鳥類有盾雕、雀鷹和食蟲卡拉卡拉鷹;還有幾近滅絕的鶆。該地典型的有袋目動物是負鼠(鼬科動物的一種)。有各種蝙蝠,包括一種長耳的變種。還發現有犰狳、南美犰狳(小犰狳)、狐貍、雪貂、北美臭鼬、短尾貓和美洲獅,以及巴塔哥尼亞豚鼠和各種各樣引入的嚙齒動物,如兔鼠和櫛鼠。

地質結構巴塔哥尼亞(patagoniaplateau)其構造基礎是巴塔哥尼亞陸臺,在內格羅河與布丘特河之間為廣泛出露的古老花崗巖、結晶板巖、片麻巖、班巖等結晶巖系的地盾區,其他部分上覆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積巖系,局部地區尚有第三紀玄武巖分布。南美洲南端巴塔哥尼亞高原熔巖中的上新世-第四紀堿性玄武巖的微量元素和sr、nd、pb和o的同位素組成  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亞高原熔巖,是由開始于晚白里世或新生代早期并周期性地延續至全新世的火山活動形成的。該高原熔巖的底部為時代較老、分布范圍較廣的次堿性拉斑玄武巖,其上覆巖石是該熔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分布范圍較窄的上新世一第四紀堿性玄武巖。

特殊的構造基礎和復雜的地質條件造就了巴塔哥尼亞良好的資源環境和豐富的礦藏條件。巴塔哥尼亞是阿根廷最具美好開發前景的地區  特殊的構造基礎和復雜的地質條件造就了巴塔哥尼亞良好的資源環境和豐富的礦藏條件。巴塔哥尼亞是阿根廷最具美好開發前景的地區。

特殊的構造基礎和復雜的地質條件造就了巴塔哥尼亞良好的資源環境和豐富的礦藏  巴塔哥尼亞地區石油儲量大、分布廣。又在沿海大陸架找到更多更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以里瓦達維亞為中心的巴塔哥尼亞地區已成為阿根廷最大的石油基地,產量占全國石油總產量的60以上。(

無線電子書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