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捺缽的途中,隨行的醫士為完顏阿骨打診治過后,問道:“完顏首領,尊夫人懷孕之時,是否服用過許多人參?”
“是的,人參是大補,為了孩子出生之后身體強壯,所以服用了許多,都是長白山百年以上的好人參!”劾里缽臉上本還有一絲得意,可看到醫士的表情之后,浮現出迷惘之色,難不成一片好意反而害了兒子?
果然,醫士搖頭道:“人參雖然大補,但是服食過多會過分燥熱,尤其是夏季,天氣本就炎熱。尊夫人服用人參太多,以至于令公子胎熱過重,是娘胎里便有的病根,以至于哭鬧不止。”
“原來如此!”劾里缽真是悔不當初,問道:“那有辦法醫治嗎?”
“這個不難!”醫士道:“不過令公子尚在襁褓之中,直接服藥是不行的,我開幾服藥,讓乳娘服下,化作乳汁給令公子服下,用不了多久就會起作用。”
“好好!如此多謝了!”劾里缽感恩戴德,顯然他對次子極為寵愛,旋即又對林昭道:“多謝林使臣,救命之恩,無以為報!此番攜帶了一些東珠、人參,權作謝禮,請尊駕先收下!”
這兩天林昭又在心中反復推算,如今是1068年,完顏阿骨打差不多在1115左右起兵抗遼的,當時他是四五十歲的樣子。完顏部不大,同名同姓的概率比較小,何況他是首領之子,那么這孩子應該就是后來的金太祖無疑了!
一想到靖康那漢家歷史上難以磨滅的恥辱,一想到后來金國滅北宋,漢家百姓的慘狀,林昭骨子里就泛起一種強烈的仇恨。隱隱對小嬰兒完顏阿骨打就有種沒來由的恨意,揮之不去。
劾里缽越是感激,林昭心中的“自責”與負罪感就越發的強烈。不行,必須要想辦法阻止,直接殺了一個嬰兒無論是道義還是可行性都不大可能,必須另想辦法。
既然要改變,就要將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完顏阿骨打做個部落首領可以,但絕不能讓他成為金太祖!
不過劾里缽送的東珠、人參什么的,林昭自然不會拒絕,這可都是長白山的好東西,不要白不要,悉數笑納便是了。
兩天之后,他們終于來到了遼河邊上,遼主耶律洪基的捺缽就在此處。契丹族興起的西拉木倫河與土河都是遼河上游支流,河流更是以國號命名,可見遼河在契丹人心目中,以及對遼國本身的意義都非同尋常。
距離捺缽還有數十里的時候,耶律紀便已經先行派人通知了耶律乙辛,請趙王定奪如何迎接宋使。
宋朝使團也有意放慢了腳步,等待著遼國方面重臣前來迎接,可能性最大的自然是趙王耶律乙辛了。
可是結果讓他們失望了,耶律紀帶回消息,遼主尚未歸來,趙王耶律乙辛忙于政務,沒時間前來迎接。接待的規格直接降低了好幾個檔次,先請宋使前往捺缽,稍后趙王會設宴款待。
宋朝使臣很是無奈,偏生人家說的理由充足,也沒有什么可反駁的。不過幾位大人都明確地感受到了一點,這次遼國似乎有意冷落宋朝使團,尤其是到達捺缽之后,這種感覺更為明顯。
捺缽是遼主圍獵時的行營,林昭原以為臨時的營地能有多大,可是到了遼河邊上,看到的情景直接顛覆了他的觀念。
帳篷一頂接著一頂,一眼看不到邊際,至少有數千頂之多。這也難怪,遼主每次出行都有皮室軍護衛,雖說這次遼主是臨時起意,從慶陵趕來時,只帶了一萬兵馬,而且其家屬奴隸什么的也會跟隨,人數自然不在少數。
遼主的宮衛軍的人數不在少,有弘義、長寧、永興、積慶、延昌、彰愍、崇德、興圣、延慶、太和、永昌、敦睦等十二宮,外加文忠王府。每宮有正丁一萬四千,蕃漢轉丁一萬二千,騎軍五千,總兵力達三十多萬。
前幾日,遼主到遼陽之后便開始抽調宮衛軍趕來護衛。長寧宮使耶律敵烈恰好要從幽州換防到遼東,在得到趙王耶律乙辛允許之后,抽調了兩萬人馬趕來護衛。
因此整個遼河捺缽的規模著實不小,林昭不由感嘆,到底是馬背上的民族,捺缽完全就是一座流動的城池啊!他們來的路上,甚至還看到了臨時形成的集市,讓人驚詫不已。
同時林昭也發現了另外一個狀況,契丹人在生活卻逐漸在向宋朝靠攏,有明顯的漢化傾向。
男人穿著漢人的寬袍大袖,各式幞頭,甚至還有學著某些風雅宋人,發髻插上一朵鮮花,還有幾分嫵媚氣息。貴族女子們都是一身漢家女子衣裝,綾羅綢緞,絲綢衣衫很受歡迎,一個個打扮的相當精致。
林昭很清楚,這便是所謂的漢化。在歷史上,有許多北方外族曾經入主中原,他們在軍事和政治上暫時擊敗了漢家政權,卻無一例外地反被漢文化所同化。
一接觸到中原的繁華和漢人安逸的生活,便迅速粉碎了他們多年傳統的馬背游牧生活。很多外族政權最終倒臺,多多少少都和漢化加速有關。軍隊失去悍勇和拼殺精神,最終戰斗力大大下降。當軍事控制弱化,政策不善,百姓生活水深火熱,一個王朝的覆亡就開始了…
想想眼前的遼國,滅亡或許就與此有關,逐步漢化的他們可能已經失去了最初的銳氣。以至于被出自山野,更為落后卻不失悍勇的女真人打敗。金國同樣如此,入主中原不過在百年時間,便被蒙古人打的落花流水,經歷驚人的相似…
若情況一直持續下去,對宋朝或許是件好事,可時間不等人,北方部族政權始終是心腹大患。林昭也沒有太多時間思考這些問題,因為他們得到了一個讓人很憤怒的消息。
遼國趙王耶律乙辛在此之前,曾經親自接見過西夏和高麗的使節,怎地輪到更為重要的宋朝時,就突然忙碌抽身不得?到底是巧合,還是遼人有意而為之呢?
張宗益認定的是后者,早年他曾經出使過遼國,知道契丹人對宋朝使團的待遇。可是進入所謂的“禮賓帳”時,張郎中發現,檔次明顯下降了,看樣子似似乎和高麗,回鶻之流相似…
遼國這是有意怠慢宋使啊!使團上下憤憤不平。果然不出所料,遼人處處為難,這次出使注定了困難重重。
張宗益憋著一腔火打算前去找遼人理論,可尚未出門便有遼人來報:趙王耶律乙辛晚間設宴為宋使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