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章 風流眼(三)

  若就京師中樞來說,哪個高官是丁某人的門徒幾乎諸部院閣從閣臣到侍郎、郎中、主事都會給出一個相同的答案,不是楊善,不是許彬,而是徐珵。這個絕對沒有任何疑問的事情,沒有丁一,就沒有今天的徐珵。

  如果不是當初去丁如玉的軍中洗了怯戰的污點,徐珵壓根就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了。

  所以徐珵一點也不諱忌他是丁某人門徒,他就算做到廣西布政使,見著丁一也是納頭就拜,口稱“門下沐恩小的徐某”。所以朝廷大佬都很有默契,包括于謙在內,誰也不樂意看著徐珵在中樞為丁一張目。

  于廣西布政使的任上召回京師之后,掛了一個左都御史,就被踢去宣大那頭當巡撫了。

  此時丁一就這么公然舉薦徐珵,便讓陳循為首的閣臣,和于謙、李賢這邊,都感覺到了威脅。這是一定要爭的,但是他們沒有想好,是聯合丁一來打壓另一方,還是聯合另一方來打壓丁一,因為一旦出現三方僵持不下的局面,大家都知道英宗對丁一的信重。

  所謂聯合,就是要讓步,就是寧可放棄自己推薦的人選,也不能讓丁一推薦的徐珵上位。

  于是乾清宮里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真的靜得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得見的地位。

  誰也不愿意,自己無意的咳嗽或是大聲的吸氣,引起什么誤會來。

  “年大有。朕記得他。”英宗率先打破了沉默,于謙倒是喜怒不形于色,李賢就有明顯臉上一松。陳循等人咬了咬牙,覺得年富當戶部尚書,怎么也比丁某人的走狗徐珵來上位強一百倍。

  于是就以陳循為首,向英宗長揖道“吾皇圣明”于謙自然也不會反對本就是他屬意的人選,當然也跟著附議。

  但他們剛頌完圣,就聽著英宗又接著道“徐元玉,朕也是記得他的。雖有些迂,不太通時事。當年居然因天象之故就提議南渡,可笑得要緊,那當口怎么可南渡便是天意如此,也要逆天改命才是不過后來在如玉軍中。也是敢戰,倒不怕死,治河也有章程,去廣西治理了幾年,也頗有些政績。這樣,王抑庵免了常朝,便召徐元玉還京,與王九皋同掌部事吧。”

  于謙和陳循還沒反應過來,丁一已笑道“吾皇圣明。”

  什么叫朋友這就叫朋友。根本不必要事前去溝通。連一個眼神也不需要。

  丁一并不一定需要徐珵在中樞為自己張目,他知道的是,英宗對團營改編的那些新軍。放心不下,所以他就向陳循開火,逼得對方不得不拋出沈固出來當替罪羊,然后中止了于謙一路強調的要調動大明第二師的事情。

  英宗之所以把徐珵放在吏部,而不是讓他去當戶部尚書,是因為他比丁一更了解年富。

  之所以會舉年富。是這人有能力,是能任事的角色。年富在河南時。也正是于謙任巡撫的時節,饑荒年,二十萬饑民公然剽掠,于謙委任年富去辦,兩個字”皆定“。

  但對于英宗來說,他看重的是年富在河南時,對付起地方豪強是不留情的,“諸豪家愈側目,相與摭富罪”。這一點,至少和丁一推行官紳一體納糧、出役的態度,是頗有點接近的,并且嚴格地說,年富和朝廷大佬不是穿一條褲子的。他不是正經的進士出身,是副榜,也就是三甲以外的,最開始是派去當德平訓導。

  所以英宗沒有在年富和徐珵之間作一個選擇,而是把很有可能認同丁一方略的年富放到了戶部,而把丁一門下走狗放在吏部。這基本上就是丁某人的利益最大化了。

  于謙沉吟了片刻,終于開口道“如晉所薦”他是要說丁一應該是充當一個顧問的角色,沒有薦人的資格,但望了陳循一眼,于謙接下去的話卻就是,“老夫附議,吾皇圣明。”

  他不想跟英宗鬧得太僵,英宗準了年富,準了王翺,要在吏部放一個徐珵,硬生不妥協的話,那么最后可能英宗就會干脆支持陳循那些閣臣。于謙面對英宗之時,是不可能和面對景帝一樣,把握全部相權的。

而且,與其便宜陳循,于謙想來想去,還不如便宜丁一算了  出了乾清宮的時候,陳循頗有點酸溜溜地對丁一說道“請如晉來救場,誰料得,倒是如晉射中了風流眼”風流眼,就是這年代的球門的意思。

  丁一笑了笑,只是抬手一拱,沒有多說什么。

  其實陳循是說得沒錯,如果換成平時,在奉天殿上議事,不論于謙還是陳循,都不會讓丁一把徐珵這門徒塞入中樞的,但這回在乾清宮里,諸方博弈,卻真的就讓丁一得了最大的便宜。

  “先生,弟子略有所得,想于上奏之前,請先生大斧。”丁一在這一天夜里就去訪了于謙,并沒有提起下午在乾清宮里的事務,而是直接將一份奏折遞到了于謙案前。

  風流眼,丁某人可不止想射一次。

  于謙戴起丁一送他的眼鏡,拿起奏折看了起來,卻覺屋里光明暴增,抬頭就看著隨丁一而來的曹吉祥,招呼著警衛,點起了六根兒臂粗的大燭,于謙望了丁某人一眼,卻是板著臉道“汝行事總如此奢侈”

  “國事艱難,難道先生想要棄百姓不顧,頤養天年”丁一突然問出這么一句不搭調的話來。

  于謙愣了一下還沒回答,就聽丁一又開口道“不然的話,先生當為國珍重,累壞了眼力,卻是得不償失的。”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于謙難得點了點頭終于沒有去訓斥丁一。

  更重要的是,丁一這份奏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這是一份請讓諸王就藩的奏折,就是讓那些被當豬養的藩王、郡王,去他們的封地,自行治理的,而不是當豬一般圈禁。只不過,就藩之所在,卻就不在華夏了,而是在美洲、非洲、澳洲等處,例如景帝,就安到北美上邊的,現代的加拿大去。

  丁一點了點頭道“堂堂之陣,正正之師。”

  “當以奇合才是。”于謙搖了搖頭,指著那奏折上用指甲掐出的印子,對丁一說道,“類如此處,當地肥沃汝如何得知汝去耕作過,收成過么民風如何,亦不應以帶甲精兵來評兵,若對手無寸鐵的華夏百姓,這些土著還會向往天朝么只怕是野蠻不馴才對郕王此去,是為使諸蠻沐漢化,還是去享樂之類,亦是必須點明的,爾可明白”

  “學生謹受教。”

  然后丁一就帶著奏折離開了,他和于謙都沒有再深入探討下去,因為沒有必要。

  圈禁藩王宗室原來就是成祖得位之后,怕后人跟他一樣,以藩鎮奪位,而定下來的計策。

  所以于謙才問丁一,是不是想好了這折子遞上去,就算英宗有多么信任丁一,只怕也是有著許大風險的。而丁一為什么要遞這折子他當然不是閑得蛋痛,于謙是十分明白的,那就是太后和宗人府,一直沒有放棄的那件事,要封丁一為郡王。

  如果諸王出海就藩,那么丁一就算被王,自然也就不可能將丁某人圈禁。

若是不能將丁某人圈禁,太后和宗人府得多無聊,才去醞釀丁一封王的事  所以丁一說堂堂之陣、正正之師就是這樣,不用搞什么陰謀詭計,去和孫太后這位宮斗高手,在她熟悉并且無敵的領域里戰斗。直接用這份折子,就讓對方所做的一切都成為無用功。

  而于謙所提醒丁一的,就是要說明美洲、非洲是如何的困苦難耐,土著是如何兇殘。

  丁一開始是想盡可能描述美洲地理環境如何優越,他是把諸藩王當成潛在客戶,將自己當成賣房子的地產商了。他擔心說得太艱難,那些藩王就不敢去出海了。

  但于謙卻是提醒他這份奏折是給英宗看的。

  如果丁一真的要推行此事,就得讓英宗明白,出海的藩王宗室是去受罪而不是去享受。

  比如景帝這種英宗恨得牙癢癢的角色,要是讓英宗覺得美洲物產如何富足,那他怎么會讓景帝去享受只有描述得殘酷些,英宗才會很高興地點頭,教景帝去生不如死地受罪啊。

  而其他諸藩宗室愿不愿去,那不是丁一需要考慮的事。

  只要英宗點頭同意這份折子,就足夠了,就算太后和宗人府策劃成事,也不可能把丁一圈禁。所以這就是于謙所說的以奇合。宦海沉浮幾十年的于大司馬,考慮起這些官場的事,那是要比丁一成熟得多了。

  海外,向來是不在于謙的重視之中,所以丁一找他指點,他毫不在意。

  得了于謙指點的丁一,回到府里卻就見著劉吉愁眉苦臉在書房等著“先生那些江湖的殺胚,粗魯不文,弟子與他們分說許多,他們卻是打著哈欠,又有人在那喝酒,壓根是一句也聽不進去,最后推了幾個人出來,說什么要見識一下弟子得了先生幾成真傳,要試一試成色,看看能不能擔得起那什么勞什子的總盟主”

劉吉又不是王越,這是標準的書生,下場去試成色那不知得抬回來,還是一塊塊撿回來吧

無線電子書    重啟大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