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762 會當凌頂

無線電子書    巨星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第三十九屆格萊美落幕時,這就是對榮耀至死最好的形容詞,不僅因為榮耀至死一舉囊括了八座留聲機獎杯,追平了邁克爾杰克遜當年保持的記錄,并列成為目前歷史上單屆格萊美獲獎最多的歌手;也不僅因為“疾風驟雨”這張專輯以摧枯拉朽之勢成為了榮耀至死第三張北美銷量過千萬的作品,創造了無數經典傳奇歌手都沒有能夠達到的記錄;還因為榮耀至死在格萊美上橫掃搖滾部門、稱霸綜合獎項,將搖滾在北美市場的聲勢推上了巔峰。

  七十年代之所以被稱為搖滾的黃金年代,不是因為有一支樂隊或者一名歌手稱霸市場,而是因為頂尖搖滾音樂人無處不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一切在1977年達到了巔峰,整個市場都充斥著搖滾——而且還是佳作連連、經典不斷。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即使是披頭士、滾石樂隊、平克弗洛伊德樂隊在巔峰時期,也沒有真正實現對整個市場的統治——無論是銷量還是獎項。當年的競爭是難以想象的。

  九十年代之所以被稱為搖滾的復蘇年代,不是說整個市場已經重新接納了搖滾,而是在一小部分頂尖搖滾音樂人的帶動之下,搖滾重新煥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從涅槃樂隊、珍珠醬,到榮耀至死、碎南瓜樂隊,再到電臺司令、山羊皮樂隊、綠洲樂隊,這一切在1996年達到了巔峰,榮耀至死和綠洲樂隊的世紀對決引爆了整個市場。

  榮耀至死在第三十九屆格萊美所創造的歷史,是一眾搖滾傳奇都沒有能夠達到的高度,單屆八座獎杯,即使是在二十年后也依舊沒有人能夠打破,但這并不意味著榮耀至死已經超越了無數傳奇,這僅僅只是為榮耀至死贏得了躋身榮耀殿堂的門票。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榮耀至死在九十年代的困境之中打開了搖滾的局面,甚至讓改變了整個市場的格局,如此壯舉堪比埃爾維斯普萊斯利。

  在流行、節奏藍調、鄉村、嘻哈為主的九十年代音樂市場里,搖滾已經是垂垂老矣,失去活力的搖滾雖然依舊底蘊深厚,槍炮與玫瑰、邦妮瑞特、u2樂隊為首的搖滾勢力依舊不可小覷,經過歲月沉淀下來的音樂素養、專輯制作水準等令人稱道,死忠搖滾樂迷始終不離不棄;但事實上,傳統搖滾卻已經很難跟上日新月異的音樂發展腳步了,逐漸頻臨被淘汰的邊緣。

  這是歷史的必然,新生事物的出現伴隨著陳舊事物的淘汰。1977年朋克的出現就是歷史進程的結果;1992年垃圾搖滾的出現也是如此。

  可惜的是,特立獨行的涅槃樂隊、我行我素的愛麗絲囚徒、低調專注的聲音花園,都缺乏進一步的號召力,特別是科特柯本的早逝,讓群眾基礎最為強大的涅槃樂隊失去了核心骨,猶如泡沫般直接消失,這讓珍珠醬樂隊孤掌難鳴。始終沒有能夠將垃圾搖滾帶到全新的高度。

  不過,垃圾搖滾的出現還是讓整個北美市場開始回暖,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新金屬搖滾應運而生,這種搖滾類型更加多樣化、更加親民化、更加年輕化,在榮耀至死的帶領之下,融合了傳統搖滾的技術和現代音樂的特點,讓搖滾重新煥發出了生命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榮耀至死的主唱雨果,他不僅僅是一名樂隊主唱,而且還是一名成功的電影演員。在知名度方面的優勢,使得榮耀至死迅速累積了大量關注度,這也為新金屬搖滾改變市場格局奠定了不可取代的基礎。

  1993年之所以被成為是搖滾的第二次全盛時代,就是因為這一年垃圾搖滾、新金屬搖滾和傳統搖滾勢力競相爭艷,佳作層出不窮,更是孕育出了“幾近成名”這樣的專輯,讓新金屬搖滾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猶如朋克登上歷史舞臺的1977年,所以人們將1993年稱之為搖滾的第二次覺醒,而不是1992年。

  “沐浴晨光”的巨大成功以不可阻擋之勢撼動了整個北美音樂市場的地基,影響甚至開始輻射到全世界,重新喚醒了人們對搖滾的熱情。在這樣的情況下,1996年到來了,“疾風驟雨”和“留在此刻”的對決將搖滾的復蘇勢頭推向了巔峰,榮耀至死和綠洲樂隊的對決幾乎牽動了年輕一代所有人的神經,真正地將影響力植入了下一輩的思想之中。

  可以說,第三十九屆格萊美的頒獎典禮是歷史進程的必然,因為這也將是接下來歷史發展的軌跡。八座留聲機就是歷史的最佳注腳。

  歷史似乎總是有著相似之處,普萊斯利埃爾維斯在1954年將搖滾代入了人們的視線,此后二十多年時間之內,這種音樂類型席卷全球;榮耀至死在1996年重新將搖滾推上了巔峰,只是這一次搖滾的全盛時代很快就會到來。

  榮耀至死不僅成為了格萊美當晚的最佳贏家,而且也成為了帶領歷史走向不同未來的領軍人。二十年之后,乃至半個世紀之后,當人們提起九十年代的音樂輝煌時,所有人都會感嘆到,那是一個屬于榮耀至死的年代,那是一個繽紛斑斕的年代,那是一個見證奇跡的年代。

  每一個人都清楚地知道榮耀至死到底創造了什么歷史,格萊美的八座留聲機獎杯僅僅只是表面現象之一,格萊美對整個市場脈絡的把握才是最為核心的部分。

  其實,頒獎典禮結束之后,榮耀至死第二天就離開了洛杉磯,繼續投入“疾風驟雨”的世界巡回演出之中,彷佛昨晚的喧鬧和狂歡僅僅只是一場夢而已,把沸騰的美國人留在了身后,飛抵大西洋彼岸,再次開始了屬于他們自己的旅程。

  但北美大陸卻已經徹底鬧翻天了。

  根據cbs電視臺的官方數據顯示,當晚平均有五千兩百三十三萬觀眾收看了頒獎典禮,其中十八歲到四十九歲的收視率統計群體則達到了兩千四百七十一萬!這一數據創造了格萊美歷史的新高,超過了邁克爾杰克遜橫掃全場的1984年——當年一共有五千一百六十七萬名觀眾收看了那個記錄的夜晚。這也是格萊美轉播以來,僅有的兩次平均收視超過五千萬的典禮。

  這無疑是整個市場的勝利。得益于世紀之戰的三駕馬車所產生的話題效應,第三十九屆格萊美在提名階段就已經吸引了一大批注意力,而榮耀至死最后一刻確定出席的消息,更是讓所有觀眾的熱情完全爆發了出來。

  格萊美當晚,邁克爾杰克遜、雷查爾斯的出現無疑是最大驚喜,也成為了媒體熱議的焦點。不過,頒獎典禮之上收視率最高的瞬間還是由榮耀至死創造的,雨果奪得年度最佳制作獎的瞬間得以奪魁——著實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這一時刻吸引了六千一百八十一萬觀眾收看,這也是格萊美轉播歷史上第二次瞬間收視人數突破六千萬,簡直駭人聽聞。

  另外,榮耀至死奪得年度最佳專輯獎得以追平邁克爾歷史的瞬間,榮耀至死獲得當晚第一座最佳搖滾樂隊獎的瞬間,收視率都躋身了前五名。

  榮耀至死的號召力可見一斑——他們已經達到了邁克爾杰克遜當年的高度,對整個北美社會、北美文化都產生了影響,特別是十八歲到四十九歲的收視群體更是主要受眾,整整影響了一代人。

  收視率僅僅只是昨夜狂歡的一個側寫而已,次日的報刊雜志頭版頭條更是熱鬧不已。據不完全統計,當天全美一共有兩百三十三家媒體以榮耀至死勇奪八座留聲機的相關標題作為頭版頭條,就連一貫以嚴肅新聞為主的“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都毫不例外。

  更不要說那數以千計、萬計的廣播電臺,無差別不間斷地進行狂轟亂炸,“疾風驟雨”這張專輯再次登上了話題焦點寶座——原本就已經爆發出無窮能量的銷量居然再次往上攀升,摧枯拉朽的勢頭簡直是沒有盡頭。

  榮耀至死就是唯一的焦點,僅有的焦點,除此之外的其他人都徹底淪為了陪襯,瑪麗亞也好,綠洲樂隊也罷,沒有人在乎他們的失落和遺憾,因為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加入這場狂歡之中、迫不及待地想要成為這段歷史中的一份子。

  可以說,榮耀至死現在確確實實地登頂北美音樂圈,強大聲勢已經讓人們重新看到了當年披頭士的輝煌——這才是真正地重現披頭士,即使是用任何語言來形容這場盛宴也不為過,這也讓“疾風驟雨”第三階段北美本土的巡演門票進一步走俏,售票都還沒有開始,加場呼聲就已經鋪天蓋地了。

  從“死囚漫步”的獎項橫掃,到“獨立日”的票房橫掃,再到“疾風驟雨”的全球橫掃…不經意之間,雨果正在迎來他的全盛時代,這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即使是在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馬龍白蘭度、弗蘭克辛納屈或者是任意一個頂尖,都沒有能夠擁有如今雨果的強大影響力。

  “一舉一動都可以牽動半個好萊塢的利益走向”,這句話用來形容雨果絕對沒有任何夸張的成分。不久之前柏林電影節的傾巢而出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現在好萊塢依舊在苦苦追尋著雨果,試圖接著雨果這棵搖錢樹大掙一筆,但雨果卻十分明智地投身于“疾風驟雨”的巡演之中,脫離了好萊塢這個名利漩渦,反而是贏得了片刻清凈。

無線電子書    巨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