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087 謂之成功

無線電子書    巨星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比起雨果之前幾部作品來說,“日出之前”的票房走勢即使是再出色,也依舊是缺乏驚喜的。在此之前,“生死時速”、“低俗小說”輕而易舉就將自己的累積票房帶到一億美元、沖擊兩億美元,如此一比較,“日出之前”的票房數據確實不值一提。

  但事實上,哥倫比亞影業和夢工廠都對于“日出之前”的票房走勢十分滿意!

  “日出之前”在經歷了前面五周的穩中有升之后,八百九十間放映院線的規模又持續了三周,前后一共堅持了五周,而隨后這三周的票房跌幅分別為百分之十六、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十四,如此票房走勢軌跡足以讓任何一部藝術電影歡呼雀躍,也足以讓任何一家電影公司對該作產生更多的信心!

  隨后面對奧斯卡的洪流,與之并不相干的“日出之前”走勢依舊平穩。雖然這部作品錯過了這一屆奧斯卡的報名時間,但一年一度奧斯卡盛宴的火熱還是對“日出之前”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觀眾們愿意涌入電影院去觀看在頒獎典禮上拿獎或者提名的作品,而不久之前拿到了柏林最佳導演銀熊獎的“日出之前”夾帶著影評人和觀眾持久不下的贊譽熱潮,獲益匪淺。

  受到奧斯卡的影響,放映院線開始逐步回收的“日出之前”,票房數據卻出現了小幅度的回暖,雖然攀升幅度并不大,但依舊表現出色,在長達三周時間內票房都以綠色攀升百分比的形式出現。

  伴隨著上映時間的拉長,觀眾反饋也越來越豐富,“日出之前”這部實驗性如此強烈的作品也面臨了真正嚴峻的考驗:對于許多觀眾來說,這就是一部無趣的作品,即使影評人稱贊再多,即使有再多文青稱贊,他們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所以,這也從本質上限制了“日出之前”的票房出現類似于“西雅圖夜未眠”那樣的超級大爆發。故事性,這就是核心因素,缺少故事性的“日出之前”對于許多人來說就是催眠曲,沒有任何可看性。

  上映進入十二周之后,“日出之前”受制于自身的文青屬性,上映院線進一步回收到五百間以下,僅僅是在三百八十多間院線進行放映,而且還在逐步減少中。

  最終“日出之前”一共上映十六周,就宣布了下線,這個周期遠遠低于常規的二十二周上下,但相比于許多藝術電影僅僅上映一個月就下線,特別是那些在頒獎季沒有任何收獲的作品更是如此,他們只能寄希望于錄像帶市場的口碑流傳,如此一對比,“日出之前”的放映周期就十分“長壽”了。

  放映結束之后,“日出之前”在北美的最終累積票房,以三千兩百萬美元收官,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

  對于哥倫比亞影業來說,這絕對是一筆再劃算不過的買賣,一百萬美元的版權費雖然略顯高了一些,但回報卻是豐厚的——更不要說,此后電影錄像帶投入市場,還將會有一筆可觀的收入,這不僅是一筆不虧本的交易,更是一筆實現大幅度盈利的交易。

  對于夢工廠來說也是如此,兩百五十萬美元的投資,最終換來了三千兩百萬美元的票房——還有版權費一百萬美元,當然其后的錄像帶租賃收入也將會分給夢工廠一份,這絕對是一筆再明智不過的投資了。

  雖然說三千兩百萬美元的票房要由哥倫比亞影業、夢工廠和院線來瓜分,利潤比例當然比不上以兩千八百萬換來兩億三千九百萬美元的“生死時速”,更比不上八百萬美元擒下一億七千兩百萬美元的“低俗小說”,但即使如此,在“芝加哥論壇報”認為七百萬美元票房就是極限的情況下,“日出之前”完成了從兩百五十萬美元到三千兩百萬美元的跳躍,十二倍的利潤比足以讓所有人都笑逐顏開!

  這也將“低俗小說”掀起的獨立電影浪潮再一次延續了下去,一夜之間,圣丹斯電影節的全美影響力足足上升了兩個臺階,也許明年的帕克城就會開始熱鬧起來了。

  更不要說如今“日出之前”的一片叫好聲了,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銀熊獎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如果接下來好好運作,進入年末的頒獎典禮時,“日出之前”未必不能占據一席之地,屆時勢必又將會產生新一輪的利潤。

  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對比,在后世被無數人奉為傳世經典的“肖申克的救贖”,最終北美票房是兩千八百萬,而“日出之前”的票房則是三千兩百萬。必須點出的是,前者成本兩千五百萬,而后者的成本僅僅是前者的十分之一。

  從這個對比就可以看出,藝術電影在北美的舉步維艱——歐洲才是天堂,但也一樣沒有票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出之前”創造出如此佳績,著實不易,更何況超低廉的成本和趨近于零的宣傳成本,也讓這部電影在拿到獎項之前,就為電影制作公司和發行公司實現了盈利,難度不下于“低俗小說”的成就。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日出之前”都是是一部大獲全勝的作品。

  如果“日出之前”的成功僅僅止步于此,那么只能說是一次值得稱贊勝利而已,與雨果之前創造的奇跡來說,并不值得慶祝。但隨后,哥倫比亞影業在1995年下半年,又安排“日出之前”在全球二十七個國家地區進行了上映。由于電影冷僻的藝術屬性,在全球放映的腳步十分謹慎,自然比不上許多商業電影動則就五十個國家地區的規模,但即使如此,“日出之前”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也足以令人刮目相看了。

  “日出之前”在二十七個國家地區一共搶下了五千三百萬美元的票房,這個數據遠遠超過了北美的票房數據。

  如果閱讀一下“日出之前”的全球票房分布圖,就可以發現,歐洲市場顯然給予了最為熱烈的回應,其中英國、法國、意大利這三個國家是海外市場表現最為出色的地方,瑞典、德國、波蘭和西班牙的表現也十分不俗。

  這些國家的藝術電影市場已經十分成熟,雖然他們的基數遠遠遜色于美國,但觀眾依舊給予了“日出之前”最大的支持,特別是近兩年佳作頻頻的雨果成為了電影最大的招牌,這才制造了“日出之前”海外市場的輝煌。

  如此一來,“日出之前”的全球票房就強勢來到了八千五百萬美元,這樣一對比兩百五十萬的成本,就更加難能可貴了。特別是哥倫比亞影業在全球都有自己的發行網絡,所以他們不需要分割一部分利益,交給當地的發行公司來進行發行工作,這使得哥倫比亞影業又賺了一筆。

  這就是發行部門的作用。許多小型發行公司在海外沒有網絡,將作品交付海外發行時,往往必須交出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票房分紅給當地發行公司,自己只能拿到可憐兮兮的一小部分。所以人們才會說,只有真正的大型電影公司才會計算海外票房,大部分小型公司能夠海外發行就已經要偷笑了,他們對海外發行的希望就不是分紅,而是擴大影響力,為未來的壯大做鋪墊。

  “日出之前”再次實現了雨果以小博大的壯舉,而且也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記錄,自從“聞香識女人”以來,雨果所有作品都實現了票房的盈利——注意,不包括錄像帶,僅僅是票房就實現了盈利,這也是對于現在雨果票房號召力的最佳注腳:

  即使是一部冷僻的藝術電影,票房也硬生生來到了不可思議的八千五百萬。

  在去年針對雨果的片酬問題就發生過一次風波,而伴隨著每一部作品的出現,各大電影公司對雨果的渴望只會越來越強烈,在“兩千萬片酬”風波之后,先是“低俗小說”的大獲全勝,再是“日出之前”的低調勝利,這兩個沉重的砝碼足以讓雨果成為當今好萊塢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在1996年年末的時候,也就是“日出之前”結束放映之后的十八個月之后,有一家媒體公布了一組數據,十分有趣,但沒有吸引太多注意力。

  “日出之前”投放到錄像帶市場之后,短短一年時間就創造了近三百萬美元的利潤,這筆利潤雖然要與錄像租賃店分紅,但卻是純利潤,也就是除了票房之外的額外收入。這筆收入居然還超過了“日出之前”的成本,著實是一個十分驚人的表現。

  從這里也就可以看出“日出之前”在特定群眾之中受歡迎的程度了,并且依靠錄像帶的廣泛傳播,積累了大量大量的粉絲。

  不過,雖然三百萬美元的利潤對比“日出之前”來說很多,但放在整個錄像帶租賃市場里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所以并沒有引發太多的討論。只是有心人還是可以察覺得到,“日出之前”這部作品不顯山不露水之間,就為哥倫比亞影業掙了如此多錢,著實是悶聲發大財的典型代表。

  哥倫比亞影業用一百萬美元做了一筆好買賣。

  從兩百五十萬到八千五百萬,“日出之前”取得了令不少人拍手叫好的出色成績;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科林邁勒卻終于迎來了他夢寐以求的反擊機會,于是,剎那之間,“紐約郵報”就迫不及待地要將整個壓制的力量不斷加碼,因為這是“紐約郵報”正式和雨果對上之后,“紐約郵報”第一次真正意義地能夠占據上風。

  即使這個所謂的“真正意義”似乎也要加上引號,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次科林終于覓得良機,他可是絕對不會錯過的。

  (雜志蟲)

  ,謝謝大家!

無線電子書    巨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