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490 黑白色彩

無線電子書    巨星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東山再起  羅杰一埃伯特的滿分贊譽顯然為“辛德勒的名單”首輪評論開啟了一個不能再更好的開始,滿分評分、滿星推薦,這就是羅杰對一部電影送上的最高贊譽了,這也是任何一名影評人能夠對一部電影送上的最高贊譽了。

  “芝加哥太陽報”的火力如此兇猛這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原本大家還在擔憂著史蒂文一斯皮爾伯格是否能夠掌握好二戰大屠殺這樣沉重題材的尺度,但現在看來,史蒂文不僅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而且是一向格外出色的工作,這也使得“斯皮爾伯格歷史沉重題材”爆發出了大于二的強力效果。

  “綜藝”雜志隨后奉上的評論也延續了羅杰對這部電影的看法,九十五分的評分雖然不是滿分,但也相距不遠了,而一向以嚴謹嚴肅、慎重專業聞名的“綜藝”雜志,能夠給予如此高的評價,顯然是對羅杰最好的一種呼應。

“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可怕罪行的電影,毫無疑問,這也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觀賞并且銘記的電影  正是因為斯皮爾伯格身上流著猶太人的血液,并且童年時代親身體驗過猶太人遭受歧視的痛苦;他家族姓氏來源的烏克蘭大家庭中有十七位成員都在集中營之中被殺害;他的內心深處對于辛德勒這位猶太人的大恩人懷有虔誠感恩的心態,這一系列貼近內心深處的事實早就了這部成功的影片。

  這部電影是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期間德國那歲屠殺六百萬猶太人慘劇的回顧,影片以悲觀陰郁的基調和冷靜卻張力十足的視角,講述了奧斯卡一辛德勒那偉大的經歷,重新回到二戰時期的克拉科夫,向人們展示了這個城市遭受毀滅的整個過程,同時在那個人性被泯滅的年代里努力尋找著人性的微光。

  斯皮爾伯格沒有以歷史仇恨或者批判的眼光來處理這個故事,他不想用他帶有私人色彩的目光去審視那段歷史,他只是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道德受到了嚴峻挑戰之后的故事,從而來審視這個事件對當事人、對整個時代以及對后人的影響。最后,將這一份影響,化作腦海里的反思,安慰逝去的靈魂、警醒幸存的生者、告知不曾經歷的旁人。

  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凡救一命,即救你自己。

  電影所展現的是一個在和平年代看起來無比荒謬的世界,那些德國軍人們將屠殺猶太人看做是一種天經地義的本職的、正常的工作,在影片里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個獨臂老人正在試圖鏟雪,但他卻被黨衛軍抓到了路邊,隨便詢問兩句之后,就一槍殺害了他,周圍的其他軍人們拿著熱茶談笑風生。老人那沒有顏色的血液讓白雪都變得污穢不堪。

  殺戮越多就越悲劇,從來都不是這樣計算的,而是在殺戮過程中的無所謂,彷佛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對生命的蔑視才是一個悲劇。類似于獨臂老人的情節在電影里比比皆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旁邊的人在聊天,而兩步之外的猶太人就在飽受折磨——甚至丟失生命。

  那名獨臂老人在死亡之前,不斷念叨著:我是一個重要勞工,他顫抖的聲音里充滿了強烈的求生欲望,他渴望活著。生命力雖然有很多不順利和不公平,但不管怎么樣他都渴望活著。可是,這種愿望在那些軍人嚴重卻沒有任何意義,他們簡單干脆地結束了老人的生命,一切都好像是一場游戲。

  這樣一場游戲,造就了‘辛德勒的名單’的偉大。辛德勒就是這場游戲之中的強勢者,但他卻在游戲之中逐漸發生了心態改變,到最后飽受折磨,肉體的疼痛永遠都比不上精神的撕裂,我們沒有辦法想象辛德勒所經歷的心理掙扎,因為我們不是辛德勒,我們不是那個年代那個時刻的辛德勒,我們的揣測只是對辛德勒的‘解讀’罷了,而這種解讀電影里沒有講述出來,這也恰恰是電影的成功之處。

  最后,辛德勒用著自己一生的夢想——成為億萬富翁一一來換取猶太人的生命,夢想是無價的,生命也是無價的。所以,辛德勒成功了,他拯救了這一群無辜的生命,也讓他的人生找到了意義。

  這是一部細節決定一切的電影,所有細節都成為了電影主題的補充,就好像拼圖一般,拼湊出了這部杰出的電影。

  第一塊拼圖就是陽臺,納粹軍官阿蒙一戈斯家的陽臺。以這個陽臺為背景出現的畫面有很多,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是雨果一蘭開斯特破格演出的戈斯清晨赤膊站在陽臺上,悠閑地瞄準下方集中營的獵物們的畫面。

  戈斯一邊抽著煙、一邊伸著懶腰,像瞄準狩獵場里的野兔一般,又或者是像瞄準射擊場里的標靶一般,精準而從容地扣動扳機,然后收割一條一條生命。等他完事之后,和床。伴聊著天,到衛生間里解決生理需求,一切就好像他只是做完早晨運動一般。

  這個畫面是如此生活化,但卻又如此真實如此殘酷。

  除此之外,在這個陽臺上還發生了無數時間,聚會喝酒的時刻,戈斯懶洋洋接受體檢的時刻,戈斯睡覺、摟著女人的時刻,辛德勒和戈斯深夜交談的時刻,這個陽臺就像是一片樂土,發生著生活里一切美好而簡單的時刻。但諷刺的是,僅僅一個陽臺之隔,就是另一個世界,那里的人被當做一種玩物,他們的生命、自尊都不復存在,只是游戲中的一部分。

  如此可悲。

第二塊拼圖就是色彩,這也是電影最強烈最直接的部分  電影一開場出現的是黑暗中被點燃的蠟燭,微弱的火光在周圍漆黑的空間之中掙扎著燃燒,伴隨著頌歌,安詳、美麗、溫暖,柔和的黃色火焰繞著一圈淡藍的光暈,驅散著四周的黑暗,象征著猶太人渴望一絲空間,企圖照亮整個世界,然后熄滅,化作一縷青煙。然后,灰飛煙滅之處,火車轟鳴的汽笛拖著長長的尾煙,拖曳著這個慘烈的時代進入了我們的視線。

  重現那段歷史是不需要色彩的,因為那是一個冰冷的歲月,那種畸形的人性根本就沒有色彩,只需要黑白,冷靜、陰暗、沉重的黑白比任何一種色彩都更能說明那個年代。但即使如此,斯皮爾伯格還是點出了一抹紅色,那個小小的紅色身影是黑白年代之中唯一的色彩,這個穿著紅衣的小女孩,就像是苦難的僵硬土地之中艱難而倔強生長出的一束野花,可愛而美麗,迎風飄蕩,但是最終還是被整個慘淡的歲月所淹沒,將這僅有的一抹紅色也吞噬得一干二凈。

  這也使得電影思想的嚴肅性和非凡的藝術表達都達到了罕見的深度。

  在故事的最后,猶太民族終于迎來了他們的黎明,一個黑暗的時代終于終結了,遙遠的地平線上走來了劫后余生的猶太人。人們也在壓抑中透出了氣,他們從黑暗中走來,就如同從黑夜走向黎明,一步一步走向曙光,天空慢慢地變藍了,先是藏藍,然后是淺藍,最后是明艷的蔚藍,猶太人終于走到了明亮的藍天之下。

  從色彩到黑白再到色彩,電影對于色彩的運用象征著心境的轉換,簡單卻深刻地融入了整個故事,滑入心底,有著無與倫比的效果。

  最后一塊拼圖則是配樂,可以說這也是電影之中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約翰一威廉姆斯(John。wnliams)這位有可能是影史最為的配樂師,在先后四次拿到奧斯卡小金人還有無數提名席位之后,再次為我們奉獻了一次經典。可以說,是這部電影改編了威廉姆斯的創作,形成了新的巔峰;也可以說,是威廉姆斯的出眾配樂,加深了影片主旨。但無論如何評價,這部電影的配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血肉相連、是真實進發出的完美作品!

  他用中提琴的悲愴讓人懺悔那一段歲月的罪惡;他用尖銳刺耳的小提琴來訴說那一段歷史的悲憤和凄涼;他用奔騰豪放的鋼琴來反襯那一段肆無忌憚屠殺的殘酷和冷血;他還用唱詩班演唱童謠來感悟內心的悲痛和救贖…那一份深刻的痛楚,悄悄訴說著內心的疼痛而悲傷。

  電影的海報是一只大人的手抓住了一個穿著紅衣的小手,那只手是如此具有沖擊力,卻又勢單力薄,在那個癲狂的年代,清醒的終究是少數,就如同電影里的配樂一般,那緩進緩出的背景和極富技巧性的節奏,在不斷地描述,描述那一幅幅畫面,麻木的眼神、麻木的動作和最后麻木得被毒氣帶走最后的一絲殘喘。

  生命不再高貴和神秘,剝除了衣物,剝除了人類最后一張憐憫的虛偽面具,在六百萬具尸體面前不動聲色,就像唱詩班少女們的清唱,沒有感情,甚至除了聲音,感覺不到任何活著的氣息。那琴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憂傷的旋律彷佛在訴說著猶太人的悲慘命運,但細聽之后,流暢的旋律中又有一些亮色和希望,正如電影開篇時的那一縷燭光。

  在電影的最后,鋼琴的獨奏悄悄地拉下了帷幕,所有故事都在時間之中消散,沒有人忍心出生打斷這壓抑空曠的鋼琴聲,所以小提琴又悄然而至,又來升華這首充滿血淚的詩歌。那一抹在黑暗之中消失的色彩,卻化作音符留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

  斯皮爾伯格用最樸素的鏡頭、最樸素的色彩、最樸素的手法,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最斑斕的故事。”

無線電子書    巨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