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駐守在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美軍發現異常,鋼镚沒有對飛機外表進行任何處理,而是直接從內部開始動手。
當初美軍為了加強f14的機體結構,f14上面廣泛使用了鈦合金以及部分硼復合材料,以此活的了較高強度的重量比。在整架飛機中,有25的鈦合金、15的鋼、36的鋁合金、4的非金屬材料和20的復合材料。
鋼镚雖然只對金屬元素感興趣,但是控制那些非金屬材料,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通過“小蝴蝶”戰甲的透視系統,陳新可以看到,f14戰斗機的機體內部,一些銹蝕的金屬氧化物正飛快脫落,破損部位的金屬元素仿佛融化了一般,從最基本的原子結構開始重新結晶組合。
短短不過幾分鐘的時間,早已破損得不成樣子的發動機、油箱、啟動電機、機載備用電源、管道線路等紛紛恢復正常。
甚至原來通過焊接手段拼接的鈦合金框架,焊接點都不可思議地變得光滑平緩,仿佛它們原本就是一體的一般。
這種有如鬼斧神工的手段,大大加強了整架飛機的機體結構穩定性。
而飛機上的兩臺f110發動機,直接被鋼镚升級成了類似于俄羅斯117s發動機的存在,除了沒有矢量尾噴外,其他性能指標絲毫不遜色。
不過最令人驚訝的還是f14戰斗機航空電子系統的升級。
f14研發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正是人類信息技術產業的初期,所使用的電子設備和后來研發的第三代戰斗機有較大差距。
不說和臺風、陣風這樣的三代半戰斗機相比了,就連比它發展稍晚的蘇27、f15、f16都比不上。
于是鋼镚干脆擯棄了f14原有的電子設備,為它設計了一套全新的航電系統。
新航電的核心是一塊數據處理能力約為每秒4萬億次、浮點操作7萬億次、乘法累積運算2萬億次(這是信號處理速度的度量單位)的超級處理器,這是整架飛機的中央大腦,再配上為其量身訂做的智能化飛行軟件,很快就使這架飛機成了人類歷史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一架飛行器。
出色的大腦自然少不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的配合。
鋼镚拆除了f14原來的an/awg9脈沖多普勒雷達,取而代之的是一臺采用氮化鎵t/r組件的機載相控陣雷達,確切的說,這是一套以aesa雷達為基礎的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mirfs)。
它不僅能夠提供雷達的各種工作方式,它還能提供有源干擾、無源接收、電子通信等能力。mirfs頻帶較一般機載aesa要寬得多,同時能夠以各種不同的脈沖波形工作,保證了雷達信號的低截獲概率(lpi)。
此外,它還具備空對地功能,可以進行合成孔徑雷達(sar)狀態的高分辨率地圖測繪,也可以采用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技術對海上艦船進行識別分類。在空對空工作方式,雷達可以實現對指定空域的提示搜索、無源搜索和超視距、多目標的搜索和跟蹤。由于雷達波束從一點到另外一點的移動只需若干微秒的時間,所以雷達可以在一秒時間內對同一目標觀察多達15次。
可以說除了隱身、超音速巡航等先天不足,改裝版的f14在其他方面絲毫不弱于f22,綜合戰斗力甚至在俄羅斯的蘇35之上,比f35也毫不遜色。
唯一讓人覺得有些遺憾的是,鋼镚保留了f14老舊的儀表盤,而不是那種極具科幻色彩的人機界面。
不過這這暫時只是一架無人機,對戰斗力不會有什么影響。
恐怕誰都不會想到,這架外表殘破不堪的戰機內部早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這只是鋼镚十五分鐘的成果而已,十五分鐘后,鋼镚從f14身上跳了出來,說道:“老豆,搞定!要不要上去試下機?”
陳新搖頭笑道:“還是算了吧,現在又沒法飛,時間緊迫,別耽擱了,我們繼續下一架飛機的修復吧。”
為了防止被人發現,修復工作只能在晚上九點以后進行,每天凌晨五點結束,加起來一共八小時的時間。
如果按照十五分鐘來計算,那么鋼镚每天能修復三十二架戰斗機,陳新總共也就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再加上還要分出一部分時間去修復空中加油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最后陳新挑選了一百二十架完整度相對較好的f14,剩下f16和f15各六十架。
二百四十架戰斗機中,能有二百架順利抵達索馬里就是勝利。
空中加油機陳新則選擇了二十架kc10,不過這還遠遠不能保障這么數百架戰機飛行一萬多公里的距離。
還好陳新意外發現飛機墳場居然還保留了三十多架的民用版波音747貨機,于是他大手一揮,直接挑選了三十架出來讓鋼镚將它們改裝成空中加油機。
這樣一來,由五十架空中加油機構成的保障機群也湊足了。
接著,陳新又挑選了十架c5銀河戰略運輸機,順帶還找到了二十架的ah1早期版的眼鏡蛇武裝直升機,他準備把這些直升機裝到銀河運輸機里面打包帶走。
以c5銀河的容量,裝兩架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綽綽有余。
剩下的,陳新又挑選了四架e3“望樓”預警機用作遠程指揮警戒,六架ep3電子戰機用于電子對抗。
所有飛機加起來一共三百一十架(不包含武裝直升機),其中戰斗機二百四十架,保障飛機七十架,都足以打一場高烈度的局部戰爭了。
即便是美軍,除非奧觀海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戰斗機全部召回本土,否則想要攔截這么一波堪稱恐怖的空中力量,簡直是癡人說夢。r1152
(泊星石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