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太極宮。
太陽高掛,大殿外,一行宮女端著盛膳食的盤子走在大殿前一級級的石階上。
“停!”一尖利的聲音傳來。
宮女們一并停下,尚食局的太監走了出來,在一名拿著拂塵的老太監面前站定陪著笑道:“鄭公公有禮了,陛下用膳的時候到了。”
那老太監看了一眼慢慢地道:“陛下,正在殿內與幾名大臣商議洛陽戰事,眼下是不得空啊。”
“那可怎么辦,鄭公公,這陛下龍體要緊,早上陛下就只食半碗蓮子薏米粥,這中午再不吃,就傷了龍體了。”
老太監道:“我也明白,過午不食嘛,你們這一份份的,我看陛下現在也沒有胃口用,不如改作點清淡可口的上吧!”
“諾!”
看著太監宮女忙碌的樣子,老太監嘆了口氣,他走到殿前臺階上,但聽見陳叔達那清朗的聲音,依舊在說著,不由搖了搖頭。
此刻大殿上,李淵閉著雙目坐在大殿上,露出深深的疲態,他已是五十多歲的人,這一個月來,他都在關注大軍出征之事,特別這幾日,每日都有戰報傳來,李淵在殿內指揮洛陽的戰事,一有新的消息就立即處理,日理萬機之下早已是疲憊不已了。
李淵喝了口茶,睜開布滿血絲的眼睛,打斷了殿上裴寂與陳叔達二人的爭辯道:“夠了,現在不是追究錢九隴的責任的時候。事情已經發生,朕也不愿意再追究。錢九隴是朕元從之臣,念在這一點啊。讓中書省那些整日只知道耍嘴皮的大臣,再議一議不要責得太重。傷了堂上老臣的心。”
“諾!”裴寂與陳叔達一并答允。
宇文士及道:“陛下,我軍三十多萬大軍,這一次攻趙已是一個月有余,除了杜伏威一路未動之外,其余各路皆有勝負。眼下雖是河間王的南路大軍已是直逼洛陽城下,但太子殿下的北路大軍,若是不能渡過黃河,單憑河間王一路人馬,是攻不下洛陽的。”
李淵點點頭道:“朕知道。”
說到這里。李淵拿起手邊一奏章道:“這是昨日秦王府上送來的密報,他在黎陽的密探傳來消息,黎陽渡確實有三百余艘戰艦橫經于此,往黃河上去了。但這不足以證明,李重九與他的府軍,廷衛軍主力就在船上。這些戰艦也有可能是空船。”
“秦王幕僚杜如晦,以及河陽王帳下長史李靖,皆向朕上了奏章,言未見李重九主力真正動向。太子所率的北路大軍。可能有會危險,甚至南路大軍也有可能遭到攻擊!”
一旁陳叔達道:“陛下,我們已是全力偵查了,趙軍主力有數萬兵馬。不可能會飛上天去,也不可能遁入地中。只要他一旦現出行跡,我們就可以察覺。”
裴寂道:“陛下。微臣倒是擔心,太子殿下的北路大軍啊!如果這一次錢九隴軍糧不失。微臣倒是沒什么,現在軍糧一失。可就不妙了。”
宇文士及看向裴寂問道:“你是擔心,李重九會出井陘口,攻上黨?”
裴寂搖了搖頭道:“上黨有襄武王坐鎮,一時不會有事,微臣擔心是,若是李重九若與太原趙軍合流,之后直插河東,攻陷蒲津渡到時如何是好?”
裴寂此言一出,在場之人都是臉色一變。
從地圖上看去,從太原至蒲津渡,一路上經西河,臨汾,絳,河東四郡,當初趙軍大舉攻打太原時,其前鋒草原騎兵,幾乎差點就打到河東郡了。當時李唐朝堂上,都有放棄河東,以避趙軍鋒芒之說。
而現在駐守河東的三萬唐軍,被調到上黨,四郡兵力空虛,若是李重九的主力趙軍和駐扎太原尉遲恭合勢,那么大軍長驅直下,攻下四郡并非沒有可能,只是路途上時間消耗久了一些。但一旦讓李重九攻陷了蒲津渡,就可以造成南進渡過黃河,直接攻打長安的聲勢。
到時候身在河內的李建成大軍,就不得不回師河東,以解除長安之圍。這主力決戰,本也是正常,換做平常李唐絲毫不懼,但現在問題是李建成大軍缺糧,大軍從河內返回蒲津渡,重新走了一段回頭路不說,一路上士卒饑腸轆轆,飯都吃不飽。
李重九大可以固守險要,不主動出戰,待李建成糧盡,士卒氣勢低迷到極至時再反手一擊。所以就算唐軍有兵力優勢,但與趙軍主力決戰,勝算連一成都不到。
裴寂將這一切后果分析了出來,事實上不用裴寂分析,殿內的人,也都是知兵的,怎么會不明白呢。
從地圖上看去,黃河三大渡口,與關中只有一步之遙的蒲津渡,河陽城所在的孟津渡,還有黎陽城所在黎陽渡,成了這場唐趙大戰的三點關鍵點所在。
陳叔達道:“陛下,是否將北路大軍調回一部分,防守臨汾郡與絳郡?”
李淵負手來回走動道:“不,開弓就沒有回頭箭,長安還有三萬人馬,李重九就算打到城下,又如何?朕還怕他不成!”
“陛下!”裴寂,陳叔達一并勸道。他們擔心李淵這是意氣用事,長安是李唐的心臟,豈能輕易置于險地中。
李淵將手一止道:“朕知道你們要說什么,不過朕已經主張,原本定計南北兩路大軍合擊洛陽,眼下南路大軍已是成功,而北路大軍卻因軍糧被劫而不足,朕只要將軍糧運抵太子軍中即可,對嗎?”
裴寂道:“陛下,此話是不錯,但眼下從關中重新調糧再運往河陽,最少需要二十日啊!”
李淵擺了擺手道:“你說的那是是陸路,而不是水路!”
裴寂與宇文士及對視一眼,都露出驚愕之色。
裴寂問道:“陛下的意思,莫非是要用糧船運糧,走黃河三門峽水路?”
“不錯!”
裴寂滿頭大汗道:“陛下三門峽水路太過危險了,無數舟船在此覆沒,若用糧草經三門峽運至河陽,十艘船也只能到兩艘。”
李淵搖了搖頭道:“兩漢時,江淮的河船都能從黃河入關中,為何到了今日一艘船也不敢走。爾等不知,朕已是派人,秘密重修了三門峽南岸的棧道,目的就是為了今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