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三年五月,高句麗都城平壤城安鶴宮。
清晨的大雨洗刷著宮殿前的石道,一名美髯衣冠飾金的男子,踏著濕漉漉的臺階,走上了宮殿。
“淵傉薩,王上有令在此解劍!”
這名男子將眼睛一掃,這名宮殿侍衛,當下心底一凜,退后了一步,跪伏在地上,雙手上舉。一柄劍,兩柄劍,這男子一共解下五劍,放在侍衛的雙手之上。
這名侍衛暗暗松了一口氣,當下言道:“幾位大人在殿內久候,淵傉薩直入即可。”
這名美髯男子點點頭,大步上殿,高句麗人著衣,上衣筒袖,而著褲的褲口甚大,所以走起路來寬袍大袖,褲擺噗噗生風。不久之后這名美髯男子,來到安鶴宮的南宮,也就是外殿的所在。
安鶴宮是當年長壽王,從國內城遷都至平壤后所修建,站在外殿外徐徐望去,滿目都是青瓦所鋪就的宮殿華廈,而支撐著大殿的鼓肚柱厚實巍然。高句麗王在安鶴宮統治這東據新羅,南抵百濟,西至遼水,北達靺韍的廣袤王國,已垂兩百年。
不過眼前這位美髯男子,對著這雄偉宏大的宮殿,卻不屑的輕哼了一聲。“腐朽,腐朽,眼見隋庭已是敗落,不思進取中原,卻偏安于東偶。我高麗何時才能重現好太王,長壽王時的雄風。”
美髯男子正自顧說話時,耳聽身后傳來腳步,他隨即轉頭看去,饒是一貫桀驁的他,此刻臉上亦發自內心的露出了恭敬之色。
此人身材高大,帶著高官方能著的青羅冠,而這美髯男子戴得則是次一等的絳冠。美髯男子當下行禮,言道:“淵蓋蘇文,見過大對盧大人。”
對方點了點頭。搭住對方的肩膀,言道:“你父親太祚兄的去世,我也才方才知道,但在京中事情繁忙,不能前去吊唁,實在遺憾。”
淵蓋蘇文言道:“乙支大人,父親說過。為將者死于病榻之上,乃是最大的恥辱,他能戰死沙場,也算是我們淵家的幸事了。”
對方笑了笑言道:“太祚兄,還是那么豪氣干云,真懷念當初于和他與隋軍并肩作戰的日子。不過你也不遜色于他,這一次靺韍們謀反全部平定,也算讓王上看到你的本事,我想不需幾年之后,我這大對盧的位置,就可以還給你們淵家了。”
淵蓋蘇文言道:“大對盧之位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小侄還不成器。還需乙支大人來執掌才是。當年乙支大人在薩水之畔,大破隋軍一百一十萬,威震中原,由你來指導對西面的戰事,再好不過了。”
站在淵蓋蘇文面前的,正是在薩水之戰大敗隋軍的高句麗英雄乙支文德,現居高句麗大對盧之位,相當于宰相。
聽聞對方要往西面用兵。乙支文德將眉頭一皺,看向淵蓋蘇文。淵蓋蘇文,與其父淵太祚,其祖淵子游,歷來都是西部傉薩。西部傉薩乃是高句麗五部傉薩之一,傉薩相當于隋一方總管,州刺史一樣的封疆大吏。
而西部處于遼河。因與隋接壤,因常年與隋的戰爭,西部傉薩統御著高句麗最強的兵力,以及附庸高句麗的靺韍各部。乃是高句麗五部之中最強的一部。因此在乙支文德之前,大對盧之位一直是由淵氏執掌的。淵氏在高句麗中可謂是僅次于王族的強宗。
而這淵蓋蘇文雖是高句麗年輕一輩中最杰出之將領,但野心勃勃,手段殘忍,這一次靺韍反叛,其父淵太祚戰死,淵蓋蘇文繼父親之位統帥大軍,將靺韍反叛諸部打敗之后,將反叛靺韍諸部的酋長以下三萬多人盡數屠殺,并取其首級作為京觀,豎立在遼西。這一舉動嚇到靺韍人,其余未反叛的各部也連連進貢,向高句麗再次表達了臣服之意。
現在這位年輕人,野心勃勃,要乘著大勝靺韍人的余威,南下進攻中原。乙支文德如何不眉頭皺起,他心知淵蓋蘇文這一番話,雖是向自己請示,但即便自己不答允,也拿他無法。因為高句麗國中,傉薩一職權力很大,擁有擅自出兵之權。
乙支文德笑了笑,十分欣賞地言道:“飲馬遼河,南踏中原,乃是我高麗男兒畢生之夢想,我也不例外。不過我老了,恐怕很難有機會再指揮幾十萬大軍,與漢人交戰了。”
淵蓋蘇文雙目銳利如劍,言道:“乙支大人,如何言晚,現在也是不遲啊。”
乙支文德笑了笑,言道:“王上的意思,是先滅了新羅,百濟,向東進取,向西防御,一統東面后,再向西用兵,這也是長壽王當年從遼東的國內城遷都至平壤的用意。”
“兩百年不算太短,但我們高麗都等過來了,不差這一刻。”乙支文德如此言道。
淵蓋蘇文目光跳動,言道:“可是中原大亂,不乘此機會進取太可惜了。”
乙支文德默然了一番,見無法打消淵蓋蘇文的野心,當下反問道:“你可知道羅藝,高開道,李重九”
淵蓋蘇文言道:“羅藝我早聞名已久了,至于高開道不過是草寇,而李重九此人倒是相當可怕。”
乙支文德言道:“不錯,我也認為,此人乃是羅藝之后,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大隋將領。聽聞之前他從羅藝手上,奪去了遼西靺韍,我想兩邊會有一戰。你不如看看這二人爭斗再決定吧,若是你可乘此若是乘此進取遼河,我當然不介意,向王上進言,傾全國之力,助你擴取遼東。”
淵蓋蘇文聞言大喜。乙支文德將手一止,言道:“你先不著急謝我,記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我們高麗,只能作漁翁的那一個。”
“是,乙支大人。”淵蓋蘇文喜著行禮言道。
眼見收復這位年輕將領,當下乙支文德笑了笑,拉過淵蓋蘇文的手言道:“走吧,莫要讓王上等急了,他若是要知道李密擊敗張須陀,隋廷覆滅在即,定會在這安鶴宮內,大擺下幾日宴席以慶祝,還有那個楊廣,我們每個高麗人真恨不得人人食其肉啊。”
注一:586年后,高句麗都城遷至長安城,但也有說長安城就是平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