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明之下,映得鎧甲爍亮,甲士們四下走動打掃著戰場,并將尸首一具一具拖來,擺成一排。
李淵按劍披著一身厚甲,目光冷峻,他的面前,正是長孫順德的尸身。長孫順德保持著仰天而倒的姿勢,雙目圓睜,怒視前方,鮮血混在他的嘴邊。但旁牌依舊持在身上,合身鐵甲被一支箭鏃貫穿。而一名少年跪在長孫順德的尸首前,垂首痛哭。
“是我對不起士廉兄!”著尸身,李淵仰天長嘆一聲,露出悲色。
“是誰?何人射死我叔叔!”那名少年怒而言道。
李淵默然了一會,搖了搖頭,而一名手按長劍的儒雅男子,了一眼那少年,言道:“這一箭從數十步之外所射,最終能貫穿鐵甲與旁牌的,只有五石以上的強弓和勁弩。”
說到這里,這名儒雅男子低下身子,將箭鏃箭羽辨別了一番言道:“此箭并非是弩箭,而是弓射箭,天下之間能開得五石弓之人,能有幾人?”說到這里儒雅男子嘆了口氣。
話音剛落,這名少年用拳頭重重一砸泥地,怒聲言道:“冠軍侯,此仇不共戴天!”
“無忌節哀順變!”這名儒雅男子出聲言道,他們二人皆是好友,一并投奔李府,并且都是李世民好友。那儒雅男子名為劉弘基,而那少年則是李世民的妻弟長孫無忌。
李淵面色一沉,了一旁二十七具官兵尸體。身上鎧甲,刀劍皆被剝得盡光,這顯然是流寇的行徑。李淵言道:“向北地四郡發文通緝李重九,李虎,所有的官兵掘地三尺,也要將他們緝拿!”
正待李淵說話時,而這時山坡一騎遠遠而來,一名李府上的家仆翻身落馬來到李淵面前,驚慌言道:“老爺不好了,三小姐她不見了!”
李淵手一抖。雙目射出一抹厲色,言道:“好端端的,人怎么會不見?”
“這這老奴我也不知,傍晚時發現幾名監視小姐的家丁,皆被打暈了。”那名家仆當下畏懼不已,渾身瑟瑟發抖。這太原留守府防御森嚴,外人若是要劫李芷婉哪里有這么容易,唯一的可能只有李芷婉私自出府。
李淵氣得渾身哆嗦,長孫順德死了也就罷了。但李芷婉乃是他最疼愛的女兒,眼下為了一個男子。居然私奔。這不比司馬相如卓文君,私奔乃是女子棄名節,李家的門楣于不顧。正有奔者為妾,父母國人皆賤之的說法。此事若傳出去,李淵,不,整個李府如何有面目做人!李淵氣得差點一口氣轉不過,當場暈厥過去。
急促馬蹄聲突然停止,李重九李虎他們沿著官道乘馬狂奔了一夜后。實在人困馬乏在一處密林之中休息。這里距離太原郡邊境不算太遠,但是李淵下達緝捕的命令肯定已在白天傳了出去,這時候他們就再度成為朝廷通緝的叛逆。
但眼下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他們必須先脫離太原郡,這李淵控制的心腹之地。脫離太原郡之后,又向何處而去,這又成了問題。
現在李重九的選擇是前往懷荒鎮。或是上谷郡,懷荒鎮兵權被曇宗,以及當年七千寨,以及李重九從少林寺出來的心腹弟兄控制著。不用擔心出現問題。但是到懷荒鎮一路甚遠,若是雁門郡上下提前得知消息,必然封鎖了長城關口,那么他們將插翅難出關外。但是上谷郡也不安全,碩果僅存的飛狐縣內住持政事的,乃是高楚,趙萬三,西曹三人,他們若一旦得知李重九已淪為通緝要犯,要是如何呢?上谷郡那有李重九的心血所在,新修葺的匠作坊,以及鐵礦,這乃是絕不能放棄的。
商議了一番之后,李重九,李虎他們決定繞道從上谷郡出長城。休息了一個時辰,天剛剛蒙蒙亮,眾人再度出發。行了不久,他們的馬匹已是滿嘴白沫,顯然是馬力不濟,這時他們突然眼瞅前方官道上有一驛站。當下李重九他們三百多騎上前包圍,不消一會功夫即攻破了驛站,殺散了驛丁后,奪下七十多匹的驛馬換乘。
李重九索性也將心一橫了,這太原前往雁門邊境的官道上,是三十里一驛的標準修建的驛站,按照大隋軍情傳報,以每日六驛為基本公文傳遞,每日十驛為緊急公文傳遞,也就是傳說中的三百里加急,換馬不換人的快馬稟告軍情。
李重九心道如果沿途破壞驛站,必然可使得軍情傳遞不便,他們說不定可以搶在李淵將李重九治罪的公文送至飛狐縣前,率先入城。騎兵如飛,本來就不怕追擊,若加上有驛馬換乘,可以大大提高速度,李淵若是派輕騎來追擊自己,人少了,只能來送死,若是人多了,肯定跑不快。
當下李重九,李虎,蘇素他們索性就當了一把亂臣賊子,帶人沿著官道,一路燒殺劫掠,而每行一段路,就派人沿著撒下鐵蒺藜,或者亂木,延緩身后騎兵的追擊前進。而沿途塢堡內的大隋官兵,見到李重九一行數百騎兵,疾奔如飛,身后一片煙塵滾滾,結果無一兵一卒敢于出來攔截。隋軍們唯一做的只能各自點燃了堡上的狼煙,進行報警。故而一日之內整個太原郡之內,已是烽煙處處,沖天而起。百姓們不明就里,有人相傳以為突厥再起數十萬鐵騎南下,當下一郡之內風聲鶴唳,人心惶惶,或者是以為上谷歷山飛的流賊攻破晉陽殺到太原郡來了。
李重九終于他們見識什么是大隋境內民怨如沸,狼煙一起,猶如起事的口號一般,不待他們動手,沿途所經數處地方,見大股亂民攻擊官軍把守的關卡。百姓將關卡的貪官污吏,直接脫去,有的脫出來吊死,有的則是暴打一頓,橫尸在地。而進行完這一切后,百姓們皆是齊聲歡呼,絲毫不畏懼官兵的抱負。
沿途之上,更是有大大小小的草民,幾人,幾十人,幾百人的向李重九他們要求投靠,甚至加入他們一并揭竿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