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百六十八章覆沒前夕(下)

  崇禎皇帝這次召見差不多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直到一個太監送進一份密件,崇禎皇帝看過之后,顏色大變,丟下召見的官員們急匆匆地走了。

  有人說那份密件報告昌平失守,但昌平那天實際上還沒有失守,只是過居庸關之后都是平川,通往京城不一定非經昌平不可,大順軍的先頭部隊在十六日已經到達京郊。估計密報所說的就是京城附近發現大順軍的消息。

  當天夜里,崇禎皇帝徹夜不眠。他繞著宮殿狂奔長號,又是頓足捶胸,又是悲泣嘆息,又是大叫:“內外諸臣誤我,誤我!”已經陷入了半瘋狂狀態。而這時候內外諸臣卻大多已經作好了開城投降的準備。司禮太監曹化淳、兵部尚書張縉彥等人擬了一個開城投降的公約,宮中朝中的許多大太監、大官僚都在上面簽了一個“知”字。當然唯有崇禎皇帝不知。

  十七日早朝,崇禎皇帝再一次同群臣討論如何應付危難,再一次當眾落淚,諸臣也再一次跟著哭天抹淚了一番。有人提出起用閹黨中的人才馮銓、霍維華、楊維垣等人。且不說可用不可用,幾個人都遠在外地,起用了對于守城也毫無用處。

  而崇禎皇帝聽著這些廢話實在心煩,懶得去說話,他用手指在桌案上寫下了“文臣個個可殺”幾個字,讓身邊的司禮太監王之心看了看,又抹了去。他實在想把這些昏庸怯懦的朝臣們殺個痛快,可是在這旦夕間就要覆亡的時刻,他其實連殺人的能力也沒有了。只能等著大順軍來完成這一遺愿。

  上午,寥寥無幾的幾個大臣心急火燎地守在宮門外等待消息,一面議論著形勢。有人說只能聽天由命,也有人強打精神說城池堅固。守幾個月沒有問題。

  突然間負責守城的襄城伯李國楨獨自騎馬趕來,衣冠不整,面色倉皇。崇禎皇帝忙宣他入殿,問他守城情況如何?可李國楨趴在地上哭著說:“守城的軍隊都不服從命令了!都躺在城上,用鞭子打起來一個,另一個又躺下。怎么辦呢?”

  崇禎皇帝也同哭道:“諸臣誤朕到了如此地步!”于是殿里的文武大臣和太監們都跟著一起慟哭起來。聲徹殿宇,外面都聽得清清楚楚。

  等到崇禎皇帝打發走了文武大臣,又召集太監,要太監們去武裝守城。太監們嘩亂一片,直到傍晚才組織起來幾千人的一支隊伍,分了皇上臨時拿出來的二十萬兩銀子,亂哄哄地到各城去了。

  這時候,大順軍已經把北京城團團圍住,齊化門外的“三大營”不戰而潰,平則門(今阜成門)和彰義門(今廣安門)等處都遭到攻烈攻擊。四處火光沖天。炮聲動地。

  在又一個不眠之夜里,崇禎皇帝明明白白地想到了死。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是作為一代“英主”,卻這樣狼狽不堪地“以身殉國”,實在心有不甘。只是逃已無路,守又無策,豈能奈何也?

  十八日清晨。他最后一次召對閣臣,垂頭喪氣地說:“不如大家一起在奉先殿完事(自殺)。”閣臣中竟沒有一個響應。奉先殿是宮內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面對著列祖列宗毅然投環,還是很有些悲壯的。但這個最后的打算也沒有實現。不過就是到了此時,崇禎皇帝還是幻想著能有最后一線生機。

  似乎上天聽到了崇禎皇帝的祈禱一樣,在這天上午,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大同投降大順軍的總監太監杜勛受李自成的派遣,坐著大筐被吊進城里,要同崇禎皇帝進行談判。

  聽到有了這最后一線生機,崇禎皇帝是連忙召見。但杜勛傳達的意思很簡單:李自成軍聲勢浩大。已無可抵御,唯一的生路只有崇禎帝自動“遜位”,其實就是投降,讓位,讓李自成堂皇而又名正言順地登基即位。

  可這樣的生機對于崇禎皇帝來講未免有些太難堪了。但畢竟是一種選擇。他還在猶豫,希望能有一個比較體面一點的投降方式,因而談判一直拖到晚上。

  可李自成已經不愿再拖,當晚對各門大舉進攻,負責守衛彰義門的太監曹化淳開城門迎降,外城陷落,李自成的大順軍沖入西城和北城,內城的失陷也是近在眼前。

  而在最后關頭,崇禎皇帝還是決定既不投降又不“殉國”,而是冒險沖一下,爭取逃出重圍。他頒布了親征詔書,號稱要御駕親征,蕩平逆賊,實際上就是率軍逃跑的意思。

  但在這時候,崇禎皇帝甚至已經沒辦法組織起一支部隊了,他要內監召京營護駕,內監卻對他說:“京營都已潰散,哪里還有兵!皇上自己想辦法逃吧。”

  到了深夜時分,崇禎皇帝就找到皇親駙馬都尉鞏永固和新樂侯劉文炳,要他們召集家丁護駕出逃。可鞏永固哭著說:“祖制親臣家不能藏片甲,臣等哪里有什么家丁!所有的家人不會作戰,哪能御敵!”實在沒辦法,崇禎皇帝只好手持三眼洋槍,帶上一伙太監像沒頭蒼蠅似的沖出了紫禁城,先后到了齊化門和安定門,看看沒有突圍的可能,才又沮喪回宮。

  說實在話,這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變成了驚弓之鳥,他在城內一遇上疑似大順軍的士兵,就轉身而逃。其實在這時候,大順軍入城的軍隊卻并不多,只要崇禎皇帝咬著牙突圍一下,沖到南城外城,就可以受到李祿所率領的護衛隊的保護。

  崇禎皇帝更不知道,在這個時候,北京南城外城的右安門、廣定門和左安門已經是大開,一支一萬七千多人馬的官軍已經入城,那就是風塵仆仆趕到的,楊如松所率領的汝寧軍援軍。而這一消息竟然也沒一人傳給崇禎皇帝去聽。

  在五月下旬,楊如松率軍八千渡黃河開至濮陽時,接著就遇上了清軍北返的先鋒。于是楊如松依薛永利令立刻避讓,卻引起了清軍極濃厚的戰意,糾集了三千余騎追趕不止。

  眼見著追趕的清軍越來越近,楊如松是大怒,他索性轉身展開部隊,與追趕的清軍決一死戰。一番激戰后,汝寧軍是大勝,斬首清軍千余人,其余的清軍也都轉身潰逃。可是這時候,楊如松卻發現自己已經偏離了赴京的道路,全軍已經身在安陽。

  沒啥說的,只有走石門(今石家莊),保定這條道了。這雖然是南方陸路進京的一條最常用的道路,但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也是敵軍最容易阻斷的。所以北上的汝寧軍走的是小心翼翼,生怕遇上大股敵軍。

  沒想到怕什么、來什么。當楊如松部走至邢臺時,遇上了一股四千余人的農民軍。這次楊如松就吃一塹長一智了,他不敢再避讓,只是小心翼翼地帶軍周旋,并向四處派出了大量的偵騎,要探明附近是否有農民軍的主力。

  沒想到對面的農民軍也是小心翼翼,他們同樣是與汝寧軍在周旋,就這么過了四、五天,當楊如松探明了四周沒有農民軍的主力,想要把部隊壓上,一舉殲滅周旋的農民軍時,沒想到對方卻派來了幾位使者,他們竟然提出:要向汝寧軍投降。

  那支農民軍正是楊承祖所率領的,曹操羅汝才的殘部。他們與李自成決裂以后,立刻是向外而逃,要逃脫大順軍的追殺。

  幸運的是,當時大順軍要展開西北攻勢,所以作戰的重點并不是這股叛軍。所以在一番騰挪以后,楊承祖竟然順利地逃脫了大順軍的追殺。

  在稍稍安定以后,楊承祖也就露出了自己的野心。長年的流寇生涯已經深深的印入了他們的骨子里,再加上楊承祖他們也看不起,那些曾經是自己手下敗將的官軍,所以他們就想要另立山頭了。

  沒想到好景不長,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大順軍就橫掃了整個西北地區,接著就毫無停留地發動了東略攻勢,直指北京城。好死不死的,楊承祖恰好處在南路田見秀部大軍的線路上。而田見秀一得知前方有著楊承祖這個叛賊,大順軍也集中了優勢兵力圍了上來。

  還好,楊承祖有著豐富的逃跑經驗,在幾番苦戰之后,他終于帶著殘軍遠遁而去。不過到了此時,他的人馬也只剩下了近四千,而且輜重全失,缺衣少糧,連自己的口糧和草料都保證不了了。

  可就在這時候,他們卻遇上了楊如松所率領的汝寧軍。這使得楊承祖是大為緊張,可是在一番周旋以后,他們卻驚訝地發現,原來這支官軍是吳屠夫的軍隊。

  于是楊承祖就召集了手下商量對策,在一番商議后,最后他們決定向汝寧軍投降。現在的楊承祖,另立山頭已經是不可能了,而投降了汝寧軍,也不算丟了臉面,畢竟吳屠夫有著對農民軍的全勝戰績。

  可這一投降,就讓楊如松哭笑不得了。既然來投降,不接受也不好,可是楊如松要忙著去京城,帶著這么多投降的農民軍將士可都是累贅啊!

無線電子書    明末瘋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