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對沖,根本就沒什么技術含量,比拼的只有勇氣。就是看對沖的時候誰勇敢,誰不避讓,那么誰就勝。
但很奇怪的是,雖然騎兵對沖是戰場上經常出現的情況,但是真正發生兩軍沖撞的情況卻相當罕見。一般在一方氣勢洶洶地亡命沖鋒時,另一方早就因為害怕而退縮,為了躲避而散去陣形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對撞上了,那基本上就是毫無生機。
而滿清的發家史就是這種亡命的對撞史。當年努爾哈赤就是這樣亡命,最終收服整合了一個個女真部落,組建了八旗。接著八旗也憑著這樣兇悍的戰法,屢次在草原以少勝多,收服了東蒙古各部落,建立了滿蒙聯軍。
之后再運用這亡命對沖,打得遼東明軍屢戰屢敗,最后就是關寧鐵騎都不敢再出城,不敢與清軍野戰。所以說,古往今來任何戰爭,士兵的勇氣總是排在第一位的。
可是多爾袞根本沒想到,今天的清軍竟然遇上了這么一支敢于對沖的明軍。面對著前面一排排的騎兵不斷地送死,譚圖和濟郎阿的部隊立刻崩潰了。
畢竟這支部隊是由蒙八旗和蒙古部落牧民組成的。這時候的蒙古軍隊已經退化得相當厲害,根本就沒有一絲成吉思汗蒙古大軍的風采。再說,其實草原上戰斗的烈度是相當低的。
在草原上的大戰,雖然雙方可能都動用幾萬騎,看起來聲勢浩大。可是往往雙方一次沖陣,把對方的精銳沖散以后,戰爭就結束了,而且敵軍也都會投降自己,成為自己的部隊。因為在草原上,散落的牧民不依靠部落根本就沒法生存。
所以在草原上的戰爭,敗方不會拼死抵抗。勝方也不會斬盡殺絕。而在這樣的戰爭氣氛中培養出的蒙古士兵,他那戰斗意志也是可想而知了。
而譚圖和濟郎阿的部隊就是如此。開始的幾排,都是受過清軍嚴酷訓練的蒙八旗,所以他們的戰斗意志還頑強一些。可是后面跟隨的蒙古牧民就撐不住了。他們入關可是來搶掠的,不是來送死的。所以見到了汝寧軍這么以一換一地沖撞,他們就膽寒了,立刻向兩邊散去了陣形,要把汝寧軍的騎兵讓過去。
而前排一讓,后排肯定不會拼命,于是就像一句形容話一樣――熱刀切黃油。清軍的整個陣形就被切開了。
清軍的騎兵雖然人多,但他們都往左右兩旁避讓,就是有幾個不開眼的。也絕對擋不住汝寧軍的集團沖鋒,瞬間就被淹沒在了鐵蹄之下。所以在一開始激烈地沖撞之后,汝寧軍的騎兵反而一下子沒了阻礙,猛跑了一陣。他們竟然穿陣而過了。
猛然穿透了陣,汝寧軍的騎兵也都是一愣,他們在騎兵團王團長的示意下也減緩了馬速。這時候這些騎兵就有兩個選擇:一個繼續向前沖擊多爾袞所在的清軍本陣;另一個就是再次殺透清軍陣形,殺回自己的部隊。
王團長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他直起了騎矛,高喊道:“弟兄們,有沒有興趣再來一次啊?”
“好!”所有的騎兵都很興奮。他們異口同聲地高喊道。
王團長還記得自己出發前楚格所交待的話,是要他的騎兵團拖延住清軍沖陣,并不是要他去攻打清軍本陣,所以王團長就要再次沖擊譚圖、濟郎阿部。
“譚圖、濟郎阿這兩個飯桶,他們這么不去死啊?”觀戰的多爾袞在大發雷霆。
不光多爾袞在發火,無論是被穿陣的譚圖、濟郎阿,還是正在整隊的麻扎里、全貴,都被這支囂張的汝寧軍騎兵給搞得惱羞成怒了,他們紛紛調集自己的擺喇牙親兵沖到了第一線,就要消滅掉這支汝寧軍騎兵。
王團長命令完“全軍轉身”后,自己帶著幾位親兵驅馬來到了最后一排,接著把騎矛放平,又吹響了沖陣的長哨。
而這次沖陣就沒這么順利了,雖然在汝寧軍的陣列前,已經沒什么清軍騎兵阻擋,可是已經沖陣一次的戰馬根本沒得到休息,所以它們的速度已經提不起來了。于是清軍蜂擁而至,他們紛紛在陣列兩旁沖入砍殺,使得汝寧軍每排的騎兵是越來越少,到了最后,再次穿陣而過的騎兵只剩下了一百多騎。
不過此次沖陣也算是完成了使命,畢竟拖延了清軍沖擊汝寧軍本陣的時間,而趁著這個創造出來的機會,李三河的部隊也逐漸地靠近了中路。
于是清軍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李三河部的身上,可李三河的此次運動卻出乎意料地順利。
因為清軍被王團長的騎兵團連續兩次穿陣,根本沒時間好好整隊,所以對李三河部形成不了連續不斷地沖陣。
而李三河的這兩個步兵團的火炮、火銃毫無損失,他們在運動中,就不斷地用火器射擊著沖陣的清軍,并且之后堅決地用護衛步兵團的騎兵進行了反沖鋒。使得清軍是次次無功而返,也沒阻擋住兩個步兵團的步伐。
隨著李三河部的一步步左移,清軍也對這支部隊有些束手無策了。眼見著他們就要遮擋在了汝寧軍主力之前。
而趁著這個時機,汝寧軍也加緊在兩個方陣前布好了炮陣,并收攏了逃散回來的七百多兵丁,臨時組成了一個方陣,安排在了中路方陣的后方。
眼見著戰場的形勢就要穩定了下來,吳世恭也長舒了一口氣。他就準備戰局一穩定,馬上就全軍后撤,怎么樣也要先撤出清軍火炮的射程。
而多爾袞看見遲遲打不開僵局,他也緊皺著眉,不斷地怕打著自己的大腿,心中是萬分不甘心。他知道:對面的明軍吃過這次虧以后,再也不會上當,也不會再主動走入將軍炮的射程內了。
可就在此時,“轟隆隆――!”,戰場上空突然傳來了悶雷聲,吳世恭是驚詫,多爾袞是驚喜,倆人不約而同地都看向了天空,只見天上是一滴、兩滴…,接著是連綿不斷,最后是下起了瓢潑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