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九十三章 火藥研發

無線電子書    強秦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秦新歷八年,九月六日。

  高闕城中,二千秦邊軍騎卒頂盔貫甲,一人雙馬,從城門口急奔而出,隊列之中,城中守將王喜的中軍大纛赫然在內。

  二個時辰前,在城外巡視狩獵的一小隊秦軍意外的遭到了匈奴一個小部落的襲擊,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秦邊騎射殺匈奴人三十余名,己方的隊率、什長等均戰死,只有寥寥的五、六人逃回城內。

  習慣了打順風仗的王喜聽聞,勃然大怒,立即下令點齊二千人馬,由他親自率領,準備出城血洗了這個不聽話的匈奴部落。

  臨出城之際。

  王喜從馬上回轉身軀,昂起頭瞧了一眼高闕城上飄揚的秦國旗幟,一個優秀的大秦邊將——,僅僅守住一座城并不算什么,而更榮耀更出色的應該的是,驅軍逐敵數百里,使敵惶然不敢南顧。

  王喜此時,還不知道,他這一離開堅城,即將面對的,卻是赫連部落足足三萬控弦甲士的圍攻,單以他的二千將士,就算有再多的機弩、再多的弩矢,也無法在人海戰術面前取得一場勝利。

  九月八日,正午。

  追趕著匈奴殘部至龍城附近的王喜軍,與設伏于此的赫連部落相遇,兩軍接觸一場大戰,秦邊軍將士盡管奮勇頑強,但在射空了箭壺里的最后一支弩矢之后,他們依然沒有能夠突出匈奴人的重圍。

  王喜兵敗身死。

  不只是他,從龍城至弓盧水的發源地,二千秦卒邊打邊撤,忠心耿耿的邊軍將士不停的倒下,一個又一個經驗豐富的邊軍中下級的軍官,在這場無望的大潰敗中失去了性命。

  王喜,這個沉浸在“紙上談兵”臆想中的秦軍邊將,一心想著在戰場上證明自己,想著立下豐功偉績,但他卻沒有想過,自己究竟有沒有這樣的能力,而平素里王離對這個侄兒的偏愛,也簡接的害了他。

  失去二千精銳之后,高闕城風雨飄搖,赫連壁馬不停蹄的揮師南下,匈奴人的馬鞍上掛滿了秦軍將卒的頭顱,血腥的場面讓人不寒而栗,相比南匈奴,赫連部落的這些匈奴人被稱為生蠻,他們久在北海一帶與丁零、屈射等更原始的部落作戰,其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也更加的接近原始狀態。

  高闕城中,精銳盡被王喜帶出,剩下的人馬雖然有四千余眾,但其中輜重兵占了有一多半,剩下的人中不少還是父子、叔侄的關系,這些士兵眼見著親人被戮殺,心情激奮之下,哪里還顧得上守律軍紀。

  城中守將,有能力的盡被王喜排擠,剩下的無能之輩,平素只會行討好之事,而更加不堪的事,其中的一員守城都尉,還是臧衍的眼線,也正是他的出賣,才使得高闕城的一舉一動盡被匈奴人知曉。

  九月九日,暮。

  高闕城守軍經過一天一夜的頑強抵抗,終于不支,殘部只有二百余人從南城退出,其余將士大部力戰而亡,僅有少數被俘。

  七千邊軍戰卒。

  因為秦將王喜的大意而覆沒,高闕城易守之后,匈奴人拿到了打通河套的一個重要的隘口,在沒有了堅城關隘的阻擋后,匈奴的騎兵可以長驅直入,大肆劫掠被秦國經營了多年的豐美草原。

  九原。

  秦邊軍駐地。

  統轄整個河套地軍隊的秦軍大將王離,被高闕城“意外”失守的消息震驚的差一點從馬上跌落下來。

  怎么辦?

  是率軍與匈奴人決一死戰,拼一個你死我活,若是能夠取勝的話,也算是將功補過,同時也為戰死的邊軍將士報仇了。

  可是,如今的邊軍,已經不是蒙恬統領時的那支所向無敵之軍。巨鹿大敗,號稱為二十萬大軍的秦國邊軍集團,一下損失了近十萬余精銳,好不容易借著李原的幫助,王離、蘇角領著殘部返回河套,但隨后邊軍將領內部,卻又意見不一,在蘇角、楊翁子、蒙虎等蒙恬舊部紛紛離開之后,王離麾下的邊軍盡管保留了主干,但實力已不比最強盛之時。

  如今,邊軍的總兵力約在三萬人上下,高闕城一戰一下損失了七千人,幾乎占到了邊軍總兵力的近四分之一,而更令王離痛惜的是,為了照顧王喜這個族中至親,高闕城的七千將士均是從邊軍中精選出來的勇悍之士。

  邊軍布防,主要針對匈奴為主,采取的策略是重邊鎮、輕內線,剩余的二萬余邊軍,分別散布于九原、永泉、高奴等多個城池,多者如九原也不過五千人上下,一旦讓匈奴人進入腹地,邊軍將防無可防。

  戰無可戰。

  王離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一面向長安告急,一面差遣信使往云中、燕代和隴西等周邊郡地請求援兵。

  三地之中,云中郡駐扎有蘇角的人馬,這是距離九原最近,也是王離最有把握的一支援軍,蘇角與他俱是當年的邊軍重將,雖然在秦軍攻打趙地時,蘇角領了本部人馬進攻云中、河東一帶,算是脫離了邊軍的體系,但就個人的私誼來說,王離與他還算保持的不錯。

  燕、代一帶,派來援軍的可能性不大,除了燕地的兩員秦將韓信、楊翁子與王離的關系不睦之外,還因為聯系兩地的重要節點,馬邑城正遭到匈奴左賢王丘力金部的進攻,燕北的秦軍要來援困難重重。

  至于隴西方向,王離則不確定這里還駐扎有多少的兵馬,隴西與河西只一河之隔,在河西之戰越演越烈之時,隴西的秦軍隨時有可能往西調動,如果郡中兵力空虛,那馳援河套也不得而行。

  匈奴人肆虐河套。

  一個個匈奴部落就象趟入羊群的惡狼,在大河兩岸洗劫著能夠發現的一切東西,等到冒頓的王帳到達高闕城時,匈奴各部已經將河套草原折騰得一塌糊涂。

  長安。

  隨著河套緊急軍情傳來,關中的民眾越來越開始不安起來,匈奴人這次的進犯完全不同以往的小打小鬧,而是傾全力來侵,整整六個月時間里,在秦國的北境,從最東面的燕地,到最西邊的河西,到處烽火遍起。

  現在,輪到距離關中最近的河南地發生戰事,從陸續傳來的消息來看,匈奴大單于的王纛也出現了。

  大秦這是怎么了?

  前二年,秦軍還要燕地和河西將匈奴人殺得大敗,擄敵近萬,這不過才二年不到,那支所向無敵連滅關東諸侯的秦軍又在什么地方?

  “武王,到底怎么了?怎么還不出現,難道大秦在短暫的復興之后,又要陷入到分崩離析之中了嗎?”

  “我們去神侯府等著,不管武王怎么樣了,總要有一個說法,要是武王真的有什么不測,也應該早日選一個新的君王出來。”

  在新秦之前,那些春秋戰國諸侯們建立的所謂國家,其實只是一個個王侯們為所欲為的私人領地,而各國的百姓則是在領地上辛苦求生的奴隸,他們每年辛苦的勞作,只是為了能夠養活家人的一點吃食。

  至于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對于普通的民眾來說,無疑是不可及的奢望。

  民心凝聚。

  就在潛移默化之中。

  就在外敵入侵,大秦陷入危機之時,倏然聚攏到了一起。這是秦國建立以來從沒有過的,就算是始皇帝在位之時,秦國的子民也多半只是默默的執行來自中央政府的命令,他們就象沒有思想的機器,只知道在自己的位置奉獻一切。

  而現在,李原的治下,一個生機勃勃的新國家正在逐漸的成形,它不僅給予了秦國百姓以安定的生活,還讓“平等、自由、互愛”的理念慢慢的滲透入秦人的心里,邊塞將士的浴血奮戰,讓一個個秦人自豪萬分;長安街頭的繁忙景象,讓一個個秦人充盈著幸福;而李原這個領路人的生與死,更讓他們為之擔心,為之祈禱——。

  神武王府前。

  長街之上,人群聚集的越來越多,而在府內,多日不見身影的李原雖然風塵仆仆,神色有些疲憊,但身體卻并沒有傳言中的大病的樣子。

  李原身畔,獨目的粗豪漢子曹信一臉的激動,多日來的憋屈讓他在見到李原時,有一種想要好好訴說一番的沖動。

  “武王,你可回來了,要是再不回,信就算再擺出兇狠的樣子,也嚇不退門外的百姓了。”曹信按了按佩劍,大聲道。

  “曹將軍,要讓匈奴的暗探相信我重病,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現在,是給匈奴人一個深刻教訓的時候了。”李原眸中精芒一閃,渾身凌厲的殺氣一下彌漫開來。

  稱病不見的這一段時間。

  李原其實并沒有遠離關中,他神秘到達了位于沮水的兵造,在那里,次師彭越在研究“天火”時發生了意外,按照科學的術語來說,是在研發黑火藥時因為比例調配出現問題,而導致整個兵造負責天火的工匠小組損失近一半人。

  沒有專業的指導,單靠一些煉丹的經驗,很難穩定的獲得威力更大的“天火”,李原在沮水的這段時間,就是與彭勝一道,鉆研獲得“黑火藥”的穩定配方,同時,他也希望借著這個機會,能對彭勝等人作一些引導,幫助他們朝著火藥史發展的軌跡而不斷深入。

  秦國的未來。

  需要比鐵器更為強大的武器,雖然不能從冷兵器時代一下跨越到熱兵器時代,但如果能有一些嘗試,讓秦軍獲得更加可靠的先進性武器,李原覺得還是有可能的。RS

無線電子書    強秦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