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七七一章 戰后構想

  激動歸激動,這個話題終究還是告一段落了。

  諸葛亮沒有追著王羽尋根問底的意思,后者說的本來就是個大方向,具體的細節,應該連他自己都不甚了了,如果只是揣摩王羽的深意,現在露堊出水面的這些信息就已經足夠了。剩下的,總是要召開軍議、政議,經過反復推敲才能最終有個草案。

  草案出來之后,按照青州的慣例,還會打造試點,在小范圍內施行,在實踐中反復驗證過,才會有最終的法令推出。

  這是個很漫長的過程,王羽現在只能算是提前吹風,讓大家有個心理準備。

  另外,用這個計劃還有救人的效果。若不是王羽及時趕到,拋出這個不成熟,卻已經足夠驚人的平北策,公孫清在華佗趕到之前,很可能就已經撒手人寰了。實際上,公孫攢失去意識和華佗入帳幾乎就在同時發生,所以華佗當時才會那么暴躁。

  而王羽在內部商議之前,就向公孫攢以平北策相示,顯然準備用幽州軍來當第一個試點。

  諸葛亮覺得這可能不僅是王羽反應機敏的問題,而是他早就有了腹案。幽州軍長期在邊塞征戰,多次越境追擊胡人,對草原很熟悉,公孫攢更是一時名將,是個相當適合的執行者。

  同時,這個計劃的提出,還可以喚起公孫攢的求生之念,讓他有個雪恥振作的機會。若換了別人,說不定會覺得去塞外是被流放了,只有公孫攢不會這么想,而且還會鼓足勁頭,全力以赴的不斷開拓進取。

  這就是一舉兩得了。

  如果再往深里想,政堊治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多好處。

  首先就是消弭了幽州大戰的負面影響。

  此戰雖勝,但友軍卻損失慘重,瀕臨覆滅如果沒有這個計劃…”按照王羽不分封的土地的慣例,幽州軍將會失去地盤和自主堊權,被青州軍完全吞并。如果華佗沒能救回公孫攢,說不定還會有王羽暗害盟友的流言傳出。

  當然,參戰的己方都心知肚明不是那么回事,但流言這東西,本來就是半真半假,參雜而來的。忽略掉中間的細節,只從結果推論,這樣的流言確實也有幾分合理性。

  實際上,北征本來也有這么個目的,只是王羽沒打算用陰暗或強堊硬的手段,而是打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說服公孫攢。

  想到這里,諸葛亮也是暗道萬幸,幸好自己沒懈怠,移防西關,剛好誤打誤撞的救了公孫攢。否則的話,就算主公的計劃再好,公孫攢死了,這流言只怕也就坐實了。

  這種影響說大可大,說小也小。

  一直以來,青州軍似乎都是在孤軍奮戰,但細細歷數,青州軍的盟友并不少,從盟友那里得到的幫助同樣至關重要。

  就目前而言,除了幽州軍之外,青州至少還有兩家關系密切,三家關系普通的盟友在。前兩者是張燕和呂布,后者則是袁術、公孫度以及劉表。若是硬要說,董卓暫時也可以算作青州的合作伙伴。

  其中以劉表的關系最為普通,雙方離得遠,沒什么利益沖堊突,也沒什么瓜葛,大體上就是秉承遠交近攻的原則,遙相呼應。憑借這個關系,王羽可以順手從荊州拐帶一些人才出來,而不會受到妨礙,比如孔明自己和同學龐統以及黃月英,石韜勉強也算一個。

  和董卓的關系也差不多,河東之戰后,雙方有了些貿易方面的合作。憑借這樣的籌碼,北征之前,王羽從董卓那里強要來了一封圣旨,在名義上,給了劉虞極為沉重的一擊。

  袁術和青州結盟的時間最長,反復的次數也最多,雙方好的時候,可說是蜜里調油,翻臉的時候,也是劍拔弩張,明槍暗箭,甚至一度動過刀兵——當然,袁術是不承認的,為此他甚至拋棄了大將紀靈,說偷襲王羽是后者的個人行為,與他沒有關聯。

  不管怎么說,雙方畢竟沒有真的撕破臉,大打出手,在群雄并起的時代,這樣的關系就算是很鐵的了。

  遼東與青州的關系和董卓、劉表很像,一開始是覺得雙方離得遠,不會有什么沖堊突,看在海貿的豐厚利潤上,公孫度還一度出兵攻打烏丸人的老巢,幫過忙。

  時過境遷,到了王羽雄霸河北的時候,公孫度也感到了威脅,故而在王羽起兵北征,邀他一同出兵的時候,婉拒了王羽的要求。

  即便如此,遼東和青州的貿易往來也沒有斷,若是處置得當,也是很有希望兵不血刃就解決遼東問題。雙方的實力固然強弱分明,但遼東畢竟太迄…千多里地,勞師遠征,換誰也發憷啊。

  至于張燕、呂布…

  前者原本就是個時間問題,他堅持的無非對太平道理想的執著,認為王羽對豪強的處置不夠徹底,自己能比王羽做得更好。

  但事實上,雙方領地的差距正在逐漸拉大,有目共睹,張燕也不是那種很有野心,會一條道走到黑的人,眼下也只是一個念頭沒轉過來的問題了。

  呂布就更沒啥可說的了,他又不是袁術,唯一的女兒都送過來了,還能有什么波折?

  事實上,青州幕府中本來就達成了共識,北征之戰固然是軍事為主,但政堊治、外交上也要盡量借勢。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河北戰罷,幽州、遼東、黑山、東郡四家易幟,挾大勝之威,壓得袁術不敢蠢動,借助呂布和張揚的關系,還可以設法招撫河內的張揚。

  如此一來,未戰中原便已克定大半,為后面的西進、南下打下最堅實的基礎。如果再考慮得稍遠一些,西進擊敗曹操之后,還可以順勢招撫劉表一—王羽娶了黃家的女兒,和荊州地方實力派的關系還算是挺近乎的。

  爭天下從來都是一發動全身,幽州大戰,就是平定天下的開始。

  正是有了這個想法,諸葛亮才沒有堅決勸止王羽出關救人。若是眼看著公孫瓉覆滅,別說后面那些墻頭草了,恐怕連呂布心里都會生出芥蒂,張燕也會重新考慮兩家的關系。

  再被如許攸這樣的陰謀家從中攪和一番,搞不好河北大戰打完,就要面臨眾叛親離的局面了。別說攻略中原,自家后院的火都不好滅。

  沒辦法,想不動刀兵,傳檄而定,不光要有強大的實力,還須得站在道義的制高點,這樣才能讓人堊心悅誠服。

  公孫垛和幽州軍,本來就是個標桿,千金買馬骨倒是簡單。如果是一般的梟雄,通常都會把公孫‘攢捧得很高’做姿態給其他人看。等到天下已定之后,再卸磨殺驢,找個罪名把他給弄下去,就像劉邦當初對待韓信、英布那些人似的。

  但青州幕僚都知道,自家主公肯定不會這么做。問題是,待遇給的太低,也會引起其他盟友的疑慮。所以,聽了王羽的定北策,諸葛亮驚嘆之余,也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公孫瓉看似被流放了,其實卻是真正的成了一方諸侯,即便將來天下,呃,應該說中原一統主公也沒必要削藩口塞外之地么,本來就是管不過來的,既然是納貢稱臣的自己人在統治,何必還要多此一舉的削藩呢?

  當然,塞外是很荒僻的,但主公也不是丟著不管,雙方會有大量的貿易往來,而且天高皇帝遠,在草原上當土皇帝,未必比中原差多少,關鍵還是看后續的建設能不能跟得上。

  這樣一來,公孫贊這個標桿就算是豎起來了。也給原本略顯僵硬的青州籌功政策開了一條縫,讓那些鐘情于分封制度,極具野心的人有路可走,不至于每個都負隅頑抗到底口幾年之后,若是公孫贊在塞外發展得好,統一中原的阻力一定會小上很多。

  諸葛亮很想回頭去仔細看看王羽那張天下地圖,如果那張圖是真的,那天下可大著呢!

  群雄拼命爭奪的天下,在那塊最大的大堊陸上,也只占了東南的一個角落,而那塊大堊陸竟似乎還不是唯一的大堊陸,至少還有一塊差不多的,以及幾塊小一些的。

  開疆拓土開出來的,無疑是萬世基業,把之前的所有霸主名臣良將的功績加一起,也比不上。

  當然,那是很遙遠很遙遠的事情了,最現實的好處就是,如果地圖沒有大錯,可以分封的區域就很多了。

  除了北疆,還有武皇帝都沒能完全探索過的西域,東面則有青州軍已經握在手里的三韓和倭島,南面,在交州以南,也有大片土地在。

  據說那個所謂的佛教,就是從南面的大堊陸傳過來的,有成形的宗教,就意味著有上規堊模的人口,這是迅速統治一塊地方,也就是所謂移民的先決條件。

  這些地方,都是在近期內,就可以達得到的,青州在三韓、倭島進行的殖民嘗試,也被驗證為行之有效的。所以,諸葛亮認為此策可行,就等著找個合適的時機,一舉推行下去。

  對此,他極為期待。

無線電子書    三國第一強兵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