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0章 獸性下的難民潮

無線電子書    紅色警戒之民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中華緬甸鐵路,從出發點密支那開始,經過曼德勒抵達終點仰光。閱讀夾在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間,全長一千多公里。

  鐵路周邊寬五公里的范圍內,都屬于中華國土。在曼德勒和仰光,更是劃出了近千平方公里為中華國土。十四年的時間,這條鐵路從開始測繪到施工開建,直到現在成為整個東南亞最繁忙的交通線。

  十四年過去,這里原住民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當年陳紹并沒有驅逐這些原住民,而是直接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子民。因為他清楚,為了長久的事情考慮,必須讓努力讓緬甸原住民真心接受中華,自覺去擁戴中華。

  這絕非做不到,東南亞原住民生活比當初中華百姓還要困苦。陳紹沒有去打壓他們,給他們公平的待遇,一樣享受各種普通公民的權利。不管是種田還是種植果林,種子和樹苗,政府一力承擔。

  修建中小學,辦起手工坊,建立輕工業,開辦技術學校,招收青壯入伍。

  當年有不少人對陳紹的舉動感到很疑惑,到了三四年后,那些疑惑的人都明白陳紹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是在用美好的生活吸引著他們,并且用文化悄悄的同化著他們。讓那些原住民漸漸的接受成為中華公民事實,并且用富足的生活,吸引境外更多的原住民甘愿來加入中華國籍。

  這就是陳紹在東南亞地區建立試點城市的目的,比起將那些原住民屠殺殆盡。這種方面來得更加的徹底和有效。畢竟屠殺免不了有漏網之魚,并且也會激起東南亞各族反抗的決心。以后中華在東南亞的道路將會寸步難行。同化,這種方法雖然費時間,但效果很好。不管歷史上哪個時代(歷史上,不包括未來),哪個民族,只要讓他們能吃喝不愁,他們就會擁戴你。野心分子也找不到支持他們的人,只能被同化。

  如果是非洲那種地方。陳紹估計也不會搞什么試點城市,因為那實在是太難了。而陳紹在東南亞搞試點城市的原因有很多,這些原因都有利于他的計劃。第一,東南亞地區從古至今有許多華人遷移到這里安家落戶,并且開枝散葉,懂華語的原住民不少,方便華語教育。也更能讓原住民接受。第二,華人以前也有著和他們同樣的遭遇,并且不是以殖民者的身份看待他們,這點更能讓原住民接受。第三,紅警兵營,這個時空中最大的BUG。讓陳紹掌控起來,十分方便。只要原住民青壯到兵營待個兩年,就能得到一批戰斗力不俗的士兵,更能帶動原住民歸心的速度。如今不管是在緬甸,還是東南亞其他地方的試點城市。普遍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這里面最大的功臣。便是紅警兵營。

  在原住民慢慢的把自己當成中華的一員時,陳紹并沒有去制止他們自己的傳統,反而鼓勵原住民保持那些優良的傳統。這點也讓原住民更加容易去接受自己新的身份。

  良好的結果,越來越富足的生活,也吸引了諸多周邊地域的原住民前往,對那些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中華是來者不拒。春來秋去,如今的緬甸鐵路邊和東南亞各個試點城市,已經成為整個東南亞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這里面有華人,也有加入中華國籍的東南亞各族,在政府的幫助下,生活得很融洽。

  而這些地方,也成為整個東南亞地區最安全的地方。沒有殖民者的壓迫,不用擔心什么時候要被拉去當苦力,也不用擔心哪天莫名其妙被打死。生活無憂,這才是成功的秘訣。

  要想做到這些,也絕非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剛開始時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所幸困難都很快過去。都說天高皇帝遠,可陳紹的眼睛始終盯著這里,他最擔心民族間的沖突,或者有官員懈怠,導致不良后果的發生。可能便是因為陳紹始終如一的關注,他擔心的事情并沒有發生。一切都很平和。

  不過這種和平的生活,在這半個月來被打破了。日本人進攻東南亞,英法盟軍被打跑了。比起日本人,以前的英國人和法國人可以說是仁慈無比。簡直就像是蝗蟲過境一般,什么東西都沒了,只留下燃燒中的房屋和遍地尸體。

  從日本實行軍國主義以來,日本國內的經濟到現在已經幾近崩潰,社會矛盾十分嚴重。好不容易戰爭開始了,可以利用戰爭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但經濟方面還是很不起色,所以在當初制定進攻東南亞地區的時候,日本軍方就發布了一項命令。

  “凡是參加戰斗的部隊,給養必須自己負責,不夠再由軍部調撥。而收集到足夠的給養,不用上繳,自己留下。”說白了,就是以戰養戰。

  比起后世日本,這個時空的日本人更早便有了德國的支援,軍事實力強大了很多,但在其他方面,遠遠不如后世的日本。主要是少了一個臺灣和東北三省,在糧食方面和部隊生活物品方面,就給日本增加了不少難題。

  雖說后世侵華戰爭,日本也有以戰養戰的策略,但并不像現在執行得那么徹底。其結果便是,日本軍人的野性在東南亞地區徹底爆發,真的就像是過境蝗蟲。也就是那些被抓起來當苦力的青壯和女人外,其他人都倒在日本人的野性之下,越南版的三光政策。

  不少東南亞原住民拉家帶口逃離家園,來到中華邊境,希望中華收留他們。

  此時在試點城市外的邊境線上,已經有不少原住民聚集在這里。要不是因為邊境守軍手上的武器,他們或許已經都沖近中華境內。而在遠處,源源不斷有原住民趕來。半個月以來,這里已經擠滿了躲避兵災的難民。

  如果不是因為中華在邊境線上修建了一道鐵絲網,并且時刻都有士兵在巡邏,恐怕這些人都要偷偷入境了。畢竟留在這里也不安全,后面日本人正在趕來。

  不少懂華語的原住民不斷在這里叫喊著,希望讓他們過去。但效果并不怎么樣,畢竟他們人數太多了,要是一放行,一窩蜂涌入邊境,那對試點城市的治安等方面,都有很多負面影響。

  位于老撾和中華邊境上,幾條入境的馬路上,都被鐵拒馬截斷,并且在拒馬后面,一個營的士兵嚴陣以待,防止難民沖關。而在遠處,還有幾輛裝甲車,作為威懾。

  “軍爺,就讓我們過去吧!不然我們留在這里,都要被日本鬼子殺死。”

  “求求你們讓我們過去吧!我們村里的人都被日本鬼子殺死了,就剩下我們母子,求求你們了。”一個婦女抱著小孩,哭哭啼啼的跪在中華士兵面前,不斷的磕著頭。

  “軍爺,求求你,我不過去,但讓我兒子過去好嗎?他才十歲,不能死在日本鬼子手里啊!”一個婦女摟著自己的兒子,期望對面的中華士兵讓他兒子過境。

  杜聿明此時就站在這條邊境線上,看到眼前密密麻麻的難民,心中感受頗多。當初中華大地上,并不缺少這樣的場面。

  不過他并沒有命令士兵放這些難民過去,有時候同情心也要看情況。好心辦壞事的事情,他不想去做。

  如果這些難民是華人,他連考慮都不用,二話不說,連請示都免了,直接放他們過去。但眼前的這些難民并非華人,也沒有中華國籍,沒有命令,后方沒有妥善的安排,他怎么放行?就是放行了,這些難民要怎么安置?要集中到哪里?一句放行的命令很簡單,但后續的問題很麻煩。

  “司令,國防部的命令下來了。”杜聿明的副官急匆匆的從遠處跑來,手上還拿著一封電報。

  “有沒有說可以放行了?”杜聿明對身邊的副官開口問道。

  “國防部的命令是讓我們先放一部分人過去,至于放多少,該放什么人就由司令決定。”

  聽到副官的話,杜聿明抓過電報看了起來。看完以后,他搖搖頭,心中瞬間有了決定。

  “命令邊境線上各個部隊設一個檢查點,只要華人后裔以及會說華語都放行,婦女兒童放行,有中華國籍的朋友或者親戚者確認完畢,也放行,其他人暫緩。還有,命令炊事人員,熬一些米粥,發給他們。”杜聿明命令道。

  “是。”

  杜聿明對待敵人并不仁慈,但當初在軍校時,有一句話,他始終記著。戰爭是軍人的責任,軍人就是為了守護人民而存在。

  盡管眼前這些人不是華人,但面對那些苦苦哀求的難民,他畢竟無法真正的無動于衷。

  在杜聿明看來,這樣做也是為中華豎立一個正面的形象。試點城市建立的目地,他多多少少也知道。如今正式收買人心的時候,而這樣做并不違背陳紹的初衷。

  殺戮終歸無法決解問題,潛移默化才是最好的策略。該鐵血要鐵血,該柔和時也要柔和。

  有關于二戰后續走向,或者建議,也可以加企鵝群私聊華麗,群號在簡介頁面。

無線電子書    紅色警戒之民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