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集賢館考試日期的臨近,不少異地來的學子齊集興元,興元本不是什么大城,一下子匯集了這么多人,各地客棧,不免有承受不了之相,很多學子不得不借宿于寺廟,道觀之內。
顧婉與沐家七公子聯合新建的藏書樓,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學子聚集的所在。
集賢館內,沐家獨立建起的那座藏書樓,只供考入集賢館的士子讀書,并不對外人開放,但顧婉參與籌建的這座,雖然無論規模還是藏書量,甚至藏書的珍貴程度,都不能與主樓相提并論,可卻是免費開放,不只是求學的士子,連尋常百姓,只要識字,都可以進來借閱。
樓內除了經史子集之類,農政全書、天工開物,一些不太扎眼的內容,都有摘錄,只是這類技術性書籍,單獨存放在后院內,想要借閱,還是得確定身份。
現在其實無所謂,藏書樓沒什么名氣,來這里的也不過是準備集賢館考核的學子,后院根本就無人進入,但將來,藏書樓肯定會隨著集賢館聲名鵲起,到時候,還得謹防外族人入內竊取知識…
顧婉覺得,自己一個小女子,雖然不能為抗擊異族侵略做什么貢獻,可至少不能拖自家的后腿,異族人本就弓馬嫻熟,這些年,豐朝若非憑借武器犀利,指不定,草原上的達瓦族,已經馬踏中原,攻破大庸了。
顧婉這座藏書樓,曾經是興元羅家家主花費三十年時間建成,藏書眾多,后來羅家家世衰落,再加上子孫凋零,不成器,到今日,只有旁支留下一根獨苗,還是不學無術之輩,沐七公子替顧婉把小樓買下的時候,藏書樓內稍微珍貴些的書籍,都讓他賤價處理,所剩無幾。
不過,位置還挺不錯。這座八角小樓,位于集賢館東南,距離很近,步行半刻鐘即到,不在鬧市,地處僻靜,正適合幽居讀書。
因為集賢館考核的臨近,藏書樓開門的第一日,就有不少學子登門,半個月后,這座小樓已經聲名鵲起,很多家境貧寒,或者來興元較晚,找不到住宿地方的學子,甚至日夜宿在藏書樓,頗有長住的意思,顧婉對此哭笑不得,顧安然卻很高興。
顧家這位大哥,最近在藏書樓中和那些學子們,辯經辯得不亦樂乎,他博覽群書,精讀詩、禮,思維敏捷,又看多了后世才有的各種論著,常常語出驚人,沒過半月,簡直就有成為興元學子領軍人物的趨勢。
顧婉見到這種情況,干脆就買了不少被褥送去,省得借宿的學子們因為被子不夠再給凍病了,還讓錢嬸兒每天到藏書樓去給這些學子們做飯,平日里也提供筆墨紙硯和茶水點心,都只收成本價。
若是連這點兒銀子都沒有,或者不樂意出的,也能用抄書來代替,每日若是愿意為藏書樓抄二十頁書,茶水點心便免費供應。這點兒‘勞動量’,對能拿到推薦,參加入學考的學子們,絕對是小事一樁,抄抄書,還能增強一下記憶,絕對是一舉雙得,不少家境寬裕的學子,也喜歡閑來無事抄抄書,這對他們來說,根本不算苦差,而是樂趣了。
因為顧家兄妹的眾多體貼舉止,來求學的學子,到多對顧家頗有好感,集賢館第一批學子,將來無不是出將入相的大人物,能在他們發達之前,就結交一下,絕對是顧家賺了,將來,這都是顧安然的人脈,當然,此時此刻,顧安然,甚至顧婉,肯定都沒有想這么多。
在藏書樓呆得越長,來自各地的學子們,就紛紛感覺到藏書樓的好處。
這座樓有了年頭,本是用上好的古木建造,內部也經過顧婉設計,由柳木頭親自打造,桌椅設計的都非常體貼,還用屏風做出一些小隔斷,方便學子們安安靜靜地讀書。
而且徹夜燈火通明,在此讀書,絕不用擔心費眼。墻壁上密密麻麻的燈燭,都用精美的玻璃燈罩籠罩,光線柔和明亮,看起來非常舒服。
只是這些燈罩的出現,驚得吳叔和錢嬸渾身打哆嗦,王大和王二恨不得不眠不休地守在樓內。最后把顧婉弄得哭笑不得,在燈上又籠了一層紗罩,稍作偽裝,這才讓錢嬸吳叔,王大王二他們放心了一點兒。
好在來讀書的學子們都很矜持,沒有哪個動手去瞧瞧光線這般好的燈燭是什么樣兒的,要不然,非也被嚇一跳不可,雖然顧婉并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得了,也認為愿意踏踏實實在藏書樓中苦讀,而不是一個勁兒出外,以游學為名,游山玩水的學子們,這點兒定力,絕不會沒有,就是看到了玻璃罩,最多也就覺得新奇罷了。
環境還好說,更吸引人的,其實是樓內提供的茶水,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風雅之人,除了少部分不愛茶的,大多數平日里就喜歡品茗賞花,對茶水都不陌生,可這座偏遠小城里,小小藏書樓中提供的茶水,卻是讓所有自以為見多識廣的,回味無窮,越喝越上癮了。
那些茶葉,其實是超市的大路貨,最便宜的那種,一點兒積分能兌換十斤,但是,和現在還很粗糙,連炒茶工藝都不存在的世界,制作出來的茶葉相比,這些茶葉,可謂千金難求。
鬧到后來,幾乎每天都有人詢問藏書樓的茶葉是什么茶葉,從哪里能夠買到…顧婉就干脆讓柳木頭多多的做了不少竹筒,裝了些茶葉送人做人情——茶葉是不能私人售賣的,像茶、鹽之類,只有朝廷制定的商人才能出售。
不過,讀書人好面子,也不大好意思白吃白拿,多多少少就會給來藏書樓幫忙的王大王二,吳叔錢嬸,還有雇傭的幾個小伙計賞錢,到讓他們都小賺了一筆。
隨著來讀書的學子增多,藏書樓也就頗有幾分聲名遠播的跡象,甚至連顧一清顧師,有一次在宴席上,都說這座藏書樓藏書齊全,頗為不錯,連帶著顧安然的名字,也漸漸為人所知。
就在顧安然和眾多學子,興致勃勃地讀書辯論中,集賢館考試的日子,終于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