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張亞平這個樣子,劉東笑著安慰到:“羅馬也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我們也不用太過自卑,就算現在的根基薄弱,但如果我們盡力發展,也不會出不了成果。大勢上,我們沒有改變的力量,但在我們環亞能夠做到的范圍內,我們環亞肯定不會輸于任何人,我們環亞本就是奇跡,再在船業上,創造一個奇跡,又有什么不行的呢?”
劉東這話,雖然說得有些霸氣,但也算貼近環亞的事實。環亞才發展了多久?滿打滿算都不到五年的時間,而就在這五年的時間里面,劉東帶著環亞一步步的走到現在的位置,不說在國內有多大的影響力和實力,就算和國外那些老牌財團,也有較量的本錢。
而任何一個能掛上老牌這個名頭的財團,哪個不是發展幾十上百年?就算那些年輕一些的財團,那背后哪個又不是有政府的支持?而環亞呢?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政府的支持,但那支持的力度,和其他的財團根本就沒得比,基本上就相當于沒有。
而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環亞依舊發展成為現在這樣的龐然大物,換一個人,誰能拍著胸脯保證到,自己能做到環亞這樣的奇跡?至少張亞平就從來沒有看到過誰這樣說過,就算那些心高氣傲的二代,雖然嘴里面說得響亮,但也沒見誰真正這樣做到過。既然劉東能帶領環亞創造出這樣的奇跡,那么再創造出一個小奇跡,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相比起要環亞船業創造奇跡來,讓整個環亞發展起來更加的艱難。劉東連環亞都能夠弄到現在這樣的高度,一個小小的環亞船業,應該不會放在劉東的眼里。
“老板你既然這樣說,那我還能說什么?其實想要環亞船業在短時間之內,快速的發展起來,也有捷徑可以講的。”張亞平開口說到。
“哦?捷徑?看來你對環亞船業的認識不少嘛,功課做得很充分,那我就聽聽,你對于環亞船業的看法。”劉東笑瞇瞇的說到。
在劉東面前,張亞平并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不想當老總的員工也不是好員工。剛才劉東都親口答應了,如果張亞平能把閩省這邊的情況處理好,他就是第一任的環亞船業經理,那就立馬成為環亞真正的高層管理人員。
既然劉東都給了他發揮的余地,他要再不懂得抓住機會,那根本就不可能能達到現在的高度。于是張亞平也不藏拙,開口說到:“其實在商業上的問題,歸根到底,那都是資源的問題。而具體到環亞船業這里來,那就可以看成資金和技術兩個方面的問題。但這兩個問題,其實都可以劃歸到一個問題當中來說,那就是資源,充足的資源,只要環亞船業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得到環亞總公司充足的資源,想要短時間出成果,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雖然張亞平說得底氣十足,但劉東也沒有顯得多么的高興。因為就張亞平現在說的這些,只要是一個明白人,稍微了解一些環亞船業底細的人,都能說出來。
所以,劉東搖頭說到:“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大家也知道。有資源,就算是爛泥,也能煥發光彩,你說的這些都太過籠統,具體的情況該如何實施,這才是重點。”
“環亞船業現目前,可以說僅僅是一個空架子,雖然我們公司收購了不少的船廠,這其中還有中型的造船廠。但實際上,這些船廠對于我們公司有用的部分,基本上沒有,無論是技術力量還是生產設備,這些他們原有的東西,我們拿來基本上沒用。對于我們公司來說,這些收購下來的船廠,有用的僅僅是他們之前的工廠用地和熟練工人。
但就算是這些東西,就拿工廠來說,他們原有的廠房和設備,如果按照我們環亞的計劃來看,都不是那么合時宜的。想要真正發揮作用,他們的工廠和船塢,我們都只有拆掉重建,要是把這些東西都留下來,不但對我們環亞船業沒有絲毫的用處,反而會拖累我們環亞的發展。
畢竟,他們那些東西,建造的時間,最短的也是在七十年代建造的,離現在起碼有十多年的歷史。雖然造船這一行,更新換代的速度,沒有電子產品那么快,但十多年的時間,足夠造成至少一代的差距。更何況,這些他們原有的船塢設備,在當時建造的時候,都不能算是世界先進的,那水平,充其量能達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世界先進水平。所以,真要算起來,這些東西,離世界平均水準至少要差三十年。而三十年的差距,到我們現在,基本上就相當于一堆廢鐵。
所以這些機械設備,對我們環亞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就算是我們最為看重的熟練工人這一塊,情況其實也相當不樂觀。因為這些現有的熟練工人,他們熟悉的生產模式,其實和現有的世界水平,已經脫節了。再加上他們真正造上千噸級船的經驗也并不多,我們想要真正運用他們,其實還要經過一定的培訓。要算起來,其實僅僅比新招收造船工人,要好一些,也好不到哪里去。”
張亞平說的這個事實,對于環亞來說,還是比較殘酷的,花錢收購那些國有造船企業,真正意義上來說,并沒有多少實際的價值,這樣看起來,環亞其實在做虧本買賣。
但這個虧本買賣,環亞還不得不做。因為這就是進入行業的規矩。如果劉東不收購那些已經成為廢物的造船廠,那么環亞想要進入造船行業,是相當的困難的。雖然環亞有著上面的支持,真要想強行上項目,也不是不可能。但那樣做,純粹就是沒有把地方政府看在眼里,政府很生氣,那后果自然就會很嚴重。
在國內做事,縣官不如現管的道理,就算是小孩子都明白。如果環亞真要直接跳過地方政府,那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但如果有上面的支持,再加上收購現有的國有企業造船廠,那么環亞的麻煩,就不會出現。
收購那些地方造船廠,其實就是環亞要了一個準入資格,雖然這個所謂的資格,是絕對上不了臺面的,算是潛規則一類的東西。但事實上,在國內很多時候,你不光要了解明面上的規則,更加需要了解的,還是潛規則。明面上的規則犯了錯誤,還有補救的可能,但如果你犯了潛規則上面的錯誤,就算不完蛋,那也會走霉運。要論到哪個規則的約束力強,劉東絕對相信潛規則的約束能力,比明面上的規則約束能力更加強大。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東就算明知道收購那些現有的國有企業造船廠是虧本的買賣,但也不得不去做。對于別人來說,收購這樣的造船廠是在占便宜,因為地方政府真正需求的東西,并不是很多,工廠其他資源,基本上就是意思一下,只要安頓好那些工廠現有的員工,基本上你愛把這些工廠拿來干嘛,政府都不會理會你,這樣會讓你有充分的發揮空間。
但因為劉東最終目的就是把這些造船廠弄活,所以對于別人來說是賺錢的買賣,對于劉東來說,反倒是虧本。這樣奇怪的現狀,劉東都沒有改變的余地。
但收購造船廠對于劉東來說,也并不是完全都是壞處。正如張亞平說的那樣,那些造船廠里面現有的員工,對于不想搞造船的人是個麻煩,但對于劉東來說,反而是收購這些造船廠收獲的唯一寶貝。
雖然這些熟練工人,真正想要投入使用,還得經過一系列的培訓,但因為這些工人都是一直在吃這碗飯的,所以這改造的成本,要比重新培訓新人來,要劃算很多。如果連這點優勢都沒有,劉東在閩省這邊搞兼并,肯定也就只會是意思一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口氣就兼并了十五家船廠。
雖然這十五家船廠拿下來的總成本也沒多少,還不到一千萬,但一千萬也是錢啊!如果僅僅是意思一下,劉東就算出個一百萬,都能把這事情辦得妥妥的。
聽了張亞平這么詳細的介紹,劉東的腦海里面,也有了一個對于環亞船業比較完整的印象。
“你的歸納我算是聽出來了。這十五家造船廠,真正能歸于我們公司所用的,其實就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在于那些船廠原有的熟練工身上,而另外一個方面,應該就是地皮。雖然你沒有察覺到,但我能看得到。現在國內船業并不景氣,所以這些造船廠原有的地皮價值并不大。但不可否認,這些地皮,如果單從價值上來看,應該比我們現在吸收的那些熟練工人更加值錢。畢竟,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能成為造船的基地,這還需要選址。我想那十五個造船廠的用地范圍,應該也不算小吧?”劉東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