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百一十九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云

無線電子書    辛亥大軍閥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棟辦公建筑。

  “這個沙林鎮人是越來越多了!”陳敬云身邊的是陳彩,陳彩也是中政兩屆對核彈工程有著較深了解的人了,他知道的這么多主要還是因為核彈工程的安全保密工作是由調查局來負責的,包括各個個核彈工程的安保工作,包括一些重要科學家的安保工作,不過盡管調查局是負責安保工作,但是他們也只是負責外圍安保工作而已,基地內部的保安工作由核彈工程自身的安保人員所負責,所以陳彩是知道有這么一個超級工程但是十幾年了陳彩也是沒能知道這個超級工程到底是干嘛用的。

  甚至他有時候都想著,陳敬云是不是打算學著那些科幻小說家里說的一樣,想要打通打球然后直接進攻美國本土,要不就是造那些可以進行星級航跡的宇宙飛船之類,或者干脆就是研發什么長生不老藥的什么的,總之他把各種可能性都想過了,就是沒想到陳敬云是想要造一個超級炸彈,一種可以毀滅整個地球的超級炸彈。

  畢竟對核物理不了解的陳彩還是無法理解有什么東西能夠有這么大的爆炸威力。

  到了沙林鎮后,基地內的吳有訓等人早已經是等候著了,吳有訓連忙上前來:“總統,您來了!”

  陳敬云伸出手和吳有訓握著手,露出了極為難得展現的笑容:“吳教授,近來身體可好!”

  這說起來,吳有訓比陳敬云還要小幾歲呢,陳敬云是1888年出生,到1942年已經是五十四歲了,雖然保養得好但是這些年也算勞累過度了,頭發也已經開始發白。不過眼前的這個吳有訓看起來卻是比陳敬云更加蒼老,四十來歲的他看上去已經有六七十歲一樣,而且身體機能狀態非常糟糕,之所以身體變得那么差,主要是早年進行核彈研究的時候,人們對核輻射的傷害了解不多,而且一開始的時候陳敬云也是不知道這些大科學家們竟然還不知道核輻射有著極大的傷害,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中國核彈研發的早期工作者們已經是或多或少的遭到了核輻射,后來得到了陳敬云的提醒后,科學家們才是重視起防核輻射來。

  而吳有訓也是那時候遭到了一定的核輻射,雖然不至于當時就要了他的命,但是依舊讓他的身體機能損傷嚴重,而此人又極為重要,在三十年后期就成為了整個核彈工程的總負責人,可以說他的健康問題直接關系到和核彈能夠研發成功的關鍵,至于其他的年輕一輩,還是略遜了一些。

  吳有訓也是見過陳敬云好多次的了,每次回南京他一般都會去見陳敬云,匯報核彈研發的進展,而陳敬云基于對科學研究者的尊重,也沒有把他當成了普通下屬,而是以平輩相交。吳有訓這個科研者雖然是個醉心于科學的癡人,但是也不代表他不知道名利場這些,自然知道陳敬云這是給了他極大的尊重。

偌大一個中國,能夠讓陳敬云平輩相交并給與足夠尊重的人屈指可  ,他吳有訓就是其中之一。

  兩人閑話了幾句后,吳有訓就是給陳敬云介紹基地里的其他幾名主要科學家,而陳敬云也是保持尊重的態度,一個接著一個親切的握手,然后噓寒問暖。這種態度在跟在陳敬云一起來幾個軍政大佬看來無疑是極為意外的事情,哪怕是參謀部總長陳儀自問也不可能得到陳敬云如此的尊重啊。

  而陳儀此時心里頭就更加這個基地里的所研發的東西感興趣了。

  而另外一頭,吳有訓也是開始給陳敬云介紹另外幾個目前核彈工程中的頂尖科學教,也就是除了陳敬云以及吳有訓之外,唯一知曉整個核彈工程的那幾個科學教。

  偌大一個中國當中能夠完全知曉中國核彈工程一共只有六個人而已,第一個自然就是陳敬云自個了,而除了陳敬云之外其他的五個人都是參與核彈工程的科學家,包括中國核彈工程現任總負責人吳有訓,以及另外四名科學家,包括施士元、嚴濟慈、錢三強、錢學森這四個人。

這些名  即便是在在后世里都是大名鼎鼎的,錢學森都不用說了,自從陳敬云打算要弄核彈和導彈后,就讓調查局在全國范圍內找到他,找到他的時候不過是個十歲的孩童而已,然后陳敬云可是特批了教育部負責錢學森的教育,上的都是名校,師從的都是名師,在1927年的時候就被教育部公派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師從馮卡門,1935年就回國擔任東南大學助理教授,隨即很快升為教授。天才就是天才,歷史上他沒有外部的助力就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而在有了陳敬云的刻意栽培后更是充分挖掘出了他的天分,目前他雖然并不負責核彈工程中的核彈部分,但是他卻是核彈工程中導彈部分的主要負責人。

  目前中國在航空領域上,此人是首屈一指。

  和錢學森一樣,另外幾個著名科學家大多是也是被陳敬云刻意找到,然后安排一堆名師教導。

  在其他行業上也許個人經歷會給每個人造成不同的境遇,但是科學這東西,還真就是天才才能玩得轉的,也許偌大的中國還有很多的天才比錢學森等人更出色,但關鍵是陳敬云不知道他們啊,大海撈針在全國范圍內培養核物理專家和航空專家,還不如直接找歷史上出名的那些科學家呢,簡單省事。

  為了培養這些陳敬云記憶里的科學天才,陳敬云親自指示教育部成立了專項辦公室,從他們孩提時代就是直接聽國內頂尖的教授授課,連學國文、

  個大型的實驗室,集中了科學精英進行核物理和航天領域的專家進行研發了。

  毫不客氣的說,中國如今的核物理水平是處于世界頂尖地位的,第一個實際上發現核裂變,第一個建立鏈式核裂變反應堆,然而這些成果卻都是絕密并不對外公布而已,比如中國核物理的奠基人吳有訓就一直在外界名聲不顯。

  但是他卻是主持建設了中國第一座核裂變反應堆。

  而那些被送出國留學后回國的科學天才們直接被送到了核彈工程中,然后接觸并學習以及研究中國最前沿的核物理研究。

科學,尤其是最前沿的頂尖科學研究,不是依靠人力可以解決的,也不是可以依靠物力可以解決的,陳敬云雖然能夠為核物理研發投入重資,在全國范圍內提供方便,但是這些東西實際上還是那幾個少  以十萬計的人員的工作,才造就了今日中國在核彈領域上的領先。實際上整個核彈工程中除了直屬人員外,在外圍還有著上百家中國企業的存在。

  比如號稱一家企業就支撐了大半個中國工業的福樂電氣,這家巨無霸企業不但可以造噴氣式航空發動機,生產坦克等各種高技術的重要部件,同時也是承建了核彈工程中眾多設備的研發和生產,畢竟核彈工程是一個龐大復雜無比的工程,要研發核彈需要用到太大的設備,而這些設備很多以前都是沒有的,就需要重頭研發并生產,核彈工程里雖然核物理學家一大堆,自身也有一部分小型設備工廠以及其他方面的科學家,不過涉及到這些具體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還是不如福樂電氣這種巨無霸。

  同時為了滿足核彈生產所需的巨大電能,北方電力公司甚至專門為此配套建設了一大批的火力發電站以及水利發電站,由于中國核彈研發中采用的技術難度比較小,但是耗能卻是非常高的氣體擴散法來提煉濃縮鈾,這所需的電力可是非常多的。

無線電子書    辛亥大軍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