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零六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

無線電子書    辛亥大軍閥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外,其他的都是沒什么好看的了。

  但是去看蕪湖兵工廠的話,兵工廠那邊卻是可以拿出眾多的東西給陳敬云看的。蕪湖兵工廠,其全稱為“蕪湖市華夏重型機械設備公司”,乃是和南京市華夏輕型機械設備公司一樣,都是華夏銀行下屬全資控股的民營企業。所不同的是,這兩家公司所生產的產品清一色都是軍工產品,從小小的手槍再到步槍,從機槍再到大炮都是這兩家公司的產品,這兩家從當年的福州兵工廠分拆而來的兵工廠撐起了中國陸軍的絕大部分的軍械武器的天空。

  這么多年過去后,雖然中國已經相繼建起了眾多的重型機械公司,而且這些企業也是開始進軍國防行業,比如漢陽兵工廠為前身的漢陽機械公司在進行了重組后就是煥發了新的生機,不但在俄國內戰期間生產了大量俄國制式軍火,而且還根據南京兵工廠以及蕪湖兵工廠的專利授權生產大量槍支彈藥和火炮,這些生產雖然大頭的利潤還是被蕪湖兵工廠以及南京兵工廠那邊拿走了,但是漢陽機械公司也是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甚至在陸軍的最新一輪招標中,其根據俄制1910年式122毫米榴彈炮改進研發的新式122毫米榴彈炮成功擊敗了蕪湖兵工廠研發的122毫米榴彈炮,成為了中國駐俄部隊、駐東北地區部隊的軍級支援火炮,獲得了高達  百門的采購訂單。

  然而盡管漢陽機械公司發展也算迅速,而且也從蕪湖以及南京這兩家兵工廠手中爭奪了部分訂單,但是蕪湖兵工廠的底蘊可不是漢陽那邊可以比較的,蕪湖公司所生產的1915年式75毫米山炮、1916年式75毫米野炮至今依舊是中國陸軍的主要野戰火炮。而同樣是蕪湖兵工廠研發生產的1916年式155毫米榴彈炮也是目前陸軍的主要重型支援火炮。此外還有和蕪湖重型機械公司聯合研發生產的1918年式155毫米加農炮、1917年式105毫米加農炮也是大量裝備中國陸軍。

  可以說一家蕪湖兵工廠就是撐起了中國的炮兵部隊,盡管這些武器基本上都是關系國防大業,所以這些火炮雖然都是蕪湖兵工廠所研發,但是蕪湖兵工廠并不能,也沒那個產量來完全全部的生產,所以會通過專利授權的方式也讓國內的其他幾家重型機械公司也進行這幾個型號的火炮以及炮彈的生產。

  不管怎么說,蕪湖兵工廠在陸軍用炮上的實力是國內首屈一指的。

  “這款1925年式的105毫米榴彈炮乃是我們公司最新研發的產品,根據陸軍裝備部給出的新式師屬榴彈炮設計目標,是要求新式105毫米榴彈炮擁有至少八千米以上的射程,并且重量控制在一千五百公斤以下!”蕪湖兵工廠的總經理給陳敬云解說著這款最新式的105毫米榴彈炮。

“根據裝備部給出的設計要求,我司的技術專家們ri夜趕工,從  十個設計方案中擇優選出了這一方案!”蕪湖兵工廠的總經理指著前面這款剛刷好了油漆的樣炮繼續說著。

  “1925年式105毫米榴彈炮炮管長為兩千一百毫米,身長為口徑的二十二倍,整炮的重量很輕,只有一千四百公斤,不但重量輕,而且這款火炮的射程同樣驚人,可以達到了一萬米以上,該款火炮的射程和重量這兩大指標都是要遠遠超過裝備部的的要求。我們相信,在實戰中該款火炮完全可以代替我軍舊式的七十五毫米野炮以及七十五毫米山炮,作為師級炮兵團的主要裝備。”蕪湖兵工廠總經理說起來的時候都是眉飛色舞的,今天陳敬云來參觀這么重型的行程里,蕪湖兵工廠這邊為什么不重點向陳敬云介紹其他裝備呢,比如那些那些威力驚人的155毫米加農炮。而是要選擇了這款只有樣炮的新式105毫米榴彈炮呢,很簡單,就是希望直接打動陳敬云,然后讓這款火炮順利進入陸軍中服役!

要知道,中國陸軍的1922年編制整編中,可是沒個師都會編制至少一個營的105毫米榴彈炮的,部分的山地師因為重量的限制所以已經是選擇了1915年式105毫米輕型榴彈炮,但是絕非絕大部分的平原師,摩步師,裝甲師等所需要的105毫米榴彈炮卻還是沒定下來,國內的  據,要遠遠要超過了陸軍中大量裝備的1916年式75毫米野炮,更不要說他的替換對象還是1915年式的75毫米山炮了。

  1916年式75毫米野炮的射程不過八千米,而服役于炮兵旅的壓制火炮1917年式105毫米三十倍口徑的加農炮射程也才一萬兩千米而已,但是1917年是加農炮的重量可是到達兩頓多。

  可以說,這款新式的105毫米火炮雖然還披著榴彈炮的名頭,但是其射程已經是可以比肩同口徑的加農炮了。

  這年頭,火炮的射程是和重量成正比的,要想越高的射程就得擁有越高的初速,要高初速就得擁有長身管,而身管越長這重量自然也就是越大了。而這種事情是非常矛盾的,要了射程就重量太大,而重量輕了射程又太近,這兩個極端具體就可以表現為中國陸軍現役裝備的1915年式105毫米輕型榴彈炮和1917年式105毫米加農炮上,前者的重量只有七百五十公斤,如此重量讓這款火炮獲得了輕型榴彈炮的稱號,然后其射程也悲劇的只有六千米。而后者呢,射程高達一萬兩千米,其超遠的射程也讓這款火炮成為了中國陸軍的duli炮兵旅中的主要壓制火炮。但是相應的他的重量也是達到了兩千多公斤,在交通落后的亞洲尤其是國內地區根本就無法大規模裝備普通的步兵師。

  現在這款火炮擁有一千四百公斤重量的話,勉勉強強還能拉得動,而這種的重量下,射程自然無法和那些兩千多公斤以上的野戰加農炮相對比,超過一萬米是非常困難的,能夠勉強達到一萬米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

  中國的火炮技術來源表面上看起來很復雜,但是其實就兩個方向,一個是ri`本的75毫米炮,而另外一家就是法國,中國陸軍服役的大量火炮基本上都有著ri系和法系火炮的影子。

  陳敬云仔細聽著,并沒有插口,等旁邊的人說的差不多時,他才開口:“差不多一噸半的重量,現在用起來怕是有些勉強,不過等以后炮兵部隊摩托化后,這方面的問題應該不大!”

  現在中國陸軍的師屬炮兵團中最重的就是1916年式75毫米野炮了,那也不過才九百五十公斤,雖然現在陸軍正在準備著改進現有的七十五毫米野炮,準備設計服役新式的75毫米野炮,但是那設計目標也是把重量限定在了一千一百公斤之內,而且還要求這個重量內把射程提高到一萬米以上,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陸軍是不會要的。

  隨著技術的慢慢進步,現在的榴彈炮和加農炮之間的差距也是開始發生變化,在一戰前后興許十多倍口徑的才是榴彈炮,而加農炮也不過才三十多倍而已。而現在技術的進步使得陸軍用的榴彈炮都把身管長度放到了二十多倍,假以時ri榴彈炮的身管長度到達三十多倍,甚至四十多倍也是可能的事情。

  而了跟上世界潮流的發展,中國陸軍的炮兵發展也是一直沒能停下來,不過陸軍所需要的火炮太多,一下子如果全部換裝新式火炮的話不太現實,所以現在就只能先換裝一個105毫米榴彈炮,而這個換裝計劃陸軍方面也是準備用至少三年來慢慢完成,用五年時間來徹底落實。

  所以至少在1930年前,中國陸軍中還繼續會以75毫米山炮和75毫米野炮作為師屬火炮的主力,真正的要全面進入105毫米時代得要1930年以后了。

  觀看了這款1925年式105榴彈炮后,陳敬云又是興致勃勃的觀看了同樣是蕪湖兵工廠生產的155毫米火炮和75毫米火炮,這些火炮蕪湖兵工廠一直都在生產,而且在不斷改進當中。

  看完了這個蕪湖兵工廠之后,陳敬云又到蕪湖坦克廠那邊看了一遍,不過看了后卻是有些失望。

無線電子書    辛亥大軍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