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可不用 亦不可重用

  天子將自己比做漢武時的膘騎大將軍霍去病,可是厚贊了,施大勇哪里敢當,忙跪地拜道:“皇上言重了,忠君報國,殺敵建功,此乃臣子本份,又如何敢比肩于膘騎將軍。臣慚愧,臣唯愿能為大明一馬前卒,為皇上,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矣!”

  聽了這話,崇禎不由動容,帝心甚慰,望著一臉懇切的施大勇,當真是喜之不盡。

  “愛卿錦州重創東虜,取得斬首六千有余的大捷,此戰乃遼事以來我大明取得的最大勝利,其功堪巨。朕聞知捷報飛至,當真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自己。十數年來,遼事屢戰屢敗,朝中人人膽寒,錦州一戰,振奮人心,從此也叫東虜知道,我大明并非魚肉,他東虜也不是刀俎!有你們輔佐朕,給朕三年時間,朕一定親率大軍出關討伐東虜!”

  崇禎越說越是激動,昂首東北,豪氣沖天。

  的確,錦州大捷帶給這年輕天子太多的底氣,太多的自豪。

  王承恩不失時機的道:“皇上圣君在位,東虜跳梁小丑,他日必被我大朝天軍蕩平,灰飛煙滅,不存于世!”

  施大勇心中一動,也要開口附和,但話到嘴邊,卻變成了:“臣以為東虜雖有錦州一敗,但元氣尚存,短期內我大明仍是耐他無何。”

  “噢?”聞言,崇禎扭過頭來,卻沒有不滿,而是饒有興趣的問道:“愛卿何出此言?”

  “皇上,東虜自老奴起兵以來,已歷十余年。在此期間,我大明與之交戰,多處下風,喪師失地,一退再退。雖錦州一戰,斬首東虜兵馬近萬,但依臣之見,東虜主力尚存,又有蒙古諸部附敵,兵鋒之強,仍叫人難櫻其鋒。

  反觀我大明,大小凌河一戰,關門軍力盡喪。建奴攻打錦州,臣費盡心思,只聚集數千殘兵。不瞞皇上,若不是錦州城墻高大,守具犀利,臣便是有再大的本事,也萬萬難以守住。

  故單從兵力而言,我大明此時仍不具蕩平東虜實力,一切還需從長計議。”

  施大勇實話實說,沒有任何浮夸,更沒有任何自吹,在他看來,以現在大明的軍力要想徹底擊敗滿洲,根本沒有可能。

  說句不好聽的,要是洪太現在再派軍來打錦州,他施大勇只能帶著部下灰溜溜的逃往寧遠,甚至一路潰逃到山海關。無別的原因,只因他根本沒有和八旗主力正面較量的實力,也再沒有保衛錦州的條件。

  錦州一戰,東虜固然受了重創,可他施大勇也好不到哪里去。其部松山兵陣亡也近三分之一,把能動的全加起來,施大勇手中現在的可用之兵也只兩千左右。便是把左良玉的兵和錦州的那些團練、衛所兵全加起來,也不足四千人。而守城的器械差不多全用光了,這便意味著東虜大軍若是再來,施大勇只能靠著這四千人在城頭打肉搏戰。相對于東虜的數萬大軍而言,區區四千兵實在是少得可憐,能支持一天,就算僥幸了。

  因此,熟知自家實情的施大勇沒有崇禎皇帝這般自信,三年出關討伐建奴,這未免太不現實了。

  皇帝說要三年出關討伐東虜,做臣子的卻說短期內不可能,試問,做皇帝的顏面何存?

  可是崇禎卻是依然沒有不快,而是定睛看著施大勇,緩緩道:“那么依愛卿之見,朕需要多少時日方能一舉蕩平東虜?”

  施大勇斬釘截鐵道:“以臣之見,朝廷若要一舉蕩平東虜,怕還需十年。”

  “十年?”崇禎眉頭一皺,十年對他來說,太長了。

  不想施大勇又說道:“十年也是臣之樂觀估計,恐怕還遠不止十年。”

  聞言,崇禎臉色一黯,微一沉吟,有些不甘道:“東虜小族,兵不過十萬,民不過數十萬,為何如此難平?”

  施大勇想了想,奏道:“只因我大明失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崇禎一怔,“何謂天時?”

  “天時者,風調雨順也。皇上,如今不止關內,關外也是大災小災不斷,風不調雨不順,物產不豐,遼西之土,難養大軍。軍餉、糧餉皆要從關內調遠,所費甚多,而每每征餉,勢必加重民間負擔,激起民變。民變一起,朝廷便需派兵鎮壓,如此更加重朝廷和百姓負擔。試問,如此內部不寧之形下,關外又如何能整兵經武,與東虜決戰?”

  “不錯,確是如此。”崇禎心下同意施大勇的說辭,自他登基以來,大明這天就沒好過,僅是戶部每年上報的災情便多達上百起,比之以前,可是多了不能再多。

  “天時如是,又何謂地利?”

  “地利者,我大明也不具備。東虜占地千里,其軍多為騎兵,可從南北兩面進攻我大明,我軍地只能處處防守,兵力分散,不能集中使用,此點正犯了兵家大忌。建奴只需集兵攻我一點,則我防線盡棄,一個不慎,便是京畿告急。而且建奴來去自如,我軍根本無法野戰對敵,更不能攔截,故而,毫無地利可言。”

  “人和者,意何指?”

  “人和者,乃上下不能專敵之意。”

  “說詳細些。”

  “臣意指將領不齊心,臨陣關頭,多棄友軍不顧,置大軍慘敗。臣以為,團結才有力量,只有上下齊心,才能共渡難關,取得成功。然縱觀遼事,每每大戰,總是敗在自家軍將,每思及此,臣就不勝心痛。”

  “唉。”

  施大勇所說之事,崇禎也深知,尤其祖大壽在時那幫遼軍將領,當真是每戰都在拖自家后腿,可是偏偏他這皇帝卻拿他們沒有辦法,事后還得好言安慰,不敢治罪于他們。可以說,施大勇這番話直指崇禎心底之痛,讓他不由長嘆了口氣。

  崇禎嘆了口氣,施大勇心下也嘆了口氣,后金兵雖不過十萬,但都是驍勇善戰之兵,依大明現在的國力,要想短期內一舉蕩平東虜,只怕是癡人說夢。而大明現在受小冰河天災影響,國力直線下降,難以負擔大規模戰事。再加上奴酋洪太實是不世出的梟雄,要想滅他,難啊。

  最迫在眉睫的,卻是無兵。寧錦空虛異常,可戰之兵竟然只是施大勇部下這兩千兵,可想而知,大明在關外的焦困已到了何種地步。

  “照愛卿所說,朕豈不是要等上十幾年才能親率大軍出關征討東虜?”年輕的天子心下暗自著急。

  施大勇沒有正面回答崇禎,而是道:“臣以為攘外必先安內,內部不平,難以攘外。東虜狡猾,恐我大明內部不寧正中其下懷,在外部略施壓力,即可亂我方針。屆時,內外兼顧,難以并重,顧一頭失一頭,兩相都亂...”

  話未說完,崇禎忽然揚斷了他,點頭道:“愛卿所言,朕早已考慮,朕想著...”正說著,卻突然停了下來,表情有些復雜。

  施大勇不知崇禎為何突然不說話,王承恩卻是知道,抬眼瞄了一眼崇禎,迅速又低下頭去。

  借著輕咳一聲掩飾自己的失語后,崇禎嘉勉道:“愛卿立下大功,可有什么要求向朝廷提出的,但凡朕能滿足,必使愛卿滿意。”

  施大勇搖了搖頭,道:“皇上,臣沒有什么要求,也沒有什么可要求的。臣只愿為皇上永守遼東,不使東虜再荼毒我大明子民。”

  施大勇終是向崇禎提出了他的要求,便是讓他能夠如祖大壽一般鎮守遼東,最好是永駐錦州,如此,他便有了自己的地盤,更可名正言順的接管祖大壽留下的財富。當然,最重要的是,如崇禎準了他的請求,他便可借勢留下丘禾嘉,不使朝廷將他調走。

  有遼東巡撫的全力支持,施大勇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錦州有所做為。再不濟,也能替大明擋住滿洲的鐵騎。

  聽了施大勇的請求,崇禎不感意外,但是卻沒有當場答應于他,而是道:“愛卿居功不傲,愿為朕守遼東,確是難得!”稍頓,又感慨道:“自遼東事急以來,朕未嘗遇到如愛卿這般忠勇臣子,今日得見愛卿,朕心甚悅。愛卿可先退下,待朕與朝臣議后,再答復愛卿。”

  “謝皇上!”

  沒有等到崇禎的當場答復,施大勇略有失望,但圣命不可違,當下與蔣曹二人又跪下行禮,恭身向殿外退去。

  待三人退下后,崇禎忽然臉色一緊,吩咐王承恩:“叫曹化淳派人到錦州詳查,朕要知道這施大勇所說是否屬實。”

  怎么,皇爺還是不信?

  王承恩心中一凜,低聲應了:“是,皇爺。”

  崇禎沒有離去的意思,雙手負在身后,視線在這平臺四周掃來掃去。王承恩摸不透皇帝的心思,大著膽子上前輕聲問道:“恕老奴多嘴,不知皇爺打算如何安排這施大勇?”

  “嗯?”崇禎扭頭不快的看了一眼王承恩,后者脖子一涼,知道犯忌了。

  看著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奴有所害怕,崇禎沒再難為他,而是淡淡說道:“此人不可不用,卻亦不可重用。”

  說完,轉身徑直離去,留下一頭霧水的王承恩,何為不可不用,亦不可重用?

無線電子書    大明狼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