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營兵全軍覆沒,副將滿庫戰死,副將王之庫自殺,全營五千六百名士兵除五百多人隨中軍大旗撤走,其余盡數戰死,無一人生還。
與堅持抵抗的車營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撒腿飛奔的關門兵,還有為數不少的薊鎮兵。
仗打到現在,已經不能怪他們了,畢竟他們從來沒有和建奴交戰過,骨子里還只是一幫太平兵,能夠奮戰到此時,已是難得,若不是老天爺突然轉了風向,他們或許也能在大凌河上演大敗金軍的奇跡。現在,卻只有逃命的份。
大軍已經崩潰,無人能夠改變大軍的命運,這會,個人的性命自然擺在了第一位。沒有人想死,也沒有人想成為建奴的奴隸,為了活下去,他們只能拼命的跑。
視線中,前方一望無垠,廣闊的空間給了明軍希望,他們天真的以為,只要跑得快,金軍就不可能追上自己,可是身后的金軍騎兵卻跟附身毒蛇一樣死死纏住他們,怎么也甩不掉。
很多明軍跑不動,索性也不跑了,兵器一扔,就往地上一跪,那些追來的金軍見了,也不去理會他們,躍過他們繼續追殺前方的明軍。
除了車營兵堅持抵抗了一下,大部明軍甚至沒有進行像樣的抵抗就落荒而逃,被董開國扛在肩上的張春被亂軍裹挾著向小凌河奔去,在這亂軍人流中,張春的命令已經不濟事,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亂兵一起跑。也虧得董開國這個錦衣衛千戶身強力壯,換做別人,扛著一個人一路狂奔,只怕不到一里地就累趴了。
張洪謨的三千騎兵還剩七八百人,這等節骨眼上,他沒有試圖去攔截金軍,而是當先朝南面狼奔豕突,連張春也不顧了。張吉甫卻帶著自己的親兵向張春靠攏,亂軍中,一些還有理智的明將也試圖收攏潰兵向中軍大旗靠過去,可是剛剛收攏一點人馬,馬上就被趕上來的金軍沖散,最后,這些將領只能放棄收攏兵馬集陣自保的念頭,無奈隨著人群向南毫無章程的跑去。
從上空看去,小凌河南岸滿是爭相逃命的明軍,身后,卻盡是追殺的金騎。
阿濟格和多爾袞領著親兵擺牙喇緊緊攆著人數最多的張春中軍,為了保住唯一的“墨爾根代青”的至高榮譽,多爾袞恨不得親手擒住張春,可是明軍太多,便是兩萬只豬在前面跑,他也沒辦法一下就抓住想要的那只豬。只能和兄長緊緊攆著張春,一點也不敢放松。好幾次,多爾袞離前方的張春不到一百多步距離,卻每每被其他方向奔逃過來的明軍攪亂。最危險一次,他都清晰的看到被人扛在肩上的張春,那白發蒼蒼一身文官袍服的不是張春老兒是誰!
緊急關頭,參將薛大湖突然領著百十個士兵掉頭向追上來的多爾袞殺去,這百十多奮勇的明軍在金軍鐵騎面前,如浪花一般,旋即被沖得七零八散。薛大湖被一金軍的長刀直接削去了頭顱,連聲慘叫都沒有發出。但也正因他們的勇敢,多爾袞再次失去生擒張春的機會,此后便再無機會了。
篇古當、鄂本領兩黃旗六千兵連同葉臣的一千蒙古兵奉皇太極汗令,繞開紛亂的戰場,朝長山方向疾馳,欲搶在明軍渡河之前兜上去,從而一舉切掉明軍退路。
阿巴泰、湯古代、塔拜等人也領著各自的擺牙喇從西面向小凌河北岸沖去,他們和東面的兩黃旗相互呼應,形成犄角之勢,若兩軍會合,便將牢牢鎖死明軍向南逃竄的缺口。
岳托則在一開始的亂局中率先想到斷明軍退路,但因身邊沒有多少騎兵,只能一邊追殺明軍,一邊尋找散落在各處的正紅旗騎兵,最終麾下會集了一千多正紅旗騎兵。
發現明軍離小凌河還有不到兩三里地后,岳托立即率領這一千多正紅旗騎兵放棄追殺明軍,改從狼奔的明軍人流中殺開一條口子,不管不顧的往小凌河跑。
發現金軍搶在前頭的明軍嚇呆了,他們大呼大叫著不顧一切朝前奔去,可是兩條腿如何能跑得過四條腿的戰馬。
終于,搶先一步的岳托在明軍前頭到達了小凌河,未有一刻停留,他命令一千多正紅旗騎兵散布在河灘上,就像獅子露出了滴血的獠牙般,刀弓握在手中,靜靜的等著明軍逃過來。
張皇失措的一萬多明軍就這樣沒有任何選擇的撞上了守株待兔的岳托部。
最先和岳托部撞上的是張洪謨的騎兵,雖有七八百騎兵,可是卻是已經毫無斗志,只想趕緊渡河逃跑,根本沒有組織一次沖鋒,完全是不顧一切的往前跑。
結果,在岳托的精心調派下,張洪謨率部沖了幾次,都沒能過河,反而被岳托部逼的往后跑去。
岳托也是大意,見攔住了這股明軍騎兵,便放松了其他方向,結果吳襄和宋偉趁亂渡過河了。
張洪謨成了吳宋二人渡河的棋子,沒有他,吳宋二人只怕也會被岳托部攔下。
可是不等吳襄、宋偉喘口氣,他們就再一次變臉了,前方左右兩個方向同時出現兩股金軍,正向著正前方疾馳過去,若是讓他們會合,便再也無法回到錦州了。
岳托的努力沒有白費,明軍的潰兵沖到小凌河后,發現前方已經有金軍騎兵在攔阻時,全部惶然不知所措,最終所有的明軍全部匯集在一起,北岸上聚集了近萬明軍。
追殺而來的金軍也從四面八方而至,瞬間將明軍全部合圍。
眼見明軍已經陷入絕境,再無路可逃,皇太極下令各旗停止追擊,各旗離明軍保持五百步的距離,未得汗令,不得進攻。
困獸猶斗的道理皇太極還是明白的,剛才的全力追殺給明軍造成極大殺傷的同時,也極大地消耗了八旗的馬力,這時候一鼓作氣殺進,也許能將明軍盡數殲滅,但八旗的體力也在下降,明軍要是困獸猶斗,勢必會讓八旗的傷亡大大增加,身為統帥,皇太極不愿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眼里,每一名士卒都是寶貴的,身為大汗,他要對每一名追隨他作戰的族人負責,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就減少,絕不能無謂的傷亡。
“文程、老鮑,替本汗勸降那張春老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