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章 松山不是山

無線電子書    大明狼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前世的周楚很不幸,他只是一個無所事事的賭徒,每天過著吃了賭,賭了睡,睡了吃的日子,與一具行尸走肉沒有區別。他甚至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應該為自己的未來規劃點什么,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是一個病態的賭徒。

  今世的周楚卻很幸運,噢,不,應該說施大勇很幸運。與那些穿越后發現家徒四壁或者為奴為婢的主角比起來,他幸運得多,因為他重生后的身份是一名有權有勢的軍官。

  具體說,施大勇是一名正五品的守備武官,他駐守的地方是松山,而他所隸屬的軍隊被世人稱之為“遼兵”。

  有了身體主人的記憶,施大勇便無須再掩飾自己什么,他的適應能力真的很強,只不過半天功夫,他便完全融入了這個時代。

  能夠很快適應下來,只因施大勇想讓自己活得更好。前世,他活得很窩囊,今世,他不想再過那種行尸走肉的日子,他要做點什么。

  那年輕人叫郭義,是施大勇的哥哥施大智的親兵,施大智死后,施大勇便將他留在了自己身邊。

  在無意中見證了一樁“人鬼移魂大.法”后,郭義很快就被施大勇的鎮定自如所蒙騙,最終,他將守備大人之前的反常形為歸結為病了。現在,守備大人的病好了,既然好了,那自然一切都記得了。

  病了,這是一個最好的理由,否則,還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釋守備大人那近乎詭異的反常呢?難道這世上還真有鬼附身嗎?

  施大勇才不會在乎郭義怎么理解發生在他眼前的事,他在乎的是如何盡快為今世的自己規劃未來,而不是如前世一樣等死般混日子。

  今世,并不是一個好時代。

  知道現在是崇禎四年后,施大勇心中便有一股莫名的悲憤。是個人都知道,明朝滅亡的時間是1644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這便意味著,還有十三年,明朝便要倒臺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丑陋和黑暗聞名的滿清。

  前世雖然是個無所事事,整日出入賭場和游藝室的賭徒,但施大勇卻從來不被充斥熒屏的辮子劇蒙騙。他知道,滿清入關意味著的絕不是盛世和太平,而是血淋淋的、不亞于種族滅絕的大屠殺。

  大屠殺的對象是漢人。

  施大勇是賭徒,但也是漢人,所以他不可能“泰然處之”的接受即將到來的“民族大融合”,自我安慰這是歷史的必然。

  他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么,為自己的民族做點什么,也為自己死去的兄長施大智做點什么。

  現在,施大勇不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白丁,如果說,前世他算半個“鍵盤政治局委員”,那么,今世,他就有一根可以翹起地球的杠桿。這根杠桿便是隸屬他指揮的三百騎兵和六百昌平兵。

  崇禎四年,一切還不算晚。

  松山守備雖然并不是個太大的官,但松山卻是個要地,原因在于這里屯積了大量從后方運來的糧食。施大勇的任務便是守護這些軍糧的安全,并且定期向錦州輸送。

  換而言之,施大勇這個松山守備是個肥缺。要知道,歷來能夠掌控大軍所需糧草的官員,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都稱得上肥差,他們只需上下其手一番,也不需太多,便可賺個盆滿缽滿。

  按理,施大勇不是遼東系土生土長的將領,也不是祖大壽的嫡系,在遼西將門集團的把持下,他一個外人是不可能撈到這個肥缺的。之所以他能夠坐上松山守備這個位置,得益于一人,那便是遼東巡撫丘禾嘉。

  作為一個有帶兵經驗,也有戰場廝殺經歷的文官領兵大員,丘禾嘉深知沒有一支絕對聽命于自己的嫡系人馬在手,是很難對那些軍頭們發號施令的。尤其遼西將門的首領祖大壽又是個誰也碰不得的主,此人兩年前就敢私自帶兵出關,置京城安危不顧,足以說明這人眼中根本沒有朝廷,沒有皇上,他的眼中只有他自己與他遼東軍的利益。

  所以,丘禾嘉認為必須有一支能夠制衡遼東軍的人馬存在,否則,誰知道在未來的對金戰事中,祖大壽會不會再來一次臨陣脫逃。而且,上任后發生的一件事情更讓丘禾嘉覺得遼東兵不可信,亦不可重用。

  這件事發生在二月初,當時距離錦州二十余里的右屯被后金軍包圍,守將派人急報后,丘禾嘉即令前鋒總兵祖大壽帶兵前往救援,可是祖大壽卻說后金兵勢大,不能輕率出戰。而總兵吳襄和宋偉等人也唯祖大壽馬首是瞻,均推脫不出兵,結果右屯守軍堅守八日后全軍覆沒。

  事后,丘禾嘉立即上疏請調關內客軍至遼東,目的是想能夠有一支聽命于自己的人馬。然而,他的上疏并沒有獲準,原因在于祖大壽的身后有一個他無法抗衡的人,此人便是經略孫承宗——祖大壽是孫承宗一力提拔,其所部遼東騎兵也是孫承宗一造。

  “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是孫承宗早在天啟年間就提出的復遼方略,此方略核心就一個字——“遼”。

  在孫承宗看來,客兵皆不可用,只有遼東漢人才能真正保家衛國,與其徒耗錢糧調來那些無用的客軍,不若用心打造遼兵。因此,他毫不猶豫上疏反對再調客兵赴遼,強調遼事只能重用遼兵,惟遼兵才能平遼、定遼。

  在上司和部下的“齊心合力”下,丘禾嘉的努力只能付諸東流,不得已,他只能從先前就駐扎在遼東的各軍非祖家力量中提拔一些可用將領,用心栽培他們,期以他們能夠制衡祖大壽的遼東兵,關時刻能奮勇殺敵,而不是畏敵如虎。

  施大勇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丘禾嘉從千總位置上提拔上來的。當然,這樣的機會也不是平空得來的,而是賴其兄長施大智及自身勇武所致。

  “己巳之變”時,施大智是參將,施大勇卻只是個把總,兄弟二人隨總兵馬世龍駐守昌平。丘禾嘉出任馬部監軍時,調馬部收復永平、遵化等城,在這些戰斗中,施大勇有所表現,再加上施大智是為馬世龍墊后戰死,所以馬世龍便于戰后升施大勇為千總。

  后丘禾嘉出任遼東巡撫,向馬世龍要了一些人出關,馬世龍便讓施大勇隨丘禾嘉一起出關,算是變相再送他個前程。

  右屯之戰后,丘禾嘉立即提拔施大勇為松山守備,除其本部六百昌平兵外,還硬生生的從祖大壽手中要來三百騎兵于他統領。許是心中有愧,祖大壽沒有拒絕丘巡撫的命令,而且丘禾嘉畢竟是遼東巡撫,不能跟其鬧得太僵,就這樣,施大勇從千總一躍而為松山守備,掌控了錦州城軍糧運送的重任。

  弄清楚自己的一切后,周楚這才真正定下心來,轉而又變成從前那個施大勇,在郭義仍然困惑的目光中走出了自己的屋子,望著腳下的松山滿是感慨。

  松山不是山,而是一處軍事重鎮,遠處的筆架山才是真正的山。

  松山更確切的來說,應呼為松山堡,此處與遼東處處可見的衛堡一樣,有著完整的守備工事。堡內除了原有的軍戶外,便是施大勇帶領的九百兵馬。另外,還有兩千多從寧遠征調過來專門負責運輸糧草的民夫。

  家底不算太多,但施大勇很滿意自己的情況,對他而言,自己得到的顯然是一個好的開局,比起那些驚呼什么都沒有的穿越主角要強太多。

  在躊躇滿志的視察了自己的松山堡后,他決定立即進行“金手指”的改良行動。

  目的只有一個,便是借助自己超前的知識來提高松山軍的戰斗力,從而能夠在未來的戰事中以絕對性的優勢壓倒滿洲八旗兵,徹底改變歷史。

  前世時,施大勇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你們不知收斂,我們將永遠讓你們閉嘴。”

  今世,他終于可以付諸行動了。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做出決定的那刻,他驕傲,他自豪,他為之欣喜若狂;他認為自己將成為華夏漢人的大救星,將成為歷史的開創和締造者,將真正帶領民族走向復興與強盛。

  行動,是決定真理的唯一標準。

  作者注:“己巳之變”即清軍第一次入關。

無線電子書    大明狼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