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西維對于世界末日這個話題已經有些麻木了。
奧扎奇能夠引發世界末日、虛空崩塌也會引起世界末日、最近發現自己的一些同素異形體發個瘋也能造成世界末日…
到底是啥時候世界末日變得這么不值錢了?
“從你的表情來看,你似乎對于‘世界末日’這個詞不怎么敏感啊。”
自稱西維·阿瓦隆的那個白大褂似乎看穿了西維的想法,開口說道。
西維手一攤,表情十分光棍:“得了,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你盡管說,皺一下眉頭算我輸。”
“原來如此,你是這么想的啊…嗯嗯,我明白了。”
白大褂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然后神情稍微嚴肅了一點:“雖然有點突然,但是你知道你所在的這個‘世界’為什么沒有‘宇宙’的概念嗎?”
確實,西維所在的這個世界雖然稱不上是徹底的天圓地方,但如果一直向著天空前進的話,最后并不會來到宇宙,而是會觸碰上世界的壁壘。
而在大地上能夠看到的太陽(神圣之光)和兩個月亮(緋紅和靜謐),實際上都是嵌在世界的壁壘中,類似神國的存在。
“因為世界本身的結構不同?”
雖然能夠在虛空中穿梭,但老實說西維確實沒有在意過這個問題。
就好像一般人根本不會在意為什么蘋果會掉到地上一樣。
“那么,另外一個問題:你見過類似之前那個教皇西維一樣的,和你類似的‘自己’,而且還是在其他世界,對吧?”
白大褂并沒有告訴西維他的回答正確與否,而是問了另外一個聽起來毫無關聯的問題。
“是又怎么樣?”
因為并沒有從白大褂身上感到敵意或惡意,所以即便自己漸漸有些不耐煩了,但西維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了他。
“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對方所在的世界,會和你這個世界的結構如此相似呢?”
白大褂繼續問道。
“因為是平行世界…之類的?”
說到這里,西維也稍微有點意識到,自己面前的這個姓阿瓦隆的家伙,和他以前遇到過的‘自己’似乎有些不太一樣。
“多元宇宙中存在著無窮無盡的世界,而有‘我們’存在的平行世界自然也在其中。但是世界的基本構架實際上都是相當類似和接近的…或者說‘世界’這種概念生成也是基于某種模板的吧。”對方也不再繼續賣關子,而是緩緩說道:“本來確實是如此…但我能夠確定的是,如果今天我不出現在這里的話,不論你如何游蕩于虛空,能夠觀察到的‘世界’,應該都是類似你所在的這個扁平的世界,而不是正常結構的那些世界。”
“什么意思?”
西維皺起眉頭,對他這種毫無緣由的斷言感到不快。
“請容許我稍微打個比方吧,”白大褂打了個響指,他們周圍的景象就出現了變化,腳下的戰場也變成了無邊無際的大海:“如果說世界本身是這樣的海洋,那么如果有一天,一塊高溫隕石從天而降的話…”
隨著他的話語,赤紅色的巨大隕石突然出現,映亮了半邊天空的同時,一頭砸進了水面之中。
就在這個瞬間,整個場景就好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又好像是空間中的時間暫停了一樣,所有的一切就那樣突兀地靜止了下來。
“在隕石墜入的那個地方,就會出現大量的泡沫。”白大褂這才接著說道:“而你的存在,就是這塊隕石。正是因為你的穿越,對這個原本的世界造成了劇烈的沖擊,才令它分崩離析,最后化作了無數相互獨立卻又相互依存的世界泡吧。”
“…可是,其他這種扁平的世界里,不是也有‘我’的存在嗎?”
西維據理力爭:“如果按照你的理論,那些世界里不應該有‘我’的存在,只不過是普通的世界碎片而已!”
“那是因為世界的映射也出現了偏差,在世界泡形成的那一刻,幾乎所有的世界泡都成為了你這個世界的‘偽·平行世界’,那些和你類似的人也不過是映射和模因相結合,最后出現的既定的‘現象’而已,要形容的話,我想想看…真實的海市蜃樓,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東西。”
對方緩緩說道:“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來找的只有你,而不是那些你的映射。”
西維沉默了許久,然后才重新凝視著對方:“那么你之前所說的世界末日…”
“同樣再讓我稍微打個比方吧。”
對方再度打了個響指。
于是他們腳下靜止的海洋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顆沒有樹葉,但枝丫繁茂的大樹。
“樹干就是你最初的人生,而樹干開始出現分叉的地方,就是你穿越的時候,再然后隨著映射和模因污染,越來越多的偽·平行世界,也就是樹杈開始出現,最后變成了這種樣子。”白大褂指了指那密集的枝椏。
“你之前所遇到的、聽說的世界末日,應該只是世界泡的毀滅…換到這棵樹上的話,就像這樣,”他伸手從樹枝上摘下了一截枝椏:“折斷的不過是末端的樹枝而已。別說是你這個主干世界泡,就連其他的樹枝世界泡也沒有受到影響不是嗎?”
西維回想過往得到的情報,好像其他‘平行世界’的毀滅好像確實和自己所在的這個世界沒有太大的關系。
“而我剛才所說的世界末日,則是更加根本的,更加恐怖的災厄。”白大褂和西維對視著,用超乎預料的嚴肅口吻說道:“那是會將整棵樹連根拔起并且化為焦炭粉塵的空前災難、驚世浩劫!”
“那到底是…”雖然不想相信這種荒誕不經的話語,但西維心里卻還是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對方沒有說謊。
“那是對于我們這些救世者而言最大的災難,”白大褂慘笑一聲:“我叫它‘毀滅紀’,而我目前是唯一在毀滅紀中幸存下來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