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克欽邦,我來了(下)

  密支克欽邦,東、北兩面同華夏國云南、西藏接壤,西北與印度阿薩姆邦毗連。大部分為山地,東、北兩側尤高。有枯門嶺等多條山脈南北縱貫,伊洛瓦底江和親敦江上源都在境內。雨量豐沛。居民大部分從事農業。種植稻、蔬菜、棉花、煙草和甘蔗等。多森林,產柚木,并多竹林。礦產有寶石和次寶石多種,西部有琥珀料玉石礦等。有碾米、制糖、木材加工等工業。

  克欽邦的南坎和中國云南省瑞麗市可以有貿易的往來,且不需簽證而自由通行。

  緬甸最高峰開加博峰與最大湖英多機湖都在其境內,德奈卡河流域的戶拱平原和邁立開江流域的葡萄平原是重要的平原,是供給克欽人生活重要的地區。

  密支那,是克欽邦的首府,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

  密支那坐落在伊洛瓦底江邊,伊洛瓦底江兩條支脈東支恩梅開江和西支邁立開江的匯流處的下游。

  密支那是緬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鐵路線終點。由克欽族,撣族和緬族組成。在密支那附近出產的香米,被認為是緬甸最好的香米。

  密支那是翡翠的重要產地,密支那亦因其水果而出名,包括菠蘿,西瓜,荔枝和牛奶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民黨部隊和北戰區司令部的麥瑞爾突擊隊對倭國三十三軍一部分進行了長久的圍困和激烈的戰斗,最終,密支那被史迪威將軍領導的盟軍攻克,史稱為密支那大捷。

  密支那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不僅因為它連接緬甸其他地方的鐵路和水路,還因為它在計劃修建的利多公路,后改名為史迪威公路。該城市僅通過特殊允許才對外國人開放。是史迪威公路上的貿易中心,也是仰光——密支那鐵路終點,公路通華夏國的西藏地區。

  克欽邦主要族群有克欽族、緬族、怒族、僳僳族,也有漢人在此居住。克欽族主要信仰是佛教和基督教。華夏國少數民族景頗族和克欽族是同一民族。男人喜穿黑色對襟上衣,下穿圍布或短褲并配刀于身上,婦女一般穿黑色短衫和花圍裙。

  克欽邦被人們稱為“緬甸的北大門”,1948年緬甸獨立后,根據1947年的“彬龍會議”決議,緬甸政府正式將密支那和八莫兩個縣劃出,建立了克欽邦,邦首府在密支那。每年1月10日為邦慶日。

  克欽邦北部18世紀起曾為華夏國領土,包含江心坡地區、坎底地區、胡康地區,但在19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放棄該地區主權,故劃為克欽邦領土。1962年出現克欽獨立軍和克欽獨立組織,除了主要城鎮和鐵路沿線外,克欽獨立軍可說實際控制了克欽邦,對外貿易主要是走私玉和毒品到華夏大陸。

  1994年與緬甸政府簽訂和平協定,允許克欽獨立組織可以控制克欽邦,但仍有少數克欽邦獨立軍和克欽獨立組織的成員仍不滿意,因此目前克欽邦的政局仍不穩定。

  八莫,也是緬北政治、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是克欽邦的一大重鎮。位于伊洛瓦底江和太平江匯流的右岸,地當水陸交通要沖,距華夏國隴川縣章鳳鎮99公里。八莫水路南通曼德勒,北抵密支那、孟拱、加邁;公路可達華夏國怒江州的片馬與緬甸最北端的孫布拉蚌。

  八莫附近的伊洛瓦底江寬800米左右,全年可通航,全市人口約7萬人。

  葡萄鎮,為一盆地,是緬北最北端的一個鎮。南北長約56公里,東西寬10至15公里。除至密支那有簡易公路外,有馱運路和小路向東、向北至華夏國怒江洲的福貢、貢山和西藏的察隅等地,及向西北至印度阿薩姆地區,人口近5萬人。

  孟拱,為一谷地,是緬北一交通樞紐,長約65公里,寬5至18公里。孟拱距密支那鐵路長約60公里,有通往加邁和拉班的公路。孟拱一帶地區是緬甸玉石的主要產區。

  孟養谷地,長約140公里,寬6—12公里,密支那至曼德勒的鐵路由此通過。孟養東北地形平坦,多為稻田和甘蔗地,西南多為丘陵地,周圍全為柚木林所覆蓋。人口六萬余人。

  密支那機場、八莫機場、葡萄機場是克欽邦與外界聯系的主要樞紐,不想被亂槍打死,乘坐飛機,無意是最安全的選擇。

  就陸地交通來說,克欽邦主要依賴滇緬公路、華印公路,鐵路主要依賴曼密鐵路(曼德勒到密支那的鐵路)

  克欽邦由于山脈橫亙,峰巒錯雜,峽谷河谷多不勝數,所以陸路交通異常不便,運輸主要是依靠騾、馬馱運。

  只有一條鐵路,由曼德勒通至邦首府所在地密支那,全長542公里,行車20小時。

  密支那距仰光的鐵路全長1784公里,從密支那往北至葡萄的公路356公里。

  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長187公里,至撣邦北部的木姐為325公里,至南坎295公里。

  密支那至仰光的公路全長為1476公里。

  密支那至印度雷多的公路全長458公里,是緬甸通往印度的重要國際公路,系1945年1月建成,即緬印公路和華印公路中的一段,其中從密支那至加邁一段近200公里,全年可通車,其余路段干季可勉強通行吉普車。

  內河航運主要通航河道為伊洛瓦底江,從密支那至八莫,全長169公里,河寬400至800米,洪水期可通航小輪船。

  八莫至曼德勒,長510公里,河寬800至1500米,全年可通航400噸以下的輪船。

  密支那機場是緬北軍民兩用的重要機場,有瀝青路面跑道,有通訊導航及夜航設備。八莫和葡萄兩地也有飛機場,從仰光來的飛機,在一般情況下每星期有兩班。

  克欽邦工業較落后,現僅有一些碾米廠、鋸木廠、制糖廠和卷煙廠等。

  六十年代中期,一些大型工業企業已收歸國有。克欽邦內的南木底和沙莫兩個國營蔗糖廠平均年產糖600至700噸。有幾座小發電廠,總發電量304萬度,全邦已有15個鎮區和15個村組使用電力照明。在密支那、八莫等城市,商業開始發展。

  克欽邦的主要經濟來源為農業,農業以稻米為主,有70的可耕地,其他作物為高粱、玉米、甘蔗、油菜等。除農業外,主要的經濟來源是靠克欽邦生產的翡翠和柚木。翡翠分布于漢巴、龍欽等地,柚木則分布于八莫、密支那。

  那以東的的昔董有兩條通道直通華夏邊境,一條從騰沖經高田、猴橋和昔董到密支那,從華夏邊境到密支那,全程約250公里;另一條經南甸、盈江和茅草地等地至緬甸的八莫,全程約225公里。這兩條通道從古到今均為華夏和緬甸兩國的重要商道。

  另外,從盈江可至緬甸的當帛、甘道延、曼千、洗帕河等地;從隴川有路可通八莫和密支那;從怒江州的貢山、福貢、瀘水等地有馱運路及小道可通緬甸北部邊境的葡萄、孫布拉蚌、勞康、密支那等地。

  緬甸有七個省和七個邦,七省的居民主要是緬甸的主體民族緬族;七邦是指克欽邦、撣邦、欽邦、克倫邦、克耶邦、孟邦和若開邦,多為各少數民族聚居地。

  自緬甸獨立后,政府軍與各邦追求更大自治權的民族地方武裝不時發生沖突。夾在華夏國和印度之間的克欽邦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二戰中,華夏國遠征軍和盟軍與日軍在此進行激烈的戰斗。

  克欽邦資源豐富,《紐約時報》把它稱為“玉石與黃金之邦”。有專家介紹說,克欽邦的主體民族是克欽族與華夏國少數民族景頗族和僳僳族。

  克欽獨立軍組建于1961年2月5日,當時,緬軍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少數民族軍來到克欽地區,宣布成立了“克欽獨立軍”和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克欽政黨”,并實際控制了克欽邦。克欽獨立軍與政府軍于1994年達成停火協議,緬政府承認其為“克欽邦第二特區”,其轄區為位于緬甸克欽邦東北部,與華夏國云南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下設12個縣。

  除了克欽獨立軍掌握的“第二特區”,克欽邦還有克欽新民主軍控制的“第一特區”。克欽新民主軍是1989年10月由緬甸101軍脫離緬共另立門戶的武裝組織。現控制區約6000平方公里。

  緬甸內部各武裝派別山頭林立給華夏國的邊境安全帶來巨大挑戰。緬甸地區的緊張情勢為當地邊防工作增加了巨大的壓力,邊防官兵須時刻提防戰事爆發后邊民大量擁入的局面。

  《紐約時報》稱,燕京政府對緬甸爆發的這場戰爭沒有做出正式的聲明,但是分析人士說,華夏官員希望看到戰爭得到解決,“由于這場軍事沖突,在該地區做生意的華夏公司受到很大影響,華夏國顯然希望緬甸政府和當地的克欽族政權能夠達成和解,把地區發展做為優先任務。”

  去年,在華夏和緬甸之間引起爭議的水電站也位于克欽邦。《紐約時報》稱,一些克欽族指揮官說,去年6月終結長達17年停火協議重燃戰火的一個原因是,緬甸軍方想通過中國修建的水電工程擴大對該地區的控制,而當地克欽族人則抗議這項工程。

  在緬共時期,華夏曾直接或通過緬共人民軍給克欽獨立軍以支援。2011年,克欽與緬甸政府關系惡化以來,克欽獨立軍不是與華夏國溝通,而是拿華夏國在其境內的投資來要挾華夏政府,克欽獨立軍不能看透西方勢力的用意,和西方勢力一唱一和,反對華夏國承建的密松大壩。

  本來克欽在地理上有和華夏搞好關系的優勢的,華夏在其境內投資電站,石油管道通過其境內等等,如果克欽獨立軍能處理好這些事情,既能提高自己的收入,也能和華夏搞好關系,但由于克欽獨立軍處理不當,把優勢弄成了劣勢。

  自去年10月份以來,緬軍在與佤聯軍和猛拉軍和談后,調重兵攻打克欽,克欽獨立軍進入困局。

  新年剛過,克欽邦的首府密支那機場,走下了一位面容冷峻的年輕人。甄誠到達金三角的第一站,不是原始森林,而是克欽獨立軍的首府密支那。

  “克欽邦,我來了!”甄誠嘴角掛著笑容,低喃一聲,消失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

無線電子書    鄉村少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