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七十三章:練筆

無線電子書    人神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自立意要練就丹青,葉君生的日常功夫便多了一項內容,分攤去一些時間。不過他分配合理,安排得井井有條,并未造成多少影響。

  十數日后,筆下丹青漸漸萌生了韻味出來,有模有樣了。

  為了更好地畫畫,葉君生不定時抽取時間,到野外去踏青采風——這都是必要的活動,讀萬卷書,走萬里路。畫畫亦然,更加著重生活實踐。畢竟如果只靠想象,連樹葉的樣子、獸類的輪廓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做出好畫來?

  以前書呆子閉門造車,基本都是臨摹,在技巧上固然練得爐火純青,可匠氣十足,缺乏靈動感,畫出來的東西價值不高。

  兩世為人,葉君生經驗非常,自然懂得如何彌補不足。

  況且,到了野外,四下無人,他也能時不時召喚飛劍,施展出土遁水遁等術法,就地實踐修煉,對于修為大有補益。

  有修為在身,渾然不同尋常書生秀才,體格上的優勢反饋回來,體現在書法丹青之上,總能展現出一些不同尋常的姿態動作。別人一支筆作畫,那哥就三支,乃至于五支筆同時夾在指間點墨,幾線并進,足以能把諸般技巧施展得淋漓盡致出來。

  葉君生的性格,本就不是那種固步自封,墨守成規者,勇于創新——當然,這個創新更多是對于眼下的時代而言,在后一世,很多東西其實早就被人玩爛了的,又或者在熒幕上被特技實現出來了。

  這個世界沒有特技,不怕,有道法。

  其實從某個角度上講,道法往往比特技更逆天。不管特技做得再逼真,總是假的東西。道法不同。點鐵成金,吹一口氣,真能讓枝頭開出花來。

  這般神通手段,目前對于葉君生而言還很遙遠,但是化出現階段的一些本事,隨便拿出一星半點,用在書法丹青方面,還是綽綽有余的。

  比如說,用天地玄黃頑石印蓋書帖,便能讓一幅本來平凡的字成為法具。筆畫生精神,撩動人心。

  反正,有了實力基礎。自然能演化出無數的變數來,從而大大節約時間。別人畫一幅畫,要好幾個時辰,甚至好幾天,但葉君生半盞茶時間便能搞定。而且還可以保證筆力矯健,不是涂鴉之作。

  身為術士,就算平時不能招搖,但利用某一些不為人注意的手段來適當地提高效率,天公地義。

  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內。葉君生花費了不少時間來研習畫畫的手法問題,最后終于研究出一套實用性很強的方案來。

  時光荏苒,秋已深。

  葉君生出城畫楓葉。

  走到無人處。祭起飛劍,施展出土遁來趕路。不多久便趕到孤云峰下,冒頭出來,背著書筪悠然走著。從外表看上去,和一名游學書生毫無區別。

  孤云峰北麓有楓樹林。楓樹綿綿,到了秋天便渲染而紅。渾然一大片,煞是好看。

  到了季節,便常常有文人騷客前往觀賞,希冀能激發興致意頭,從而作出佳作來。

  葉君生左右張望,便見到不少文人的形跡。尤其林中建成的亭子內,三三兩兩,聚著不少騷客。或圍爐煮酒,或站立著指指點點。詩句詞作,滾滾而出。彼此唱和,不時爆發出一陣拍掌贊賞聲。

  葉君生孤身一人,反而顯得有些孤單。

  外圍環境太吵,他一路不作停留,直接進入到林子深處。里面并不如原始森林那般蒼莽,因為屬于景點的緣故,都鋪出一條蜿蜒的石板路徑。路徑邊上,每隔一段距離,還會搭建起亭子來。

  這亭子,建筑得頗為簡陋,豎三根柱子,頂蓬用茅草鋪蓋住。雖然簡樸了些,但遮陽擋雨,一點也不含糊。

  楓林深處,比較清幽。

  葉君生選擇了一座無人的亭子,走進去,放下書筪,一一將文房四寶拿出來,在亭子中間的石桌上鋪開。

  只等醞釀好思緒,便開始畫楓葉。

  舉目四顧,認真去端詳。不用太久,就將諸多楓葉的動靜意態了然于胸,當即潑墨。

  但見他雙手執筆,一長一短,一大一小,一左一右,同時掄動翻飛,那墨汁如雨點般落在潔白的紙張上。

  不過半柱香時間,一幅《楓晚圖》便墨成。

  這個速度,說出去的話只怕沒人會信。

  往紙面上輕輕一吹,那墨汁便比較干了,開始審視。總體而言,有一定的水準,不過距離要求,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葉君生伸手一揉,搓成一團,直接扔在地上。

  繼續動筆…

  如是三番幾次,連續畫了五幅,都因為沒有達到理想標準而作廢。其實這些畫作,如果拿到市面上賣,說不定能賣個百十文。如果換做以前捉襟見肘的窮困日子,葉君生肯定都拿去賣了。

  只不過眼下生活問題無憂,對于作品質量的要求水漲船高。另一方面,這就是要養成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原則,屬于經營招牌名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就好像書圣他們,一幅字能賣如此高價,如果一天寫到晚。天天寫個十幾幅,甚至幾十幅,賣出去的話所能獲得的財富豈不是可以富可敵國了?

  問題在于,計算的公式不是這樣算的。而且當功成名就,人的思想境界自然不同,要求也有所不同。

  唯有如此,才能走到更高的層面去。

  一連幾幅畫作不如人意,葉君生干脆收了筆墨,裝回書筪內,開始轉移地方,準備到別處看看。

  他走之后,約莫半個時辰,林子內涌進一群書生來。個個都是衣袍整潔端莊,發帶灑脫,手里把持著灑金扇。

  這一群書生,有七、八人。當先兩名,顯然為核心。走在最前面。其他人皆如群星拱月般,擁在左右。

  那兩人,其中一個,赫然是郭南明。

  “雪海兄,此山名曰‘孤云峰’,相傳古時山高千丈,凌云而上,故得名。不過后來有劍仙云游至此,飛劍斬來,平白削去一段峰頭。才變成如斯模樣。”

  郭南明主動開口給身邊的青年介紹道。

  那青年分明不是本地人,第一次聽到這般傳說,眼眸閃過好奇的光芒。“啪”的。手中灑金扇打開,露出扇面上的一幅婉約山水來,又有題字:機盡心猿伏,神閑意馬行。

  卻是源自唐人許渾的警句,若有所指。

  其笑吟吟道:“神州大地。自古不乏傳說,我等讀書人,也不過謹遵圣人之意‘祭神如神在’罷了。但世間蒼茫,哪里有甚劍仙?”

  郭南明附和道:“雪海兄所言極是。”

  這青年,梅姓,字“雪海”。來自江南的揚州書院,大有來頭,乃是赫赫有名的江南三大才子之一。

  古往今來。江南都文風鼎盛,人杰地靈,代代都有許多驚才絕艷之輩涌現。絕不像北方這邊,青黃不接。

  正所謂江南遍地是才子,姹紫嫣紅。競逐風流,成色十足。

  在冀州這邊葉君生憑借著幾首名作聲名鵲起。一舉折冠,甚至能被冠于“北方第一才子”的稱號。但在江南,這等事情不敢想象,也不可能會出現。皆因那邊幾大州府,人才輩出,實力伯仲之間者,實在太多太多。自古“文無第一”,誰心里都是不服別人的。

  莫說其他,如今就算郭南明,對于葉君生也是很不服氣,只是想找個適合的時機扳回一局罷了。

  當前,最適宜的時機無疑便是明年在揚州書院舉辦的“天下第一才子”競賽。因為有了皇帝親筆御書之故,躍然從一個民間活動上升到官方活動。只要奪了魁,那便是天下公認的第一才子。

  到那時,誰還敢不服氣?敢反對?

  誰不服氣,要反對,就是反對皇帝的抉擇,找死呀!可是大逆之罪,真會砍頭的。

  之前郭南明游學江南,與梅雪海結識,性子相投,彼此欣賞才學,成為莫逆之交。

  時過境遷,如今卻是梅雪海北上游學,來到冀州。

  “若非時間緊促,明日便需要返回揚州去,我真想與那葉君生比試一番。”他奔赴而來,便有會一會葉君生的意思。

  隨著時間,葉君生的詞作已慢慢流傳到了江南那邊去,甚是引起不小的騷動。

  同時,也激起了南方才子們的斗志,要一爭長短。

  郭南明笑道:“雪海兄何須操之過急,屆時才子競賽,葉君生也是會去的。”

  梅雪海道:“若非如此,我肯定會抽時間找他了,方不枉這北方一行。也罷,那就江南再會,雄雌自辨。只希望他不僅僅會寫詞,書法丹青等也有些水準才好,否則太無趣。”

  他也是極為孤傲之人,但比起郭南明的傲氣溢于言表,其更為內斂些。

  “咦,這里有人丟棄著幾幅廢畫。”

  來到葉君生先前所在的亭子,有人發現地上的紙團,一一打開,觀看著。

  梅雪海接過一張,只掃一眼,曬然道:“這等水平,直如孩童練筆,不堪一觀。”

  一揚手,將畫紙丟在地上。

  郭南明笑道:“雪海兄人稱‘詩畫雙絕’,如此畫作,當然入不得眼…嗯,時候不早,我們出去吧。”

  一行人又從另一邊石路,談笑風生地遠去了。

感謝書友“o”“盛賢明”“xhjjw”“送上

無線電子書    人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