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一零章 康恩熙

無線電子書    中醫揚名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這位是?”陳慶宣現在才看到站在門口的辛宇,笑著問道  “我是辛宇,靜怡的同學,我爸是辛少東。..”辛宇急忙說道,剛才他還打算在王志面前顯擺來的,結果倒是弄了自己個大紅臉。

  “原來是辛會長的公子啊,既然是靜怡的同學那就一起吧。”陳慶雪笑了笑,帶著王志幾人一起上了包廂。

  “這是月上閣?”看到陳慶宣領著幾人進的包間,辛宇和他身后的兩個朋友都有些呆呆的感覺,這月上閣可是水中月最好的包間了,就算是他父親來了也沒有這種面子吧。

  “老陳啊,弄上幾個家常菜就行了,這幾個丫頭都還沒吃飯。”進了包間,王志隨意的坐下,對陳慶宣說道。

  “已經吩咐下去了,您就不用操心,來到我這兒怎么也不能讓靜怡和她的同學餓肚子不是。”陳慶宣笑呵呵的說道。

  “好了,大家隨意坐,不要拘束,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樣。”王志笑了笑,看了一眼吃驚不已的張靚穎和辛宇幾人,笑著招呼道,今天他算是東家,自然不能怠慢了。

  “對,大家隨意坐吧。”陳慶宣也招呼道。

  幾人都笑呵呵的坐下,陳慶宣讓人奉上茶水點心,都是些年輕人,倒也沒有沉悶的感覺,不一會兒大家就打成了一片。

  “呀!王志哥哥,你就是那個江淮的名醫啊,我還在電視上見過呢,都沒認出來。”錢多多知道王志的身份后,夸張的叫道。

  “王志哥哥,叫得比靜怡還親啊。”張靚穎打趣道。

  “小妮子,你還是不是一樣。”錢多多也笑罵道。

  “王醫生?您認識我父親?”此時辛宇也知道了王志的身份,有些好奇的問道,他倒是沒聽他父親說起過王志。

  “今天中午才見過。”王志笑了笑道。

  “哦。”辛宇點了點頭,不以為意·王志的名聲現在在江南很響亮,特別是在醫療界,算是家喻戶曉,今天中午見過他父親也不奇怪·只是辛宇很好奇,這個王志也只是一個醫生,怎么那么大面子,他父親也是名醫啊,陳慶宣也不會親自相迎。

  幾人聊不多時,飯菜已經上來了,王志之前才和林奇偉吃過飯·倒是不怎么餓,依舊坐在邊上喝茶,讓王靜怡一群人自顧的吃著。/非常/

  “對了王醫生,我前幾天聽我父親說韓國的康恩熙過一陣會去東海,而且據說來者不善。”正在吃飯著,突然辛宇對王志說了這么一句。

“康恩熙!”王志眉頭一皺,反問道  這個康恩熙他倒是聽說過,也是一位國際名醫·在韓國的名聲和謝國強在華夏的名聲一樣一般無二,也是個中醫大夫,當然·韓國稱為韓醫。

  說起韓醫,不過是中醫的一個分支,不過這些年韓國人和日本人等華夏周邊國家日益擺脫華夏文化的影響,愣是搞出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就說前一段時間鬧得紛紛揚揚的韓國神情端午節申遺成功的事情,就讓國人好一陣感慨,和嘲諷。

  眾所周知,當年華夏的文化影響力遍及周邊,對韓、日等國曾有過廣泛而巨大的影響,形成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輻射四鄰的“漢字文化圈”。

  在某種意義上·華夏的傳統文化已經混融在這些國家的日常禮儀和歷史傳承之中。可是隨著當年華夏的沒落,這些周邊國家卻日益想要擺脫華夏的影響力。

  當年韓國將首度“漢城”改為“首爾”就是其中的典型,這韓醫也是如此,如今中醫沒落,不少韓醫大夫更認為韓醫是傳統醫學的正宗,欲要和中醫一較高下·委實可笑。

  可以說,秦磚漢瓦建構著東亞文明的基石,唐風宋雨也浸潤到了東亞國家的古老典籍里。中醫的精髓在于針灸術,就所謂“韓醫“而言,其針灸術是根據《東醫寶鑒》而確定,而該書是1611年由韓國御醫許浚根據中國歷代醫書編纂而成。由此看見,“韓醫”只是中醫的支派、分支,然而就是這樣的分支這些年卻想要取代中醫的正統地位。

  其實不得不說,韓國人要比華夏人更加憧憬自己的國家一點。

  這些年,華夏雖然不少人都呼吁愛國,呼吁華夏崛起,其實大都是呼聲高,行動少,什么愛國,什么為國,在真正的利益面前一切都是空談和浮云。

  當年魯迅先生有一句話不可謂不經典:“華夏人喜歡當奴隸,當上了還欣喜萬分。”

  當然這話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確實意義深遠,是諷刺當時的投降派,賣國求榮之輩,隨著華夏民族的,很多人已經忘了先驅們的熱血豪言。

  當年華夏的四大發明名揚海外,中醫更是活人無數,絲綢讓眾多西方人望洋興嘆,萬斤購買。

  可是到了如今,看看偌大的華夏大地,人們買車,買化妝品,生活用品,無一不選購洋品牌,出口的東西好,已經成了人盡皆知的名言名語。

  當然,這和華夏建國晚,民族產業正在興起,還不景氣有著莫大關系,但是難道和民眾的不分好賴,人云亦云沒有關系嗎?

全球六  十億人口,華夏人就占了十三億之巨,是多么大的一個比例,華夏的市場是多么讓人垂涎,然而充斥國內市場的是什么。

  反觀韓國,一個小小的三星電子就是韓國人民的一生,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電子電器,韓國人首選三星。

  韓醫更是被韓國人推崇備至,這一切才造成了韓國端午的申遺成功,才造成了如今韓醫想要反客為主。

  韓醫只是中醫的一個分支,甚至還是邊緣化的分支,可是如今卻要和中醫爭長短,到時候,“韓醫”一制定出國際公認的“傳統醫學”的全球標準,這對中醫的挑戰是空前的,也是中醫不得不面對的巨大尷尬。試問到時候中醫如何自處,到時候華夏民眾還有何面目說韓醫·一個小小的中醫分支,不足道哉。

  與韓國悉心保存傳統醫學的態度不同,我國自上個世紀初就開始質疑、否定中醫。甚至我國的學者有人公然寫下《廢醫論》,第一次公然叫暄廢除中醫·甚至當時很多有名的學士也公然質疑中醫。

  在全球化的氛圍里,民族國家無一不在保存傳統文化,越是發達的國家越是在竭力留住傳統的根脈,名人故居、傳統藝術、手稿畫作都得到精心的保護和研究。現在,我們的中醫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反而飽受質疑、批判,面對韓國制定傳統醫學的標準·我們實在要反躬自問:我們的傳統文化到底還剩下什么?

  華夏人最自豪的現在是什么,莫過于漫長的歷史,當初和華夏齊名的羅馬,巴比倫等古跡文化,也只有華夏文化源遠流長,蔓延至今,可是我們的態度為何?

  美國,建國三百年·尚且在倡導傳統文化,而華夏傳承五千多年,如今卻在一步步的否認和質疑傳統文化·傳統產業,這是為何?

  王志有幸重生那個年代,在那個年代生活了近千年,不可否認,那個時代的制度是愚昧的,是落后的,但是文化和傳承呢,卻是在隨著時代進步。

  中醫從皇帝開始,神農嘗百草,一步步成為華夏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了華夏民族的繁衍生息居功至偉,到了現在卻受到了質疑和打壓,如果中醫有靈,情何以堪。

  曾經有學者言道:“21世紀是華夏文化的世紀。”但是從國人對待中醫的態度上,誰能看出這一點。

  自尊者方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文化也是如此。現在華夏人自己對自己的文化都沒有底氣·又怎能希望別人來學習、研究甚至吸納呢?

  很多人不喜歡韓國人的狹隘的民族主義氣質,但他們對傳統文化如“

  漢字”“中醫”“儒學”的熱衷卻令我們汗顏。

  這個康恩熙是如今韓國韓醫的代表人物之一,早些年就堅決否認韓醫源自中醫之說,王志知之甚深,只是不知道這一次康恩熙去東海意欲何為。

  “他是以什么名義前去?”王志問道。

  “自然是醫學交流,據說前一陣子周易乾老先生去了一次韓國,不知道怎么的招惹了康恩熙,想必這次他是為周老前去的吧。”辛劍猜測道。

  “周易乾?”王志皺了皺眉,這周易乾可是和謝國強幾人齊名的華夏杏林圣手,也是東海人,這次這個康恩熙前去東海,奔著周易乾而去也不是沒有可能。

  “到時候有時間去東海一趟,見識見識這個康恩熙。”王志心中暗暗下了注意,他如今唯一的目標就是讓中醫弘揚海外,如今這個康恩熙竟然公然叫暄,他自然看不過眼了。

  話說王志回歸都市,所作所為最然在外人眼中無非是爭權奪利,或者結交權貴,其實王志自己知道,如今中醫輿論日益沒落,想要重新崛起不是單靠強悍的醫術可以辦成的,在某些時候助力也必不可少,畢竟政策影響大局,個人力量在強大也不能刻國家的政策抗衡,他日他的論文問世,也少不了各方面的支持。

  就拿中醫學院來說,要是他在沒有絕對的能力,現在早已經淪為他晉升的資本,至于說交出真正的中醫大夫完全只是一句空談。

  ps為了寫好這本書,笑笑這些日子查看了不少中醫書籍和關于中醫的現狀和輿論,偶爾看到韓醫,感慨頗多,因此才在這一章多做感慨,希望大家和笑笑一樣,也能有所收獲,感激不盡,“自尊者方能贏得他人尊敬”這句話笑笑送給自己,也送給大家,一起共勉之。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天才一住三五第一35d1

無線電子書    中醫揚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