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八章 爭議

第175章爭議  (連續兩天三更,今天就偷個懶,兩更了,明天繼續三更,晚上還有一更,大家見諒。)

  司馬峰走上前也是查看了病人的臉色神情,然后詢問了病人幾句,最后才摸了脈,退了下來,用時也不超過五分鐘,不過和王志剛才的表現比起來卻是高下立判,少了一絲灑脫和從容。

  臺下的眾人還感受的不太明顯,不過認為這個洋醫生比王志多耽誤了刻一分多鐘,倒也沒有什么,不過看在臺上的幾位內行眼中,卻是不然。

  特別是謝國強和潘安民兩位杏林高手,自然看的出司馬峰有些勉強,要不是因為王志剛才看的時間實在太短,司馬峰擔心自己拖的時間過長讓人看輕,絕對還會耽誤幾分鐘。

  要知道在中醫中,為人診病講究望,聞,問,切,正所謂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

  醫生通過望診,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

  通過聞診,聞患者氣味,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

  通過問診了解既徑病史與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覺癥狀,飲食喜惡等情況。

  通過切脈觀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從而確認病癥。

  中醫之道的望,聞,問,切四法是古人總結無數經驗,從而總結出的一套系統的診病體系,面對不同的病癥,醫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診法,有些病癥只需要單純的望氣就可以確診,有的病癥卻需要四診齊下,細細斟酌。

  特別是最后的切脈,乃是確診病癥的最后依據,要知道無論是病人的氣色還是聲音,癥狀,在眾多的疾病之中總有幾分相似的癥狀,但是這個切脈卻是差之毫厘秒之千里。容不得半點馬虎。

  王志之所以從容,是因為他經驗豐富,閱歷豐富,治過的病要比司馬峰見過的病都要多上數倍,剛才三分鐘確診并不是托大耍酷,而是真正的神醫風范。

  司馬峰自然是不知道王志的深淺,還以為王志故意賣弄,為了不失面子,這診斷可是有些大意了,王志站在邊上,冷眼旁觀,就知道司馬峰這在第一個病人面前就要栽跟頭。

  首先司馬峰此時的心態已經有些急躁了,為了和王志分高下,連診斷也壓不下性子,養氣的功夫還是差了些。

  今天雖然說是兩人比試,但是為人治病的時候就應該全心診斷,不要有其他的心理因素在內。

  這也是王志先看的病人,要是司馬峰先看,王志卻不會去管他看了多長時間,那怕司馬峰只是掃了一眼就已經確診,他也會做到心中有數才會退下來,不說醫術,單單是心態,司馬峰就和王志差了一大截。

  “兩位都已經確診了?”

  看到王志和司馬峰診斷完了,何陽確認的問了一聲,見到兩人都點了點頭,才再次說道:“既然都確診了,那就請兩位去擬方子,思考治療方案,然后就請幾位評委過來確診。”

  王志和司馬峰退到一邊,開始擬方子,寫自己的治療方法,而主席臺上的幾位評委也依次走出來查看病情,有專人也同時將病人的所有化驗資料和這幾天的病歷遞了上來以供幾位評委參考。

  等到幾位評委都查看完畢,然后碰頭達成協議以后已經是一個小時以后的事情了,畢竟作為評委必須更加的仔細,他們的診斷也算是最終的參考,除非王志和司馬峰能夠難處足夠的依據說服評委,要是不然和評委診斷不一致的一方自然是診斷失誤。

  “下面就請兩位將自己得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法交上來吧。”

  何陽說完,王志和司馬峰都是交上了自己的診斷結果和方子,幾位評委拿起來一看,頓時面面相覷。

  兩人的診斷結果倒是大同小異,這個病癥是中風之癥,也算正確,兩人的方子也基本相同,不過王志的方子卻和司馬峰的方子差了一味藥:黃芪。

  王志和司馬峰的方子都是補陽還五湯加減,不過這中間一味藥相差,意義卻是重大。

  雖然病癥同為中風,但是中風也分很多類,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疾病。因為發病急驟,癥見多端,病情變化迅速,與風之善行數變特點相似,故名中風、卒中。

  中風為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陰陽偏勝,氣機逆亂;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濁壅塞,瘀血內阻。大體上分為經絡類和臟腑類,臟腑類又有閉癥和脫證之異。

  經絡類常見類型有風邪入中,經絡痹阻型,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型和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型等。

  臟腑類閉證多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肢體強痙等,多屬實證。脫證多見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尿遺,多屬虛證。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其他的病癥,這些病癥雖然同屬中風,但是治療時絕對不能一概而論,必須辨證施治,認清病因病源,才能開方下藥,要是稍有偏差,必然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引發其他并發癥。

  從司馬峰和王志兩人所開的方子就可以看出,兩人雖然同樣確認為中風,但是其病理病機卻不一致。

  臺上的評委將兩人的診斷結果和藥方傳閱了一遍,但后對何陽低語了幾句,何陽臉色一喜,走到主席臺中央大聲宣布道:“第一例病癥比試結果,王志先生勝。”

  “好!”臺下的眾人聞言都是歡呼了起來,他們大都是江淮人,心中自然是向著王志的,聽聞王志贏了,都是大聲的呼喊了起來。

  對于這樣的結果,下面的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不過真正的行家和各媒體的記者,了解司馬峰的人都是有些難以置信,這第一個病癥司馬峰就敗北了,說出去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啊。

  不僅是他們詫異,就是潘安民和謝國強幾人也是有些唏噓,要不是司馬峰剛才擔心在時間上出丑,以他的醫術這個病癥還不至于出錯的,這就是心浮氣躁的原因了。

  聽聞何陽宣布出來的結果,司馬峰頓時臉色難看,要不是臺上的評委都是真正的大家,而且還有他自己的請來的好友,他絕對會忍不住沖上去叫嚷一番。

  當然,即便是他不叫嚷,臺上的評委也會給他和大家一個解釋,總不能就這樣迷迷糊糊的就讓人認輸不成。

  等到現場都靜下來,謝國強才站起身來說道:“這一位患者是中風之癥,兩位都診斷都算正確。”

  “中風之發生多于血與氣有關,一旦又摔倒暈厥的現象,頭腦和身體經絡必然會有淤血積留,兩位都采用的是清代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不過南村先生卻是辯證不清,將肝陽上亢之中風誤診為氣虛血瘀之中風,藥方中多了一味黃芪。”

  “黃芪為溫開補齊之藥,如今病人原本就血氣上升,要用此藥,病情必然加重,所以說南村先生辯證還虛謹慎才是,切不可疏忽。”

  聽完謝國強的解釋,司馬峰這才想起病人確實有面紅,脈弦滑等癥狀,不過因為他剛才沒有留意,因此認為是氣虛血瘀之癥,直接開了補陽還五湯,此時想起恨不得找個地縫鉆下去,沒曾想他竟然在陰溝里翻了船。

  其實這病人的病癥雖然復雜,但是對司馬峰來說算不得多么困難,之所以會判斷失誤,一方面是心浮氣躁,另一方面就是情敵,沒看的起王志。

  在司馬峰看來,王志三分鐘就確診的病癥有多復雜,再加上他也查看了情況,因此下意識的忽略了其他的癥狀,也算是大意失荊州了。

  不過還好,這一次的比試并不是一個病人就可以下結論的,下面還有四個病人,原本預備五個病人是為了防止兩人診斷一樣,打成平手預備的,如今可算是救了司馬峰。

  第一例病癥輸贏已定,王志將藥方交給邊上前來照看病人的醫生,這就開始了第二例病癥的診斷。

  第二個病人是郁證,患者咽部有異物堵賽,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屬于心脾兩虛之癥,兩人這一次倒是都沒有出錯,方子也都對癥,相差不大,兩劑即可痊愈。

  第三個病人屬于骨科疾病,這個病人是王志先看的,治療方法是直接當場正骨復位,現場就讓患者恢復了大半,司馬峰也不賴,第四個病人也是當場治療,效果不錯,兩人算是打成了平局。

  通過這兩個病人的治療,算是顯示出了王志和司馬峰的醫術不凡,讓眾人不住叫好。

  不過這第五個病人卻是有些奇特,這個病人是個十五歲的小姑娘,全身并無任何癥狀,就是單純的高燒,已經住院半個月了,各種退燒藥,像青霉素,apc,阿司匹林等都用過了,但是依然高燒不退,可是有些奇怪。

  王志和司馬峰兩人進行了查看,都認為是氣陰兩虛造成的,不過這持續高燒,孩子已經很是虛弱了,如何用藥卻是出了問題。

  當然,問題又出在了王志這兒,司馬峰的開出的方子倒也不錯,不過要見效果也要一兩天時間,王志卻直接保證,一劑藥下去,保證退燒,這下可是有了爭議。

無線電子書    中醫揚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