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神,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稱四靈、四象、四維、四獸等。
四神原本是遠古人類崇拜的威武而有靈性的動物神,其起源與原始星辰崇拜有直接關系。上古人們仰望天空將群星劃分為若干組團,并賦以人、物或神話的形象,這是中外天文史上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國處于四時分明的自然條件,所以很早就把春天黃昏時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成一只鳥形,謂之朱雀;東方的若干星星想象為一條龍,謂之青龍;西方的若干星星想象為一只虎,謂之白虎;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為龜蛇形象,謂之玄武。湖北隨州發現的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稍后)中,有畫著二十八宿和青龍、白虎的漆箱蓋。這說明四神二十八宿體系起源甚早。二十八宿體系形成后,人們根據其方位,每七宿組成一種動物形象,即四象或“四宮”。
其對應關系如下:
東宮青龍:角、亢、氐、房、心、尾、箕;
西宮白虎:奎、婁、胃、昂、畢、觜、參;
南宮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
北還具有宮玄武:斗、牛、女、虛、危、室、壁。“四神”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為劃分天區,制定歷法,提供了比較科學的參照。到了后來,隨著陰陽五行學說的流行,四神“鎮四方,避不祥”的守護神職能更為人們所重視,并被賦予了更高的神性。二十八宿也成了崇祀的對象。秦漢時期四神與春、夏、秋、冬四季,青、白、赤、黑四色相配,已被當時文獻如《淮南子》、《史記》等書所系統記載,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思想體系。
先秦兩漢時期的“四神”廣泛的用途:天文家利用以正四時;輿地家利用以辨九州;軍事家利用以定方向。《吳子•治兵》在論及三軍進止時說:“行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搖在上,從事于下”。因為當時人們已非常熟悉“四神”的方位,故取之以為旗上標志,指揮軍陣進退。當然,“四神”的廣泛應用與人們的宗教觀念直接有關。古代宮廷常以四神名其門闕殿樓,西漢有四神紋瓦當。北面的門闕常以玄武名之,元代王士點《禁匾》一書所舉兩漢六朝例證甚多,不勝枚舉。漢魏六朝墓葬中,棺上常刻畫或書寫龍虎、龜蛇、朱雀,使之護衛墓主靈魂升天入地。1941年,四川省蘆山縣發現后漢末年王暉墓石棺(205年造),左壁刻一有翅之龍,右壁刻一有翅之虎,棺腳為玄武圖,呈蛇纏龜身之狀,構圖精巧,造型優美。南北朝時期高昌墓葬的隨葬衣物疏中也常有“時見:左清(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類的句子。另外,漢代還流行八卦四靈紋銅鏡,上面鑄有“四神”和“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等銘文,這也有宗教含義:即鏡中反映的是人的形象,靈魂附之,故以四神保護,避免邪魔侵害。如此說來,古代的四神各自鎮守一方,級別地位該是一樣的。而在武當山,他們的地位卻發生了截然變化。玄武經過出生、修煉等人格化過程,最終成為武當道教的主神,尊為玄天上帝,在顯赫之位享受人間香火。所以,在武當山各大宮觀中,主(大)殿最顯要位置都供奉著玄天大帝。而青龍、白虎雖說也各自有自己的人格化過程,卻降為武當山各宮觀守山門的“門衛”,人們可以看到各宮觀前殿(一般稱為龍虎殿)左右或座或立,均有青龍、白虎日夜守護著山門。玄天上帝青龍白虎玄武演變升格為道教大神,是頗有些理由的。
在民間信仰中,玄武具有下列幾種神性特征:
(一)北方之神《楚辭•遠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說:“北宮玄武、虛、危”。《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
(二)水神根據陰陽五行理論,北方屬水,故北方神即是水神,五逸《九懷章句》說:“天龜水神”。《后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于斗,鎮北方,主風雨”。雨水為萬物生長所需,且水能滅火,所以玄武的水神屬性,頗為民間重視和信仰。
(三)生殖之神中國古代素將偉大的神力和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現象相類比,崇拜生殖的神力。蛇本身就是生殖和繁衍的象征,玄武以龜蛇合體的形狀出現,更被古人看作雌雄交’配、生殖繁衍的標志。東漢魏伯陽(約公元121年前后生存)《周易參同契》也用龜蛇糾繆的例子說明陰陽必須配合:“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
(四)司命之神龜在古代是長壽和不死的象征,并能導引咽氣,《史記•龜策列傳》載云:“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不死。龜能行氣導引”。《抱樸子》載:城陽郄儉少時行獵,墜空冢中,饑餓,見冢中先有大龜,數數回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俛或仰。儉亦素聞龜能導引,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饑”。再者,北宮玄武七宿之第一宿斗宿,又稱南斗。《星經》云:“南斗六星,主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干寶(316年前后生存)《搜神記》引管輅的話說:“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拜南斗可以增壽。這對于追求長生不死帝王官僚及普通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玄武的這些神性特征,不僅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信仰,也為唐宋以后玄武演變為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礎。但是,在武當山,做為四神之一的南方之神——朱雀,卻是少有形象可見的。古書記載,“…鳥而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因為,朱雀為火之精,赤色。在中國古代大都以木構建筑為主的廟宇中,讓朱雀出現實在是犯了忌諱。因而,朱雀只能是隱形的,象征性的出現。在這些建筑中,唯有墻體不怕火燒,朱雀最終只能定位在墻體表面,以其醒目的色彩讓人們老遠就能判斷出隱藏在深山老林中的紅墻碧瓦是座道觀廟宇。
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并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四靈圣獸說的就是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譽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故有《三輔圖》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在上古時代,古人把天分為東西南北四宮,分別以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一種龜形之神)為名。實際上是把天空分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個主要星宿連線成形,以其形狀命名。
東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狀如龍,所以稱東宮為青龍或蒼龍;
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角、參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虛、危、室、壁,其形如龜,稱玄武。
于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成為鎮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惡、調陰陽。四神之中,青龍與白虎因為體相勇武,主要地被人們當作鎮邪的神靈,其形象多出現在宮闕、殿門、城門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種場合里,龍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鎮懾邪魔,保衛墓主的靈魂安寧。
在古代,龍是皇權的象征,又是祥瑞之物。《瑞應圖》云:“舜東巡狩,黃龍負圖,置舜前。”漢畫中出現的青龍,有的代表祥瑞,以示吉祥如意,有的是作為升仙乘駕的神物。尤其在漢代,龍既是一種瑞物,又可乘之升仙。古代神人多乘龍而行,如祝融乘兩龍,顓頊乘龍而至四海,黃帝乘龍而升天。龍在漢代五行觀念中又被視作代表東方的神獸。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于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征,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征與代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里,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話中的西方之神。形體似虎,白色,兇猛無比,因此成為尊貴的象征。同時白虎也象征著威武和軍隊,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例如古代軍隊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白虎一般出現在漢代畫像石墓的墓門上,或與青龍分別作為單獨畫像刻在墓室的過梁兩側,用以辟邪。《風俗通義》云:“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在漢代五行觀念中,白虎被視作西方神獸。
朱雀即鳳凰,在古代被尊為鳥中之王,是祥瑞的象征。最初為東方部族所崇拜的圖騰,其狀如錦雞,五彩毛羽,生性高潔,飲必擇食,棲必擇枝。相傳鳳凰見則天下太平,所以朱雀在古代的影響與龍不相上下,成為讖緯玄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被視作代表南方的神獸。
朱雀,亦稱“朱鳥”,形體似鳳凰,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因其形似鳥狀,位在南方,火屬性,所以在游戲中經常以鳳凰的形狀出現。但其實朱雀和鳳凰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鳳凰是百鳥之王,而朱雀卻是天之靈獸,比鳳凰更稀有尊貴,破壞力也更強。在日本的漫畫和游戲里,朱雀都是作為強力召喚獸或者妖獸出現的,比如漫畫《幽游白書》和根據漫畫改編的同名游戲。
玄武,也叫“真武”,俗稱“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傳古凈樂國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東海來游,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湖北武當山修煉,經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飛升,威鎮北方,號玄武君。但宋朝忌諱玄字,因而改稱真武。玄武又相傳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龜,此龜曾經被當作柱子支撐整個蓬萊仙山,因其靈性深覺,歷經多年的聽道聞道,終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寢多有馱碑之龜,正是以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稱北冥,聽到這個名字估計不少讀者又聯想起北冥歸海,還有金庸老先生筆下人物逍遙子的《北冥神功》。
玄武,形似龜而有蛇鱗,為龜蛇合體之物。龜有升仙的靈性。洪興祖《楚辭補注》云:“玄武為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一名由此而來,它與南方之神朱雀相對應。
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象征仁和祥瑞的靈獸,其形似鹿、龍頭、獨角、獅尾、牛蹄、遍身鱗甲、身帶火焰。“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裝備。據說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圓的頭頂,卻只有一只角。有的說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狀被描繪得略有不同。但據說麒的開頭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麒麟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鹿本身便是獸中馴良者,有力、善跑,大有益于人。傳說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麒麟是以鹿類為主,融合了牛、羊、馬的特點。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么廣泛,不過名氣也不算小。對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對龍鳳文化的研究那么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有學者推測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為周人原居西北,那時的西北,水草豐美,適宜鹿類的生長。
到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龍、鳳被最高統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來的圖騰綜合的意義,而成為最高統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權利角逐中,被擠到了民間,老百姓期望它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
“捕獵隊…發現一只神采奕奕的藍色怪獸從營地旁飛快地經過。這只怪獸的速度太快,人們只看到它頭上長著彎曲的犄角,身上有藍光燦爛的羽毛,羽毛上還有規則的錦繡圖案。在場的所有人都承認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奇特、這么美麗的野獸…”
在道教護衛神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專門用于鎮守道觀山門的天神,稱為“四象”,亦稱“四靈”。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源于中國古代的星宿信仰,中國古代將天空分成東、北、西、南區域,稱東方為蒼龍象,北方為玄武(龜蛇)象,西方為白虎象,南方為朱雀象,是為“四象”。這種“四象”是古人把每一個方位的七宿聯系起來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種動物的形象。如東方蒼龍,角宿象龍角,氐、房宿象龍身,尾宿象龍尾。南方朱雀則以井宿到軫宿象鳥,柳宿為鳥嘴,星為鳥頸,張為嗪,翼為羽翮。后來古人又將其與陰陽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說。后又將其運用于軍窖軍列,成為行軍打仗的保護神,如《禮記•曲禮上》曰:“行,前朱鳥(雀)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陳皓注曰:“行,軍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龍、自虎,四方宿名也。”又曰:“旒(liu,旗子上的飄帶)數皆放之,龍旗則九旒,雀則七旒,虎則六旒,龜蛇則四旒也。”即說其表現形式是將“四象”分別畫在旌旗上,以此來表明前后左右之軍陣,鼓舞士氣,達到戰無不勝的目的。《十三經注疏•禮記•曲禮上》論及其作用時說:“如鳥之翔,如龜蛇之毒,龍騰虎奮,無能敵此四物。”可見其作用之大。
道教興起后,沿用古人之說,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納入神系,作為護衛之神,以壯威儀。《抱樸子•雜應》引《仙經》描繪太上老君形象時說: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氣派,著實威風。后來,四象逐漸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號,據《北極七元紫延秘訣》記載,青龍號為“孟章神君”,白虎號為“監兵神君”,朱雀號為“陵光神君”,玄武號為“執明神君”。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漸擴大,從四象中脫穎而出,躍居“大帝”顯位,青龍、白虎則被列入門神之列,專門鎮守道觀的山門。宋朝范致能《岳陽風土記》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謂青龍、白虎也。”明姚宗儀《常熟私志•舒寺觀篇》云:“致道觀山門二大神,左為青龍孟章神君,右為白虎監兵神君。
青龍原為古老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道教東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為二十八宿的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其形象龍,位于東方,屬木,色青,總稱青龍,又名蒼龍。《太上黃箓齋儀》卷四十四稱青龍東斗星君”為:“角宿天門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駟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雞星君,箕宿天律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云:“東方龍角亢之精,吐云郁氣,喊雷發聲,飛翔八極,周游四冥,來立吾左。此外,道教還將其用于煉丹術語,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青龍者,東方甲乙木水銀也,澄之不情,攪之不濁,近不可取,遠不可舍,潛藏變化無盡,故言龍也。
白虎原為古老神話中的西方之神,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為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屬金,色白,總稱白虎。《太上黃箓齋儀》卷四十四稱白虎西斗星君為:“奎宿天將星君,婁宿天獄星君,胃宿天倉星君,昂宿天目星君,畢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參宿天水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應觜宿,英英素質,肅肅清音,威攝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右。”同時,道教亦將其用于煉丹術語,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經》云:子若得一萬事畢,淑女之異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動,故稱之為虎也。
朱雀原為古老神話中的南方之神,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為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其形象烏,位于南方,屬火,色赤,總稱朱雀,亦名“朱鳥”。《太上黃箓齋儀》卷四十四稱南方朱崔星君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匱星君,柳宿天廚星君,星宿天庫星君,張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軫宿天街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南方朱崔,從禽之長,丹穴化生,碧雷流響,奇彩五色,神儀六象,來導吾前。”同時,道教也將其用于煉丹術語,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朱崔者,南方丙丁火朱砂也,刨液成龍,結氣成鳥,其氣騰而為天,其質陣而為地,所以為大丹之本也,見火即飛,故得朱崔之稱也。
玄武原為古老神話中的北方之神,道教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為二十八宿的北方七宿(斗、女、虛、危、室、壁),其形象龜,亦稱龜蛇臺體,位于北方,屬水,色玄,總稱“玄武”。《太上黃箓齋儀》卷四十四稱北方玄武星君為:“斗宿天廟星君,牛宿天機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虛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錢星君,室宿天廩星君,壁宿天市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北方玄武,太陰化生,虛危表質,龜蛇臺形,盤游九地,統攝萬靈,來從吾右。”同時,道教也將其用于煉丹術語,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玄武者,北方壬癸水黑汞也,能柔能剛。”《經》云:上善若水。非鉛非錫非眾石之類,水乃河東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藥不可暫舍,能養育萬物,故稱玄武也。
本文來自中國作者素材庫,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