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69 定計

  。。。今天休息一下。。。

  楊萬虎順利地取下了棣州城,次日下午,捷報便就呈給了鄧舍。

  又沒過幾日,包括王達兒等降將在內的六千多降卒以及俘虜,也都被送去了益都。一同送去的,還另外又有一份正式的露布。

  消息傳出,劉十九很快就知道了。鄧舍剛給他在外邊找了個不錯的宅子,他才從燕王府中搬出去。得悉此事,他的左右隨從們皆是大怒。無不怒形于色。好點的,只是連連搖頭,更有脾氣壞的,乃至破口大罵。

  有人與劉十九說道:“前幾天,那小鄧突然沒來由的接連給田豐下了兩道令旨,命其來益都議論軍事。當時小人便就覺得不對!果不其然,一遭到田豐的拒絕,他竟就妄動干戈,居然攻取棣州!聯系前后來看,這明明便是他的又一個陰謀!

  “…,看楊萬虎以及羅國器送來的露布以及報捷文書上邊,痛斥田豐,說他甚么不遵燕王軍令、抗拒圣旨,有不臣朝廷、狐疑觀望、投降韃子之意,好大的一頂帽子!小鄧,真是今之曹操!沒有我安豐朝廷旨意,他居然便就敢擅殺堂堂封疆大吏,膽大如此!還更反咬一口,說田豐有不臣之心。依小人來看,他才是明為宋臣,實為宋賊,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是可忍,孰不可忍。老爺,你應該立即對此做出反應!”

  “俺該做出甚么反應?”

  “小人有上、下兩策。”

  “說來聽聽。”

  “當庭面折,據理力爭,將小鄧的奸賊本相公布于眾。并以此為號召,號召益都地方的忠貞臣子、忠勇將士們報國恩、殺奸賊!事若成,則老爺,…。”

  劉十九不等他說完,打斷道:“行了,行了。你的上策俺知道了,不用說了。下策呢?你的下策是甚么?”

  那人正說的慷慨激昂,被劉十九打斷,好懸沒得噎著,干咽了一口唾沫,調整下思路,接著說道:“小人的下策就是,…。老爺,小鄧的不臣之心已然暴露無遺,而老爺身負國恩,以如今的形勢而論,如果還留在益都無異與虎謀皮!事情若是傳去安豐,老爺定會被千夫所指,落下罵名。老爺若不想行上策,如今之計,早點收拾行囊,該應立刻回去安豐。”

  “回去安豐?”

  “是。回去安豐,把小鄧的反狀奏與朝廷,說與劉太保知曉,…。”

  “行了,行了,你的下策俺也知道了。不必多說了。”劉十九背著手,在房間里轉悠幾圈,神情變幻,忽而蹙眉、忽而舉首,半晌,呲牙一笑,說道,“嘿嘿!”他的諸隨從們不由愕然,面面相覷,不知其意。

  有人問道:“請問老爺,為何發笑?”

  “早先,俺在安豐的時候,與沙劉二常有見面。多次曾經聽他說起,燕王在遼東殺伐決斷。想那燕王,名聲顯露之前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百戶,一有機會,握有大權,就連關鐸,也是說殺就殺。因為俺不曾親歷此事,所以那時候還是體會不深。但這一回,燕王又殺田豐,俺卻是身處局中。”

  “老爺身處軍中,又怎樣?”

  劉十九長嘆一聲,說道:“只是想一想,卻就不由感到心驚。”

  “因何心驚?”

  “田豐,益都丞相,朝廷的從一品大臣,雖因察罕之侵而實力大損,但是卻也還有上萬的人馬。而燕王才取濟南,剛惹了察罕,在強敵也許很快就會壓境的形勢下,卻還敢冒著失敗的危險,輕取棣州。難道他就沒想過,如果取棣州失敗,他會面臨何種的局勢?勢必將會逼得田豐投降察罕,而棣州若落入察罕之手,則等同益都西北無防。燕王,燕王,…。”

  “燕王如何?”

  “膽大如斗!”

  “然則,老爺有何打算?”

  劉十九沉思良久,好半天,才咬了咬牙,似乎橫下心的樣子,惡狠狠地下令說道,“問本老爺的打算?來人,磨墨、鋪紙,本老爺要上書朝廷!”

  前邊諫言劉十九面折鄧舍的那人大喜,說道:“老爺英明!”劉十九不識字,說話此人是他的文膽,平素有公文來往,全都是這個人寫的,急忙走到案前,磨好了墨,鋪好了紙,提起了筆,問道:“老爺打算怎么寫?”

  “田豐欲叛朝廷,將投察罕。幸賴燕王早知,舉大軍、臨其城,一鼓而殲之!燕王忠貞,乃心王室,既滅叛賊,請朝廷賞!”

  執筆之人聞言色變,驚道:“老爺?”

  劉十九看也不看他一眼,斬釘截鐵地說道:“就這么寫!”又吩咐左右,說道,“待此奏折寫成,先別急著送去安豐,呈給燕王殿下看一看!他要甚么不滿意的地方,按照他的意思,去改!然后,再奏報朝廷。”

  誠如洪繼勛所說,安豐現在就是一艘漏船,劉十九雖是劉福通的族弟,但是即便夫妻,也還是大難到時各自飛,何況族人?鄧舍有地盤、有人、性子也殺伐決斷、極有魄力,既然在令海東南下的事情上,劉十九已經慘敗、徹底落在了下風,那么,便就干脆借此轉頭陣營,向鄧舍示好,趁安豐朝廷還在,趁劉十九自認為還會有點用的時候,在海東博個地位。

  當然,海東或許很快就將要面臨察罕的來犯。海東與察罕,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但是,較之安豐,海東總還是強出太多!

  劉十九與諸人說道:“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適。’吾意已決,要投海東。爾等如若有異議,俺也不攔。不但不攔,還會給你們發送盤纏。想回去安豐也好,想另尋出路也罷。各從諸位之便。”

  他的隨從們大眼瞪小眼。室內沉默許久,最終,包括諫言劉十九的那個人在內,沒有一個人提出離開。

  劉十九這邊的勾當,鄧舍暫時還不知道。棣州的捷報送來時,他正在議事堂中與群臣議事。楊萬虎的信使呈上露布,鄧舍打開,大致看過,笑了笑,與諸臣說道:“田豐謀逆。萬虎、國器已然前線破賊,攻克棣州。”

  取棣州之事,群臣中有很多都不知道的。楊萬虎前一封的捷報又是密奏,鄧舍也并還沒有宣示給眾人看。因此,不少人都是此時才知。聞言之下,堂上諸人或驚、或喜。喜的人,是事前已知的。驚的人,是事前不知的。

  短暫的混亂過后,群臣皆回過神來,拜倒賀喜。

  鄧舍問那送露布的使者,說道:“露布上說,斬賊兩千余。為何只有兩千人?”

  田豐的棣州軍號稱上萬,實際不過八千來人,而被俘獲的就有六千余,如此算來,斬殺的其實也就是兩千上下。只不過,按照慣例,凡是在戰場上殺敵,寫在捷報上的殺敵數字從來都是與實際的殺敵數字不一致的,通常都是十倍計之。比如,實際殺敵千人,寫在捷報上,就是殺敵萬人。這看似是虛報戰績,其實是約定俗成,和冒功領賞沒有多大的關系,主要是為了振奮本國百姓的士氣,同時威懾敵國百姓。自古皆然。

  所以,鄧舍有此一問。

  那使者答道:“本來,楊將軍是打算按照慣例來寫露布的。但是被羅大人勸阻。羅大人說:‘若是殺韃子,殺敵國之軍,十倍之,可以揚我國威,但行不妨。然,現在卻是平賊、平叛,有何國威可揚?如果還是一樣的十倍之,不就是主動在向百姓、向敵國表現我海東的不穩定了么?’故此,依照羅大人的意見,此一份露布上所寫的殺賊數按的便是實數。”

  “國器真乃國器,有棟梁之才。”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羅國器的成長還是很快的。不過,鄧舍多讀史書,知道他這一招兒其實還是學自古人。但是貴就貴在,羅國器能夠做到活學活用。讀書多,又能活用,或許不足稱奇,但是“人才”兩字卻是絕對可以稱得上了。群臣也都是順著鄧舍的話,稱贊羅國器此舉得當。

  今日議事,議的乃是民事。

  備戰察罕,雖以軍隊為主,地方上也要協助。不但協助克敵,更重要的是要積極保境。察罕上次來犯,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導致許多的府縣都是元氣大傷。而今三月中旬,春麥都已經種下。要是察罕再來犯,如果又來一次燒光、搶光,上次是好不容易從浙西借了十萬石糧食,方才能夠得以應付一時之急,難道還能再來一次?縱然得勝,亦然得不償失。

  群臣群策群力,想出了幾個辦法。

  或者地方結寨,由各地的縣令出頭,組織壯丁,發給簡單的兵器,雖然說擋不住察罕的大部隊,但是對付游兵散騎之類的應該還是沒有問題。或者由各個防區備下巡邏,時不時地去地方上去轉一轉,也能安定局面。等等如此。當然了,這所有辦法的前提卻還是只有一條,那便是前線要能守住。只要前線諸軍能穩守住防線,不出現潰敗情況,察罕的軍隊不能長驅直入,任意施為,則后方縱然稍有損失,也可在接受的程度之內。

  因露布來到,鄧舍略略地與群臣說了幾句有關棣州的事。

  有臣子問了一句:“田豐如何?”鄧舍沒回答,洪繼勛輕描淡寫地接口說道:“已沒在戰中。”上一封捷報洪繼勛看了,故此他知道。

  又說了一會兒,群臣無話。話題重又轉回到今天議事的議題上邊。直說到入夜,才討論得差不多。按照以前的舊例,要是議事太晚,鄧舍多數時候都會留群臣飯。但是今夜,他卻一反常態,只道聲“辛苦”,便就吩咐隨從送群臣出門。待群臣走后,他也不吃飯,獨自來到書房坐下。

  點上蠟燭,照亮室內,剛剛坐下沒有片刻,聽見腳步聲響。抬頭看去,卻是洪繼勛。鄧舍一愣,起身相迎,說道:“先生怎么沒走,又回來了?”

  洪繼勛只往鄧舍臉上觀瞧,看其神色,不答反問,說道:“適才堂上,臣見主公自接到棣州露布之后,便若有所思。直到議事將散,還時常都有走神。棣州報捷是為喜事。臣卻也愚鈍,不知主公為何反因而躊躇?”

  鄧舍大笑,說道:“先生真慧眼如炬!”

  “主公躊躇是為何事?”

  “先生不知,數日前,我收到通政司密報一封。因為消息還沒探得確實,所以也還沒與先生說。”

  “主公且不用說,容臣來猜一猜,看看通政司的這封密報講的是什么。”

  “噢?先生能猜得出來?”

  洪繼勛微一閉目,拿折扇敲了敲手,隨即把眼睜開,說道:“通政司此封密報,定是從大都而來!”

  鄧舍暗下一驚,面上神色不變,聽洪繼勛繼續往下說。洪繼勛“啪”的一聲,打開折扇,搖了兩搖,又說道:“不但是從大都而來,所講之事,也定是與察罕有關!”鄧舍吃驚而笑,道:“與察罕何事有關?先生再猜!”

  “今當察罕強敵將要來犯,我軍取下棣州,是堅固了我前線的防御。是以,主公定不是為防御而躊躇,見捷報而有所思,必為察罕有變!察罕有變,又肯定和我軍的防御無關,…。”洪繼勛“啪”的一聲,又將折扇合上,非常確鑿地做出了推斷,說道,“定是察罕遣人去見搠思監,又或樸不花!”

  “如何就斷定是察罕遣人去見搠思監,又或樸不花?”

  “察罕有變,既和我軍防御無關,那顯然就是和我軍出擊有關了。主公躊躇,不是為防。防有何躊躇?布下陣勢,等察罕來犯就是了。所以,主公躊躇,定是為攻。正因為我軍防御已備,而忽聞察罕有變,似我軍有趁勢出擊的機會,所以,主公才不由躊躇,躊躇我軍是不是也該隨之改變方略,一來,依約配合孛羅;二者,借機取察罕之地。臣所猜可對?”

  鄧舍點了點頭。

  “既然主公躊躇是為攻,那只有什么原因才會使得主公突然從防御想到出擊呢?又只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主公忽聞,察罕有舍我益都,先取孛羅之意。我海東在晉冀的細作,一日兩報。其所報內容,臣都有觀之。察罕直到現在為止,想要出軍何處的意思還是很不明朗。那么,既如此,主公又是從何得知察罕有先去攻打孛羅的意思呢?只有是從大都得知。

  “按察罕與孛羅交戰的往例,每逢他兩人開戰,都必定會有一方先去大都,以求得蒙元朝廷圣旨的支持。而又,當今之元帝,或明或暗,支持的是孛羅。綜上所述,由此又可以推斷得出,察罕如果想要先去攻打孛羅,則便就必定會先遣人去大都求圣旨。而他若是遣人去大都求圣旨,可以找的又也只能是搠思監,又或樸不花。為何?此兩人乃是奇氏一黨,乃是蒙元皇太子一黨。又且,蒙元的皇太子對察罕也早就是秋波不斷。”

  洪繼勛把折扇在手中轉了一轉,似笑非笑,問鄧舍,問道:“敢問主公,臣所猜可對?”

  “先生真神人也!”鄧舍從案幾上找到通政司的密報,遞給洪繼勛,說道,“先生請看。這就是大都密報。”洪繼勛接住。他已經猜對了,沒必要細看,略看一眼,重又放回到案上,問道:“不知主公是怎么想的?”

  “如果此事確實,則顯然是我軍出擊的一個良機。但是,我現在所以躊躇,卻就是因為此事至今還不能確定。察罕用兵,神鬼莫測,往往出其不意,難以猜度。《孫子云:‘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察罕用兵,就是這樣的,堪稱一個‘神’字。我所擔憂,若他遣派王保保見搠思監,實際上是‘虛’的呢?是故意給咱們看的呢?其實他想攻取的還是濟南,甚至不但濟南,更想再大舉來犯我境呢?”

  如果察罕遣派王保保去見搠思監,其實只是個幌子,故意做給海東去看的,該怎么辦?

  察罕肯定知道海東在大都有細作的。他在晉冀不動,然后在大都做出一副去尋搠思監,好似擺明車仗想要先攻取孛羅的架勢,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不過為了迷惑海東。若是海東因此而懈怠防守,他便趁虛而入。如果是這樣,該怎么辦?所以,鄧舍躊躇不定,沒有確定的情報,就難以定下成策。洪繼勛問道:“通政司有沒有再遣人前去大都仔細打探?”

  “三四日前,已經遣了人去。”

  “不知所遣何人?”

  “為首者姬沖。”

  “姬沖?”

  “姬宗周之子。”

  洪繼勛恍然,說道:“難怪這幾天議事,見姬宗周總是神不思屬,卻原來是因為其子被通政司遣去大都了。…,姬沖?”他有點印象,低頭想了會兒,記了起來,說道,“姬沖此人,臣在宴上見過。頗有其父之風。誰也不得罪,在益都城中,似乎很有點名聲。通政司遣他去,行么?”

  鄧舍一笑,說道:“我與先生一樣,也只是在家宴上見過他幾次。與他并不熟悉,對他也并不了解。不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李首生選了他去大都,想來應該是自有道理。”所謂“家宴”,鄧舍有時候會在燕王府中置辦酒席,小規模地請客,請的都是些近臣,允許其帶子侄。

  洪繼勛道:“主公說的是。李大人精明能干,料來也定然不會選錯人的。只是,…。”話說一半,他停了下來,輕輕地拿折扇敲打案幾。

  “先生?”

  “啊?”

  “怎么話說一半,停了下來?只是什么?”

  “只是,臣在想大都密報。若此事確切,則我軍的方略該如何改動?”

  正是:取棣州,服劉十九,方定守御策;忽接報,聞晉冀變,乃思為攻計。

無線電子書    蟻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