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家強將成堆的禾桿攤開來,讓太陽曬兩天,應該就能干了。(138看.)現在,家里不養牛,所以禾桿的作用也就不那么明顯。冬天種東西的時候,可以在上面鋪一層,給作物防寒保溫。
其實,稻草也是一個相當有特sè的經濟副產品,用途相當多。除供牛羊等牲畜食用,以稻草編成的草繩、草鞋與蓑衣,是許多農人的必備品。
早期也有許多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頂,利用稻草編織出的工藝產品,也相當常見,如草席,草帽等。在稻田中最常見的還有戴著帽子,用來嚇阻鳥群的稻草人,是農村鄉下相當常見的景觀。
然而今rì由于機械化器具引進,牲畜減少,塑膠生活用品也處處皆是,因此稻草的用處急遽減少。許多農民收割之后,會在田中以焚燒的方式來處理大量稻草,但同時制造空氣污染。但最佳的方式是就地掩埋稻草,除不會制造空氣污染外,尚可加強土壤的養份。
老村長等人經過,看見楚家強這里干活總是那么多人,而且還有小動物幫忙,效率一流,都是嘖嘖稱奇,盡管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今年的谷子收獲要好呀!”老村長說道。看見村里面大豐收,作為一村之長,自然高興了。他們當村干部的,無非就是想村子發展起來,村民衣食無憂。
楚勝民面帶豐收的喜悅,笑道:“是呀!去年七月,這片田就一擔谷子,今年多了一籮,產量高了不少。”
本章節雄霸)這個時候,幾乎村里的人都忙碌了,大家都是趕著搶收,眼看這今天天氣不錯,盡量將谷子收了,然后曬干水。
“我那明天開始,今天阿義出去了。”老村長回答道。這個時候,大家的谷子都是熟了的,只不過今天兒子有事出去,只能明天了。
其實,他那兒人手也不缺,研究院的那群人,也是經常會幫忙。昨天,丁院長等人還問著呢!什么時候收割,他們這幾天反正不是很忙,考察隊都出去了。要是考察隊回來,帶著各種各樣考察出來的資料回來,那才是最忙的。
“現在好多了,谷子收成不錯,不像以前,產量低,吃飯都成問題。以前我們小的時候,也就是過節吃飯,平時都是吃菜粥,吃糠也不是稀奇事。”老村長感概起來。
老人家就是喜歡回憶以前,這是念舊,所以老一輩的人,思念情緒會特別強烈,對故國、故鄉都是情感很深的。
在場的,就不少老人,很多都經歷那個艱難的時期。那時候,大家一起搞大生產,挨餓是經常的事情。
“是呀!這還得感激袁隆平院士,解決了幾千年來,百姓的吃飯問題。”文教授點頭道。袁隆平之前,這些水稻起碼少三分之一的產量。
老村長等村民當然不認識袁隆平是誰了,只知道鄧同志,因為改革,讓他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起碼不會再為溫飽擔憂。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貢獻絕對是震古爍今的。不過,在老一輩的農民意識中,其實沒有他的身影,主要是當時信息不流通,幾乎沒宣傳。當然,后來加入了教科書,所以孩子們肯定知道有這樣的以為老人家。
“主要還是以前工藝不行,像現在,我就發現有些地方用米糠做出一些很好的美食。”李泉開口說道。他以前去過一個地方,就見過用米糠腌菜,甚至單獨成為一道菜,就叫做炒米糠。
米糠其實營養價值挺高的。據科學家研究,米糠的營養價值也相當高,除含有稻米中64的營養,還含有90以上人體需要的營養。除米糠油外,米糠蛋白和米糠營養素都是科學家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有許多保健食品,生活用品中都強調它們有新鮮米糠的成份。
“這不好說,手藝這東西都是瞬息萬變的,這世界,有營養的食物無數,但以前就是餓死人,原因就在這。有些東西,必須經過一定程序處理,才能吃的,當時哪有那種條件?就拿米糠來說吧?我聽說,這東西還能榨油。”文教授說道。
“榨油?不會吧?”就是楚家強也十分詫異。米糠干巴巴的,還能榨出油?
洪老頓時笑起來,這些人都將概念弄錯了。他解釋道:“你們理解錯了,米糠是米糠,稻糠是稻糠,兩個不同的概念。人家村長說的米糠其實稻糠,那東西卻是不是人吃的,非常難啃。米糠是米的一層皮,營養很高,量很少。”
楚家強等人才清醒過來,人家沒有搞錯,只是自己理解錯了。
“他們這片水稻很晚才插的嗎?怎么還那么青?”陳武看到不遠有一片田,里面的水稻還沒成熟,都是青澀的,顯得很特殊。
“不同種的,那是糯稻。”二嬸解釋道。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會插一點糯稻,以后包粽子、做糍粑要用。糯米雖然好吃,但產量比較低,所以大家都不會大量種植的。
糍粑是以糯米為主料,清浸泡后擱蒸籠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綿軟柔韌,趁熱將飯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黃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里滾動,即可取食。
不過,那是別的地方的做法。在楚家寨,一般都是先將糯米做成糯米粉,然后再做成糍粑,味道都是一樣的,工序不同而已。
以前,農村,還很喜歡糯米酒,用糯米自己釀的,度數有高有低。高的是烈酒,很容易醉,低的是甜酒,婦女跟孩子喝的。
二嬸跟大家解釋,糯米一般都要比其他水稻要晚一點成熟,這似乎是一種規律。就算你種植的時候,早一段時間開始種植,但收獲的時候,還是會晚一點。其他水稻,就算有一些晚十天八天插秧,也會跟早插秧的一起成熟,這種現象很奇怪。(。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