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未解之謎 林鴻所住的地方,是一個五星級的酒店,并且是其中最豪華的套房。
此刻,林鴻正書房中,桌面上擺著一張大型白紙。
只見他拿起旁邊的一只金色鋼筆,然后開始在白紙上畫起來。
林鴻早年在美國當交換生學習的時候,就選修過繪畫課程,不過此刻他所使用的并不是之前所學到的任何一種繪畫技巧,而只是簡單地對線條進行繪制,類似于白描,但是筆畫更為連貫,一個物體很少有斷線的時候,直接一氣呵成。
他的手很穩,就算是直接徒手畫出來的線條,也非常的平滑筆直,畫出來的圖案,簡直仿佛就是印刷機器直接印刷出來的。
或者也可以說是“印刷”,因為他此刻正是讓超腦系統為主導,對應著大腦硬盤中之前保存下來的“照片”直接輸出。
林鴻此刻正在描繪的圖案,正是他之前在拍賣會上所看到的那幅尼古拉特斯拉的設計手稿。
設計手稿并不是繪畫,用的也全部是白描手法,沒有層次和陰影,有的只是平鋪直敘的線條。
林鴻畫起來的速度很快,先從某個局部畫起,很快便拓展到全局,不一會兒,一幅完整的設計手稿便直接還原了出來,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原來的手稿還要更加的美觀。
雖然沒有什么古樸的意味,不過林鴻對此并不介意,他在乎的是里面的細節,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歷史意義。
當然,對于特斯拉的手稿,林鴻還是有幾分收藏的興趣的,只不過當時陶大官人從中作梗,林鴻也便成人之美。
林鴻將鋼筆放下,將目光放在這張圖紙上。
準確地說來,這份圖紙與其說是一個裝置設計圖。倒不如說是一幢特殊的建筑圖紙,其主體部分,一個非常大的高塔,只不過在其周圍。還畫了非常多的小零件和電路圖。
其中,林鴻最為關注的卻是有上角的那個橢圓形圖案。
當初,他就是看到這個圓形圖案才對這份圖紙產生了興趣。
這個圓形圖案,實際上是一個球體的平面展開圖,上面的花紋林鴻非常的熟悉,就是當初他從克萊爾手中所得到的那個金屬球的花紋。
林鴻自從得到了那個非常古樸的金屬球之后,就對其研究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可惜,他并沒有發現什么特別的地方。后來,他也查閱了不少文獻和古籍,也沒有從其他地方找到和這個技術球有關的只言片語。
不過,根據他的研究,上面的圖案排列是有規律的,它們所排列的軌跡是按照一種非常符合數學幾何的螺旋線性結構向外展延遞增。
他使用緊密的測量器具測量了一下這些紋路交叉之間的角度,最終將交叉處和附近的中心點連接。形成了一個個的夾角,即發散角,最終發現。這些發散角之間的數值是一致的,大小為137.51度。
這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夾角,在幾何學中,這個角度的夾角還有一個名稱,黃金角。
之所以叫黃金角,是因為以這個夾角分割圓周,其兩段周長長度的比例正好符合黃金分割。
自然界中,符合黃金角的情況比比皆是,松果、向日葵以及菠蘿等植物身上,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
至于大自然中的植物為什么總是會以這種角度向外發散生長。林鴻當初也進行過研究,在電腦中進行過類似情況的模擬。
他首先以一個圓點作為中心點,然后對其按照一定的角度進行生長發散,結果發現,如果發散角小于黃金角,那么發散的圓點之間便會出現非常明顯的空隙。最終形成一組非常明顯的螺線。而如果發散角大于黃金角,得到的結果與之類似,也會出現空隙,但是會形成另外一種類型的螺線。
而當他正好將發散角設置為等于黃金角,他看到的是分布極為均勻,中間根本沒有空隙的圓點。
也就是說,只有按照這個角度的發散角進行發散生長,植物的花頭或者果實的排列才最為緊密、最為堅固、最為有效而不浪費空間。
大自然的神奇就提現在這些細節之處,他們的選擇,看上去雜亂無章,而實際上卻是按照最為科學的軌跡在運行著。
金屬球上的花紋非常的緊密,也是按照這種規律排列的。
正是因為林鴻花過大力氣研究,故而對這種圖案非常的熟悉,在拍賣會場,一眼便將其認了出來。
當初克萊爾對那個金屬球非常的重視,里面肯定有著極大的秘密,可林鴻拿到手之后,卻一直沒有頭緒,連金屬球是用來做什么的都不知道。直到看到這份手稿,他才明白,原來這個金屬球,和特斯拉有關,克萊爾不知道從哪里得到的,可能一直都在進行某方面的研究。
那么,金屬球是否特斯拉制造的?
根據林鴻的檢測,這個可能性比較小。他之前從金屬球上面刮了一些金屬粉末,然后送去專業的鑒定機構進行過檢測,發現這個金屬球的時間非常早,至少存在幾百年的時間,而特斯拉則在這個四十年代才逝世,如果不是檢測出錯,金屬球應該在特斯拉出生很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既然他的圖紙上出現了這種圖案,很有可能他曾經就是金屬球的擁有者之一。
林鴻仔細研究了這幅圖紙,推測,這個應該就是制造傳說中的“特斯拉塔”的設計圖紙。
特斯拉塔,又叫沃登克里弗塔,是當年特斯拉為了研究無線電能傳輸和無線電通訊而建造的高塔,高度為187英尺,換算成國際單位,大概在六十米左右。在塔的頂端,還有一個直徑為20米的半圓形塔頂。
當時,特斯拉沒錢做這個實驗,不過后來成功說服了億萬富翁摩根,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摩根財團的創始人進行投資。
按照歷史的記載,1901年的時候,由于意大利科學家馬可尼首先完成了跨大西洋的無線電實驗,于是摩根停止了對特斯拉的資助,于是沃登克里弗塔的項目便陷入停頓,后來,特斯拉便遭遇了財政危機,這個項目也一直被擱淺,直到十年之后沃登克里弗塔被拆除。
然而,事實是否真是如此?至少林鴻對這些公開的新聞是不相信的。
大家都將目標都集中在特斯拉塔的無線電傳輸上面,卻忽略了,其建造的真正意義——無線電能傳輸。
要做無線電通訊實驗,特斯拉根本沒有必要去建造這么一座高塔,五十多米的高塔,對于無線電傳輸來說,根本沒有什么意義。以特斯拉的智慧,他自然可以找到無數種替代方案。
馬可尼當初之所以能夠在紐芬蘭圣約翰斯港海岸接收到來自大西洋另外一端的無線電信號,正是因為他們放飛了一個高達四百米的風箏作為天線,這才準確而清晰地接受到信號。
而在以前,使用風箏作為天線的做法是非常普遍的,特斯拉如果真要搶時間,大可不必費這么大的力氣去建造一個鐵塔。
事實上,特斯拉之所以會進入財政危機,正是因為他在這段時間內,一直在不斷地做著無線電能傳輸的有關實驗,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08年的時候,也就是通古斯大爆炸之后。
一直以來,在小范圍內,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很多人都認為通古斯大爆炸和特斯拉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因為當年紐約市的民眾在特斯拉利用沃登克里弗塔進行的無線電能傳輸實驗的時候,所看到的景象,和通古斯大爆炸目擊者所看到的景象極為相似,并且,在通古斯大爆炸發生之前,特斯拉曾多次到圖書館查閱中西伯利亞地區的地圖情況,而通古斯這個地方,正位于西伯利亞地區,特斯拉在此之前,和西伯利亞地區根本沒有任何的聯系。
這個說法被很多科學家認為是無稽之談,也被官方媒體給否決了,因為當時估計爆炸的威力相當于10~15百萬噸TNT炸藥,有人還看到了蘑菇云現象,后來科學家們計算出當時爆炸的能量相當于1000枚投在廣島的原子彈。
后來很多科學家都對這個地方進行了考察,并沒有發現核輻射現象,排除核爆,也沒有發現隕石坑,排除彗星撞擊的可能情況。
通古斯大爆炸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至今仍然困擾著科學家們。
通過蠕蟲病毒所找到的資料,林鴻知道,通古斯大爆炸發生之前的那段時期,特斯拉非常活躍,一直都致力于研究他的無線電能傳輸,并且積極地對外宣傳,期待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資助。
可是在那之后,這一情況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特斯拉似乎突然之間失去了這方面的興趣,轉而從事起“重力的動態理論”之類場論研究,從一個發明家實干家轉型成為了理論家。
林鴻看著手中的圖紙,自言自語道:“或許,我有機會可以解開這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