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十九章、送親

無線電子書    晴兒的田園生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次日,一早起來,沈氏給大家都換上了過年時的新衣,還把周掌柜帶來的堆花拿出來要給子晴戴上。

  子晴忙道:“娘,我想把它送給二姑,新娘子戴著更漂亮。”

  沈氏用手指戳了子晴兩下,轉身走了,算是默認了。

  子晴才知道,今天大哥要帶著二哥和她去送嫁,估計今晚要住在二姑爹家,路途太遠回不來,沈氏叮囑子福一定要看好弟弟妹妹。

  等子晴一家子到的時候,三婆婆正準備給夏玉開臉,先拿一個煮熟的熱雞蛋在夏玉臉上滾來滾去,然后拿一根細線在她臉上抻來抻去,三婆婆咬牙切齒的,疼得夏玉嘶牙咧嘴的。

  開完臉,這時天已亮了,該上妝了,上妝請的人子晴不認識,后來才聽說是老爺子的姨表弟妹的兒媳,是個全乎人,先拔眉,沒看清是什么工具,手里握著呢,再畫眉,用的是燒黑的小木棍,沒有口紅,拿張紅紙在嘴里抿了好幾下,胭脂是用什么水先潤開,再往臉上抹,細細抹勻。

  還好,一番操作下來,比子晴想象的好太多,新娘子看起來漂亮多了。

  主要是她上一世沒少看到小說中描寫古代的新娘妝就是紅紅的胭脂往臉上堆,就跟猴屁股似的。

  畫完妝,開始梳頭,子晴把那對堆花拿出來,秋玉一把搶過來,“呀,子晴你怎么還有這好東西,這是哪里來的?我都沒見過這么好看的堆花,這什么料子做的?”

  子晴哪里知曉什么料子,只得說道:“是別人從京城捎來的,二姑,你要記得,這是我送給你的哦。”

  京城來的就是不一樣,樣式好看,做工精致,用料上乘,當然戴著效果就不一樣了。

  在大家的一片欣羨聲中夏玉開始更衣,穿的是昨日的紅棉襖,外面還有大紅的新嫁衣,繡的是龍鳳呈祥,這一番折騰,迎親的花轎上門了。

  夏玉端坐在床上,此時她已蓋上了紅蓋頭,紅蓋頭繡的是鴛鴦戲水。曾瑞慶放過鞭炮,把迎親的來客迎進門,茶水先上,迎親的小孩子都得了個紅包。這時村里來客也陸續上門了,要開始吃中飯了,中飯沒有昨天晚宴的紅肉,是蒸的大肉片,菜的質量比晚宴略差一些。

  飯后,老爺子和田氏坐在正堂,田氏的眼睛又紅了,哽咽著,夏玉也是,新郎新娘要拜別爹娘,磕了三個頭,田氏給了新郎一個紅包,起身后,曾瑞慶背著夏玉出了門。

  曾瑞祥在門口放炮,老爺子和田氏在門口送客,婚宴算是結束了,除了老爺子和田氏,其他人大都跟著進村了。

  原來,新娘子出嫁前是要進祠堂拜別祖先的,不過別的女客就不讓進了,曾瑞祥在新人進祠堂門時放一掛鞭炮,新娘拜祭結束仍由曾瑞慶背出來上花轎,出來時曾瑞祥又放一掛,這時,鼓樂手們才吹打起來。

  送親的一般是家里未嫁的晚輩,沈氏有些不放心子晴,奈何子晴強烈要求跟著去,沈氏只好叮囑了又叮囑。

  好在送親的人不少,秋玉,子萍,子晴家三個,春玉家三個毛和大女兒桂英,出了村子,吹鼓手就停了下來,新郎周天清走在花轎旁邊,另一邊是秋玉,幾個小孩子輪著坐獨輪車,一邊一個。

  也不知走了多遠,子晴正發愁將來夏玉回娘家的不易時,他們一行走到一座獨木橋前,獨木橋也就一尺半來寬,四個轎夫不能同時過橋,是兩個轎夫抬過去的。

  子晴往下一看,說什么也不敢過去,腿打顫,是真的哆嗦,因為獨木橋離水面較高,水還嘩嘩地流,看著就暈了,可獨輪車推人過橋也不安全,最后還是找人背過去的。

  為此,秋玉笑著打趣她,說幸虧她才七歲,要大了,還得嫁給人家。

  不過子晴倒是慶幸夏玉坐在轎子里什么也看不到,否則,只怕也得被嚇暈了。

  太陽偏西時總算看到了橋村,吹鼓手又開始吹打了,進了村,第二棟房子就是周天清家,白色的院墻很顯眼,門梁上面刻著“福第”二字,院門貼著紅對聯,鞭炮響起,新郎背新娘進門。

  進去后,子晴發現他家的院子占地還不少,院子里鋪了鵝卵石甬路,回頭一看,院門很高,門上的院墻有檐角,還長著野草呢,門楣上面還有四個字,是“積善人家”,東西廂房也不小,進了正屋,小孩子也得了一個紅包,兩個銅板。

  親家公婆在正堂坐著,這時就有司儀開始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完了就送進洞房,新娘只能傻傻地在新房坐著,秋玉偷偷地拿了點吃的,讓子晴去放風,怕讓人看見笑話。

  好像也沒過了多久,外面喧鬧起來,眾人圍著新郎進來了,子晴見姑爹用桿秤挑開了二姑的蓋頭,二姑那一低頭的溫柔晃暈了姑爹的眼。

  不一會酒宴開始了,男方家是新娘接過來是正餐,子晴他們也被請出去坐了一桌,新郎的兩個兄弟陪著敬酒。

  這時,新娘出來了,要給親戚家的長輩和歲數大的同輩跪拜,收跪拜禮。

  一時飯畢,子晴拉著子福子祿轉著看看房子,比他們以前住的老房略大些,但也是廳堂兩邊各有三間屋子,后堂有個廚房,兩邊各有屋子一間,后門出去就是別家了,中間一塊平地,擺了不少桌酒席。

  晚上天黑后,家里除了紅蠟燭,子晴見姑爹他弟弟端個凳子在廳堂正中間站上去,好奇他要干什么,才發現廳堂正中間掛著的是盞三花燈,三個方向都有燈芯,照的屋里亮堂堂的,看來以前周家的條件確實比曾家要好太多。

  這時,家里的親眷炒著要鬧洞房,眾人起哄,新娘從被子里摸出干果來給大家吃,無非是紅棗花生之類,還摸出兩個干巴的柚子,這個子晴還真不知什么意思,問子福,原來當地不叫柚子,叫柑子,柑音同甘就是甜的意思。新郎接過柑子,剝開吃了一瓣,眾人問:“甜不甜?”

  “甜,真甜。”新郎回答。

  不過,子晴看那干巴樣,估計不會好吃到哪,也難為了田氏怎么保存到現在。

  接下來眾人開始逗弄新娘新郎,好幾個人用鍋底灰抹臟了新郎新娘的臉,也不知鬧到了什么時辰,喊眾人出去宵夜。后來大家找地方胡亂睡了。

  次日一大早,子晴就被叫醒了,原來夏玉早早起來下廚做了一頓早餐,端上桌子擺好,公婆坐在正堂,新郎和新娘還要跪拜,今日要改口,家婆要給改口錢,昨日的是見面禮,收好紅包夏玉就請公婆上坐,自己站在一旁。

  因是第一天,又有娘家人在,周家老娘忙讓夏玉坐下。

  子晴他們八個孩子一桌,基本是昨天的剩菜。

  子晴見新娘今日換了另一身新紅布衣棉襖,頭發盤的是圓髻了。

  吃過早飯,秋玉帶著子晴幾個回家了,夏玉依依不舍地送到村口。

無線電子書    晴兒的田園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