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八章、搬入新居

無線電子書    晴兒的田園生活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忙了幾天,初八也就到了,沈氏本打算讓徐師傅休息一天,可徐師傅擔心年前做不完,要是上凍了就不好開工,李師傅的時間倒很自由,他主動提出休息。

  窗戶紙前一天已糊好,新床完工就搬入新房了,一邊一張,子福挑了西邊最里頭,沈氏挑了東邊最里頭,說東邊第一間房留給子晴,東西也沒什么可搬的,沈氏的老床和舊的衣柜箱籠打算放到客房,就把被褥拿過去就行,新箱籠還沒打出來呢。

  這次搬家主要是把鍋安置在灶房,碗筷放好,還有些米面油菜等搬過去,別的先不動,搬過去也沒處放。所以這次搬家簡單多了。

  何氏一早帶了兩個兒子來,在門口放了一掛鞭炮,其他人沒來,說知道沈氏這邊還沒利索就不來添亂了。老爺子和田氏他們稍后也來了,曾瑞慶剛好在家,也跟著一同過來了。

  子晴沒想到的是春玉一家子全來了,明明爹娘商量好了說不請客,畢竟上梁酒剛辦完。

  可這家人倒好,只要找著機會就全家出來白吃,一點活不干,上桌就把好菜往自己碗里扒拉,也不管有沒有外客。

  子晴對這家實在頭疼。

  還別說,人家這次還真給了十文錢,算隨禮了。

  曾瑞祥不在家,老爺子和曾瑞慶幫著把鍋放入灶臺,請了灶神,沈氏開始點火做飯,周氏幫忙。老爺子看一桌不夠坐,讓曾瑞慶去庫房把那套新做的大圓桌搬來了,再擺一桌,反正餐廳也夠大。

  灶房的整體櫥柜受到一致好評,又整齊又干凈還敞亮,原本子晴是想讓李師傅漆成蘋果綠色,沒想到李師傅給調成翠綠了,連沈氏也說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好的效果,說在這樣的地方做飯,飯菜都會香幾分的。

  子晴看外婆這邊的人無一例外的都很替自家高興,而阿婆這邊的親戚則多了些羨慕和嫉妒,當然老爺子除外,他一直在這邊幫忙,早就見怪不怪了。

  子晴偷著跟子祿說了,子祿一看他們各自的神情也樂了。幸好他們還不清楚這些家具價值幾何,要知道都算下來得二百兩銀子還不得瘋了。

  更別說,蓋這棟房子還花了一百多兩銀子呢。

  畢竟曾瑞祥一年才掙十八兩銀子,而他們處心積慮地算計了這些年,自以為占到了便宜,卻不知那點便宜對如今的子晴一家來說連毛毛雨都算不上。

  午飯后,見家里仍是比較亂,老爺子主動帶著田氏他們都回去了,沈氏著實松了口氣,開始整理被褥,何氏幫著搭把手。

  兩人先做了兩床新被急用,棉絮前幾天彈好了,還把以前的舊褥子舊被重新拆了彈好,兩床并作一床,這回全做褥子了。

  晚飯后送走何氏三人,沈氏燒了好幾鍋的熱水,大家分頭洗澡,幸好子晴讓徐師傅的徒弟做了兩個木桶,兩人同時洗還是快多了。

  說真的,子晴上輩子都沒有這么舒服地泡過澡,就是用的皂角不是很滿意,洗澡水通過斜坡沖到外面的糞坑里,正好漚肥。

  晚上,子晴和沈氏、子喜躺在新床上,蓋著新棉被,暖暖和和的,想自己剛來的時候,居然在豬圈躺著,如今的環境就猶如天堂了,心里別提多美了。

  新家安置好后,沈氏總算能清閑一些了,便請徐師傅的徒弟給做了兩幅繡架,花了兩天時間,一天做一天打磨,李師傅還給油漆了一下,這期間,沈氏去了一趟城里,買了一匹上等的白色絲緞和一堆絲線回來,說要繡一扇屏風。

  屏風可是大工程,子晴再沒有見識也知道一架屏風的繡品不便宜,且一般人,尤其是農村出身的女子哪有這手藝?

  故而,萬分訝異之余,子晴也顧不得別的,問道:“娘,繡一個好的屏風得多少銀子?”

  “看多大的,一尺半寬三尺長的一般是三兩銀子,好的也能賣到五兩,三尺寬九尺長的能賣到三十兩銀子,好的也有出到四五十兩的。這是單面繡的價錢,雙面的要更貴一些。”

  “那娘你以前怎么不繡,你要繡了咱家不是早就有錢了嗎?”子晴真搞不懂。

  “傻孩子,我剛嫁過來,新媳婦都要立規矩做家事的,哪有時間做這個,娘住的那個屋子白天都那么黑,就想躲著做繡活也不行啊,晚上做時間長了更傷眼睛,娘只能瞅著白天抓空做幾個荷包,結果被你阿婆看見了,說賣荷包的錢也要一并交上去,娘看你大娘除了縫補什么針線活都不做,才知是這個意思。后來沒多久,娘就有了你大哥,第一個孫子你阿公還是歡喜的,也讓你阿婆幫著看了一年,再后來有了你二哥,你阿婆就沒心氣管了,娘有這么多的孩子,哪里還有時間和精力偷偷去做繡活,這次也是看著家里閑了,也能自己做主了,還能教教你,娘才想撿起這手藝來,如今還不知忘了沒有呢?”

  子晴這才想起讓小姑教自己繡花時氣呼呼地說什么“讓你娘教你去。”敢情是這么一回事啊。

  “那后來娘你不做繡活了,阿婆沒說過你。”

  “怎么沒說,可是家務活也要有人做啊,你兩個姑姑都不做,阿婆不做,只能兩個兒媳做,家里還喂了好幾頭豬,真是很累人。”沈氏想起那段日子猶覺噩夢一般。

  “阿婆要是知道娘做一件小繡活的銀子就可以買兩三頭大豬,一年做一件大繡活就可以養這一大家人,還不定怎么后悔呢?”子晴偷笑道。

  “我剛繡了幾個荷包銅錢就上繳了,她也不知道我會做大件的繡活,再說了,她更不舍得讓你二個姑姑做事,還有你大娘,能樂意看著我清閑地坐在繡架前?”

  這倒是實情,以周氏的性子,見沈氏風吹不著雨淋不著日頭曬不著的坐在家里做繡活,這日子能有個太平?

  就這,還沒少抱怨呢。

  也不知沈氏從哪里找出一個花樣子,她把花樣平鋪在繡布上,用繡線圈出一個框架來,再用畫粉細細地描線條,她想繡的是寬一尺半長三尺的花開富貴的牡丹,說是快過年了,應景。

  子晴一天天地看著繡活成型,覺得真的很神奇,更用心地練習針線活了,她已經過了補襪子階段了,開始做襪子縫荷包,繡活還沒教她,沈氏說只有把針拿順手拿活了,才能學繡花。

  見沈氏很趕繡活,估計是怕過年沒有銀子,家里的新衣也沒備上,子晴自覺地多分擔了些家務活,買菜做飯炒菜都行,菜一般也就買點肉和骨頭,地里的蘿卜小白菜茼蒿什么的都有。

  不過每次當墟子晴都會拉著子祿去轉轉,買肉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看看有沒有什么新奇東西,她還是想找找水果果樹什么的,看到賣雞仔的也會買些回來。

  子喜已經會走路了,就是不大穩當。晚上子晴和子祿會一起學認字,也會拿子福的邊角紙練練比劃和簡單的字。

  總之,沈氏說這是成親以來最舒心的日子。

無線電子書    晴兒的田園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