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2章 想做事,要有糧!

無線電子書    史上第一暴君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今日第一更,先把今天的更完再補更昨天的,雖然不知道幾點能補完,等不了的就睡覺吧,明天起來看也是一樣。

  ******************************************

  六部分為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

  實際上有著類似職權的部門此時已經出現,只是名稱不同,這個名字也是經歷了幾個朝代的變遷后才最后確定下來的。

  具體是唐朝還是什么朝代,劉軒記不得了,反正他只要知道,這個結構沿用了千年之久,一直到近代才再次進行變更,增加了一些新的部門。

  哪怕是現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沒有放棄這幾個部門。

  漢朝此時有六曹尚書,實際上這就是六部的前身,荀彧將相關的事情與劉軒一說后,他就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動手了。

  “全都改組。”

  “依舊隸屬尚書臺?”劉軒先前只將六部的大致職權與荀彧解釋了一遍,倒是職務劃分還沒有細說。

  荀彧覺得,將六曹地位提升,同時將九卿中的權利漸漸轉移,只要皇帝始終其中六曹中人,那么九卿漸漸就會失去對整個朝堂的掌控,那時候九卿的地位就會被六曹代替了——按照皇帝所說,應該改稱六部。

  劉軒雖然對六部制記得不甚清楚,但也知道這個制度最開始是叫三省六部制,上面還有三個更高的級別。

  但是他不需要更高的級別,因為再高也就是和三公平級,那樣一來不是又給自己找了個麻煩嗎?所以干脆讓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一來也變向的削弱了三公的權勢。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每一個人都負責九卿中的三人,看似非常完美的將權利給分割了,可實際上大臣從來都是喜歡和皇帝較勁,權利都在臣子手上,皇帝反而什么也做不了。

  如今司空張溫、司徒王允、太尉楊彪三人雖然還沒開始活動,但登門拜訪之人絡繹不絕,這三人現在還不做表態,不過是故作姿態罷了。

  “不,六部直接向朕負責。”想了想,干脆就把記憶中的那些官職都給搬出來好了,起碼自己調用起來也方便:“六部每部設一尚書為主管、左右侍郎為副職,下面各有郎中、員外郎等職務,具體情況看具體劃分為幾司。”

  荀彧點了點頭,明白六部下面應該就是具體的司,這些司才是真正做事的部門,他們的職權非常有針對性,對上也僅僅是報備以及申請上官處理一些重要事情,若主官不能決斷才會報到皇帝這里。

  層層疊疊下來,皇帝要處理的都是一些關鍵要事,在按照皇帝先前的劃分,六部一些職權是互相制衡的,這樣也可以不免六部某一家獨大,把持朝政。

  這就與現在大多事務交由三公九卿來處理大不相同,三公九卿各有整套班底,儼然各自有一個小朝廷,任憑哪個都有可能掌控朝堂。

  與荀彧又商議了一番,最后劉軒問了句:“卿以為,三公中何人可為助力?”

  這事情要推行,只靠皇帝的暴力鎮壓肯定不行,最好能將朝堂中一些人拉攏過來。

  盧植、朱儁這些人自不必說,他們就是說實事的,皇帝如何吩咐他們就如何做,說好聽點叫忠心體國,說難聽點就叫愚忠——只不過劉軒非常喜歡他們的愚忠。

  司空張溫倒是頗有能力,對于朝廷也算忠心——記得演義中這貨是被董卓用來立威然后砍了,這一次因為有劉軒從中阻攔,張溫倒是沒有什么事情,并且隨皇帝一并逃到了長安。

  司徒王允…

  劉軒原本不想繼續和這老頭有什么牽扯的,不想荀彧直接道:“王司徒在朝中素有人望,陛下不若以大義說之,想必其會助陛下一臂之力。”

  “王子師?”

  沒想到荀彧推薦來推薦去竟然推薦了王允,莫非是看在同為士族階級上才如此?劉軒也猜不到,只是點了點頭算是應下,然后揮退荀彧,這一天就這么糊涂的過去了。

  次日上朝之時,劉軒將積壓了數日的政務處理的大半,朝中諸公本來正想發作,不想皇帝突然冒出來,而且一上朝就將事務處理了許多,他們倒是不好再拿這事情說話了,只得規規矩矩按照平時那樣稟報要處理的事情。

  實際上這時候也沒什么要稟報的,無非就是:“長安皇宮年久失修,大半不能住人。”“北軍五校重組事宜需要盡快開始,否則這憑虎賁、羽林兩軍縱使能依靠潼關阻擋董卓大軍,卻終究阻擋不住西北諸人。”

  要不然就是:“重組北軍不是難是,然兵器衣甲卻半件也無,須得朝廷撥款,征調鐵匠加緊鑄造…”

  但凡聽到這些事情,劉軒都是一揮手直接掠過。

  這些事情其實并不難處理,但歸根究底就只有一個問題:沒錢!

  朝廷沒錢不是這兩年開始的事情了,別看靈帝賣官售爵瘋狂斂財,可實際上也只是堪堪彌補了朝廷的虧空,靈帝那么執著的賺錢,也和朝廷財政始終糜爛有些關系。

  同時朝廷大肆鑄錢,已經將漢朝的經濟體系給摧毀,此時民間百姓早就不承認官家所發行的錢幣,而是更多的以物易物,如今這時節真正有購買力的主要是糧食,其次是布帛——綢緞與黃金等貴重物品依舊具備價值,但是這些東西你只能找特定的人物出手,尋常人是不要的。

  劉軒領著一大幫子朝臣從雒陽跑到長安,雖然安全了,但是麻煩也一個接一個來到——朝廷沒錢,但處處要用錢,皇上你給想個輒吧?

  這時候朝中群臣沒一個說自己有辦法的,全都坐在那里盯著皇帝,想看皇帝能有什么辦法。可劉軒又有什么辦法?他是知道許多玄功妙法,自身也算是頗有戰力,但這些東西和錢沒有半點關系,難不成要他手掌一翻,變出一座金山來?

  別說他變不出來,就算真變出來了,那玩意現在也沒用啊。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倒是還有點解決的法子:“存量還有多少?”

  朝中群臣不明白怎么問起這個了,不過司徒王允還是恭敬應答:“依照目前消耗,當可支撐到明年夏五月。”

  劉軒點了點頭,直說了句:“夠了!”

  這個時代,始終最重要的是糧食,天下混亂,百姓圖的不外呼一口飯罷了,能讓他們有吃的,就不會亂。同樣的,當兵打仗也要吃糧,朝中百官也要靠朝廷發糧食過日子,何況只要你有糧食,就可以用糧食去換取一切所需要的東西。

  所以,這個時候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糧食的地位。

  心中估算了下之后,劉軒直接下了他登基以來的第一個非常正式的詔令:征調長安附近所有青壯,種田!

  “這…”

  群臣互相看了看,一陣不言。朝廷征調青壯種田,這事情簡直聞所未聞,主要的緣由就是即便他們不征調,那些人一樣在種田,只不過這幾年天災連連,收成不好,這才使得許多百姓從了黃巾賊軍。

  皇帝莫非以為把所有人趕去種田,那糧食就能長出來了?這未免有點太過天真了吧?

  不少老臣更暗中搖頭,只覺得皇帝這些日子來表現雖然極為果敢,但終究太過年輕,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曉得其中關鍵。

  他們自然不曉得,劉軒這么做也是有他的理由:長安附近的田地倒是沒有荒廢,主要原因還是收成上不去,但他知道此時種田的方法非常簡單粗暴,無非就是一種,然后就坐等收成,沒有什么除蟲施肥的觀念,是真正的靠天吃飯。

  但那些卻都是些小手段,若是再配合一些工具,挖一些水渠造些水車之類的,即便時節不好,也可以保證收成。

  當然,更重要的是,劉軒有門法訣,雖然不能讓糧食變得和地瓜土豆似地扔下去就出來一大片,但是也可以大大提升收成。

  “唯一可惜的是依舊不能一年三收,否則長安左近糧食豐收,那些吃不上飯的人自然會蜂擁而至,有了人口我下一步做什么都簡單了。”

  這些念頭他并沒有對朝中諸臣說,只是簡單的下了命令,然后將三公留下后,對司徒王允說了說。

  此時王允基本掌控了朝中大權,大多事情都要經過他的手來處理,不但位居司徒之位,同時還兼任了尚書令,這也是為什么劉軒不想將新的六部置于尚書臺下的原因。

  聽了劉軒的一些介紹之后,王允這才明白皇帝倒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反而是懂的太多了——皇帝還懂得如何種地?

  劉軒當然是不懂得,不過是將一些理念說了說罷了,置于那有玄妙法訣的事情,只有荀彧和曹操以及呂布得知。

  聽得劉軒有此謀劃,幾人心中雖然還不是很清楚,但糧食問題的確重要,用一年來積蓄糧食,倒是也能體現出這個年輕皇帝做事之穩妥:總比不管不顧直接就喊著要興兵滅了董卓來的強許多。

  等三公一去,劉軒又將曹操叫了來,一開口就問:“孟德曾言虎豹騎對朝廷之重要,如今朕欲組虎豹騎,就是不知孟德是要繼續統領羽林軍,還是希望去統領虎豹騎?”

  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劉軒現在就是要曹操來選擇了,因為他不可能把少數僅有的部隊中的兩支都交給曹操。

  曹操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而他的回答也沒有讓劉軒感到意外:“臣欲統領虎豹騎!”

無線電子書    史上第一暴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