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三十三章中美第三次沖突(完)(求花)

  歐洲的局勢隨著美國的撤軍逐漸穩定下來,中國軍隊也沒有進一步向歐洲內陸擴張的舉動,這讓歐洲大陸上下暫時松了一口氣。可是中美之間的局勢依然沒有得到緩解,特別是在中國炸了北約總部之后,兩國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張。

  然而不論是美國領導人還是中國領導人都認為中美兩國不宜爆發大規模沖突,這不符合中美兩國的戰略需求。事實上林峰也認為沒有打殘美國的必要,這不僅僅是因為害怕美國惱羞成怒之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更重要的是10年之內外星人就要入侵地球了,這時候地球上任何一支武裝力量將來都是抵抗外星人入侵的武力。

  1999年8月4日8月11日,克林頓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是中美自爆發沖突以來,中美兩國首腦首次會面,這次訪問也被外界寄予厚望,希望克林頓的訪問能夠化解中美兩國日益緊張的關系。克林頓踏上前往中國的專機前對美國記者表示他將從中國為美利堅人民帶回和平。

  中國對克林頓的到訪也十分重視,中國智囊團認為解決中美沖突的機會已經來臨。8月4日,經過16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后,克林頓到達中國的第一站是古都西安。

  這次隨克林頓總統訪華的人數是歷來最多的,共有1200多人。除總統專機空軍一號外,還要用3架客機和好幾架c—141運輸機,僅通訊器材就有60噸。代表團高級成員有47人,包括總統一家3口、5名內閣成員、6名國會議員等。隨行人員當然還有總統的貼身服務人員和夫人希拉里的理發師。隨團采訪的記者有375人,其中200人可以隨機前往。

  據統計,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時,總數300人,其中代表團正式成員34人,記者87人。1975年福特總統訪華時,總數450人,其中正式成員37人,記者170人。1984年里根總統訪華時,總數600人,代表團正式成員100人,記者260人。1989年布什總統訪華時,總數大約500人,代表團正式成員34人,記者200人。

  這次隨團而來的還有兩輛黑色的專用安全通訊車、10輛防彈車、受到嚴密保護的總統標志和防彈的放講稿小臺架及飲用水等設備與用品。一位白宮的先遣人員開玩笑地說:“幾乎要把整個白宮都搬到中國去了。”其費用難以計算。據說隨機記者每人至少要交15萬美元。

  8月4日晚,克林頓一行從西安飛抵北京。翌日上午,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主持了隆重儀式,歡迎克林頓總統的來訪。

  8月5日晚,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宴會,歡迎來訪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宴會伊始,總書記和克林頓總統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祝酒辭。克林頓講話結束前,特意用頗為標準的漢語道一聲“干杯!”在主賓席上,總書記和克林頓總統親切交談,笑語不斷。

  克林頓總統在一個月前特意學用筷子,如今終于在宴會上一展身手,他不時用筷子進餐,博得主人的熱情肯定。宴會一結束,兩位元首興致勃勃地走到軍樂隊前,先是總書記指揮樂隊演奏中國樂曲《歌唱祖國》,他的指揮瀟灑有力,節奏感強,全場頓時活躍。

  爾后,克林頓指揮樂隊演奏美國樂曲《越過海洋的握手》。兩位領導人精彩的指揮贏得滿堂喝彩。晚會的節目可謂中西合璧,別有風味。中國演員用二胡和薩克斯管共同演奏中國名曲《二泉映月》,擅長演奏薩克斯管的克林頓興致很高,聽得津津有味。

  更讓克林頓夫婦驚喜的是,中國演員用嗩吶演奏了歡快熱情的美國鄉村音樂《切爾西的早晨》,這是克林頓夫婦最喜歡的曲子,因此他們給女兒取名為“切爾西”。晚會結束后,中美兩國元首走上舞臺。江主席興致盎然地從演員手里拿過二胡和笛子,一邊向客人介紹,一面用這兩種樂器即興演奏了一段曲子,引來一片掌聲。

  8月6日下午2時許,克林頓總統和他的家人乘一輛黑色的林肯轎車駛抵長城腳下。他們在上午參觀了故宮之后,來不及吃午餐,就直奔北京東北73公里處的慕田峪長城。

  8月7日上午,北京大學辦公樓禮堂迎來美國總統克林頓。克林頓總統訪華前,美方向北大提出,克林頓在北大發表演講時,要使用白宮的講臺,理由是安全的需要。北大堅決拒絕,稱在北大演講,就要用北大的講臺。北大校方還出示了不久前意大利總統在北大演講時的照片,顯示這是北大的一貫做法。

  雙方為此僵持不下。后來,美方作出妥協,用北大的講臺。10時15分,克林頓總統在陳佳洱校長的陪同下步入會場,北大學生報以熱烈掌聲。克林頓的演講以祝賀北大百年校慶為開端,他特意用中文向全場道一聲“恭喜”,引來滿場熱情的回應。

  當美國總統克林頓到北京演講時,北京大學的學生給予克林頓歡迎掌聲的同時,也給他一連串尖銳的問題。克林頓雖然久經公眾演講的“沙場”但是,在接受北大校長陳佳洱介紹他時,坐在臺上的克林頓不時看著手中的稿子,口中念念有詞,顯然不敢掉以輕心。

  在前30分鐘的演講里,克林頓掛著笑容,念著由專業撰稿人以優美詞句鋪陳的演講詞,還顯得輕松。不過,在后30分鐘的學生提問時間里,克林頓可就臉色嚴肅許多了。由他當場挑選的7名學生,所提的問題足以讓他深深體會:中國的年輕人,并不對美國總統的演講照單全收。

  第一個提問的學生就一針見血指出,中國人民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對美國的文化、歷史、文學有了更好的了解,甚至欣賞美國的著名電影如《鐵達尼克》,但美國人民對中國的認識卻少的可憐。他問克林頓:“你打算怎樣加強兩國人民真正的了解與相互的尊重呢?”

  克林頓不得不說:“你提出了一個好觀點。”他承認:“你的問題沒有輕松的答案。”克林頓說,他帶了一大群新聞記者訪華,就是希望此行能夠向美國國內完整與客觀地反映新中國的景象。克林頓也欣慰于有美國學生在北大念法律,并說兩國人民越多交往越好。

  但是,另一個尖銳問題馬上跟著來了。

  第二位學生指責美國為什么要襲擊中國的大使館?美國政府愿意就此向中國人民道歉嗎?聽眾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克林頓首次露出嚴肅的表情。他澄清:“美國的政策不是要陰礙中國的發展。”他費了一番口舌,解釋美國人民不希望和中國人民發生沖突,這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穩定。克林頓告訴在座聽眾,他們將會看到兩國在區域安全問題方面有更多的合作。克林頓說:“我們不可以用過去的沖突做鏡子看今天的協議。”

  克林頓或許以為他說明白了,但是緊接的一個問題卻更使他感到尷尬。第三位學生說,中國人民期望的是兩國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友誼。他問克林頓:你帶著微笑來到中國,說要“交往”,但你的微笑后面是否另有所圖呢?

  聽眾當場笑了,還報以熱烈掌聲。對這們“直率”的問題,克林頓臉上閃過一絲驚訝。為了強調美國人民對中國人民有感情,克林頓提到歷史上美國人民經常認為應該與中國人民親近。他而且重申,在二十一世紀,美國與中國建立平等、互相尊敬的伙伴關系遠比花大把時間和金錢來試圖圍堵中國好。“你問我,我是不是其實想要圍堵中國?答案是否定的。”克林頓鄭重聲明:“對美國人民用利的是:與你們建立良好關系。”

  在接連遭到三個尖銳問題猛攻之后,克林頓才稍微有機會喘口氣,回答了一個溫和的提問,談他對兩國年輕人的期望。但是,第五位學生馬上又挑戰克林頓。

  這是一位女學生。她問:“你認為美國就沒有民主、自由、人權的問題嗎?”掌聲再一次響起。

  克林頓承認,美國曾長期存在奴隸制度。他也不得不承認美國在住房、就業等領域仍有種族歧視的問題。“我們仍不完美。”他提到他1992年競選總統時在紐約遇到希臘移民向他投訴社區里槍械、歹徒泛濫,兒童沒有安全步行上學的“自由”。

  不過,北大學生對他的挑戰并沒有放緩。一名秀麗的女學生站起來告訴克林頓,真正的自由,是人民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發展道路,“只有那些真正尊重別人的自由權的人,才可以自稱了解自由的意義”。

  熱烈的掌聲再一次響起。

  克林頓怎么回答呢?他不得不對這位女學生的說法表示贊同,還不失幽默地舉了“自由止于別人鼻尖”的美國名言說明自由的局限性。“人們有選擇的自由,你必須尊重別人的自由,他們有權作出與你不一人的自由,他們有權作出與你不一樣的決定。”他顯然后撤一步,“我們(兩國)絕對不會在制度、文化選擇上出現完全一致的時候,但這正是人生有趣一點。”

  克林頓最后表示,他感覺到,北大學生的問題含有很多批評的成分。“(你們的)問題對我幫助很大。”克林頓說:“它們幫助我了解別人——不僅是在中國,而且是在全世界——怎么看待我說的話。”

  克林頓在結束答問時,給自己作了個結束語:“(你們提的)問題遠比我的演講詞更重要——我從沒有在講話時學到什么,而只有在聆聽時學到東西。”

  聽眾散去時,人們心中已很清楚:北大學生已給克林頓上了一課。

  8月8日晚,克林頓一行抵上海訪問。9日,出席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的座談會。

  8月10日中午,美國總統克林頓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市民與社會》熱線直播節目擔任嘉賓,與上海市民進行交流,成為與中國市民通過熱線對話的第一位美國最高領導人。在電臺直播室,克林頓回答了上海市民關于貿易、教育、環保、交通、圖書館等電話問題。在長達50分鐘的節目里,克林頓共回答了8個聽眾提出的問題。在回答對教育的看法時,克林頓說,沒有任何一種制度是完美的,而投資教育的回報期比較長,但是回報率卻比任何投資都要高。

  8月11日,克林頓總統參加了上海美國商會舉行的早餐會。

  后來,克林頓還赴桂林、香港等地進行了訪問。

  朋友新書,《靈道渺仙》

無線電子書    現代軍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