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第一一五六章暫別自找麻煩 書名:
那學校的選址是由捐資的華僑鄉親定的。校長說,市教育部門和鎮里不得不尊重他的意見。他說,為什么選在這里?主要是方便那位華僑鄉親村里的子弟就近上學。大家都說,校長說的是實話。有一位與華僑鄉親同村的黨員老師說,當村民知道華僑鄉親要捐資學校時,都議論紛紛,有人甚至希望學校就建在村里。他們認為,這學校應該是本村的學校,應該只招收他們村里的子弟。
老錢知道,村子里說話算數的人是那些輩份高的父老,不管你到了哪里,多有錢,多有權,回到村里,你的輩份不高,都要聽他們的。許多事,政府不引導,往往就會按村中父老那些老頑固的意思去辦。很顯然,在學校選址方面,教育部門、鎮政府的引導工作沒做到家。
那些黨員老師還說,建校的施工隊也是華僑鄉親指定的,建校時也考慮到要建一個防山體滑坡堤,但建校期間,鋼筋水泥都漲價了,所以,校舍建起來,防山體滑坡堤資金卻不夠了。他們說,校長曾經通過村里的父老向華僑鄉親提出再增加捐資金額。但華僑鄉親遲遲不答復。
大家紛紛議論。
有人說,教育部門和鎮政府都詢問過這事。
有人說,鎮里分管教育的副鎮長曾經提出,如果華僑鄉親不答應增資,是不是應該想別的辦法?
校長說,那副鎮長就提出了一個“三個一點”的解決辦法。
老錢問:“哪三個點?”
校長說,三個一點就是,鎮財政出一點,爭取市教育局支持一點,由學校自己想辦法解決一點。他說,學校自己想辦法那一點卻是最先到位的,鎮財政那一點和市教育局那一點到今天還沒到位。他說,鑒于這個原因,防山體滑坡堤只建了三分之一。
老錢搖頭說:“‘三個一點’雖然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但有好的解決辦法還不行,還要抓落實。不落實,再好的辦法不能兌現,那只能是一句空話。”
他先了解鎮財政資金沒有落實的原因。
鎮委書記解釋道:“我們山區鎮都是吃飯財政,嚴格地說,還要靠市財政支持,才能解決工資發放問題,幾乎拿不出資金解決搞建設。更何況,這是一所華僑鄉親捐建的學校。”
老錢說:“華僑捐建的學校又怎么了?華僑鄉親出了那么一大筆錢,鎮里緊緊褲腰帶,就不行了?我就不相信,鎮政府拿不出那十幾二十萬。”
他說,主要還是思想問題,僥幸心理,如果不出事,拖個三幾年都沒關系。拖到不是你當鎮委書記了,這包袱就讓別人背了。
他說,現在,你怎么交代?怎么向華僑鄉親交代,怎么向老百姓交代?
他說,我看你這鎮委書記是當到頭了!
此話一出,老錢也不聽那鎮委書記解釋,就往外走。他要回城區,了解市教 育局那邊的情況。老鄺在后面喊他,他以為老鄺要替那鎮委書記求情,然而,老鄺卻說:“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必須了解清楚,那位華僑鄉親為什么一直沒有答復?在建校過程中,他建設家鄉的熱情有沒有受到傷害?”
老錢愣了一下,問:“你認為,問題比我想象的還要嚴重?”
老鄺說:“有可能。不過,不一定是鎮委書記這邊的問題。他說,你沒聽說過嗎?教育局的壯局長專門假借華僑鄉親的名義,指定某一建筑工程隊,承包華僑鄉親捐資興建學校的工程。我擔心,建這學校時,他也玩這一招,結果,傷害了那位華僑鄉親支持家鄉的熱情。所以,后來資金不足,再要那華僑追加捐資款時,人家就不再搭理了。”
老錢覺得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否則,很難解釋那華僑鄉親為什么不追加捐資款。在建校中,遇到建筑材料上漲,捐資不足的情況不是第一次,以前,認捐的華僑鄉親都很樂意追加捐款,這位華僑鄉親為什么不追加呢?
老鄺說:“你要 有思想準備,有可能會因為這件事,牽扯出一個大案。這個案子會涉及到什么人,我們還很難預料。”
老錢看了老鄺一眼。他在猜測老鄺到底想要說什么?
老鄺笑了笑,問:“你別琢磨我,我只是要你當心。”
老錢試探性地說:“你不會是擔心,這事會涉及到楊曉麗吧?”
楊曉麗在市縣當副市長期間,一直分管教育工作,教育局的壯局長是否得到楊曉麗的默許呢?這一家人,可別這邊是搶險救災的英雄,那邊卻冒出一個貪污分子。
老鄺笑著說:“你想多了。我怎么會懷疑楊曉麗呢?你又不是不知道,那壯局長有多狡猾,別說楊曉麗,就是我或你,他也未必會放在眼里。我只是擔心,這事會倒下一批人,擔心這搶險救災的光彩都被他們給掩蓋了。”
這是一個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
老錢問:“是不是應該向李書記匯報一下。”
老鄺說:“李向東那邊也夠嗆,還是先不驚動他吧!這事還是先不宜搞得太張揚。”
于是,老錢打消了回城區的念頭。暫不驚動壯局長,先向鎮里人了解一些情況,包括分管教育的副鎮長,那學校的校長,以及華僑鄉親村子里的父老們。如果壯局長的某些行為傷害了華僑鄉親捐資建設家鄉的熱情,他們應該知道些蛛絲馬跡。
在調查了解中,情況漸漸明朗了,選擇建校的建筑隊伍時,市教育局、鎮政府和那位華僑鄉親出現了意見分歧。壯局長希望由他指定的建筑隊承建。他說,那建筑隊幾乎承建了全市所有的學校工程,對建學校,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鎮委書記則出于本位思想,希望由鎮下屬的建筑隊承建。他認為,既然是鎮里的工程,理應由他們的建筑隊承建。華僑鄉親卻不偏不依,提出公平招標,誰中投誰得工程。
村中的父老說,最后,華僑鄉親改變了 主意,提出交給壯局長指定的建筑隊。他說,那華僑鄉親做出這個決定后,就回國了,以后就再不過問學校的事了。
老鄺說:“這說明什么呢?為什么就不關心不聞不問了呢?我想,問題就在這里。”
老錢說:“壯局長肯定通過某種辦法說通了那位華僑鄉親。”
老鄺說:“準確地說,是那華僑鄉親出于無奈,同意了壯局長的意見。”
老錢說:“這事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老鄺說:“要查也要等過了這段時間。目前,我們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搶險救災工作上,別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兩人意見還是比較一致的。
有的事,你不得不考慮輕重急緩,不得不考慮影響。如果時機把握的不對,明明是一件好事,也有可能會搞得自己很被動。
老鄺和老錢認為,這事先向李向東和鐘市長匯報,等搶險救災工作緩過不來了,新聞媒體不再那么關注市縣了,再對壯局長采取行動。
鐘市長接到老錢的電話時,正在李向東家里。像在江邊市一樣,還得由他代表組織向楊曉明父母及妻子轉告楊曉明犧牲的消息。此時,李向東是雙重身份,不宜代表組織。楊曉麗為慎重起見,還找來了自己的姨媽和表妹,找來了好朋友虹虹。
那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場面。
如果說,楊曉麗還能強忍失去親弟弟的痛苦。那么,她的父母及弟媳知道楊曉明犧牲的消息,卻是什么可怕的事都有可能發生。
(近段時間,會放緩上傳,請各位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