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一章 危機重重

  馬車至府門前停下,楊元慶跳下馬車,快步走上前,“蘇烈,是你嗎?”

  在門口等候的小將,正是蘇烈,他翻身下馬,向楊元慶拱手道:“楊將軍,我想隨你去大利城!”

  “你是想從軍?”楊元慶問道。

  “正是!”

  沉吟片刻,楊元慶又問:“你父親同意嗎?”

  蘇烈低著頭,凝視著地面,半晌,他才緩緩道:“我從十二歲離家,在天下各處游歷,我父親從不過問。”

  “但你去大利城不同,你可能因此喪命”

  “男兒若戰死在沙場,也是死得其所。”

  “不!你聽我說完。”楊元慶止住了他的話頭,“從軍和游歷不同,一旦你加入了軍隊,你就不再自由,你甚至一生都會在邊塞度過,如果有一天你感到厭煩,你想離開軍隊,那你就會面臨作為逃兵被處決的厄運,作為一個士兵的苦楚不是你能想象得到,你去大利城游歷,作為主人,我歡迎,你在哪里呆一兩年都沒有問題,但你想從軍,我希望你能慎重。”

  “年輕人,你可以先去歷練一段時間,然后再決定。”旁邊楊素拉開車簾微微笑道。

  楊元慶連忙給祖父介紹蘇烈,“祖父,這是我的朋友,固原縣人,姓蘇名烈,比我小一歲,是李靖的徒弟,幾個月前他曾去過大利城,也參加了哈利湖之戰。”

  蘇烈聽楊元慶稱呼祖父,便知道這老者便是大隋第一權臣楊素了,他慌忙上前躬身施禮,“晚輩蘇烈參見楊太仆!”

  楊素捋須點了點頭。對他和顏悅色道:“男兒大丈夫,就應當志存千里,元慶十歲從軍,十五歲便沙場百戰,他雖是我孫子,卻沒有得到半點優待,你若有志向,可和他走同樣的路。”

  蘇烈點了點頭。“楊太仆之言,晚輩銘記于心。”

  楊素捋須笑了笑,一擺手,馬車向府內駛去,等祖父馬車進府。楊元慶這才笑道:“我奉圣上之命,去河北執行秘密任務,可能會有性命之憂,你可愿一同前往?”

  “如果能帶我去,我當然愿往!”

  “那好,你稍等片刻,我去收拾東西,我們立刻出發。”

  楊元慶進府準備。一刻鐘后,他帶著十八名楊素的鐵影衛從府中出來,眾人翻身上馬,一起調轉馬車向城東明德門疾奔而去,迎著一抹剛剛露出的云端的朝霞,二十匹戰馬風馳電掣般向東奔去。

  太原府晉陽縣,并州總管府內,漢王楊諒正背著手在房間內來回踱步。漢王楊諒是楊堅的第五子,也是楊堅最寵愛的兒子,他的封地不僅是并州一地,還包括了冀州的遼闊土地,使楊諒的管轄范圍一直延伸到了滄海,這里也就是從前的北齊故地。

  自從楊廣被冊封為太子后,楊諒的野心之門也隨之打開。如果不是嫡長為太子,那么為什么他就沒有機會?作為楊堅最寵愛的小兒子,楊諒更認為自己才是接替長兄登基皇位的最佳人選,很快,蜀王楊秀獲罪。楊諒極為不安,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楊諒便以防御突厥為借口,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打造兵器、募集亡命之徒。

  他的野心也最終被楊堅察覺,恰好此時,突厥一部寇邊,楊諒之軍北上抗擊突厥失敗,楊堅便以此為借口,將楊諒的心腹大將八十余人統統問罪,流放嶺南,沉重地打擊了楊諒的勢力。

  就在楊堅準備進一步削藩之時,卻不幸病倒,駕崩于仁壽宮,使楊諒逃過一劫,同時也使他認為自己的時機到來,楊諒終于下定決心舉旗奪位。

  此刻,房間除了楊諒的幾名心腹外,另外還站著一名三十歲左右的黑衣男子,此人是從京城趕來的信使,他沒有帶任何證據,他的主人不會讓任何把柄落在楊諒手中,黑衣男子只是來口述一個情報,信不信由楊諒自己判斷。

  楊諒停住了腳步,對這名男子道:“回去告訴你家主人,他的消息我非常感謝,我會記住他這份人情。”

  楊諒又吩咐一名侍衛,“賞他十兩黃金,送他離去!”

  黑衣人千恩萬謝,退了下去,楊諒一直等他走遠,這才得意一笑道:“沒想到楊廣內部居然發生了矛盾,你們覺得是真的嗎?”

  房間內坐著四人,為首是一名須發皆白的老將,此人便是赫赫有名的陳朝大將蕭摩訶,他已經年愈七十,但依然勇猛不減壯年,陳朝滅亡后,他被隋帝楊堅封為開府儀同三司,一直跟隨楊諒,這次楊諒舉旗謀反,他是積極推動者,坐在他旁邊之人是楊諒的謀士王頍,王頍是一代梟雄王僧辯之子,約五十余歲,長三尺長須,相貌清雅,他和蕭摩訶關系最好。

  還有兩人也是楊諒的心腹,一個是嵐州刺史喬鐘葵,另一人是總管府兵曹裴文安,這四人是楊諒的四大心腹,也是楊諒此次謀反的基礎。

  “我覺得這件事有點可疑。”

  蕭摩訶眉頭一皺道:“我不敢想象,楊廣怎么會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將領去做這件大事,難道就因為此人是楊素之孫?”

  王頍卻輕捋長須道:“我倒認為這件事是真,楊元慶雖然是楊素之孫,但我以為他必有過人之處,楊廣才會將此重任給他,從這次楊廣任命穩重老辣的楊素為主帥,而并非最得寵的宇文述,便可看出,楊廣很謹慎,他任命楊元慶來做此事,絕非一時頭腦發熱,由此推斷,確有其事。”

  楊諒點了點頭,王頍說得有道理,以楊廣的謹慎,他不會因為楊元慶是楊素之孫便派他前去幽州,如果楊元慶是無能之輩。楊素也不會同意楊廣的同意,此人必然有過人之處。

  這時,嵐州刺史喬鐘葵微微笑道:“楊元慶此人,我倒是知道一點。”

  楊諒驀然轉過身,注視著他道:“你說說看,此人的情況。”

  “此人是豐州大利城守將,五年前,他還是十歲少年時。在太掖殿獻平胡之策而被先帝賞識,隨軍出征,在開皇十九年的大戰中,重傷達頭可汗,奪其王旗。因而一戰出名。”

  “原來是他!”其他幾人都反應過來,他們都有所耳聞,楊諒更是知道當年楊元慶深受父皇喜愛,而賞賜給他金麟劍。

  “如果真是他,我要立刻出兵攔截!”楊諒果斷道。

  王頍笑了笑,“殿下,我倒建議我們不用插手此事。”

  楊諒愕然,“這是為何?”

  王頍不急不緩道:“其實此事也是好事。竇抗不是一直猶豫不決嗎?我們只要把此事告訴他,他就會知道楊廣已經對他下手,讓他本人去對付楊元慶,這樣他不就鐵了心跟隨殿下嗎?”

  “王參軍果然高明?”

  楊諒連聲贊道:“讓竇抗親眼看一看,楊廣是怎么對付他,他就會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了。”

  旁邊蕭摩訶卻有些擔心道:“如果竇抗對付不了楊元慶呢?”

  楊諒冷笑一聲,“楊元慶無兵無卒,竇抗若連此人都對付不了。他還有什么臉面為幽州總管。”

  商議完,眾人都退了下去,總管府兵曹裴文安卻留下來,楊諒剛才見他欲言又止,便知道他有話要說,他喝了一口茶,這才緩緩道:“你還有什么話要說嗎?”

  裴文安出身聞喜縣裴閥。但他只是一名庶子,自負才華出眾,卻在家族內郁郁不得志,不過裴文安卻頗受楊諒賞識,替楊諒籌劃管理五萬私兵。

  裴文安躬身道:“殿下。卑職有兩件事想提醒殿下。”

  “你說吧!我聽著。”

  “第一件事,卑職想提醒殿下,蕭摩訶和王頍畢竟是陳朝人,不可太過于重用他們,卑職懷疑他們”

  不等裴文安說完,楊諒便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這個我心里有數,現在大戰當前,不要胡亂懷疑大將,說你的第二件事吧!”

  裴文安見楊諒不愿多聽此事,他心中無可奈何,只得又道:“第二件事,是卑職建議速攻京城。”

  這個建議楊諒卻很感興趣,他立刻坐起身道:“你再說具體一點。”

  “殿下,楊廣集結兵力尚需時日,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率精銳直撲關中,先克蒲州,再奪蒲津關,殿下率大軍隨后,屯兵灞上,京師以西揮手可定,這樣京師必然震動,朝中上下互相猜疑,我們再誘之以利,勸說京師守軍歸降,十天之內,大事可定,不知殿下以為如何?”

  楊諒沉思片刻,他還是有點猶豫,前兩天王頍勸他割據北齊故地,因為他手下兵將大多是關東之人,割據北齊故地更容易得到他們的支持,但裴文安的建議又讓他有點動心,如果十天之內能奪下京師,倒是可以一試。

  “殿下,不妨試一試,不行,我們再從長計議。”

  楊諒終于下定了決心,“好吧!我就任命你為先鋒,按你的計策行事,替我奪下蒲州和蒲津關。”

  黑夜中,一輛馬車駛離了總管府,馬車內坐著蕭摩訶和王頍,蕭摩訶曾是王頍之父王僧辯的部將,雖然蕭摩訶投降了陳霸先,而王僧辯被陳霸先所殺,但畢竟已是五十年前的往事,而此時他們同為南朝舊臣,皆對故國充滿了懷戀,他們原以為隋朝的強大,使他們復國之念最終只是一個夢想,但此時,楊諒的謀反又給他們的復國之夢帶來一線生機。

  “以先生之謀略,以老夫的勇力,先生以為我們的復國大業有幾成希望?”蕭摩訶的濃眉鎖成了一條重重的黑線。

  王頍輕輕搖著羽扇笑道:“關鍵是不能讓楊諒真的奪權成功,若他奪取皇權,那他就是隋帝,我們再想復國,那只能是水中之月,所以我勸楊諒割據北齊之地,與楊廣形成鼎足之勢,然后老將軍率軍南下,名義上是為楊諒奪取建康,只要老將軍的大軍過了江,我們揮臂振呼,南方華族必定會舉旗響應,那時我們的復國大業便已成功一半。”

  “關鍵是要阻止楊諒西進關中,同時和楊廣形成鼎足之勢,是這樣吧!”

  “對!這是首要條件,其次是要尋找陳帝后裔,我已派心腹去南方尋找,應該會有所收獲。”

  蕭摩訶長長嘆息一聲,心中充滿了對故國的無限懷念,他是堂堂的華族名門,焉能成為鮮卑人王朝之奴臣?

  “還有一件事。”

  王頍沉思片刻又道:“請老將軍派人截殺楊元慶。”

  “為何?”蕭摩訶不解地問。

  王頍冷冷道:“殺了楊元慶,楊廣便知道形勢危急,必然會派重軍防御,楊諒想偷襲京城的計劃也會成為泡影,他就不得不選擇割據,只有他割據,我們才會有機會。”

  在遼闊的中原大地上,太行山脈就像一條橫亙南北的巨龍,延綿數千里,將河東和河北大地一隔為二。

  千年來,橫穿太行山脈的道路漸漸形成了八條重要的通道,被稱為太行八陘,其中又以井陘最為重要,它是連接河東太原府和河北幽州的直接通道,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條通道的東西各有一座重要的關隘,在太行山西面是井陘關,被漢王楊諒的軍隊控制,而太行山以東則是土門關,被幽州軍把守,每天東來西往,無數的客商和民眾從這條戰略要道通過。

  這天中午,一支二十余人的隊伍抵達了井陘鎮,這是二十余名家丁護衛著一輛鑲嵌有花邊的馬車,一看便是大戶人家女子出行。

  雖然大隋已建國二十余年,但路上并不太平,尤其太行山區,時常有小股草寇、山匪出現,他們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囊中豐厚,而且社會地位低下的商人身上,對于大戶人家出行,山匪們并不敢殺人越貨,他們也害怕鬧出大事,惹來軍隊圍剿,因此往來的客商大多結隊而行,甚至還有商人出錢雇軍隊護送。

  井陘鎮位于井陘關外,隸屬于石艾縣,距離井陘關不足十里,是一座由一百余戶人家組成的中鎮,盡管戶數不多,但商家卻密集,百戶人家至少有八成是開店。

  沿著鎮中的一條石板路蜿蜒向上,兩邊密布著酒肆、客棧、青樓、賭館、柜坊、雜貨鋪、騾馬鋪、邸店等等,幾乎是應有盡有,僅酒肆就有七八家之多。

  一名叫姓鐘的老向導騎著一頭毛驢快速奔來,他對一名年輕的家丁大喊:“楊哥兒,在鎮上吃了午飯再走吧!”

無線電子書    天下梟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