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66章 解甲歸田

無線電子書    隋末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隋初之時,楊廣五兄弟,除了太子楊勇一直呆在京城。其它的四兄弟,也都和漢時一樣,被分封到了各地。

  楊廣的封地就在揚州,在那個地方呆了十幾年,所以他對于揚州有種特別的偏好,當了皇帝后,還數下揚州。

  但是到了楊廣當皇帝后,只有三個兒子,還早早死了一個,剩下的一個還在吃奶。唯一的一個成年兒子楊瞇,以前也曾經分封到地方,仁壽中,拜揚州總管沿誰以南諸軍事。楊廣登基后封齊王,增邑四千戶,大業二年,尋轉豫州牧。第二年,轉雍州牧,尋徙河南尹、開府儀同三司。

  楊瞰長的帥,美容儀,蛛眉目,頗涉經史,尤工騎射。不過他長大后結識了不少如同宇文化及這樣的人物,徹底的成了一個浪蕩皇子。后來太子亡,當時楊廣只剩下了他這么一個兒子,朝中大臣都上書立楊瞇為儲君。不過楊瞇那時早已經成了一個荒淫皇子,平日里無惡不作,他的齊王妃是民部尚書沖之女也,早卒,楊瞇遂與妃姊元氏婦通,遂產一女,外人皆不得知。

  楊瞇專門找了一個看相算命的給大妓子看相,結果看相的說“此產子者當為皇后,王貴不可言。”。從此楊瞇就真的認定自己將來是太子了,更加的荒淫,最后終于連楊廣都看不過去了,禁閉在宮中。

  現在楊廣已經和蕭嬪生了一個兒子,雖然小,但是十分聰明,對于楊瞇已經放棄了。此時一聽到虞世基的話,也不由的沉思起來。楊瞇雖然荒淫,但好歹是他的兒子。他就這么兩個)兒子,既然已經不打算將來讓他當太子,那還不如把他打發到偏遠的遼東去,也算是放逐了而且如此一來,有一位親王坐鎮遼東,相信也能安定遼東。

  虞世基和齊王有過交情,他這也算是為齊王出力,幫他一把。但是其它如宇文化及等人,卻是齊齊驚訝了一聲。把齊王安排到遼東,這就已經等于是分封齊王了。親王坐鎮地方,這在王朝初建時是有好處的,因為那能幫助中央鞏固地方政權。但是現在是什么時候?當初皇帝的幾個兄弟分封地方一個最后扯旗造反了,還有兩個也有這意思。就是楊廣也是靠著在地方結交的勢力,最后才能廢了太子。

  眼下趙王才不過五歲,齊王卻已經有二十八歲,把齊王分封到遼東去那將來誰知道會是個什么局面。很有可能,這就是一個取禍之道。

  雖然宇文述等大臣,也知道楊廣這是在準備為將來趙王為儲做準備。但是把齊王放出去,這將來弄不好,就將成為諸侯與新皇的皇權之爭了。

  宇文述起身道,“陛下,如今天下早已經是三省六部中央集權,這個時候再將親王坐鎮地方,那必將不利于朝廷中央集權,這是個不好的先兆請陛下三思。”。宇文閥早已經將籌碼下到了年幼的趙王身上,這個)時候,他可不愿意看到事情還起變數。最好就是將齊王一直關在宮中,和蜀王楊秀一樣。

  楊廣就是一個乾坤獨斷之人,一旦他決定了的事情,要想再改變卻是十分艱難。他就這么兩個兒子,既然打定主意放棄齊王。他就不愿意這個兒子一輩子被關在宮禁之中,把他放到遼東,也讓他做一個享福閑王吧。

  “寧文愛卿多慮了齊王去遼東,聯不過是不愿意看著他這一生就這樣幽閉宮中。放他去遼東聯也只坐給他監察之權。他無權干涉遼東地方軍政事宜,不會有什么影響的。聯意已決,你們就不要再說了。好了,時間也差不多了,回殿內朝會吧。”。楊廣揮一揮衣袖將其它還想要說話的大臣制止了。

  皇帝再次上朝,眾大臣山呼萬歲。

  楊廣笑著點點頭,“眾愛卿平身”。

  “今日,聯要公布一件大事自元德太子早薨,東宮儲君之位一直空虛。東宮為一國儲君關系到天下社稷。長久空虛,必然會讓天下不穩。聯考察良久,趙王皋宇量弘深、謙卑仁孝。聯決定,立趙王楊皋為東宮太子。”。

  楊廣的話一出,真是群臣驚呼。太子楊昭去世已經七年,七年來儲君位置一直空虛。原本眾人都以為當時唯一的皇子楊瞇會是太子,哪料到最后卻反而獲罪被禁閉。如今七年過去了,哪曾想,皇帝突然立五歲的趙王為太子。才五歲的孩童,又哪能看出什么宇量弘深來。

  緊接著楊廣繼續道,“剛才內史侍郎虞愛卿直言,由親王坐鎮遼東。遼東剛剛平定,正需要皇室宗親坐鎮,所以聯思慮良久,決定改齊王為遼王。并為遼東觀察使,坐鎮遼東,督察地方!…”

  不少的大臣已經開始輕聲議論,今天皇帝還真是語不驚人誓不休了。突然間就把兩個兒子給定位了,五歲的趙王當了太子,年長的齊王等于發配去了遼東。

  等到殿內監連喊數聲肅靜后,殿中大臣才安靜下來。

  “遼東高句麗已平,至今日起,我大隋將在遼東分置七郡四十九縣。分別為遼東郡、扶余郡、卑沙郡、國內郡、鳥畢郡、平壤郡、新城郡。吏部自今日起,需立即拿出一份名單,調齊七郡四十九縣之各級官員,在三月內必須到任遼東地方。”。一震接著一震,殿中的大臣們都覺得有些暈乎乎的了。

  分派官吏到地方,那么只要有個半年一載的時間,整個遼東就能劃入大隋中央朝廷的管理之中。而大隋朝向來是以文治天下,天下府兵雖多,但是錢糧器械卻是由各郡掌握劃撥。府兵雖然由兵部調兵,衛府掌管,但是如果沒有錢糧,一樣寸步難行。地方郡縣頭官就是最好的監察各地衛府的機構,一有風吹草動,他們都能知道。

  一上來三件事公布完,接下來就是重中之重的遼東將士的處理了。對于這些遼東兵馬,雖然楊廣有些防范,但是事關大隋的江山邊疆,更關系到他楊廣的個人武功,他沒有理由因為一點猜忌,就馬上把遼東棄之不顧。那樣的行為不是他一個自比泰皇漢武的君王所能做的出來的。

  “此次平定遼東,陳破軍及遼東行營十余萬將士勞苦功高。有過罰,有功則賞。聯從吝惜賞賜,之前聯曾經連續幾次封賞遼東將士。不過考慮到遼東距離中原太遠,錢糧運輸不方便,所有聯最后和幾位大臣們商議,做了一個)變通。”。

  “自今日起,遼東行營就地解散,十余萬將士全部轉為府兵。在遼東七郡設立七十個鷹揚府共八萬四千人1每府一千二百人。每府定正五品鷹揚郎將一位、從五品鷹擊郎將一位,其余三位正六品越騎校尉、三位正步騎校尉,一位從七品司馬、一位從七品長史,另有六位從八品六曹參軍事,二十四位正九品隊正、二十四位從九品隊副。”。

  按楊廣的計劃1十萬遼東行營兵馬中,只保留七十位正五品鷹揚郎將、七十位從五品鷹擊郎將,四百二十位正六品校尉,七十位從七品司馬、七十位從七品長史。四百二十位從八品六曹參軍事,一千六百八十位正九品隊正,一千六百八十位正九品隊副。總共皿千四百八十名各級軍官,相比于之前的一萬多名軍官,等于裁判了四分之三。

  而在從五品之上,每郡置正四品都尉一名,從四品副都尉一名”所掌兵馬區別于府兵,為邊關軍事郡兵。除此外,在一些重要的關口,還設軍鎮,鎮將軍從四品、副將從四品,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七品,另還有六個各曹參事。

  整個遼東七郡就有七都尉、七副都尉。另設九軍鎮,也有九位鎮將軍,九位鎮副將。楊廣如此一來1就將遼東行營中,所有正五品以上的軍官給安排了,十六個正四品,十六個從四品。基本上原先行營中總管以上的將領,都被安排到了這些職務中。

  整個遼東行營一分為三,一部份為府兵,兵馬最多,有十二萬人。一部份為七郡郡兵,每郡三千人,一共兩萬一千人。一部為九關軍鎮,每關三千人,兵馬兩萬七千人。府兵八萬四,郡兵兩萬一,鎮兵兩萬七,一共十三萬兵馬。

  而所有原先給的那此散官,勛官,除了陳克復、李奔雷、李節、毛喜,還有毛嫻等七人,還保留了散官,勛官、爵位外。其它的所有將士,不論高低,全部取消。包括毛嫻、魯世深等在內的原先行軍總管一級的,全都成了各鎮將軍,或各郡的都尉。

  封賞、軍餉,包括戰功賞錢,全沒了。楊廣御口一張,所有的一切,全換成遼東的土地。每位士兵授永業田刀畝,口分田120畝,口分田死后得交還。另所有軍功按大小折算,由遼東授于土地。水業田、口分田均不得買賣,但遷徙和身死無力營葬者可賣永業田。

  而所有的軍官則不但同樣能授田,而且還有糧餉,并且還有按職務分配的職分田,正四品15頃,從四品10頃,正五品8頃,眾五品6頃,正七品四頃,從七品兩頃。正八品一百畝,從八品八十畝,正九品六十畝,從九品四十畝。所有職分田不準買賣,離職時交于繼任者。

  另外對于遼東的那此民夫,皇帝也下令全部留在遼東,他們每人可以分得達畝永業田,達畝口分田。不管是士兵軍官,還是民夫,只要家中親人愿意遷入遼東者,按人頭分地,男子15歲以上,授永業田20畝,口分田40畝,婦人永業田20,口分田40畝,奴婢同樣授田。而且規定,家有一頭牛者,每頭牛多授五畝地,限四頭牛。

  而對于中原百姓,有自愿入遼東的,直接按人頭算,男子15歲以上,授永業田20畝,口分田40畝,婦人永業田達,口分田40畝。整個授田,因為是新打下的遼人土地,所以楊廣倒是很大方,比之中原授田的數額大上不少。不過這些遼東之地,本來產出就低,而且大多是生地,需要輪種,所以一家人所得的田地,如果辛勤勞作,不受戰亂等影響,溫暖自足是絕對能保證的。如果在中原活不下去的,是絕對愿意闖遼東,討條活路的。

  看到宣旨官,一條條,一樣樣的,將遼東的將士、民夫等統統都算是給安排完了。錢糧實物賞賜一律沒有,全部換算成土地。就是那些戰死戰士民夫,所有的撫恤金也同樣換算成了土地。

  整個遼東相當于中原江誰那么大,可以說土地無數,特別是過了大梁河以南,那里地勢開闊,土地更好。而如果再過了鴨綠水,那里已經是平原了,田地肥沃且氣候和中原南方也相差無幾。這么大一片的土地,現在只有遼東行營的士兵民夫三十來萬人,加上遼東的那些遼人也不過是百多萬人,這么大片的土地,就是容納個五百萬人都沒有問題。

  等聽完了所有的對遼東將士的安排,眾大臣也開始關心起陳破軍和李奔雷等四位行營最高將領的安排了。連宇文述等人都是一臉的期待,剛才楊廣和他們商議了半天,最后也沒有說出個最終決定。

  他們只知道,楊廣已經拿定主意,會把陳克復繼續留在遼東。但是遼東行營已經解散,各路兵馬全都分散,陳克復到底要如何安排,卻又還是一個未知數。

  楊廣拿過一個手卷,遞給了一旁的宣旨官,宣旨官輕步上前,伸出雙手捧過楊廣手中的手卷。按隋制,圣旨必須經過中書擬詔,門下省封駁,尚書奉而發出。經過了這么一個完整的程序,這才是一道合法的旨意。如果沒有對過三省,甚至有一省沒有通過,他就不能是圣旨。最多只是皇帝手敕,而皇帝的手敕除了一些私事,朝中國家大事,皇帝的手敕是無效的。

  不過到了楊廣的時候,他父親的那一套,已經被他弄的差不多跨子。三省中,正經主官都沒有了,哪個敢不通過他的旨意。所以此時這份手卷,卻已經等同于三省通過的圣旨。

  只不過這份圣旨,此時卻是沒有一個人知道是什么內容,只是隱隱的知道,這里面就是陳克復等將領的封賞任命。

  :今晚可能沒有更新了,大家不用再等,我一會去吃完飯再繼續碼,如果太晚就不發了…求票票…(。

無線電子書    隋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