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06章 統帥七軍(二合一大章)

無線電子書    隋末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一卷戰遼東第206章統帥七軍(二合一大章)

  隋末第一卷戰遼東第206章統帥七軍(二合一大章)

  (才子木子藍色:第一卷戰遼東第206章統帥七軍(二合一大章),本閣每日火速更新,才子晝夜為君墨,只望得君識其思,假如本章節內容不完整或有其他問題可與本閣管理書童:冞氏寀子(admin)取得聯系或登陸君自用戶報錯,請務必注明書名與章節哦!君若報時,閣必會處理!)

  九千精銳破軍老兵,加上八千老府兵,那就是一萬七千人馬。而且其中還有千余經驗豐富的中低層軍官。

  “諸位,大家不要忘記了,今時不同于往日,半個多月前,我們在城北大校場整編兵馬,用一萬破軍營將士擴編出了八萬兵馬。那個時候比現在情況可是要惡劣多了,十比一的新老比例。可是如今呢?雖然時間只過了半個多月,可這半個月卻比的上普通軍隊訓練一年的時間。”

  “八萬兵馬,這些雖然依然還都是新兵蛋子,可是,他們也全都是見過血的老兵。遼東城突襲戰、遼東城伏擊戰、金山城伏擊戰、扶余道被伏戰、扶余城騎戰、武羅城包圍戰,前后月余,轉戰千里,數萬人以上的大戰數場,十萬人以上的大戰我們也打了一場。染滿雙手的鮮血早已經讓這八萬戰士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戰士,月前我們只有一萬老兵都能擴編出八萬兵馬,且連戰連捷,難道如今,我們有八萬兵馬在手,在增擴四萬兵馬居然要畏難不前?”

  有了陳克復的表態,諸將也不再說什么,對于增兵一事也算達成一致。

  “大帥,現在我們有六個師,這新增四萬人馬,按例增添四師嗎?”李奔雷老爺子直接問道。

  老爺子一問,陳克復也猶豫起來,當初搞出師團這樣的編制,是為了繞過大隋的軍制,弄的是民壯臨時兵馬編制。現在既然是有了編制的正規兵馬了,最好當然是按照隋行軍編制來弄最好了。

  不過陳克復對于這些行軍具體的編制并不是很明白,只知道行軍編制都是不統一的,每次出征都是按照行軍規模而將征召的將士重新編制。

  “副帥、于將軍、李長史,你們都是將門世家出身,又一直都是我大隋軍中前輩,你們覺得這十二萬人應當如何編制更能適應眼前的情況?師旅團營編制,不過是當初的權宜之計,如今我們也有了發展空間,又有了陛下的正式詔書,當按制編制兵馬才是正道。”

  于欽明家族乃是關隴軍事大貴族,他父親,他爺爺,甚至是他爺爺的父親,爺爺的爺爺,那都是手統大兵的軍中重將。而他本人也是從伍二十多年,對這軍車的事情可謂是知道的十分詳細。你問他別的,他可能不知道,但是問他軍隊編制,那他絕對是權威級人物。

  于欽明倒也沒客氣,眼下入了遼東軍中,遼東行營目前新立,還只任命了四個最高職務,下面還有一大把的軍職沒有任命呢。這個時候,他自然也是當仁不讓,好好表現出自己能力的時候了。

  “大帥,我雖然剛到軍中,但經過我多日來的觀察,發現我軍將士士氣高昂,敢打敢沖,確實是我大隋一等一的強兵,雖然還有些稚nèn,但是稍加磨煉,必能成為我大隋的最強軍。”一上來,于欽明先是老道的拍了一通馬屁。

  “大帥的師旅團營編制倒也沒什么問題,大軍當初整編之時,全是新兵,所以大帥將步騎分開,卻沒有再細分弓手部隊,弩手部隊,奇兵部隊,跳蕩部隊,這倒也是正常。畢竟雖然我大隋兵馬,雖然向來講究混合協同多兵種作戰,但是沒有受過訓練的兵馬,如果強行要求進行陣形多兵種混和協同作戰有些不太現實。當時的情況下,不分兵種,反而更能提升兵馬的戰斗力。”

  陳克復之前的編制,只是區分了步騎兩類兵種,其余所有的步兵都是沒有再分的,反正在陳克復看來,隋軍裝備精良,每個戰士即有長槍、步槊類的長武器,也有盾牌類的防御武器,且又還有長弓、手弩一類的遠程武器。所以他并沒有再區分,而是面對什么情況,就用什么武器。

  不過在于欽明這樣的專家眼中,陳克復的這一套卻有些不太專業。

  隋朝的軍隊雖然不是那種職業軍隊,但是隋軍的訓練還是很好的,所以隋軍行軍作戰之時,各兵種都是區分的十分細致。更兼有一套套的不同的軍陣陣法,可以說,隋軍的指揮藝術,那根本就不是陳克復他們這些半路出家的土包子可比的。

  大隋兵馬,分為陸軍、水師,而陸軍又分為步軍、騎軍兩大兵種,步軍之中又還有細分,按戰斗編組,分為跳蕩兵,奇兵,弓兵、弩兵,弓兵、弩兵好解釋,顧名思義就是拿弓和弩做戰的步兵。而跳蕩兵,就是跳蕩而出做戰的兵種,說白點,就是沖鋒陷隊一類的。

  而奇兵,不是說埋伏的奇兵,而是在戰斗中,以格斗見長的都屬于奇兵,也是機動部隊。一般在防御時,使用盾牌的都是奇兵。

  現在陳克復軍中的重步兵陌刀兵,可以說是既能格斗又能沖鋒,奇兵、跳蕩兵里都能分進去,也可以單獨為一兵種。

  而陳克復的馬隊騎兵,又分為重裝騎兵和輕裝騎兵,且不論重裝輕裝,都是可以在馬上進行沖鋒格斗射擊。

  在于欽明看來,如今的遼東軍裝備豐富,想要什么裝備就能有什么裝備,那么這樣的部隊是最適合進行多兵種細分的。畢竟士兵不可能都是全才,隨便挑一個都是即能百步穿楊,又能披著重婁步兵鎧提著陌刀沖鋒的超級戰士。

  那么在這樣的情況,把兵馬細分,讓射擊技術好的,提出來做弓手、弩手,讓身材高大,體格健壯之人披重甲、執陌刀。善于格斗的做奇兵、善于沖鋒的做跳蕩兵,善于騎射的做騎兵,這都是揚長避短,各盡所長,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所有士兵的戰斗力。

  仔細的思考了半天之后,于欽明道“大帥,如今我軍中將士大多都是如您所說的,上過戰場,見過血的老兵了。那么按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的兵馬再細分一下。我建議,整個遼東行營分為七軍,為左前軍、左前軍,左廂軍、右廂軍、中軍,左后軍、右后軍。而每軍下轄七營,分為左前鋒營、右前鋒營、左廂營、右廂營、中軍營、

  左后衛營、右后衛營。如此七軍四十九營人馬,中軍營每營四千人馬,其余各營每營兩千人馬。如此一來,每軍一萬六千人,再加后勤醫療營、工兵營兩營輔兵營四千人,正好一軍兩萬人馬。”

  “每營兩千人,四十隊,其中步兵一千四百人,騎兵六百人。分為弩手六隊三百人,弓手六隊三百人,跳蕩兵六隊三百人,奇兵六隊三百人,重裝陌刀兵四隊兩百人。騎兵則為重裝騎兵四隊兩百人,輕騎兵八百四百人。”

  “每軍中軍營兵馬增加一倍為四千人馬,各兵種也都增加一倍。”

  “如此遼東行軍元帥府下轄七軍四十九營戰兵,112000人。輔兵十四營,28000人,全軍一共十四萬人馬。步兵78400人,騎兵33600人。

  其中,跳蕩兵16800人,奇兵16800人,弓兵16800人,弩兵16800人,重裝陌刀兵11200人。輕騎兵22400人,重裝騎兵11200人。”

  對于這樣的編制陳克復閉目沉思了一下,搖了搖頭道“于將軍七軍四十九營的編制很合我意,只是這如此一來兵馬卻超標了,人數達到了十四萬,而我們卻只有十二萬兩千人,超了一萬八千人馬,這可不是個小數字。而且,按這個編制法,那么其中的重裝步兵和重裝騎兵數量都各將達到一萬一千二百人。重裝步兵和重裝騎兵那是我們軍中的王牌部隊,對于這兩支兵馬的威力大家也都明白,只是他們的裝備和戰士的要求卻太高,現在我們一共也有六千重步兵、四千重騎兵,連一半數目都答不到。”

  重步兵和重騎兵,這兩支部隊的戰斗力那是很變態的,對于這樣的部隊,陳克復當然是想擴大,不過戰斗力高必然要求也高。兩支部隊的鎧甲就相當變態,陳克復當初留守遼東時就已經有了五千甲騎具裝和三千重步兵甲。現在他手上還有一千重騎兵甲,可是這重步兵甲卻是一直缺貨,一個多月全力開工打造,到現在也不過是打造了三千來套鎧甲,剛好湊齊了六千重步兵。

  而且重步兵的陌刀也同樣是個難事,他如今手中的陌刀包括當初用斬馬劍改造的那三千把,也不過是六千來把。要想讓重步兵擴充到一萬一千二百人,光是重步兵甲和陌刀就得軍中所有工匠打造上兩個月時間。更何況,要打造出一支一流的重步兵,光有武器鎧甲還是次要的,還得有最健壯勇猛的戰士才行。

  “我看這樣吧,重裝步兵陌刀隊和甲騎具裝重騎兵部隊不要四十九營都編齊。這兩個強大的兵種,我們七軍,只由各軍中軍營配置。如此一來,七個中軍營有重騎兵共兩千八百人,重步兵兩千八百人。各營減掉的數字,和陛下許可的數字正好相當。”

  這樣一改,除中軍營依然為四千人外,其余各營卻等于每營剩下一千六百人,一千二步兵,四百騎兵。

  大家覺得這樣改都還不錯,不過有人不同意了。重騎兵旅郭孝恪和重步兵旅的李世民兩人差不多同時站起來開口道“大帥,不可!”

  他們兩人分別擔任東北軍中的兩支王牌部隊,重步兵旅和重騎兵旅的旅長。雖然如今表面上這兩支部隊都只是預備役部隊,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兩支部隊才是整個軍中的王牌嫡系部隊。

  如今于欽明和大帥等人商議來商議去,結果卻把他們掌握的部隊給折分了,這讓兩人可如何愿意。把部隊都給拆分了,部隊都沒了,他們還到哪當旅長去。

  “大帥,重步兵旅和重騎兵旅那是我們手中最精銳的王牌部隊,這是我們最有戰斗力的部隊。現在如果把他們的拆分了,那還如何保持戰斗力啊?重騎兵和重步兵靠的就是那股銳氣和沖撞力,如果都分成了四百人的小隊,如何還保持的了戰斗力?”

  他們的話中也確實有為戰斗力的問題考慮,不過陳克復卻也明白他們心里更多的是私心。笑了笑后道“你們說的也有道理,行營七軍,本帥將自領一軍,中軍將由本帥親領。所以本將中軍七個營將不再按普通配置,我打算在七個營中,組建一個重騎兵營,人數四千。兩個輕騎兵營共四千人,一個重步兵陌刀營四千人,一個弓手營兩千人,一個弩手營兩千人,一個長槍步兵營兩千人。如此,中軍七營八千騎兵,一萬步兵。”

  這中軍的配置那絕對是最豪華型的配置,陳克復自領中軍,當然也要掌握著最精銳的王牌部隊。

  不過這樣一來,最后整個行營的兵力還是達到了十二萬七千六百人,超過了五千六百人。而且這還有元帥府本部的人馬沒算進去。

  行營的大致框架弄好之后,最吸引眾將的就是軍官的任命了。現大遼東行營一成立,那么過去的東北軍也就將成為歷史了。他們這些師長團長也都失業下崗了,能不能在新的行營之中弄到好的位置,這是所有人都關注的。

  “諸位,元帥府的新編制出來了,那么過去的編制也將解散。元帥行營,以十人為一伙,設伙長。五十人為一隊,設隊正和隊副。每營之中又設弓兵2團,、弩兵2團、奇兵2團、跳蕩兵2團,每團三隊150

  人。另騎兵2團,每團四隊200人。每團設一校尉,及副尉。”

  每營設一總管,一副總管,一司馬、一長史,并六曹參軍事。每軍設一行軍總管,一副總管,一司馬,一長史,并六曹參軍事。”

  “七軍之上為遼東行營元帥府,本帥為行軍元帥,李奔雷將軍為副帥,毛喜為行軍司馬,李節為行軍長史。下轄元帥府參謀司、特勤司、

  調查司、警察司、憲兵司、破軍講武堂、元帥府警衛營、通訊營、偵察營。共一堂三營五司。”

  伙長、隊正、校尉、總管、行軍總管、行軍元帥,整個大軍的軍官編制少了好幾級。百人單位的旅帥沒了,千人編制的府級郎將沒有了。

  整個大軍從元帥到伙長,只有六級。

  對于這樣的編制,于欽明沒什么意見,事實上隋軍行軍編制中,連校尉這級的都干脆的省略了。大隋行軍制度中,都是以隊來基本單位的,各軍大軍團做戰指揮時,都是直接指揮到隊的。

  “大帥果然明悉兵法軍制,確實高明。”于欽明等一眾身份有些尷尬的老兵們拍著馬屁道。

  框架搞起來了,接下來的也就容易了,不過是直接按著框架填充就行了。左前軍就是毛翊的第一師擴充組建,軍旗天狼。右前軍為胡的第三師擴充組建,軍旗青龍。左廂軍為魯世深第二師擴編,軍旗飛熊。右廂軍為陳貴第六師擴編,軍旗朱雀。中軍為陳克復親領,以重步兵旅和重騎旅、輕騎兵獨立團、原司令部偵察團等擴編組建,軍旗為黃金獅子旗。左后軍為劉鐵柱的第五師擴編,軍旗玄武。右后軍為張合的第四師擴編,軍旗白虎。

  除了陳克復的中軍22000人馬,其余六軍每軍17600人。全軍戰兵49

  營,594團,1992隊。在隋朝這個中央王朝對兵權控制的十分嚴格的時代,陳克復牢牢的握有了這樣的一支大軍,可以說是十分的難得。當然,隋朝已經開始沒落,以后貴族大將們越來越容易掌控兵馬。

  七軍的統兵將領沒有太多的改變,原各師師長搖身一變,成了各軍行軍總管,副師長成了副總管,參謀長成了行軍司馬,又增加了一個行軍長史。至于陳克復親領的中軍,則由他親任中軍行軍總管,陳青任行軍副總管,于欽明任行軍司馬,陳家莊剛到的陸千為行軍長史,年過五十的陸千曾經是南朝東宮左率衛。

  而李世民有些失望的擔任了中軍七卑的重步兵營總管,郭孝恪為重騎兵營總管,李承義和羅林分別擔任兩個輕騎兵營的總管。張錦倒是連升幾級,直接提撥了元帥府警衛營的總管了。

  雖然兵馬還要等接下來的時間里征召,但是整個七軍所有的軍官卻不用等到后面,直接就在軍議廳中一級級的直接任命到了隊正、隊副了。至于伙長一級的,反正是不入品的,就由各營總管回去后自己任命了。

  行軍元帥正一品,各軍行軍總管從三品,各營總管正四品,各團校尉正六品,隊正正九品。大大小小的九品以上軍官三四千人,這么多的軍官,連軍官的印章都來不及刻印出來,陳克復直接找了許多文書過來抄寫任命書,然后再讓新提撥的警衛營總管張拿著他的帥印給幾千份任命書一一蓋章。

  取消了原來的所有臨時軍職名稱,不過陳克復卻并沒豐取消軍銜制度。這玩意雖然看似簡單,但掛上之后,即能激勵將士,也便于統一指揮,卻是作用不小。

  換了新編制后,元帥就是上將,副帥、行軍司馬、行軍長史則是中將,各軍行軍總管則為少將,副帥、司馬、長史則是準將。營總管則是上校、副總管、司馬、長史則是中校。各團校尉則是少校,團副尉、司馬、長史則是上尉。各隊隊正中尉,副隊正少尉。伙長依然是上士,副伙長則是中士。再下面的大頭兵則是下士、上等兵、列兵三級。

  做為中軍的王牌營總管,又是大帥陳克復的心腹嫡系,李世民和郭孝恪兩人雖然依然是營總管,但是軍銜卻被提升了一級,將兩人從上校提升為了準將,總算是讓兩人失落之余,又高興了不少。

  建立行營,授予行營軍職,軍議大廳中熱熱鬧鬧的一直過了差不多四個多時辰,整個遼東行軍元帥府才算正式成立了。全軍近十三萬人馬,幾千位軍官全部到齊,一個蘿卜一個坑,每一個官位都很快的全部安排滿了。

  等到大家又寒喧了會后,陳克復咳嗽了幾聲,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諸位,遼東行營已經成立,各級軍官的任命也已經完成,這是今天軍議的第一個議程。接下來,還有一件十分緊急的事情要告訴大家,張總管,將特勤司發回來的情報發給大家看下吧。”

  張錦起身從陳克復身旁的桌上拿起一個錦盒,走下大廳中給每位營總管及以上的將領們發了一份。

  “各位,這是特勤司的弟兄們在幾個時辰前才從平壤發回來的情報,這是最新最絕密的情報。各位在看過之后,絕對不能在這個軍議廳以外傳播,違令者以泄露軍機罪論處!”

  聽到陳克復如此嚴肅的警告,一眾將領都不由得愣了一下。居然是從高句麗的京城平壤傳回來的情報,而且又被大帥如此交待,那么這份情報絕對是十分的重要。

  對于這個神秘的特勤司,眾將領們也是佩服不已,居然這么快就能從敵人京城之中搞回重要情報來。這次行營整編,大多數編制都有變動,偏偏過去神秘的司令部直屬四司,特勤司、調查司、警察司、憲兵司居然一變沒變。由此眾人也都很知道了這幾個神秘的部門有多么的重要了。

  于欽明剛被解救的時候,也經過調查司的詳細調查,但是他還是頭一次聽說這個特勤司。此時才明白,原來這個特勤司是一個軍情情報間諜機構。不由得對于陳克復的手段本領有了更深的認識。

  “作戰代號:“游騎兵,。第一階段目標,三個月內從王國平壤、漢城、國內城、烏骨城、卑沙城等山城征調五萬受過訓練的老兵,并且王國東部、及南方征調各貴族領主私兵五萬,另王國南方奴隸五萬、青壯丁五萬,組建北伐軍。作戰目標,奪回遼河一線的遼東城、

  新城兩大戰略要塞。殲滅遼東城中的一萬隋軍,四十萬民夫,全面奪回遼東以東所有領土。”

  “此次作戰計劃…總動員十五萬大軍,其中包括三萬騎兵兵,十二萬步兵。由王國大將乙支文德為主帥,榮留王高建武為副帥。大軍分為三個部隊,以榮留王高建武統一萬騎兵為前鋒,直接從烏骨城出發,越過大粱水后繞過遼東城,直插遼水河岸,徹底切斷隋軍后退中原路線。”

  “東部大人、大對盧淵子游第三子淵凈水率一萬騎兵從國內城出發,渡過大粱水后,北上扶余道,負責匯合淵太祛兵馬后,自北南下,直接包圍新城。”

  “在前鋒高建武切斷隋軍遼河退路,淵子游圍困新城之后,大帥乙支文德新統十三萬大軍直接渡過大粱水,再過小遼河,大軍圍困遼東城。十三萬大軍在冬季到來之前,拿下遼東城,殲滅城中守軍,俘虜所有隋朝民壯。如果戰事順利,將在冬季之前,發動游騎兵第三階段戰略攻勢,大軍渡過遼河,重新奪取被隋軍二次攻遼時奪走的懷遠鎮、瀘河、通定三鎮,并在遼河西岸重新建立起堅固的據點防線。”

  整個軍議室中安靜無聲,沒一會三百來個將領就已經傳閱完了這份絕密作戰計劃…。一眼可以看出,這是特勤司的弟兄竊取到的高句麗作戰計劃。

  這樣絕密的作戰計劃…,眾將都有些驚訝特勤司居然能搞的出來。

  “大帥,這份情報是真的嗎?”副帥李奔雷有些遲疑的道。

  如果這份情報是真的,那他們不久后面對的是就是高句麗名將乙支文德、高建武聯合指揮的十五萬大軍。這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情報,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陳克復聲音低沉的道“這份情報是真實的,為了這份情報,特勤司平壤特勤處的十八個弟兄,為國捐軀十三人,重傷三人,才將這份好不容易弄到手的情報送了回來。這是份染滿了特勤司弟兄鮮血的情報,對我們十分重要。我提議,全體起立,為陣亡的十三位特勤司弟兄默哀十息。”

  說完帶著站起,低頭肅立。整個軍議大廳中的三百多名軍官也紛紛起立,低下頭為這些沒見過面的弟兄默哀。

  “大帥,如果這份情報是真的,那么這份計劃…高句麗人真的有能力實現他嗎?集結十五萬大軍,以目前高句麗的實力怕也不容易吧?而且高句麗人在制定這份計劃…的時候,好像還并不知道扶余道淵太祛他們已經被我們一鍋端掉了。”

  “而且,現在這份情報我們損失了數十位弟兄送回來了,但是遼人肯定也是知道了這份計劃…泄密了。并且,扶余道淵太祛戰敗的事情肯定也瞞不了多久,相信用不了多久高句麗人肯定會知道整個遼東的真實情況,到時他們肯定會重新制定一份作戰計劃的。”

今天一萬六千字更新完成,求票  “與猶未盡,即點下回,現章未續,即回,更多神書等您評閱!”

  電腦站:

管理書童:冞氏寀子刷新速度:0.000197721秒

無線電子書    隋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