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735 史詩佳作

  今天第一更,求推薦,求訂閱!

  克里斯范朋克在“電影評論”撰寫的“二十一世紀的‘公民凱恩’”影評,的確是引起了軒然大波,但事實上,對這句話表示贊同的媒體,居然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想象一下,在試映結束時候,五家媒體一致亮出一百分的評價,這就是彩虹難逢的一次現象;而電影上映之后“紐約時報”和“電影評論”中肯的分析和評論更是將電影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所以克里斯范朋克的觀點得到大部分認可,也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

  事實上,即使是“首映”雜志,也很難發表出大篇的批判言論。艾略特卡特這一次絞盡了腦汁,也只是寫出了一篇不痛不癢的影評“埃文貝爾過于追求大膽的體現,最終變得冷冰冰,沒有任何實質的情感在其中。‘不”這是拉開故事序幕的第一句臺詞,我覺得它也適應于對這部影片的評語中。”

  艾略特卡特主要從丹尼爾普萊維的情感變化上對電影進行了批判,H.W.普萊維與父親之間的情感變化太過粗線條,不夠細膩;假冒的亨利普萊維的到來對于丹尼爾普萊維的影響也顯得有些突兀,在補充丹尼爾普萊維人格的方面作用還是不夠明顯;另外,丹尼爾普萊維終生未娶的這件事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當H.W.普萊維也選擇了離開之后,丹尼爾普萊維只能在后面破口大罵。就像是四十二街邊站著的妓.女。埃文貝爾對于情感節奏掌控上的弱化,嚴重影響了整部作品的完成度,使得影片變得冰冷木訥。”

  這就是艾略特卡特唯一能夠找出的的缺點了。但很快,就有一大堆的影評出現,就為了反駁艾略特卡特的這種觀點。顯然。這一次影評人都有些激動,他們不允許有人侮辱“血色將至”這樣一部絕世佳作。這種情況比起以前只有威廉伍德一個人孤軍奮戰要來得好上許多。

  首當其沖是英國“帝國”雜志的評論,一句“史詩佳作”就可以看出這家來自英倫三島的媒體態度了。

  “我們很難給丹尼爾普萊維一個準確的定義,他不是壞人,更不是好人,只能說他是一個黑色人物。這種感覺不是某一場戲得到了,而是整部電影制造出來的氛圍留下的影響,在這方面。埃文貝爾做的十分成功,他為這部史詩般的作品找到了一個與之匹配的人物。

  在電影的頭兩場戲——1898年和1902年里,埃文就用這近二十分鐘的時間為電影定下了基調,這是一種很難能可貴的做法。在寶貴的可以吸引觀眾的頭幾十分鐘里,埃文放棄了花樣和噱頭,只是單純在雕刻人物,目的只是為了讓丹尼爾普萊維更加真實可信。

  在這個開頭。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勤勞勇敢的油礦主的日常生活,不帶任何情感色彩。這是一種很巧妙的設置,其實這也算是埃文一種藝術上的不妥協,稍微欠缺耐心的觀眾就會無法理解其中用意。但是埃文,這位在心理學上造詣非常的年輕人。他卻選擇了這種方式來塑造丹尼爾普萊維的性格。

  第一保證了人物不會匆忙地展示其生活及性格,不至于為以后的敘事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第二,它展示了故事的背景以及人物的原始狀態,而人物在此時所展示的品格——冒險、大膽、對金錢的渴望,都為后來丹尼爾普萊維性格的復雜性做了鋪墊。

  其實在‘血色將至’之中,埃文雕刻丹尼爾普萊維和伊萊桑迪的性格,都是按照同一路徑的,首先客觀性描述,其次是隱約暴露其內心的黑暗面與表面上的贊美情節齊頭并進,再次則是內心黑暗面的擴展,最后完全爆發。

  丹尼爾這里,四部曲分別是,日常開采工作;不折手段購買居民油田;礦工意外、送走兒子、殺死假冒兄弟,最終與兒子的決裂以及與伊萊的決斗。而伊萊這一邊則是,日常的牧師生活;傳教時使用的表演手段以及教會事業的蒸蒸日上;毆打父親以及為丹尼爾洗禮時的爆發;最終與丹尼爾決斗以及褻瀆神靈。

  其實這種心理轉變過程并無新奇之處,許多史詩作品都是如此,但是埃文卻用‘內斂’一詞將故事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內斂的敘事語言和豐富的細節,完全掩蓋了人物心理變化的軌跡,使這條人物性格發展的曲線完全被融入劇情之中,在不動聲色之間就將觀眾帶領進入了一個巔峰。

  內斂,這就是‘血色將至’的關鍵詞,一個‘將’字的使用,讓這部作品成為了經典,同時也成就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有史以來的最佳演出。

  在電影之中的第一次沖突情節的鋪墊中,面對前來討錢的伊萊,丹尼爾為什么會毫無征兆地爆發呢?真的是毫無征兆嗎?其實不然。這種長時間的內斂壓抑與突然的爆發之間所形成的張力,成為了這部作品之中最讓人拍手叫好的環節。

  丹尼爾和伊萊第一次在飯桌上關于買地時的談判,其實丹尼爾就對伊萊不滿了,我們可以看到丹尼爾語氣、聲音上的細微變化,顯示出了他內心對油田的迫切,而伊萊的阻止和貪婪,卻讓丹尼爾厭惡——之前在信號山那里居民們的百般阻撓就讓丹尼爾直接離開,選擇了靠北的一塊地下手,由此可證。

  另外,伊萊企圖在鉆井的開工儀式上傳教從而建立威信,伊萊表現式的傳教方式,都是丹尼爾厭惡的部分。但由于油田一直沒有出油,所以伊萊還是有利用價值的。丹尼爾就一直強忍著自己對伊萊的厭惡,利用伊萊與居民進行溝通。

  而油井出油時造成的意外,導致H.W耳朵失聰。這也是丹尼爾憤怒的來源之一。伊萊就在此時,以救世主成功預言油田會出油的姿態出現在了丹尼爾的面前,自然就引來了丹尼爾的大爆發。于是。沖突就誕生了。

  在埃文的鏡頭之中,壓抑和內斂一直是主旋律,一個個細節的拼湊將每一次的爆發都講述得清楚明白,這才是‘血色將至’這部電影最出色的部分。這種展現人物性格的細節設置貫穿了整部作品,比如說丹尼爾和假冒兄弟的對話和相處,比如說丹尼爾和H.W幾次見面、對話時的表情以及動作,都在一點點雕塑著丹尼爾的人物性格。有趣的是,丹尼爾朝黑暗的邁進的步伐每前進一步。他的事業就會越成功,換而言之,他的每一次成功都伴隨著‘血色’的來臨,這無形之中又與電影標題形成了呼應。

  所以,當電影最后來臨時,有關邪惡的種種情景就會像瀑布一樣在觀眾眼前酣暢淋漓地飛流而下!

  這種高度的凝練而內斂的黑色,成就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經典演出。也成就了埃文貝爾制造的史詩佳作!”

  “帝國”的評論其實有些零散,并沒有針對一個主題展開敘述,但是其對“血色將至”這部電影的核心“內斂”卻有著獨到的見解,從另外一個角度將電影送上了經典的寶座,同時也對“首映”的荒謬評論做出了最有力的反擊。

  另外。威廉伍德的“娛樂周刊”自然也不會錯過“血色將至”這樣一部佳作,威廉伍德以“偉大的導演!偉大的表演!”撰寫了評論,也毫無疑問是稱贊之詞的。

  “這絕對是埃文貝爾又一次獨一無二的經典佳作!深具時代特征和人性拷問兩大意義,整部電影謹慎、冷靜、客觀、厚重、豐滿,每一幕的背后都是無窮的潛臺詞。某種程度上來說,‘血色將至’不僅是一部個人史詩,它也是美國的西部開發到資本發展史的縮影,是一部飽嘗代價的靈魂蛻變史,凝聚著個人、實體和國家以及資本主義迅速崛起又迅速腐壞的黑暗本質。二十一世紀的‘公民凱恩”當之無愧!

  也許,丹尼爾說不上是好人,但同時他也不能算是壞人。其實他一直都在努力抓住人性善意的尾巴。

  在那場油井大火之中,他第一個就沖進了火海之中去救出兒子,再發瘋似的抱著他,一路狂奔。那個鏡頭那么長那么長,等到最后我終于明白了它的含義。那是一個人的存在,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以至于的擁抱來與這個世界做最深切的交流。那是,他作為一個父親,明知這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但他依舊奮不顧身地上前了,他的心從來沒有像那時那么柔軟、那么溫熱。

  在兒子失聰之后,兒子與他越來越疏遠,不斷地挑戰他的底線,在兒子縱火之后,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弟弟亨利身上,只可惜,這一次他再次失望了,因為這是一個假冒的。被失望甚至是絕望淹沒的他,選擇了勾動扳機。

  即使在故事的最后,他兒子來告訴他,自己愛他,但是他要和自己的妻子離開。而這時,他竟然又再一次失態,他輕蔑地說‘你就是一個野種,我帶上你只是為了利用你’。但是當兒子真的離開時,他卻絕望地怒吼著,臉上的失落不斷地翻涌,在醉生夢死之中,他居然回憶起了自己和兒子相處的幸福時光。

  他不是一個好人,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壞人,他多么地害怕被拋棄。恨,從來都是愛的極端,是另外一種愛。

  最后的最后,他終于被黑暗完全吞噬了,他只是一個捧著酒瓶茍延殘喘的老頭子,卻揮舞著保齡球球瓶結束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對手。沒有牽掛,也沒有對手,他徹徹底底地只剩下了自己一個人。

  ‘我完事了。’是的,一切都結束了。這是一個美國式的悲劇。是偽善和裸的罪惡交鋒的悲劇。沒有贏家。”

  PS,重感冒中,無法加更,抱歉。(。

無線電子書    大藝術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