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17章 白話奏折

無線電子書    掌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御書房里,本來心情就不好的皇帝,看了一本奏摺之后,更火冒三丈,將高高疊起的三摞折子揮到地上。

  “朕不知養了這么些落井下石的臣子,人云亦云,什么都不知道,就跟著起哄,逼朕定元澄的謀逆之罪。最可惡的是,竟把當年恩師的案子也翻了出來,說禮王遭元家余孽栽贓陷害,要朕為禮王清名。”

  劉公公忙對小太監使眼色,撿起褶子就讓他們退下了。

  “皇上保重龍體,千萬息怒。”大周對太監嚴禁論政,即便是服侍皇帝幾十年的劉寧也一樣。

  皇帝發過脾氣后,冷靜了些,“滿朝文武,就沒有幾個公正看待此事的人,而看得清楚的,又不敢出頭,或者出頭了就被說成同黨包庇。楊凌就是。中書省如今孤立他,他們當朕不知道么?”

  劉公公只聽,不說話。

  “這墨紫丫頭也是,朕都已經讓人給了暗示,怎么一點動靜都沒有?莫非是朕高看了她?”距上回墨紫進宮,又過了七八日。

  說到墨紫,劉寧便開了口,“墨紫姑娘聰慧,不會不明白,多半有自己的主意,皇上再等等。”

  皇帝哼笑,“是啊,她的主意多得很,朕都得等著。”

  劉寧聽出其中沒有責怪的意思,便又閉了口。

  這時,外頭小公公報,“皇上,庚將軍求見。”

  “宣。”皇帝坐回龍椅,對那些要求嚴懲元澄釋放禮王的折子不再看一眼。

  庚我大步流星,進來跪奏,“皇上。末將受墨紫大人之托,前來送一本折子。”

  皇帝頓時歡喜,對劉寧道,“說曹操,曹操到。這丫頭太知朕的心思了。若是男兒身,朕一定封她個宰相做做,李仁王鶴都得給她讓路。”

  這話當然沒人會把它當真。

  皇帝將墨紫的奏折看了個開頭。就皺眉,沉臉說聲胡鬧。

  劉寧在那兒捏把冷汗,暗忖。這個宋女官到底寫了什么。讓皇上突然又不悅了。

  “朕是讓她上一本義正嚴詞的折子,給那些沒點兒主意的人敲敲警鐘,告訴他們這事還有得查呢。便是元澄真想行刺朕,和禮王的案子也是兩件事,不可放在一起說。她可好,這用句軟綿綿的,就差沒說她自己也是同謀了。”

  劉寧本來仍想保持沉默的,但讓皇帝看了好幾眼之后。苦笑著說,“也許,也許墨紫姑娘別有用意。”

  “別有用意?”皇帝打開折子。繼續看下去,越到后面。眉頭越展,終于哈哈大笑,“不錯不錯,劉寧,你說得對,這丫頭還真是別有用意。初起行文之間雖然調軟,后頭卻有堅決之意,終究朕沒看錯她。即刻,宣肅王,良王,順王,敬王,兩位宰輔,中書令,六部尚書和來見。”

  劉寧趕緊傳口諭去了。

  各位重臣自然也沒人耽擱,一個時辰后就站在議事殿中。

  皇帝說道,“行刺朕一案,也有月余了,百官上疏陳表不斷,朕一直懸而未決,是不想草率行事。劉寧,你把這奏本給大家念念。”

  劉寧雙手捧過折子,打開念道,“中書舍人元大人涉嫌行刺一案,人證招供其為主使,然毫無物證之下,以其與刺客的姑侄關系,而指證元大人的主謀身份頗為無力。臣與元大人相交甚厚,愿為元大人作保,若真有其事,可論臣同罪。”

  “皇上,一人作保,就論那人無罪,全沒道理。”良王直脾氣,是皇帝四弟,與禮王關系極好。他回都后,和老五順王成了忠皇黨的領頭,對元澄的攻擊和禮王的伸冤最為猛烈。

  “良王爺,先讓劉寧把折子念完。”皇帝面上表情溫和。

  劉寧趕忙繼續念下去,不過開始打愣,“可能有人反對,一人作保,就說無罪,實在可笑。同理,刺客說主謀是元大人,就認為元大人該論罪,委實荒唐。富人也有窮親戚,好人也惡兄弟。臣聽聞某王爺妃子的娘家親戚借王爺名頭強占農戶田地,打死打傷農夫十余人,此案由當地秉公辦理。然而,案發當時,惡霸口出狂言,說是奉王爺之命。這種無稽之談自然沒人在意。不過,元澄案子若是不分青紅皂白就論他的罪,是不是這個王爺也有罪,王爺的妃子也有罪,王爺一家子都有罪?此例一開,如黃河決堤,一發不可收拾。再從禮王的案子來看,就算真清白,在人證物證之下,造反之罪更無可逃,那么但凡說情之人,是否都有同謀之嫌?臣請皇上,以一人之言捉罪,也以一人之言暫釋,著刑部全力調查此事。事情徹底清楚之前,暫解元大人所有職務,不得出府門半步。如此一來,天下人皆知,國法公正,朝堂浩然正氣,民心歸依。”

  劉寧念得打愣,眾人聽得也愣,心中都想,這奏折有這么寫得嗎?整個大白話。

  順王最不自在。那個某王爺,就是他自己。事情已經壓下去了,卻沒想到消息傳得如此之快。

  皇帝讀出他們的疑惑,笑道,“宋女官沒寫過折子,好歹意思是表達清楚了,就是要朕把人放回家去,同時進行徹查。眾卿家以為如何?”

  順王干脆當了悶葫蘆,良王卻道,“皇上既然要放元澄,禮王也該放回府。”

  李仁不贊成,“元大人一案尚未有確鑿證據,可禮王造反,人證物證齊備,兩者不可相提并論。”

  良王冷橫李仁一眼,“那個宋女官所言,也是胡說八道。她說放人就放人,難道我們大男人聽女人的話不成?”

  “這折子也并非一家之言。劉寧,你念個折子怎么老停在半當中?”皇帝示意后面還有。

  “此折共有兩百四十二位士子簽名,其中包括太學院學生七十二人,以及去年榜上高中的舉人一百三十八名,其余是各部官員,告老的,或在位的。”也就是聯名折。

  在大周,聯名折是最必須重視的奏本,尤其是年輕學子或舉子,因為他們是朝廷的未來希望。

  沒有人想到墨紫竟然能發動這么多人聯名,她雖然是一人作保,但卻有二百多人的名字支撐著她,已經不能輕忽蔑視。

  “良王,你要是也能弄個聯名折子為禮王求情,朕也可以考慮將他放回府中軟禁。”皇帝收斂起笑意,“各位卿家,朕已決意讓元大人回府,千牛衛圍禁。王鶴李仁,你二人主理禮王案和刺客案。可還有話要說?”

  眾人跪倒接旨。

  皇帝出殿,對劉寧說了一句,“總算把這個燙手山芋弄涼了,不然朕讓他們逼得真要把元澄送交刑部。”

  劉寧低頭,“皇上英明。”

  “英明什么?朕這個皇帝不好當,但也不能像父王那樣不問青紅皂白。”恩師一家的遭遇,令他下定決心要當個明理的皇帝。即便千牛衛從禮王府搜出與大求的契書,他憤怒之下也沒有殺人的念頭。但是,也許因為他的軟性子,朝堂上結黨營私的情況日益嚴重,明爭暗斗,雙方都想牽制他的君權。他發現了,卻太晚了,需要慢慢整治。看重元澄楊凌墨紫等人,就是想在兩派之外,找到真正為自己辦事的。但沒想到,元澄——

  嘆口氣,皇帝無奈,“但愿元澄能證實自己的清白,也不枉朕的一番苦心。”

  再說回良王這頭,對順王就發火,“說好跟皇上頂到底,你連個屁都不放啊。”

  “四弟,注意措辭。”肅王下白玉臺階。

  “注意個鳥。我那鬼地方,連菜葉子都種不出來,不罵人我罵他么?”嘴巴朝后面的大殿一努,良王態度不善,“對一兩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表現得老好人似的,卻把咱們兄弟幾個趕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去。老百姓還夸他是溫和君主呢,我第一個不服。你瞧他,對待老三那狠勁,還是他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將來,指不定對咱們幾個怎么樣呢。”

  “我的哥哥欸——”順王恨不得捂住那張嘴。

  “你行了吧。有牢騷,當皇上的面發,背地里逞什么女人口舌。”肅王沉聲道,“三弟有沒有造反,不是咱們幾個說了算的。你和老五要幫他,得先拿出證據。”

  “二哥,我看你小地方住太久,也成了溫柔的王爺啊。”良王鼻子哼得噴氣,說完大步走遠了。

  “二哥,你別怨四哥,他那邊地窮,近年老旱,跟皇上求支援,又不得力,怪不得他有氣。我勸勸他去。今晚,咱兄弟們去喝好酒,城里開了家望秋樓,聽說很不錯。”順王追良王而去。

  肅王直盯著兩個弟弟的背影。

  “王爺。”身后有人叫他。

  肅王回頭一看,微微點頭,“宰輔大人。”

  王鶴與他并駕齊驅,“王爺一路趕入上都,想必辛苦,下官在舍下略備薄酒陋席,不知王爺可否賞光?”

  “你不怕人說我們兩家結黨營私,本王就去。說起來你爹還讓我給你帶了幾十籠的野味,十來箱土特產,本王眼饞嘴饞已久。老人家還發話,十姑娘愛吃鹿肉,要你一定專給她留養幾只呢。”肅王摸胡而笑。

無線電子書    掌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