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

  搜小說:

»第一卷第二百四十章日本宣戰了第一卷第二百四十章日本宣戰了  前門事件成了一件震驚國際社會的大事件,距離日本駐北京總領事館不過一千米的距離,日本武道文化交流團在北京前門東大街六死七傷。

  日本國內舉國嘩然,憤然要求中國槍斃肇事兇手,要求中國取締中華國術總會,并對日本進行賠償和公開道歉。

  11月17日,日本駐上海、北京的兩個總領事館全面撤出中國,中斷與華的一切正常往來,中斷雙方經貿往來,并由日本陸軍部情報官員大島野夫擔任特派員,抵達北京和“清政府”外交部交涉。

  做為一種逼迫手段,日本國內終于開始正式的軍事動員,將兵力擴張到77萬人,宣稱,如果中國不道歉,不賠償,日本將不惜一切代價宣戰。

  局勢總是這樣的變幻莫測,遠遠超過所有人的預料,原先以為西線首先會爆發大規模的軍事沖突,現在看來,東線才是最危急的。

  日本目前已經擴張到三十三個師團,主力師團一共有十八個,稱之為甲種師團,擁有2.82萬人左右的編制,乙種師團十五個,擁有2.3萬人左右的編制。

  由于日本執行了近二十年的役兵制,在短時間將兵力擴張到這種程度還不算是什么難事。

  隨著營口至平壤、漢城的鐵路通車,日本極其可能改變策略,直接登陸朝鮮作戰,但在中國牢牢控制濟州島的情況下,這個戰略政策是非常冒險的。

  毫無疑問,中國會故伎重施,迅速將兵力收縮到平壤一帶。

  和十年前不同,朝鮮軍隊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戰力,有兩個兵團的編制規模,總計六個師,其中有三個主力整編師都集中在平壤,平壤周邊的工事設置更是非常牢靠。

  只要日本強攻平壤,青徐兵團就會南下支援,盡力在平壤一帶阻截對手的攻勢。

  日本會攻擊朝鮮嗎?

  這確實是一個疑問?

  這幾天,胡楚元連續召開了多次陸軍聯席會議,通過國家情報總局駐日分局和江南翻譯社駐日機密廳、華盟會的情報網絡,不斷收集日本的軍事動向,分析日本最有可能突破的第一個環節。

  同時,胡楚元也在關注著法國和俄國的態度。

  法國不是很想參戰,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只是受制于自己主導的那份協約國協議,不得已還是要正式宣戰,具體怎么打,出力多少,還很難說。

  俄國躍躍欲試,急不可待的繼續在西北戰線增加軍事部署,由于遠東鐵路已經鋪設到了滿洲里地區,他們還極其可能從滿洲里出兵,越過大興安嶺攻擊哈爾濱。

  胡楚元的判斷很簡單,如果日本一定要攻擊朝鮮,濟州島就是他們必須要奪取的第一個環節。

  濟州島目前屬于中國疆域,也是北洋海軍的最南端轄區,從濟州島出擊的話,北洋艦隊總能輕易的攻擊日本和朝鮮之間的運輸船。

  戰爭終于要來了。

  這天晚上,胡楚元、陳善元、陸廣荃、呂瀚、藍建樞等人都再次聚集在一起,越來越多的情報在不斷證實這胡楚元的判斷,日本將要進攻濟州島。

  在此之前,北洋艦隊已經加強了在濟州港的軍事部署,駐扎著二十多艘防衛艦和炮艇,緊密依靠陸地炮臺進行死守,濟州縣也有北洋艦隊的一個水師陸營,七千多人的編制。

  會議室里的燈光是灰暗的,胡楚元坐在一張黑色的大椅中,默默的翻看著各種最新的情報。

  窗戶外面吹著呼嘯的冷風,昨天,北京也終于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不緊不慢的下了整整兩天,一刻也沒有消停過。

  將手里的資料看完,胡楚元將資料薄合上,閉著眼睛,捏了捏額頭,繼續在心里尋思著。

  他深信,日本絕對不會等到正式宣戰,這種陰險的戰術投機者肯定會選擇突襲式的宣戰,第一戰就會盡力給中國造成極大的損傷。

  日本的海軍力量并不強大,排水總噸位尚不足25萬噸,關鍵是小艦的數量非常多,海軍思想也是防御第一,立足利用日本優良的港口條件進行近海防衛。

  這種情況下要強攻北洋海軍苦心經營十年的濟州軍港,困難有點大。

  戰爭終于來了。

  雖然胡楚元為此準備了很久,等了很久,可當戰爭真正就要到來的這一刻,他還是無比的緊張。

  所有的數據都只是在紙面上,這些數據每時每刻都可以出現重大的,突然性的變化,所以,戰爭沒有真正開打之前,誰也無法預料勝負。

  赤壁之戰,曹操怎么能預料到自己會輸呢?

  沒有道理,完全不該輸啊?

  可是,歷史總存在著意外。

  他想不透日本可能采取的第一步,別人同樣想不透,大家備持己見,但也沒有人能確定。

  陳善元不免有些焦急,就和胡楚元說道:

  “首相,咱們不如豁出去,直接進攻日本吧,咱們先突襲他們的長崎軍港。”

  呂瀚眼中一亮,道:“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咱們索性將主動權拿在自己手中。“胡楚元認真的想了想,隨即擺手道:“進攻長崎所能取得的戰略優勢并不大,反而要讓兵力部署和補給線跨越漫長的海域,對我們不利。何況,民心勝于一切,國人穩定安逸慣了,得先挨打才能激怒大家,才會利于我們按照原先的計劃…集中一切力量擊潰對手。”

  陸廣荃則微微頷首,贊同的說道:”是的,首相大人說的對,咱們要的不能是一場小勝。如果只是小勝的話,咱們還真是賠本。”

  這番話說在了大家的心里,能坐在這里的人,對于國內的軍事機密都很清楚,國內在軍事技術的研發和累積上,其實已經超過日俄法一個層次。

  如果不好好利用這幾年間的代差優勢,一旦等對手也有對應的新技術和裝備,真正再打起來,中國就未必能打贏協約國。

  每個人都在想著什么,會議室里一片沉默。

  焦急的等待著。

  有種憋屈的感覺在蔓延著,甚至是一種坐以待斃的感覺,讓人感到無奈。

  胡楚元還在穩著自己的心思,是的,為了更為長遠的計劃和目標,有時候一定要學會忍耐,只有調動整個國民的憤怒,他才能完成自己的設想和一個更為龐大的計劃。

  這樣的等待同樣在國內的各個軍事基地蔓延著,大家都在小心的備戰,防止萬一,最逼厭的無疑是北洋艦隊駐濟州分艦隊。

  會議室的大門忽然被推開,孫綜源神色驚變的突然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他手里拿著一張電文,整個人都顯得無比驚訝。

  所有人的心思一陣緊張。”大人…!”

  孫綜源吃驚的看著胡楚元,過了幾秒才續道:“日本攻擊琉球大島…張錫鑾告急!!!”

  什么?

  胡楚元在心里詫異的自問了一聲,怎么可能,日本攻擊琉球群島做什么?

  國內老牌的四大兵團中,閩浙兵團是唯一有可能長期不參戰的部隊,雖然是有三個師,戰斗力卻絕對不差,何況,葉伯鏨就在基隆,太平洋艦隊的實力更加強大,隨時能夠組織大規模的反撲。

  “日本有多少兵力?”陸廣荃急切的詢問著。

  孫綜源將電文交給胡楚元,復道:“日本大約有四萬人,估計是兩個師團配合海軍進行登陸作戰。日本的海軍力量也相對較強,我們駐守在琉球大島逗天港的部隊還難以阻止對手強行登陸。”

  陳善元大為驚訝,道:“怎么會這樣,日本在長崎集結的兵力并沒有出動啊…難道是東京本部,或者是神戶的軍力?”

  胡楚元想了想,道:“應該是橫濱本部艦隊…那里有日本最強的六艘輕型二等戰列艦,強攻琉球大島的話,必然要動用這些力量。我們在逼天灣部署的分艦隊有多少艦船?”

  呂瀚是海軍部長,他最清楚這些事情,當即答道:“太平洋艦隊在逼天灣部署的第六分隊擁有兩艘巡洋艦,四艘防衛艦和兩艘驅逐艦,另外還有六艘小型炮艇和兩艘魚雷艦…不過,艦船型號在國內相對要偏1日一些,這幾年都沒有更新過。”

  “嗯!”

  胡楚元沒有說什么,他很清楚,以日本的能力,現在不管是突襲濟州島,還是琉球大島,基本部可以強攻下來。

  為了避免在第一波突襲中遭遇實際戰力上的重創,國內在軍事部署上,前線反而不是關鍵和重點。

  琉球群島當然非常重要,胡楚元只是沒有考慮到日本會突襲這里,完全沒有道理D嗣!

  他在腦海中思索著,想來想去只有一個結論…日本打算強攻臺灣,利用臺灣做跳板,直接威脅中國東南沿海經濟重地。

  只有這樣,也只有做到這一步,日本才能避免中國重新采用持久戰略。

  關鍵的問題是日本海軍沒有能力做到這一步。

  在臺灣和琉球群島之間進行決戰,核心力量只能是海軍,僅憑日本海軍能做什么?

  難道是虛晃一槍,利用琉球群島問題來分擔北洋區域的防御壓力?

  胡楚元不相信。

  日本犯不著這么做,他們的目標很直接…就是要直接攻擊中國東南沿海的經濟重地,逼迫中國讓步。

  就在胡楚元有些想不透的時候,樞密院的總領章京顧家相又匆匆忙忙的走進來,他也拿著一份電文,進門就和胡楚元等人說道:“首先大人…諸位,日本宣戰了!”

  很奇怪。

  聽到這句話,胡楚元不僅沒有憤怒,反而松了口氣。

  在這個時代,中日之間只能有一個生,一個死,一個盛,一個衰,一個踩著另一個的尸體攀爬到世界列強的位置上。

  這是歷史的必然。

  以前,中國人并不明白這個道理,現在,中國人明白了。

  胡楚元沉默無聲的起身接過顧家相手中的那份電報,大略的看了一眼。

  看著電文,他心里特別的離奇和復雜,腦海里有些辣的緊張、充血,思緒里卻是異常的冷靜,他冷笑一聲,哼一聲,卻又唏噓一聲,然后再怪異的嗤笑一聲。

  過了好一會兒,他仿佛像是如釋重負,這才一抬眼簾看著在座的所有人,道:“既然已經開戰了…或者說,最終還是開戰了…那么,怎么打就得由我們說了算。

  說完這話,他將電文折疊起來,重新給了顧家相,又叮囑道:“發向全國。”

  這一天,胡楚元等了很久。

  直到這一刻,他仍然無法說清中國能否取得最終的勝利,但他知道…假如中國真的勝利了,留給世界的將會是一個悲劇。

  一個前所未有的悲劇。

  假如,中國真的勝利了,在這個世界上,也不會再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于挑戰中國。

  無論,那是英國、美國,還是德國,亦或者是有可能出現的蘇聯。

  其實,中國既可以沉聲說“不”,也可以輕輕的說…很抱歉,侵略了你!

  親!好書要:

無線電子書    天下首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