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一章 帝國大廈和馬六甲

無線電子書    我的老婆是軍閥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喜歡《我的老婆是軍閥》可以或通過下方的按鈕分享給更多書友。

第七十一章帝國大廈和馬六甲  密林、沼澤、草叢和河溪間,到處都是染滿鮮血的尸體,有俄國人,也有中國步兵。

  宋慶臉色嚴峻的默默走著,他卻沒想到,眼見已經被擊潰的俄國人竟然能組織起來進行激烈的抵抗,并且給帝國軍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密林一側,幾名士兵抬著一具尸體匆匆走來,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名團長。

  見到宋慶,他們急忙立正行禮,團長大聲道:“報告軍門!擊斃俄國將軍一名。”

  宋慶看了眼滿臉血污的尸體,伸手從他肩章下口袋里摸出類似身份牌的一張紙箋,身側翻譯急忙接過。

  三大戰區,都配備了數量不等的俄語翻譯,酌情最低可配備到營一級,而俄語里的“繳械不殺,投降不殺”等等簡單詞匯也在全軍推廣。

  “是俄國第17師師長,米哈伊爾德米特里耶維奇斯科別列夫。”

  宋慶也沒有聽清楚后面一連串古怪的發音,只是揮揮手,又繼續向前走去。

  與此同時的北京城,葉昭正與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巴枯寧會晤。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巴枯寧,俄國人,第一國際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著名的。

  他參與了多國的示威、暴力推翻政府等等革命活動,也在多個國家的監牢里被囚禁過,十幾年前被引渡回俄國,被流放至西伯利亞,但因為葉昭曾經的老對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是其舅父,在被流放了數年后,十年前,他偷偷拿到了通行證,逃到上海,又從上海返回歐洲。

  他的思想在歐洲有大批的信仰者,同俄國民粹團體如民意黨、自由與土地運動等等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當然,他對黨團組織是極為不屑的,與大多數俄國秘密社團的思想存在著巨大的分歧,因為他主張立即摧毀和破壞一切國家,只有國家的消滅才有資本、剝削和奴役的消滅。他提出要摧毀國家必須不斷地進行暴動,而所有的黨派,也只有在暴力摧毀國家統治時才有存在的價值。

  葉昭是在與莎娃一家共進午餐后再約見巴枯寧的,現今莎娃一家包括其爺爺,都遷來了天津租界生活,前些日子來了北京,這兩日,葉昭則與莎娃爺爺和父親頻繁會晤。

  葉昭是在平等生活大樓接見的巴枯寧。

  平等生活大樓,是當今世界當之無愧的第一高樓,采用全新的鋼架結構,樓高八層,45米,比之同時期美利堅紐約市正興建的房屋保險大樓要略高一頭。

  這是一座中國風格濃郁的高樓,其實也不待葉昭吩咐,當今的建筑師們,可不僅僅是將建筑物用最少的材料最小的代價最穩固的模式將樓立起來便算完工,美觀、風水等等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十全十美。

  在葉昭看來,這座八層樓閣外觀有點類似于后世重建的黃鶴樓,只是屋檐屋角略微簡化,而且上下十六飛檐的屋角,并不是如黃鶴樓一般高高翹起,而是歇山頂式樣略微下伏,少了猙獰的嶙峋,中國風格的休閑生活氣息更為濃郁。

  整個樓體氣勢雄壯,堪稱中國風和高樓結合的典范。

  因為帝國嚴格限制了京師老城區的建筑物高度,這座大樓坐落在京師城東通州西一帶興起的衛星城中。

  大樓的主人不消說,正是葉昭,不過由泰和集團下屬的一家貿易行代為營運。

  平等生活大樓,在葉昭看來自然名字怪怪的,但在現今,卻是頗有新思想特色,也受到了京師白領的追捧,作為一棟生活安居樓,超過三分之二的單元已經租賃出去。

  衛星城的電車直通老城區,現今也無交通堵塞之苦,是以新城區和老城區的中產階層多有入住者。

  對于葉昭來說,自然沒想過通過這座大樓來賺錢,微薄的房租和高昂的造價比起來微不足道,去掉維護費用,可不知道哪年會收回本錢。若想賺錢,就該建成旅館酒店,不過負責總體監督設計施工的黃文秀自然不會認為大皇帝還需要自己提醒,更不認為皇上還把銀子當作銀子。

  葉昭在頂層801號房接見的巴枯寧,整個第八層,都沒有對外出租。

  巴枯寧雖然為沒能進入神秘的中國皇宮一飽眼福而有些遺憾,但這座東方巍峨建筑還是令他大開眼界,電梯流籠、電燈電話,這座大廈,幾乎就是這個蒸蒸日上的帝國之縮影。

  在平民樓宇中接見自己,對于中國皇帝,在朦朦朧朧的神秘感中,他又不免覺得耳目一新。

  是以當葉昭與他坐在沙發上品咖啡,隔著落地玻璃窗欣賞天邊美景時,巴枯寧也就并沒有太過吃驚。

  大皇帝的翻譯,穿著白衣白褲、熱辣性感難以描述的俄國少女竟然是大皇帝的妃子,這卻是令巴枯寧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坐在窗邊瞭望繁華街區,不由得令人升起天地皆在腳下的豪情。

  莎娃面相仍是那般稚嫩清美,天使面龐魔鬼身材,可一絲也不像成親十多年的少婦,而且每次在葉昭面前,還是容易犯迷糊,但翻譯本國母語自然是信手拈來。

  葉昭品著茶,笑道:“巴枯寧先生,你的許多觀點我都十分認同,比如你認為,無產者專政如果稍不謹慎,就會演變為一種對新生無產者的更為強大和有害的階級統治制度,對此我極為認同。牛△小說閱讀網”

  聽過莎娃翻譯,巴枯寧驚奇的抬起頭,雖然短短幾分鐘的談話,中國皇帝的淵博見識已經令他大為吃驚,而更令人吃驚的是,中國大皇帝對于當今世界種種思潮都極為了解,尤其是涉及第一國際的路線斗爭中的種種理論,大皇帝簡直可以稱得上洞若觀火。

  巴枯寧雖然是俄國人,但對他們這些自認有著崇高使命探索公平公義的世界架構的理論家來說,全世界民眾本就沒有國籍之分,只有壓迫和被壓迫之區別。

  葉昭多少了解他們,和為了建立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一些革命者一樣,這些人有著堅定的信念,有著崇高的理想,是真正覺得自己的作為是為了解放全世界的勞苦大眾,但用后世道德滑坡的價值觀來看,很多先烈的思想就變得天真起來。

  至于的鼻祖之一,巴枯寧先生,許多理論都有著空想的色彩,但對于社會問題的認識,又往往一針見血。

  這個思想爭鳴百花齊放的年代,各種思潮紛紛涌現的年代,在這個絢爛的年代,好似每個人都能受到洗禮。

  而與鼻祖巴枯寧先生坐一起品嘗咖啡聊天,就更令葉昭微微升起異樣的感覺,畢竟這位老先生,正與馬克思先生在第一國際進行路線斗爭,爭奪第一國際的領導權呢。

  品著茶,葉昭笑著問:“巴枯寧先生,您認為,我的國家是不是問題多多?”

  巴枯寧更是驚奇,在歐洲,所有的統治階層都視他如瘟疫,而這位東方最強大國家的統治者,竟然會問出這類問題,如果中國皇帝不是對他的理論以及第一國際的理論了如指掌,他還可以認為中國皇帝誤以為他是學者,但問題是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雖然大皇帝對其甚是親和,巴枯寧說話卻不客氣,說道:“人的天性便是自由,所有國家形式的存在都是同個人自由相對立,因而是違反人性的組織,國家應該被消滅,建立起自下而上的自由公社的聯邦,聯邦中的所有個人和團體都是絕對自由的,不受任何權力的支配,這才是完美的社會形態。”

  葉昭笑了笑,自不會同他爭辯絕對的自由便是不自由之類的話,巴枯寧的思想雖未形成真正的體系,其理論基礎還是很嚴密的,對于絕對的自由和后世批判他時所謂“絕對自由”的含義也并不一樣。

  “也許,也許將來社會形態真的能如先生所言。”葉昭站起身,來到窗前,抱臂看著腳下的大地,一臉的寧靜。

  巴枯寧也絕對沒想到中國皇帝會這么回復自己,一次次的吃驚下,他心中漸漸升起好感,這位東方神秘帝王,和自己以往見到的任何統治者都截然不同。

  就好似他能一目萬里,沒有任何狹隘的主觀意識。

  巴枯寧也默默站到了葉昭身邊,突然,他興起了個念頭,說道:“陛下,您是我見過的具有最寬宏心胸的帝王,如果您希望您的國民獲得真正的平等自由,那么,您可不可以幫助我,進行改革社會架構的試驗,用您無上的權力借給我小片的土地,一個小鎮便可以滿足我小小的野心。”

  葉昭怔了怔,就笑,這位老先生,竟然要跑中國來搞無政府主義的試驗田,咱村里的宗族長者就夠你喝一壺了。

  邀請巴枯寧,本是想與俄國國內的民意黨等秘密社團接上頭。可現在,葉昭看著巴枯寧,眼里漸漸閃過一抹深思。

  殲滅俄軍精銳第17師是以快訊的形式與“克孜爾大捷”一起登上帝國各大報紙頭款的。

  隨之還有黑龍江下游韓進春軍團攻克數座俄國人堡壘的戰報。

  戰事剛剛進行了短短數日,帝國軍團便再一次為帝國贏得了戰無不勝的榮耀,以十幾萬北方熊的鮮血祭奠曾經被俄國人殘殺的同胞。

  帝國民眾的激動可想而知,各大城市,都發起了游行請愿活動,數以百萬計的民眾走上街頭,高呼“皇帝萬歲!”、“帝國萬歲!”,甚至有一些新思想的民粹分子喊出了“打到莫斯科去!絞死卑劣的罪犯亞歷山大!”的口號。

  全世界也沸騰了,突然爆發的中俄戰爭,就算對中國報以最樂觀態度的軍事分析家和政治家,也未想到中國人閃電般取得了如此輝煌的勝利,以極小的代價殲滅俄國十多萬軍隊,其中更包括俄國人的王牌師之一第17師。

  歐洲第一大報《泰晤士報》以夸張的《不可戰勝的中國巨人!》為標題,對中俄中線戰事進行了詳盡的報道,其設在上海的中國通訊站的記者,更向帝國軍部提出了作為戰事記者隨軍的請求。

  整個歐洲,一片嘩然,上至貴族階層,下到市民、農民,都在談論這場遠在數萬里外的戰爭。

  甚至巴黎街頭賣火柴的小姑娘也知道了中國這個神秘而強大的東方大國。

  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倫敦、巴黎等地由歐洲商人帶回去的如中國造相機、腳踏車等商品擺脫了無人問津的局面,

  中國十幾年前便成立了以國家力量支撐的光學實驗室,自然碩果累累,歐洲國家,現今科技都是放任自流,私人的光學實驗室也有幾個,但效率也好,科研土壤也好,比之專項攻關的帝國皇家科學院光學實驗室自然是天壤之別。

  很明顯的事實,中國相機的質量已經超過了倫敦聲譽最好的產品,用硝酸纖維做基片的柔軟、可卷繞的“膠卷”也令歐洲人眼界大開。

  當化學家葉昭與帝國德裔光學家阿具一起在數年前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后,帝國的攝像鏡頭技術就得到飛速發展,隨之出現的還有活動電影攝像機等等。

  當然,帝國光學實驗室的初衷自然不是為了發展完善照相機、電影等等技術,這些都是衍生產品而已。

  不過現今東方和西方,因為交通所限,除非質量明顯高出一籌而且有著廣闊市場的工業品,否則運輸販賣得不償失,所產生的利潤還不及高昂的運費。

  歐洲商人攜帶的少量工業品也只是運輸茶葉時順帶而已。

  在帝國各大報紙報道“克孜爾大捷”的當日,蘇門答臘島大亞齊海域北百多海里外,出現了浩浩蕩蕩的俄國人艦隊。

  在印度南安達曼島布萊爾海港經過休整補給的俄國艦隊,黑壓壓的掠過海面。

  這枝艦隊集結了俄國波羅的海等艦隊的鐵甲艦,除了必要的防衛力量,可以說是傾巢而出來與中國人決戰。

  俄國艦隊總指揮官格里戈里伊萬諾維奇布塔科夫,海軍上將,同時也是俄國汽輪裝甲艦隊戰術的奠基人。

  九年前,他發表了《蒸汽艦隊戰術摘編》一書,七年前,又發表了《蒸汽艦隊戰術新編》,一舉奠定了俄國海軍裝甲艦戰術先驅者的地位。

  布塔科夫上將所在的旗艦彼得大帝號,排水量7000余噸,勉強可通過蘇伊士運河。

  兩座雙聯前裝炮塔裝在桌臺狀的中央船樓前后中線上。鐵制船體水線裝甲帶為厚的木材,兩面鑲厚的鍛造裝甲板,動力為機車型的燒煤鍋爐,蒸汽機功率5250馬力,兩軸推進,航速13節。

  雖然聽聞中國人的萬噸級戰列艦已經下水,但距離真正竣工應該還有一到兩年。

  布塔科夫堅信,如果不趁現在給予中國海軍致命的打擊,那么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俄國海軍將再沒有在中國海一帶威脅中國人的力量。

  “彼得大帝”號,本來應該設計為萬噸戰艦,但因為中國人現時的威脅不得不令俄國海軍部加快鐵甲艦生產速度,萬噸計劃暫時擱淺,彼得大帝號作為六千噸以上的主力艦匆匆的排上生產日程。

  戰勝中國海軍,深入中國海將廣州剛剛下水的萬噸戰列艦的船體擊沉,破壞中國的船廠,便是布塔科夫率領他的艦隊將要執行的戰略目標。

  前來中國海的艦隊,除了旗艦彼得大帝號,主力艦只尚有排水4000噸的風帆蒸汽艦“奈特隆麥雅”號和“克萊姆爾”號,都是兩年前竣工的艦只,具有很強的法國風格,船體有長大的沖角和較強的舷緣內傾。

  此外還有三艘排水量三千噸的羚羊級戰列艦,其中兩艘從法國購買,一艘自己建造,又有英國泰晤士鐵廠建造的“佩爾維茨”號等等早期鐵甲艦以及武裝商船、補給艦。

  不算補給艦只,整個艦隊共有二十余艘軍艦。

  俄國海軍部對中國海軍的實力一直在進行評估,基本上,認為這是一支技術先進足以抗衡英國任何一支地區性分艦隊的強大力量,而且與英國海軍的差距逐漸縮小。

  中國人的軟肋也很明顯,那就是沒有多少海戰經驗,話說回來,進入鐵甲艦時代,各國海軍幾乎都沒經歷真正的海上戰爭,反而是中國海軍多次挑起事端,此外就是奧地利和意大利海軍曾經爆發過沖突。

  布塔科夫思忖間,不由得輕輕嘆口氣,與中國人的較量,只怕比自己想象的還要艱難。

  “塔尼娜號報告,距離中國人的大亞齊港口一百海里!”

  指揮室里,陡然緊張起來。

  大亞齊是中國人勢力范圍最邊緣的殖民港口,進入大亞齊海域,也代表著己方艦隊開始碰觸這個張牙舞爪盤踞在中國海和南洋的惡龍的觸角。

  布塔科夫深深平復了一下呼吸,突然下達了命令:“左轉向!駛向馬六甲海峽!”

  艦隊大張旗鼓的東來,中國人肯定早有準備,而且艦隊在各處港口停泊,甚至報紙都可能有報道,估算時間,中國人也差不多能知道自己的艦隊大概進入印度洋的時間,大亞齊,說不定已經有中國艦隊集結等待著自己,有岸炮支援的中國艦隊對己方的威脅將大大提升。

  布塔科夫突然放棄了攻擊大亞齊的計劃,準備一鼓作氣,將中國人甩在后面,沖入馬六甲海峽,再直襲廣州,出其不意的敲掉中國人正建造的巨艦,破壞其船廠。至于沿途遇到的中國商船,他們只能自認倒霉。

  令人遺憾的是英國人雖然處處給予方便,但卻不肯與自己共享情報,是以中國艦隊的行蹤,自己一無所知。

  長約600公里的馬六甲海峽,在新嘉坡附近的最狹窄處,海峽寬度僅為兩公里。

  而布塔科夫沒想到的是,在新嘉坡海域,英國人的眼皮底下,馬六甲的咽喉,他的艦隊遭到了中國人艦隊的阻截。

  比起中國人的膽大包天,反而他們如何能事先得到消息甚至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艦隊的一舉一動,清楚的知道自己艦隊哪一天離開布萊爾海港,倒沒那么令布塔科夫驚奇。

  當行駛在最前面的輕型武裝商船報告發現中國人艦隊的那一刻起,俄國人艦隊立刻忙碌起來,編隊結陣,等待著中國人進入己方的射程。

  而此時的新嘉坡,一艘掛著英國國旗巨大無比的風帆戰列艦靜靜的停泊在港口中。

  “阿基里斯”號,排水量9820噸的萬噸級戰列艦,配備8吋前裝線膛炮4門和7吋前裝線膛炮22門,裝甲帶貫穿艦體全長。

  英國人的萬噸級重艦,本來只在海峽艦隊和地中海艦隊這兩處大英帝國最核心的區域服役,但近年中國崛起,“阿基里斯”號遂被編入了印度艦隊。

  參謀長匆匆進入休息室找到正淺酌的艦長同時也是印度洋艦隊司令詹姆斯何伯爵士。

  詹姆斯何伯有個外號叫“好斗的吉米”,曾經與太平天國有過親密的接觸,而且他有個怪癖,就算進了港口,他也更喜歡逗留在自己的艦船上而不是上岸狂歡。

  參謀長一腦門怒火的講述中國人的挑釁,大聲道:“將軍閣下,中國人是在露骨的蔑視大英帝國的利益,就在十幾海里外,也并沒有事先向我們發出警告,就開始了對俄國艦隊的攻擊!”

  “好斗的吉米”卻表現的極為冷靜,慢慢放下酒杯,道:“傳令!水手緊急集合登船。”

  參謀官轉身興沖沖而去,看著他的背影,何伯不由得搖了搖頭,年紀大了,眼前的世界,和這些血氣方剛年青軍官看到的世界就截然不同。

  中國人,不知不覺間,已經有能力挑戰帝國在印度洋的利益,只是這些年青的軍官不愿意承認而已。

  萬噸級重艦又如何?勇士號建成還不到十年,在海軍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今已經顯得極為落伍,已經淪落到編為預備役的境地甚至很可能再過幾年便被從海軍中除籍。

  排水量9100噸的勇士級戰列艦黑王子號幾乎要面臨和勇士號同樣的遭遇。

  中國人卻是厚積薄發,根據情報,中國人已經建成了流體力學船模試驗水池,從詞義大體上能分析出其實驗室的性質,但作為中華帝國的秘密軍事試驗場,卻從來沒有外國人親眼目睹過到底這個水池是怎生模樣。

  但看著中國人雄心勃勃的在打造的萬噸級戰列艦,看著他近年噼里啪啦下水的各種型號的鐵甲艦,不難想象中國人的工業建設能力和軍工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

  承認其為列強俱樂部之一員,接納其進入大英帝國主導的世界秩序體系才是最穩妥的作法,愈是打壓,反彈愈強,馬六甲海峽,可以任由中國船只通過,而其愈是依賴馬六甲海峽,實則對于大英帝國來說,就等于掐住其咽喉,反而更容易控制這個崛起中的強國,如果一味的想將其圈禁在某個特定的區域,只會引發激烈的對抗。

  不過,還是祈禱俄國人能給中國人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何伯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林加群島左近海域,中國皇家海軍南洋艦隊與部分中國海艦隊艦只蜂擁而至,與俄國艦隊展開了激烈的炮戰。

  中國海軍編為中國海艦隊和南洋艦隊兩支,數年下來,除了數艘鐵甲艦編為預備役亦或訓練艦之外,兩大艦隊擁有的鐵甲艦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十艘。

  參加林家群島海戰的艦只除了北上配合東部戰區消滅俄遠東殘余海軍力量的中國海分艦隊,其余艦只可以說傾巢出動。

  南洋艦隊提督、攝政王號艦長、海軍中將李成謀是此次戰役的指揮官。

  站在艦橋指揮室中,李成謀下著一道道命令,面對俄國人,他總是會想起當年因為自己的疏忽而犧牲的士兵,每次想起他們唱著軍歌在海水中慢慢沉沒的畫面,李成謀心里就陣陣刺痛,這根刺,他知道,一輩子也不會磨滅。

  參加林加群島海戰的中國海軍艦只為“攝政王”號、攝政王級的“金星”號、蓬萊號、迪化號、柳州號、奉天號、吉安號等等共計二十一艘鐵甲艦,編成兩個編隊對剛剛通過馬六甲海峽的俄國艦隊左右夾擊。

  當布塔科夫上將見到中國人艦隊靈活快速的結陣,心下就是一沉,這是一支極為訓練有素的海軍力量,與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

  震天炮聲中,海濤聲變得細不可聞,金星號在濺起的水柱中穿行,大小口徑的炮口,都有如臂指,齊刷刷的一起轉動對著彼得大帝號開炮。

  雖然彼得大帝號上裝備的重炮射速極慢,往往要幾分鐘才能發射一發炮彈,但若運氣不佳,被其撩上一下,那可就有的受了。

  金星號上的速射炮和重炮雨點般向彼得大帝號灑射彈雨,但彼得大帝號上的俄國水手顯然有著非同一般的質素,并沒有回應金星號的射擊,而是保持著編隊陣型按照原本的戰術慢慢橫向攝政王號接近,炮口,揚起了最大仰角,并且開始試射。

  十幾艘黑壓壓巨艦雄壯的身軀仿佛傳說中的史前巨獸,逐漸拉近距離,沉重而緩慢,就像命運的腳步一樣不可抗拒。

  中午還是不可開交,更了…

無線電子書    我的老婆是軍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