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三百三十四)神秘文稿

無線電子書    高科技軍閥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清史民國  1920年,馮天明見到了對他后來影響頗深的楊朔銘,他應邀參加了楊朔銘組織的陸軍火箭試驗小組,研制液體燃料火箭推進器。

  由于火箭武器在兩次抗日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楊朔銘的努力下,中國陸軍成立了火箭試驗小組,馮天明與中國國內的專家一起,在此基礎上組建了一個研究小組,在一個廢棄的軍火庫中建立起火箭飛行場,進行火箭的研究試驗。他們克服了中國國內研究基礎薄弱的種種困難,并以令人神往的宇宙飛行來打動那些有錢人和有技術的人,前來支持他們的火箭技術事業。這個小組后來在楊朔銘的大力資助下,成立了現在的“中國火箭協會”。

  在火箭協會成立后不久,他們便成功地試驗了多枚“萬戶”小型火箭。1921年夏天,馮天明到瑞士蘇黎士的聯邦工學院造訪。在這里他結識了美國醫學博士王深。馮天明認為未來的太空人必須承受很大的加速度,于是他們兩人一起進行了一系列的太空醫學實驗。他們把小白鼠固定在一個平放的輪子上,然后轉動輪子,越轉越快直至轉到極限值,隨后殺掉小白鼠進行解剖。最后他們得出結論:小白鼠承受重力加速度的限制因素在于它的腦子,老鼠的死因多是腦溢血。這項試驗的成果在中外學術界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

  1922年春天,回到中國的馮天明以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就教于新成立的北京航空航天學院。馮天明一面在學院教學,一面由陸軍及民間大企業提供研究經費,在火箭協會不斷的進行試驗和研究。經過不斷的實驗和總結,馮天明寫出了論述了液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理論和實驗的各個方面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年輕的馮天明試圖分析并測定火箭發動機中發生的復雜的、霧化、燃燒、離解、氣態平衡和膨脹現象等問題,并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索和闡述。

  在當時,液體推進劑火箭還是一種新事物,而固體燃料火箭早在幾百年以前就有了。俄國航天理論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和德國科學家奧伯特都曾指出:就產生更強的推力來說,液體推進劑有著巨大的潛力。馮天明和他的火箭研究團隊的主要目標就是把這些建議應用于實踐。馮天明等人的工作,就是要為火箭飛行的點火、混合、冷卻、控制劇烈燃燒等問題提供方法和答案,把液體燃料的發動機和燃料箱組合成一個運載工具,發射上天。象今天試射的“萬戶5”號液體燃料火箭(以汽油和液態氧混合為燃料),是近期最為成功的一次實驗。

  正當馮天明和伙伴們在檢查火箭的殘骸時,一輛汽車出現在了發射場內,從車上跳下兩個一身黑色西服頭戴圓禮帽的人,他們在問過了一位工作人員之后,徑直向馮天明等人走了。

  “馮天明博士?”一個黑衣人看著這位年僅27歲的年輕科學家,問道。

  “我就是。”馮天明打量著站在對面的陌生人,答道。

  “我這里有一些送給您的文件,請您簽收一下。”黑衣人點了點頭,取過一個很大的文件箱,交給了馮天明,同時遞給了他一張簽單。

  “這是?”馮天明有些警惕的看著這個文件箱,問道。

  “這里面是一些有助于您的研究工作的資料。”黑衣人似乎明白馮天明心里的想法,他一邊說著,一邊打開了文件箱,翻動了一下里面碼得整整齊齊的厚厚文件,示意里面并沒有炸彈等可疑物品。

  馮天明的目光落到了一張畫著各種管子的圖紙上,呼吸不由得一頓。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懷疑這些文件內容的真實性,而是迫不及待的在簽單上簽上了的名字。可能是因為激動的關系,他的手竟然有些顫抖。

  象是對他這樣的科學家這樣的表現已經見怪不怪,黑衣人的嘴角露出了一絲不易覺察的微笑,他收回了簽單,向馮天明等人點頭示意,然后轉身離去。

  此時的馮天明根本沒有注意到對方已經離去,他的注意力,已經全部集中到了手中文件箱中的那些圖紙和上面的數據上了。

  “這些人是誰啊?為要給你這個?天明?”一位火箭協會的同事奇怪的問道。

  聽了他的問話,馮天明怔了一下,這才回過神來。他意識到竟然沒有問是誰給他的這些寶貴資料,不由得苦笑了一聲。

  “管他們是誰呢。”馮天明的聲音里有著難以抑制的興奮,他沒有多想對方的身份,而是招了招手,讓大家圍攏了。

  “‘液體火箭發動機工作原理’?這是誰寫的啊?”

  “這上面說是一位故去的老科學家丁文湘寫的…”

  “作者姓丁?不是丁拱辰的后人吧?無不少字”

  聽著同事們的議論,馮天明那顆激動的心漸漸的平復下來。

  他,需要一點和大家一起消化這些寶貴的研究資料。

  “大家先把現場清理了,完成今天的工作,這些,咱們一起研究。”馮天明說道。

  到了晚間,忙碌了一天的馮天明仍然沒有休息,他坐在桌前,在電燈光下仔細的閱讀著白天得到的寶貴資料。

  “…液體火箭發動機是指液體推進劑的化學火箭發動機。常用的液體氧化劑有液態氧、四氧化二氮等,燃燒劑有液氫及煤油等。氧化劑和燃燒劑必須儲存在不同的儲箱中…”

  “液體火箭發動機一般由推力室、推進劑供應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組成。”

  “推力室是將液體推進劑的化學能轉變成推進力的重要組件。它由推進劑噴嘴、燃燒室、噴管組件等組成,推進劑通過噴注器注入燃燒室,經霧化,蒸發,混合和燃燒等過成生成燃燒產物,以高速從噴管中沖出而產生推力。燃燒室內壓力及溫度將相當高,故需要冷卻…”

  “…推進劑供應系統的功用是按要求的流量和壓力向燃燒室輸送推進劑。按輸送方式不同,有擠壓式和泵壓式兩類供應系統。擠壓式供應系統是利用高壓氣體經減壓器減壓后(氧化劑、燃燒劑的流量是靠減壓器調定的壓力控制)進入氧化劑、燃燒劑貯箱,將其分別擠壓到燃燒室中。擠壓式供應系統只用于小推力發動機。大推力發動機則用泵壓式供應系統,這種系統是用液壓泵輸送推進劑…”

  “發動機控制系統的功用是對發動機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參數進行調節和控制。工作程序包括發動機起動、工作、關機三個階段,這一過程是按預定程序自動進行的。工作參數主要指推力大小、推進劑的混合比。”

  “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優點是比沖高,推力范圍大,能反復起動、能控制推力大小、工作較長等。”

  “…以上實驗數據說明,液體火箭發動機在未來將是航天發射的主流,其在構造上比固體發動機復雜得多,主要由點火裝置,燃燒室,噴管,燃料輸送裝置組成。點火裝置可以采用火藥點火器,對于需要多次啟動的上面級發動機,則需要多個火藥點火器,燃燒室是液體燃料和氧化劑燃燒膨脹的地方,為了獲得更高的比沖,一般具有很高的壓力,即使是普通的發動機,通常也有數十個大氣壓之高的壓力。高壓下的燃燒比之常壓下更為復雜,同時隨著燃燒室體積的增加,燃燒不穩定情況越來越嚴重,解決起來也更加麻煩。目前根本沒有可靠的數學模型分析燃燒穩定性問題,主要靠大量的發動機燃燒試驗來解決。在反復的燃燒測試中不斷優化發動機各項參數,緩解不穩定燃燒現象。不過室壓低推力較小的發動機,不穩定燃燒現象很不明顯,不穩定燃燒是制約液體發動機推力增加的主要問題之一。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使用液體燃料或是氧化劑進行冷卻,在它們進入燃燒室前,先流過燃燒室壁降溫;液體發動機的噴管同樣是拉瓦爾噴管,擴張段一般都是鐘形,不過采用冷卻式噴管,由液體燃料或是氧化劑進行降溫。”

  “經過多次試驗,已確定液體發動機燃料輸送分為四種方式:擠壓循環,燃氣發生器循環,分級燃燒循環,膨脹循環。”

  “擠壓循環利用高壓氣體經減壓器減壓后進入氧化劑、燃燒劑儲箱,將其分別擠壓到燃燒室中,受制于儲箱的材料,不可能做到多大壓強,因此只用在小型低性能的發動機上。”

  “燃氣發生器循環中,一部分燃料和氧化劑流過一個燃氣發生器,燃燒后推動燃料泵和氧化劑泵運轉,燃料泵和氧化劑泵則把燃料壓倒燃燒室中,預燃的廢氣直接排放。初始燃料和氧化劑的流動,有的是通過儲箱的擠壓,有的是依靠自然的重力引導。”

  “分級燃燒循環又稱為補燃方式,同樣是燃料和氧化劑在預燃器中燃燒,推動燃料泵和氧化劑泵,不過不同的是,預燃器中的燃氣不是直接排放,而是壓入燃燒室,這樣避免了燃料和氧化劑的浪費,可以做到更大的比沖。追求高比沖發動機一般都會采用分級燃燒的循環方式,分級燃燒的時為了追求更高比沖,一般燃燒室壓力要燃氣發生器循環高得多,又稱高壓補燃方式。”

  “膨脹循環則是燃料或是氧化劑流過燃燒室壁和噴管壁,在那里冷卻燃燒室和噴管的同時,自身升溫具有更大壓力,推動燃料泵和氧化劑泵運轉,很明顯的,燃氣發生器和分級燃燒的循環同樣會流經這些高溫部位,但是卻加以預燃器高壓燃氣的驅動,可以做到大得多的推力。膨脹燃燒循環的發動機一般的說具有很高的比沖,理論上其他條件相同時是最高的比沖,不過試驗證明,推力很難做大。”

  “液體發動機的循環方式和燃燒室室壓和噴管設計很影響比沖值,但是最影響發動機比沖的卻是液體燃料。比沖更高一些的是煤油燃料和酒精燃料,主要的特色是廉價,同時無毒,適合液體發動機使用…”

  馮天明看完了這片名為“液體火箭發動機工作原理”的文章之后,掩卷長出了一口氣。

  “想不到竟然有人更早的總結了這么多寶貴的經驗。”

  馮天明自言自語的說著,臉上不由自主的現出了一絲難以置信的神色。

  他很難想象,會有人這么早的進行了如此多的試驗,并總結出了這么多寶貴的數據和資料。

  只是他現在根本不,這些,決不是先人所寫。

  同樣的夜里,在北京城的另一個角落里,一個人也和他一樣,在燈下快速的寫著。

  “太晚了,將軍還不休息嗎?”無錯不跳字。曦雪看到楊朔銘停下了筆,象是在那里出神,忍不住在他的身后說道。

  “我還得一會兒,你要是困了,就先去睡吧,不用陪我了。”楊朔銘回頭看了看她,微笑著說道。

  曦雪看到他沒有休息的意思,似乎有些生氣,她上前來到了他的身邊,將他剛剛寫好的一些稿子拿到面前看了起來。

  “今天我是想和大家說說我近來思考的一個問題,即人才的培養問題。我想說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養問題,而是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我認為這是我們國家長遠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今天,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都很重視科技創新問題,投了不少錢搞‘創新工程’、‘創新計劃’等等,這是必要的。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問題在于,目前的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沒有獨特的創新,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是這個樣子。我看,這是中國當前的一個很大問題。”

  “最近我讀美國的《語絲》雜志,看到上面講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情況,使我想起我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受的教育。”

  “麻省理工學院在當時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覺得沒,一年就把碩士學位拿下了,成績還拔尖。其實這一年并沒學到創新的,很一般化。但在麻省,創新的學風彌漫在整個校園,可以說,整個學校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在這里,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這里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的,邁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過。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學術氣氛非常濃厚,學術討論會十分活躍,互相啟發,互相促進。我們現在倒好,一些技術和學術討論會還互相保密,互相封鎖,這不是發展科學的學風。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別人趕上來。所以我到麻省理工學院,一下子腦子就開了竅,以前從來沒想到的事,這里全講到了,講的內容都是科學發展最前沿的,讓我大開眼界。”

  “在麻省,我本是學習機械專業的,但我的老師鼓勵我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我到物理系去聽課,講的是物理學的前沿。生物系能聽到關于遺傳學的最新教程,。化學系的課我也去聽,課堂上講的也是化學的前沿。我參加化學系的學術討論會,一點也不排斥。麻省理工學院有許多大師,也不乏個性出奇的怪人,他們決不隨大流,敢于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說好的,在他看來很一般,沒。所以我說,沒有這種精神,會有創新”

  “麻省理工學院給這些學者、教授們,也給年輕的學生、研究生們提供了充分的學術權力和民主氛圍。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學術觀點都可以充分發表。學生們也可以充分發表的不同學術見解,可以向權威們挑戰。我曾講過我在麻省理工學院當研究生時和一些權威辯論的情況,其實這在學院里是很平常的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術風氣民主而又活躍。我們這些年輕人在這里學習真是大受教益,大開眼界。現在我們國內有哪一所大學能做到這樣?大家見面都是客客氣氣,學術討論活躍不起來。這能夠培養創新人才?更不用說大師級的人才了。”

  “有趣的是,麻省理工學院還鼓勵那些理工科學生提高藝術素養。我記得,當時好多研究小組的頭頭就是一邊研究題目,一邊學習繪畫,有的人后來還成為著名的抽象派畫家。我的老師迪克特教授聽說我懂得繪畫、音樂、攝影這些方面的學問,還被美國藝術和科學學會吸收為會員,他很高興,說你有這些才華很重要,這方面你比我強。”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

無線電子書    高科技軍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