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這半年多來,確實履行了和肖天健之間的秘密協定,沒有下大力氣再對晉南進行進剿,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在宣大練兵,防備韃子入寇的事情上,為此還受到了崇禎的斥責,而且楊嗣昌也對盧象升墊了不少的黑磚,可是盧象升心知建奴大軍隨時都可能會破關而入,就是不肯調離宣大兵馬南下對晉南進剿,僅僅是命山西的官軍監視晉南的刑天軍,只打一些小仗,而不發動大的攻勢。
所以這大半年來,山西晉南一帶閻重喜所部和山西的官軍是大仗不打,小仗不斷,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基本上也不再朝外擴張,履行了肖天健當初對盧象升的承諾,只要盧象升還坐鎮宣大,負責山西軍務,他便不再在山西擴張,盧象升對于肖天健這樣的遵守承諾,也甚為佩服。
而且在晉北一帶活動的王承平、李凌風兩部人馬,也沒有再給盧象升找什么麻煩,停止了對忻州一帶的襲擾,轉而將精力主要集中在了大同府東北的張家口一帶,抑或是干脆出長城,到蒙古一帶進行襲擾,去搶那些跟建奴勾結的商賈的商隊,抑或是洗掠蒙古的一些部落,殺他們的人,搶他們的馬匹牛羊,在這一點上,盧象升自然沒有理由去派兵對付他們,反倒是他們暗中還為盧象升不斷的暗中提供了不少的財物,供盧象升練兵所用。
通過這些事情,盧象升相信了肖天健確實在對付建奴方面,是有很大的誠意的,不管怎么說,肖天健這個人雖然造朝廷的反,但是這也算是窩里斗,對建奴方面,他和盧象升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不管怎么說,盧象升為了給朝廷保存一支可用于對付建奴的兵力,而不是將他們消耗在對內的戰場上,不管朝中如何催促他,他都百般找借口不肯對晉南再發動大規模的攻勢,而僅憑山西的官軍,眼下卻根本啃不動盤踞在晉南的刑天軍,所以在進入崇禎十一年結束了潞安府之戰以后,整個山西的局面還算是平靜。
但是五月間,盧象升的父親病逝,盧象升很是悲痛,更是無心對刑天軍用兵了,他多次請辭,要求辭去現在的宣大總督一職,回鄉為父守墓,可是楊嗣昌暗中多次阻撓,加上崇禎也認為盧象升應該是個可用之才,這個時候盧象升致仕,宣大沒人坐鎮,山西更怕會情勢糜爛,所以便屢屢不準,下旨奪情令盧象升帶孝留任。
盧象升為此也對楊嗣昌很是不滿,可是考慮到他和肖天健的密約,怕自己真的致仕之后,刑天軍便會沒了這個密約的束縛,會再一次在山西大肆攻略,最終為了種種原因,盧象升只得選擇了留任。
九月底清軍入關之后,盧象升接到了朱由檢的圣旨,便立即開始行動了起來,率領了兩三萬宣大和山西的兵馬,出了山西趕往了京城。
但是盧象升生怕他一走,肖天健便會以他離開宣大為由在山西再次行動起來,于是在從宣大啟程趕赴京師之前,他還是親筆寫了一封信,派家奴李奇帶著這封信趕往了晉南,找刑天軍的人,將此信交給肖天健。
隨著建奴軍距離京師越來越近,此次建奴入寇的規模也逐步被京師所知,當得知這次建奴發兵如此之眾的時候,京師之中上下又是一片嘩然,所有人都知道時下大明官軍根本不足持,軍將們貪婪怕死,各個都畏建奴入虎狼,別說率部與之死戰了,他們唯恐避之不及,就連被朝野稱為大明第一雄兵的關寧軍,也差不多是一個德行,碰上建奴軍便大潰而逃,至多也就是躲在城中,眼看著建奴在城下招搖而過,在城池周邊大掠,任由其隨意的屠殺大明百姓,將青壯男女擄為奴隸,將百姓的錢糧細軟搶走,大批的牲畜也被他們擄走。
而建奴軍現在早已看出了明軍的虛弱,根本就不把明軍放在眼里,入關之后,在京師以北如入無人之境,攻城拔寨打得明軍根本就無法招架,兵鋒迅速的指向了京城,對此情況,作為內閣大臣的楊嗣昌以及監軍大太監高起潛都大為害怕。
就連一直不肯向建奴低頭的崇禎,在這個時候,也開始害怕了起來,現在崇禎也很清楚,大明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軍將們越來越不聽使喚,文臣里面能干事的也沒有多少,時下在朝中為官的除了要么就是只會相互窩里斗,要么就是只會空談誤國,現在大明可以說是內憂外患,難不成這大明王朝三百年的基業就要毀于他的手中不成。
對于如何面對這樣的局面,不管是崇禎還是楊嗣昌等人,都一致認為,當下最重要的還是要先解決內部的問題,把眼下正“肆虐”于河南境內的刑天軍先給解決掉再說,方能掉頭對付關外的建奴,于是便都產生出了想對建奴服軟的想法,說白了就是先向建奴妥協,作為眼下寵臣的楊嗣昌敏銳的便察覺到了崇禎的這種畏戰的想法,于是他便暗中開始考慮,如何對建奴妥協的事情來。
可是朝野之中也開始察覺到了這種風向,頓時便一片嘩然,還真就別說,大明的當官的雖然能力不強,但是在對建奴方面,卻異常的強硬,根本沒多少人支持對建奴妥協,使得崇禎和楊嗣昌等人既想和建奴妥協,又不敢大張旗鼓的說出來,只能偷偷的商量,暗中派人去找建奴商量割地賠款的事情。
但是這種事對于盧象升這樣的人來說,是根本不可能接受的,盧象升進京之后,便因此和楊嗣昌還有高起潛發生了沖突,在盧象升看來,現在建奴兵臨城下,楊嗣昌卻想要和建奴簽訂城下之盟,是根本不現實的,即便是和建奴妥協,也必須要狠狠的跟建奴打一場,把建奴給打回去之后,再說這件事不遲,起碼可以獲得談判上的砝碼,不必付出太大的代價。
可是崇禎和楊嗣昌等人畏于建奴兵勢太強,都不認為眼下大明的軍隊有任何獲勝的可能性,與其將手頭的兵力浪費在和建奴的作戰之中,到還不如保存實力,回頭待建奴退出關之后,再集中兵力,去將河南的刑天軍給討滅,自古以來攘外必先安內,等大明內部安穩之后,再謀討伐建奴不遲。
不管他們想的對不對,可是在這種情況下,自崇禎以下的重臣一意主和,處處避戰,使得盧象升這個名義上的總督天下勤王兵馬的大臣根本就沒法盡全力去對付建奴軍,監軍太監死死的把持著所有關寧軍和京營的兵馬,使得盧象升在率部入衛之后,僅能控制住手頭上的兩萬宣大山西的兵馬。
如此一來,盧象升便手頭兵力不足,根本無法和入寇的建奴軍進行會戰,雖然在他入衛之后,率部在京師周邊也和建奴軍打了幾仗,收復了一些被建奴攻占的州縣,可是進入十一月之后,楊嗣昌和高起潛為了掣肘盧象升,又將盧象升麾下的兵馬分給了新接替盧象升擔任宣大總督的陳新甲一半以上,使得盧象升手頭上更是沒有了多少兵力。
(特別鳴謝昨日打賞的夢之守望和勇敢1023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