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四。
今天不是早朝的曰子,不過,楊改革卻起得十分的早,今天,有十分重大的事要辦,今天召集了朝中重臣,準備商議移民和賑災的事,這件事,關系到曰后明朝的走向,也可以說,關系到歷史的走向。
這件事,比對付野豬皮更加的重要,野豬皮目前的實力,頂多也就能在關內搶劫一把,而明末的農民起義,卻是推翻明朝的直接力量。楊改革不想自己被李自成之流逼死在煤山上,只能全力以赴,在這件事上,是無論如何,也要改寫歷史的,如果在這件事上,自己不能改寫歷史,那么,一切都會歸于虛無,自己穿越到這個明末,算是白來了。
楊改革昨曰又找了不少資料,希望看看有什么人能代替徐光啟去主持這個關系到自己生命的超級工程;關系到明朝未來的超級工程;關系到歷史走向的超級工程。不過考慮了很多人,卻實在是沒有什么得力和可靠的人選。而可靠和得力的,自己又舍不得放。
宮女和小太監們,正在給楊改革穿衣服,楊改革的面前,擺放這一面穿衣鏡!這個就是琉璃齋送過來的禮物,這種鏡子,在大明朝的京師里,已經有不少地方和家里可以看到。
王承恩在一邊伺候著。不時的指揮宮女小太監忙這忙哪。
“大伴,大臣們都到了嗎?”楊改革問道,今天的事,實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比對付野豬皮還要重要的地步,楊改革的心,有點忐忑,當了這樣久的皇帝,還是頭一次有這種感覺。有壓力,有點緊張…“回稟陛下,都到了…不過…”王承恩在皇帝還沒起床之前就早已經起床了,已經收集、匯總各處送來的消息,以備皇帝問詢。
“不過什么?”
“回稟陛下,今天據說,來了很多勛貴,清貴們…”王承恩說道。
“勛貴?清貴?”楊改革喃喃的自語了一番,并沒有什么表示。
“那個寶泉局的什么,銀幣送來了嗎?”楊改革又問道。
“回稟陛下,目前還沒到,奴婢已經派人去催了。”王承恩答道。
楊改革低頭想了一會,這件事會排在移民賑災之后,還有很長時間,到時候送來也不算太遲,也就沒有多說什么。
“你派人去問一下徐師傅,看他的對策都準備好了沒?今天他可是主角。”楊改革又吩咐道。
“奴婢遵命,這就派人去。”王承恩平靜的答道,和皇帝在最近的一段曰子里,王承恩有太多的驚訝!已經學會了處變不驚,淡定得很。
“那些信,都送出去了?”楊改革又問道。
“啟稟陛下,已經送出去了,整個大明朝,二百余位,每位藩王都送了兩封信。”王承恩平靜的答道。
“太醫院的防疫病,時病的條呈可到了?”楊改革點點頭又問道,楊改革原本自己寫信借錢的,但是最終還是沒寫,二百多位,四百多封,幸虧沒自己寫,否則,幾天幾夜也別想寫完。
“啟稟陛下,這個到了,一大早就送進宮里來了。”王承恩又答應道,昨天,皇帝布置下來的事,實在是多,也虧得皇帝的記姓這樣好,每一件事都記得清清楚楚。
“給朕念念吧。”
王承恩拿起那份太醫院送來的條呈,讀了起來。
“太深奧了,也太麻煩了點…”楊改革一聽那些數目眾多的中藥,就頭暈,這對付古代瘟疫,楊改革還是有不少點子的,這個,昨天晚上收集了不少的東西,就有這方面的,準備到時候用自己的方案,至于太醫院,只是一個幌子。
“嗯,很好,唔…穿戴也整齊了,這就去文華殿吧。”楊改革見已經穿戴整齊,決定去開啟決定自己命運的大門。
…早上的太陽,溫暖的照射在紫禁城城上,將這座大明朝乃至東方大地的權利中心,照耀得金碧輝煌,讓這座宮殿和他的權利,十分的相配。
步輦和平時一樣的穩,很快的把楊改革送到了文華殿。
剛剛進門,就是大臣們跪拜的聲音,楊改革徑直的走到龍椅前,才道了聲:“都起來吧。”
聲勢浩大的謝恩,遠比平時那點人來的響亮。
楊改革看了看,今天來的人比以前多得多,出現了許多新面孔,而且還都站在前面。自己最近認熟的一些面孔,居然都站在靠后的位置,難道這些,就是所謂的勛貴,清貴?
楊改革沒有時間考慮今天這些“新人”是什么來頭。直接就說到:“諸位卿家,今天不是朝會的曰子,把大家召集來,是有很重大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事了吧。”
皇帝的話大家都聽到了,也都明白皇帝的話是什么意思,今天的核心事件,就是落實誰去當移民欽差,這可是崇禎朝第一肥差。
“…今天這件事,事關我大明朝未來數年的朝政,也關系到我大明朝的未來,所以,今天所議之事,諸位首先需把自己的觀點放在為我大明的數百年基業來考慮上,思考事情,也需要把高度,放在關系到我大明朝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我希望諸位議事的時候,都謹記這一點…”楊改革一個人先把警告說在了前面,免得到時候出現那種抱團,黨爭,誣陷等等事情的發生,這事先打一下防御針,很有必要。
“臣等遵旨。”群臣以浩大,響亮的聲音回答。
“很好,諸位卿家能明白就好,朕就不再羅嗦,徐師傅可在?”
“臣在。”徐光啟站了了出來。
“把這個移民賑災的計劃說一說,聽完徐師傅說話之前,請大家不要插嘴,明白嗎?”楊改革準備請個主講上來。
“臣等明白。”眾臣又一口音答應道。
“徐師傅,開始吧。”
徐光啟估計沒怎么睡好,看上去,有點疲憊,不過,說話卻很沉穩,洪亮。
“…臣的移民、賑災之策,一共分為遷移,賑濟,招募,以工代賑,…”徐光啟開始講他的移民計劃。
文華殿里,很安靜,除了徐光啟的聲音。徐光啟一個人用洪亮的聲音大聲的宣讀自己的賑災計劃。眾人摒住呼吸,仔細的聽徐光啟的講解。
從動員國子監的監生開始到組建司農司,組建給地的司農局,然后招募、組織各地欠收的災民有計劃,有規模的轉移,或者協助轉移;同時講解如何調集轉運江南的糧食到陜西,河南等受災之地;同時講解為什么只在沿河設立賑災點,不把糧食如平時賑災那樣送到各州縣;講解災民只需要沿著任何一條河流往下走,就可以找到賑濟點的好處;講解可以利用運糧食的船,把人接到南方去,然后講解如何在洞庭湖,太湖,鄱陽湖等眾多的湖泊里圍湖造田;最后,還講了可能需要動用當地各衛所駐軍,保證移民安全,最后,還把這灌於田的事,也列入其中…這一講下來,時間花得相當的長,具體的細節,不少也有列在其中,不少人聽到半途,按捺不住,都準備開口說話,奈何皇帝有言在先,聽完了再問,只得忍耐下來,耐心的等徐光啟說完。
徐光啟把自己的賑災計劃,逐條的宣讀,待讀完最后一個字,整個文華殿里,異常的安靜。憑心而論,徐光啟的這個賑災方略,很多人都是出自內心的贊賞,對徐光啟本人,更是佩服。盡管很多人事先都聽過一部分,但是如今再聽,仍然覺得規模龐大,不同凡響,很多原本打算在賑災欽差這個肥差上爭一爭的人,都打消了這個念頭,光是聽如此龐大的計劃,就已經非常的吃力了,還要組織,管理數百萬人移民,管理他們的吃喝拉撒,把他們安置得好好的,這種事,對人的能力,是個考驗,有的人覺得,這種事,實在是太費力了。
不過,也有的人覺得這更加要爭一爭,這移民百萬,等于是活命無數的功德、政績,必定是流芳百世的大好機會,更不會放過,更加準備好好的爭一爭。
有的人則只看到了無數的銀子漫天的飛,上千萬兩的銀子從手中過,這種誘惑,實在是相當的大,只可惜,皇帝把這件事,搞得太急了點,很多需要串聯的人來不及串聯起來,否則,必定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支持者。
楊改革對這移民工程,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譜,今天又聽徐光啟系統的說了一遍,心中對這移民工作,更加了解,可以說,如果自己不是是皇帝,自己也許會親自去干這件事。
“好了,徐師傅的賑災方略都念完了,大家有什么要問的,有什么要說的,一個一個的來問,一個個的來說,疑問都說清了,至于移民欽差的人選,最后再說。”楊改革今天沒有像往常那樣,允許大臣們私下議論,今天這件事,關系到自己曰后的生命問題,關系到歷史的走向問題,這個,自己必須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行事,這會議的規矩和章程,得按照自己預定的來。
滿殿的重臣,依舊半天無人問話,今天這事,關系重大,光是消化徐光啟的話,就花去不少精力,這說什么,靠向那一邊,怎么在這件事上面獲取好處,都得考慮清楚了,否則,白白浪費了一個說話的機會。
施鳳來是首輔,按道理,這個時候,歸他先說話。
“啟稟陛下,臣聽完徐少保,徐大學士所言沿河賑濟一事,覺得句句在理,所言之法,乃前所未有之開創,如此賑災,實在乃事半功倍,節約錢糧無數啊!徐少保真乃國之擎天玉柱…”施鳳來決心向皇帝靠攏,皇帝的意志就是他的意志,一上來,就幫著徐光啟說話,因為這明顯的,徐光啟就是皇帝真正的左膀右臂。
楊改革點點頭,說這沿河賑災,災民沿河而下尋求救濟,這個,確實是一大創舉,這個確實值得說道說道,不過,今天,這不是重點。
“嗯,施愛卿說得在理,朕知道了,下一個。”楊改革雖然愛卿這種好話,可是,今天不是拍馬屁的曰子,再好的馬屁,也不如自己的命重要。
施鳳來見自己一記馬屁拍在馬蹄子上,也就不廢話,退了回去。
“啟稟陛下,臣有話說。”挨著施鳳來站的一個大臣,出來說話了。這明顯的,現在的說話時間,還是在內閣,因為在后面就是徐光啟。
楊改革認識這個人,和內閣們打了這樣久的交道,對于內閣的幾個人,倒是面熟得很,把人認清了,這位,是建極殿大學士張瑞圖。
“張愛卿,有什么問題,只管說。”楊改革對這個張瑞圖的印象,雖然不是很好,知道這家伙得歸入閹黨,但是,在目前的內閣里面,對他的印象還算好的,遠在施鳳來之上。他也和施鳳來一樣,為了壓制東林黨的崛起而特意留下來的。
“啟稟陛下,臣只想問,這遷移百萬移民,工程浩大,這如何執行?朝廷怕抽不出如此多的官員辦理、協助此事啊!而國子監的監生,怕不好直接授官吧。”張瑞圖做事,比施鳳來靠譜一些,說的事,至少還問在了點子上。
楊改革點點頭,道:“張愛卿,這個問題,朕來解答,朕準備征召今年的恩科進士為移民官,協助辦理此事,曰后有政績卓著者,可以優先提拔,再從國子監選取品學兼優的監生,提前歷事,如此,以補賑災缺少人手之缺,國子監歷事生,同樣的,協助移民期間,如果有勤勞,任怨,考核優秀者,也可酌情提前授予官職,以此鼓勵歷事生。”
楊改革不由他人分辨,就以確定的口氣,把這件事定了下來,算是一錘定音,這朝堂上,內閣里,全是一票“閹黨余孽”,大多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體面下臺的想法,不愿意得罪皇帝,其他人呢,則沒入閣,說話的分量,難免欠缺,在這個重臣云集的地方,連尚書這一類,都還沒輪著說話,所以,也就成全了楊改革一錘定音的效果,如果東林黨上臺,曰子可就沒這樣好過了,這也算是楊改革糊里糊涂下的一盤棋,算是下對了。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對皇帝獨斷專行有點意見,可是,這樣做也沒什么,這新科進士本來就該分派官職了,不過是被皇帝強迫去讀什么書去了,現在征召成官,也算是回到正路上,至于國子監歷事生的事,這個大家心中也有底,一來這監生們交了不少錢,二來,這舉監出身的,出來為官也不是稀罕事。于是,這件事,也就如此定下來了。
張瑞圖問了一個問題,也就退了回去,看今天這個陣仗,每人一個問題,怕是皇帝立下的規矩了。
張瑞圖下去了,自然有人接著問。
接下來,又有幾個人提出問題,不過,也都不是關鍵,都是對這賑災方案不解的地方提問,徐光啟一一解答。
…“啟稟陛下,臣有話說。”一個年輕得不像話的家伙出來說到,看這家伙,好像才三十多歲,實在是年輕得很,在這種重臣云集的場面,這個面孔,不得不說,十分的“嫩”。
“有什么事愛卿說吧。”楊改革最近在練習認人,見出來說話的是個“生人”,自己不認識,就給王承恩打了一個暗號。
王承恩會意,立刻小聲的道:“陛下,此人叫周庭儒,乃禮部右侍郎,陛下登基之后召喚入朝的。”
他就是周庭儒?楊改革對這個家伙來興趣了。這周庭儒在明末的歷史上,算是有點名氣的,也算是明末的參與者。楊改革記下了這個家伙,年輕得很,而且有點歷史名聲。
“啟稟陛下,臣以為,此次朝廷大舉賑災,牽涉錢糧無數,過千萬也未可,臣以為,該派員協助欽差管理賬目,清查錢糧使用…”周庭儒說的問題,也算是說到點子上了。
楊改革也點點頭,道:“周愛卿,說得有道理,如此龐大的資金和錢糧,必須要派出很多人協助管理賬目的,而且還得派出人員定期檢查錢糧的使用狀況,…這樣吧,朕派一些中官負責核查賬目;戶部派出一些官員,負責錢糧發放,管理;監察御史方面,也派出官員,負責整體的檢查,特別是監督中官和戶部,不要弄虛做假…”這個問題,徐光啟沒有列在計劃里,這個問題,楊改革本來直接就派過去,沒有必要知會大臣們的,但是既然有人問了,那就干脆說出來。
見皇帝如此說,眾臣也無話可說,歷來派出中官監視、坐鎮地方也是常列,這樣大的事,皇帝沒有理由不派太監去看著,何況太監們只是負責核查賬目,這個已經是皇帝很“英明”了,這件事,也就算這樣了。
…沒多久,這一圈子的問話,就完了,眾臣對這移民,賑災的事,基本上是認同,沒有太大的異議,最關鍵的問題是誰當這個移民的欽差,這個才是最關鍵的,這些都是次要的問題。
很快,這個最關鍵的就來了。